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利津縣第一實驗學校八年級語文下冊《第16課 云南的歌會》課堂有效學習導學案(無答案) 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山東省利津縣第一實驗學校八年級語文下冊《第16課 云南的歌會》課堂有效學習導學案(無答案) 新人教版(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云南的歌會》
課題
《云南的歌會》
主備人
日期
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識記本文的詞語及作者等文學常識;
2.感知文章內(nèi)容并賞析云南歌會,把握人物描寫方法;
3.認識云南少數(shù)民族的歌會習俗,感受民間文化氣息。
重點難點
1、品味語言中感受云南的民歌文化。
2、學習作者表現(xiàn)民歌文化的幾種描寫手法。
一、【預(yù)習自查】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迤( )西 譬( )喻 糯( )米 蹲( )踞
忌諱( ) 酬( )和 鐵箍( )
2、熹( )微
2.根據(jù)解釋寫詞語。
( ):引用經(jīng)典中的語句或故事。 ( ):忌怕而隱避。
( ):形容直往上升。 ( ):另外開展新的局面。
( ):快活的樣子。 ( ):形容陽光不強(多指清晨的)。
( ):好像沒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動聲色或漠不關(guān)心。
3.知識鏈接。
1)作者 (1902~1988)苗族,湖南鳳凰人,歷任武漢大學、青島大學、西南聯(lián)大、北京大學教授,《大公報》文藝副刊編輯,中國歷史博物館文物研究員
3、,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在散文、小說創(chuàng)作和古代服飾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績,代表作有小說集 、散文集 、論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2)云南是一個多民族的地區(qū),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間歌唱活動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幾乎滲透到生活中的各個領(lǐng)域。他們以歌唱傾訴男女間的相互愛慕,以歌唱激發(fā)生產(chǎn)斗爭中的勞動熱情,以歌唱表示對死者的哀悼、對婚配的祝福,以歌唱抒發(fā)豐收的喜悅和節(jié)日的歡樂……尤其是那些沒有文字的民族,就往往靠那些知識廣博、閱歷豐富的老歌手,以長篇的敘事性歌曲,向本民族群眾和青少年傳授歷史知識、生產(chǎn)知識、生活知識和禮儀知識。因此,在許多民族中,小孩還
4、在牙牙學語的時候,也就跟著大人學唱歌了。而一個高明的民歌手也就常常在本民族中得到人們的特別尊敬。
云南各民族民歌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十分豐富,無論是民族歷史上重大事件,生活中的婚喪禮俗,幾乎生活中所能接觸到的一切事物,在民歌中都有生動的反映。
二、【自主探究】
4.感知歌會:自由地朗讀課文,思考:作者在什么地方寫了哪三種形式的歌會?并說說理由。(用四字短語回答)
5.說歌會:選擇你最喜歡的一種歌會讀一讀,并結(jié)合具體段落、句子說說你喜歡的原因。
6.賞歌會:
(1)從文中你感受到云南美在何處?結(jié)合內(nèi)容說說理由。
(2)文章雖是為云南的歌會而寫,卻用大量的筆墨寫了云南的人
5、、云南的景、云南的情,這樣寫,你能從文中感受到作者一種怎樣的情感呢?
三、【討論交流】
7.學習任務(wù)描寫的方法。
(1)在三種不同形式的歌會中,作者都進行了細膩的人物刻畫,請?zhí)x課文,劃出三處人物描寫的句子。看看作者分別寫了哪三種人?
(2)作者在對這三個人物進行描寫時在寫法上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
不同點:
(3)通過對三種歌會中人物的細致分析,我們可以得到人物描寫時的哪些啟示呢?
8.課文第四段,用許多筆墨描寫由呈貢進城時一路的景色,寫“開滿雜花的小山坡”,“各種山鳥呼朋喚侶”,還有戴勝鳥和云雀的歌唱。這些內(nèi)容和“趕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關(guān)
6、系?你覺得作者寫這些有什么用意?
