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0中考語文 第一部分 古代詩文閱讀 專題一 文言文閱讀 第3篇《孟子》三則》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河南省2020中考語文 第一部分 古代詩文閱讀 專題一 文言文閱讀 第3篇《孟子》三則(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3篇 《孟子》三則
魚我所欲也
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第19課,蘇教版九年級下冊第15課,語文版九年級上冊第26課;2020年與主旨相關的《呂氏春秋》節(jié)選對比考查。
原文呈現(xiàn)
段層精解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紊辔宜猩跤谏?,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畏仟氋t者有
2、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第一段:提出本文論點,并對其進行分析、闡釋。
第1層:用比喻的方式,提出本文的論點——舍生取義。
第2層:從正反兩方面對論點進行具體的分析和闡釋。
第3層:作者進一步指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只有賢者能做到“舍生取義”,是因為“賢者”能保有“本心”。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3、。
第二段:舉例對“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進行闡述和論證。
中心概括:本文以“魚”和“熊掌”為喻,提出在“生”和“義”不能兼顧的情況下,應該“舍生取義”的觀點,并進一步指出這是每個人都有的“本心”,那些在“義”上有虧的人不過是喪失了他們的“本心”罷了。在人生的道路上,會面臨著許多重要的抉擇,我們應以“義”為重。
寫作特色:(1)邏輯嚴密,析理精深。(2)運用比喻論證、排比論證、舉例論證、對比論證、正反論證等論證方法,使文章語言生動、流暢,富有氣勢,頗具說服力。
富貴不能淫[新課標增加篇目]
原文呈現(xiàn)
段層精解
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
4、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第一段:用景春的話提出“什么是大丈夫”的論題。
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第二段:從妾婦之道諷刺公孫衍和張儀不是真正的大丈夫,進而提出大丈夫的行為準則。
中心概括:此章論述了大丈夫的優(yōu)秀品質。“大丈夫”在古代是對品德高尚、節(jié)操俊杰的人的尊稱。真正的大丈夫應該行得正、站得直,為著一個正義的理想
5、目標去奮斗。
寫作特色:(1)語言含蓄幽默,諷刺深刻尖銳。孟子通過言“禮”來說明女子出嫁時母親的囑咐,由此得出“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敝S刺公孫衍、張儀之流不以正義為標準,而是以順從為原則,是在行“妾婦之道”。(2)運用排比,增強文章的氣勢和感染力?!案毁F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形成排比,氣勢磅礴,鏗鏘有力,具有極強的感染力,成為千古名言。
【參考譯文】景春說:“公孫衍和張儀難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嗎?發(fā)起怒來,諸侯們都會害怕,安靜下來,天下就會平安無事?!?
孟子說:“這怎么能夠叫大丈夫呢?你沒有學過禮嗎?男子舉行加冠禮的時候,父親教導他;女子出嫁的時候,母親教導她,送她到
6、門口,告誡她說:‘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謹慎,不要違背你的丈夫!’把順從當作正理,是婦人家遵循的道理。(至于男子,)居住在天下最寬廣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確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最寬廣的道路上;實現(xiàn)志向,就與老百姓一起走這條正道,不能實現(xiàn)志向,就獨自行走在這條正道上。金錢和地位不能使他擾亂心意,貧窮卑賤不能使他改移節(jié)操,威脅暴力不能使他屈服意志,這就叫大丈夫。”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第18課,蘇教版九年級下冊第15課,語文版八年級上冊第26課;近9年未考。
原文呈現(xiàn)
段層精解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
7、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第一段:用歷史事實論述人要有所作為、成就大業(yè),都要經(jīng)受一番艱苦磨煉。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第二段:從個人推及國家,引出中心論點——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中心概括:本文通過列舉六位歷史人物經(jīng)過貧困、挫折的磨礪,終成大業(yè)的例子,說明了憂患可以激勵人奮發(fā)向上,從而闡明“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觀點。
寫作特色:(1)論證層層深入。(2)運用舉例論證、排比論證、類比論證等方法,使文章氣勢磅礴,富有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