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2020年高一數(shù)學暑假自主學習 單元檢測八 三角與向量》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2020年高一數(shù)學暑假自主學習 單元檢測八 三角與向量(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高一數(shù)學暑假自主學習單元檢測八
(三角與向量)
一、填空題:本大題共14題,每小題5分,共70分.
1.已知=(cos40°,sin40°),=(cos20°,sin20°),則·= .
2.設=(,sina),=(cosa,),且∥,則銳角a為 .
3.已知平面向量=(1,-3),=(4,-2),與垂直,則是 .
4.已知銳角的面積為,,則角的大小為 .
5.在△ABC中,角A、B、C的對邊分別為a、b、c,若a2+c2-b2=ac,則角B的值 .
6.已知向
2、量=(6,-4),=(0,2),=+l,若C點在函數(shù)y=sinx的圖象上,實數(shù)l .
7.在△ABC中,角A、B、C所對的邊分別為、b、c ,若,
則 .
8.,的夾角為,, 則 .
9.的三內(nèi)角的對邊邊長分別為,若, .
10.由向量把函數(shù)y=sin(x+)的圖象按向量=(m,0)(m>0)平移所得的圖象關于y軸
對稱,則m的最小值為 .
11.O是平面上一定點,A、B、C是該平面上不共線的3個點,一動點P滿足:=+l(
+),l∈(0,+∞),則直線AP一定通過△ABC的
3、 心.
12.設0≤θ≤2π時,已知兩個向量=(cosθ,sinθ),=(2+sinθ,2-cosθ),則向量
長度的最大值是 .
13.若等邊的邊長為,平面內(nèi)一點滿足,則
.
14.在中,已知,,若最長邊為,則最短邊
長是 .
二、解答題:本大題共6小題,共90分,解答應寫出文字說明、證明過程或演算步驟.
15.(本小題滿分14分)
中,分別為角A、B、C的對邊,且,
試判斷的形狀.
16.(本小題滿分14分)
已知點,,,向量.
(1)若向量與
4、共線,求實數(shù)的值;
(2)若向量,求實數(shù)的取值范圍.
17.(本小題滿分14分)
在△ABC中,a,b,c分別為角A、B、C的對邊,且滿足
(1)求角A的度數(shù);
(2)若.
18.(本小題滿分16分)
在中,已知內(nèi)角所對的邊分別為,向量
,且//,為銳角.
(1)求角的大??;
(2)設,求的面積的最大值.
19.(本小題滿分16分)
已知向量=(sinB,1-cosB),且與向量(2,0)所成角為,其中A, B, C是
5、
的內(nèi)角.
(1)求角B的大?。?
(2)求sinA+sinC的取值范圍.
20.(本小題滿分16分)
已知向量,,記函數(shù),
且的周期為π.
(1)求正數(shù)之值;
(2)當x表示△ABC的內(nèi)角B的度數(shù),且△ABC三內(nèi)角A、B、C滿足,試求的值域.
高一數(shù)學暑假自主學習單元檢測八參考答案
一、填空題:
1. 解析:由數(shù)量積的坐標表示知·=cos40°sin20°+sin40°cos20°=sin60°=.
2.45° 解析:由平行的充要條件得×-sinacosa=0,sin2a=1,2a=9
6、0°,a=45°.
3.-1 解析:=,且與垂直,
,
4. 60° 解析:由得 故銳角
5. 解析:由余弦定理得 ,∵,∴
6. 解析:=+l=(6,-4+2l),代入y=sinx得,-4+2l=sin=1,解得l=.
7. 解析:由正弦定理得,
,,
8.7 解析:,
=49,∴7
9. 解析: 由正弦定理得,又,所以
即, ,
10. 解析:把函數(shù)y=sin(x+)的圖象按向量=(m,0)(m>0)平移后得函數(shù)
的圖象,據(jù)對稱性可知時,即,
,,又m>0,所以m的最小值為
11.重心 解析:設BC的中點為D,則+=2,又由=+l
7、(+),=2l,所以與共線,即有直線AP與直線AD重合,即直線AP一定通過△ABC的重心.
12. 解析:|==≤3.
13. -2 解析:,,
,,
=
14. 解析:易得,,,
∴,最長邊,最短邊
二、解答題:
15.解:由及得
由正弦定理得,即 故
∵ ∴即
∴是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16. 解:=
(1)若向量與共線,則
即
∵ ∴
(2)若向量,則,
由于,所以,,故
17. 解:(1)由
即 得 ;
(2)由余弦定理有 ,
解得 聯(lián)立方程組
18. 解:(1)由//得 即
所以銳角為。
(2)由余弦定理,
所以
所以,即的最大值為。
19.解:(1)∵=(sinB,1-cosB) , 且與向量(2,0)所成角為
∴,,
∴ 所以,
(2):由(1)可得
∴
∵ ∴ ∴
20.解:(1) =
因;
(2)由(1)得, 由
又
∴,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