《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qū)南廣中學2020學年初2020級八年級語文下冊《醉翁亭記》學案(無答案) 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qū)南廣中學2020學年初2020級八年級語文下冊《醉翁亭記》學案(無答案) 新人教版(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qū)2020學年南廣初中2020級語文八年級下冊《醉翁亭記》(新人教版)(無答案)
一、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環(huán)滁( ) 林壑( ) 蔚然( ) 瑯琊( ) 輒( ) 釀泉( ) 潺潺( ) 弈者( ) 陰翳( ) 傴僂( )( )提攜
觥籌( )( )交錯
二、填空。
1、《醉翁亭記》中寫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 。
2、文中描繪瑯琊山山
2、間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
3、文中作者描繪四時之景的句子是: 。
4、文中點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5、文中與"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相照應的文字是: 。
6、文中為后人傳誦的成語有 。
三、解釋下列劃線的詞語。
(1)、蔚然而深秀 ( )
(2)、翼然臨于泉上者( )
(3)、飲少輒醉 (
3、 )
(4)、醉翁之意不在酒( )
(5)、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6)、野芳發(fā)而幽香 ( )
(7)、佳木秀而繁陰( )
(8)、臨溪而漁( )
(9)、傴僂提攜 ( )( )
(10)、雜然而前陳者( )
(11)、山肴野蔌 ( )
(12)、頹然乎其間者( )
(13)、觥籌交錯 (
4、)
(14)、樹林陰翳 ( )
(15)、泉香而酒洌( )
(16)鳴聲上下 ( )
(17 )太守之樂其樂也( ) ( )
四、下列句子朗讀停頓有誤的一項是( )
A、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B、游人去/而禽鳥樂也
C、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D、太守/與客來飲/于此
五、一詞多義
歸: 云歸而巖穴暝
太守歸而賓客
而:臨溪而漁
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游人去而禽鳥樂也
名
5、:有仙則名
名之者誰
卷卷有爺名
樂:而不知人之樂
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六、翻譯。
①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②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③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④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
⑤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⑥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字者,太守也。
6、
《小石潭記》
二、翻譯語句
1、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
2、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
3、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
4、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5、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6、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
7、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8、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9、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0、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11、以其境過清,不
7、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12、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
13、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三、課文理解題:
1、按要求用課文原句填空。
①寫潭水清澈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寫作者感受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③寫小石潭是人跡罕至的地方的一句話_________。
④和“皆若空游無所依”相呼應的一句是_________。
⑤寫潭中魚靜態(tài)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動態(tài)句_________,_________。
⑥襯托作者抑郁憂傷心
8、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離開小石潭原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⑧小石潭是如何發(fā)現(xiàn)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描寫小石潭石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寫潭的水源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結合全文內容,說說作者觀魚時的心情是怎
9、樣的?游覽到最后的心情又是怎樣的?
3.試找出文中你認為描寫最精彩的句子,說說它的精彩所在。
4、聯(lián)系上下文,再結合你的生活經(jīng)驗,說說看,為什么小石潭的水聲“如鳴佩環(huán)”?
5、本文寫作上最突出的特色,是善于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生動細致的描繪。如第2段對潭水的描寫,整段文字沒有一個“水”字,但無一處不在寫水。請你就此做些品析。
6、在游小石潭時,作者的心情有什么變化?結合你對作者的了解,說說是什么原因導致他的心情變化的?
7、《小石潭記》是作者被貶到永州時所作的,文中寄托了他憂傷、凄苦的心情,請摘出文中暗示他當時心境的語句。
8、“皆若空游無所依”與上文哪句話相
10、呼應?_
9、“似與游者相樂”寫到了“樂”,與后文的“凄神寒骨,悄愴幽違”是否矛盾?為什么?
10、“凄神寒骨,悄愴幽邃”八個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圍,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心情?凄清寂靜 寂寞憂傷
11、一切景語皆情語。透過觀魚時和游覽到最后所描寫的景物可看出作者的心情發(fā)生了變化,你認為作者的心情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可結合作者當時的處境理解分析)
答:被貶心中憤懣凄苦,只好寄情山水,獲得暫時的快樂,一經(jīng)環(huán)境的觸發(fā),又憂傷悲涼。
12、“明滅可見”指的是一條小溪,這個說法有根據(jù)嗎?
答:上文“斗折蛇行”是指溪說的;下文“其岸勢犬牙差互”是指溪岸說的,這就是“明滅可見”指的
11、是一條小溪的根據(jù)。
13、文中提到“樂”字,這跟全文的情調協(xié)調嗎?說說你的理解。
答:作者寄情山水,正是為了擺脫他政治失意生活中的抑郁心情,因此當他聽到水聲時,當看到魚兒“往來翕忽”的游態(tài)時,他感到自然間的樂趣,心情也變得歡快起來,成為作者當時的心情的反襯,跟全文的憂傷凄苦的基調形成了對立的統(tǒng)一,從而更有力地揭示了痛苦的深度。
14、文中與“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哪句?
答:潭中魚可百許頭……往來翕忽
15、“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這八個字,不僅高度概括了潭中的氛圍,環(huán)境清幽的特點,也含蓄地表達了作者憂傷、悲
12、涼的心境,是全文的點睛之筆。
文章結構
第一段:發(fā)現(xiàn)小石潭。隔、聞、伐、取、見 移步換景
第二段:潭中景物(特寫鏡頭)。潭水:清澄 側面描寫;游魚:動靜結合
第三段:小潭源流(形象比喻)。溪身:曲折蜿蜒;岸勢:參差不齊
第四段:潭中氣氛。幽深冷寂 寓情于景,抒發(fā)在寂寞處境中的悲涼凄苦的情感
第五段:記錄同游者
《馬說》
(一)A.策①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②而臨之,曰:B.“天下無馬!”嗚呼! C.其真無馬邪? D.其真不知馬也。
1.“策”①的意思是_____,“策”②的意思是______。
2.“食”通______,“材”同______,
13、“邪”同______。
3.朗讀時,A、B、C、D句應分別讀出什么語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給下列各句選擇正確的譯句,答案寫在括號里。
①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
A.世上一有了伯樂,就有了千里馬。
B.世上有(會相馬的)伯樂,然后才能發(fā)現(xiàn)千里馬。
②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
A.馬夫叫它的時候卻不知道怎樣稱呼它。
B.千里馬叫喚的時候,馬夫卻不能通曉它叫的意思。
③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
A.千里馬常有,然而會挑選千里馬的伯樂卻不常有。
B.千里馬很多,而伯樂卻常常得不到。
5.下列句中的“
14、之”是代詞的一項是( )
A.馬之千里者 B.執(zhí)策而臨之 C.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6.“真不知馬”的具體表現(xiàn)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用“真不知馬”的人喻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
四)讀《馬說》一文,答1—6題
1.用“/”標出下面句子朗讀時應有的兩處停頓。
食 馬 者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而 食 也
2.“以”字的意思和用法與“不以千里稱也”一句相同的一項是( )
A.策之不以其道 B.無從致書以觀
C.俯身傾耳以請 D、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3.對“一食
15、或盡粟一石”意思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一次吃的糧食或許要將近一石
B.吃一頓或者要吃光一石還多的糧食
C.一次吃掉的糧食有的要吃完一石
D.一頓有時能吃光一石糧食
4.文章借有關伯樂與千里馬的傳說,將愚妄淺薄的封建統(tǒng)治者比作“______”,將人才比作“______”,而以伯樂喻指______,集中抨擊的社會現(xiàn)象是:______。
5.給下列各句選擇正確的譯句,答案寫在括號里。
①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
A.世上一有了伯樂,就有了千里馬。
B.世上有(會相馬的)伯樂,然后才能發(fā)現(xiàn)千里馬。
②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
A.馬夫叫它的時候卻不知道怎樣稱呼它
16、。
B.千里馬叫喚的時候,馬夫卻不能通曉它叫的意思。
③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
A.千里馬常有,然而會挑選千里馬的伯樂卻不常有。
B.千里馬很多,而伯樂卻常常得不到。
6.下列哪一項中的“之”是代詞?( )
A.馬之千里者 B.執(zhí)策而臨之 C.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五)閱讀。
①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1.三個加點“食”字讀音正確
17、的一項是( )
A.前兩個都讀“shí”,后一個讀“sī”
B.前一個讀“sì”,后兩個讀“shí”
C.前一個讀“shí”,后兩個讀“sì”
D.三個都讀“shí”
2.跟“欲與常馬等不可得”的句意相符的一項是( )
A.想得到許多平常的馬卻不能得到
B.想跟平常的馬等同也不可能
C.想把平常的馬看成千里馬也不可能
D.希望平常的馬等自己一起驅馳是不可能的
3.對兩個加黑的“馬”字所指對象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兩個“馬”都指千里馬
B前者指所有的馬,后者指千里馬
C.前者指千里馬,后者指所有的馬
D.兩個“馬”都指所有的馬
4.對《馬說》一文內容理解正確的項是( )
A.該文用托物寓意的寫法,以千里馬喻人才,以伯樂喻識才之人。
B.作者在呼喚伯樂的同時,也強調了人才應有不斷進取的精神。
C.從千里馬的受辱與“駢死”的不幸遭遇及結局中,我們可以認識到封建社會對人才的埋沒和扼殺。
D.選段②開頭三句話,作者從反面發(fā)出呼吁:對人才要合理使用,正確對待,充分理解。
E.地位低下的“奴隸人”由于忌恨千里馬,所以在精神上侮辱它,在物質上虧待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