9.下面兩段人物描寫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你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⑴.這種年輕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開朗活潑,勞動手腳勤快,生長得一張黑中透紅棗子臉,滿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藍布衣褲,腰間圍個釘滿小銀片扣花蔥綠布圍裙,腳下穿雙云南鄉(xiāng)下特有的繡花透孔鞋,油光光辮發(fā)盤在頭上。
⑵.翠翠在風日里長養(yǎng)著,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yǎng)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只小獸物。人又那么乖,如山頭黃麂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fā)愁,從不動氣。(沈從文《邊城》)
四、【拓展延伸】
10. 課外收集
7、一些民歌、民謠,看看哪些屬于“見景生情,即物起興”,哪些屬于“用提問題方法,等待對方答解”,哪些屬于“唱其他故事,貫穿古今,引經(jīng)據(jù)典”的。
2、我國是個多民族國家,很多的民族和地區(qū)都有自己特有的藝術(shù)形式來表現(xiàn)本民族本地區(qū)的風土人情,你能說說你所知道的嗎?
五、【達標檢測】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或根據(jù)拼音寫漢字。
蹲踞( ) 譬喻( ) 荊( ?。l? 糯( )米
土坎( )????? 氣氛( )? xī( )微 ?忌huì( ?。?
2.解釋下列詞語。
(1)即物起興: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譬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無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本文是一篇極富情趣的 。在“歌會”的大標題下,描繪了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依次是_ 、 、 ,三個場合各有側(cè)重,分別側(cè)重寫了? ?、 、 ,文章字里行間洋溢著對自然、對人、對藝術(shù)的品味與贊賞。
5.通讀全文后想一想,云南的歌會與你通過電視或其他途徑聽過的演唱會、音
9、樂會相比,有什么異同點?
6、閱讀:
聽民歌
(1)聽過民歌。
(2)陜北信天游、隴東花兒、江南田歌、閩北山歌?! ?
(3)從小聽的是閩北山歌。曲調(diào)很簡單,旋律似乎只有一句。這一句翻來覆去地唱,翻來覆去地唱。只在每句的結(jié)尾略加不同的裝飾音,以與下一句相區(qū)別。那時,常有一個老翁,走在彎彎的崎嶇長路上,他一邊趕著牛,一邊豁開嗓子扯出一首首山歌。沒有應(yīng)和,沒有對答。老人的嗓子孤獨、蒼老、悲涼。有時他根本發(fā)不出音。老人走在牛群的背后,唱得再也唱不下去了,就沉默。老人是終日與牛群為伴的牛倌。那時我聽不懂老人唱的山歌,因為隔得太遠,老人又豁了牙,吐字不清。但我至今閉上眼睛,還能清晰地
10、浮現(xiàn)出一條長路上的一群牛,一個老翁,一首首拖音很長的山歌。
(4)后來參加山場勞動,穿蓑衣、掛柴刀、扛長鋤去山上,開始近距離地聽到男女對唱的山歌。男的女的兩撥人,往往分得很開,往往是隔著一條山岙,這邊望得見那邊的人,那邊望得見這邊的人。第一個音是這樣發(fā)出的,有人覺得要唱了,就停下手中的活兒,把箬笠往腦后掀了掀,吸一口氣,然后揚脖仰頭?!鞍?---”,這個“哎”字由低往高,高到一定音階,然后平滑著延伸,“哎----”然后波動,上挑,收尾。接下的句子是妹呀------”什么什么的。這是典型的中青年唱的山歌,底氣十足、穿透力強,同時也是粗野的、質(zhì)樸的。山中的人并不指望什么愛情,但是他們唱的卻是
11、純粹的愛歌。如果認真地聽他們彼此的對唱,還真唱得情深意長。與老人們的山歌相比,年輕人的山歌歡快、短促,更加明快也充滿向往。年輕人是對著 異性唱,老人則是對著大山與天空唱?! ?
(5)時間繼續(xù)往后推移,就聽到了樂清的著名山歌《對鳥》。《對鳥》的旋律要比閩北的山歌復(fù)雜、華麗得多,而且歌詞也來得更加富有情趣。與閩北相比,樂清的山?jīng)]有那里的深,沒有那里的高,也沒有那里的大,但人也因此而復(fù)雜了許多,山歌也因此而華麗了些,想來并非沒有道理。
(6)如今聽民歌,是聽磁帶上、音響中的民歌,流暢,華彩,大白菜扎上紅綢,早已沒有了那種質(zhì)樸。從歌星那猩紅的嘴唇間和花花綠綠的MTV中唱出,“民歌“已不再是民歌
12、了?! ?
1、文中寫了作者幾次聽民歌的經(jīng)歷?分別聽的什么?
2、文章是按什么順序?qū)懽髡呗犆窀璧慕?jīng)歷的?文章的結(jié)構(gòu)有何特點?
3、第3段中,作者說“聽不懂老人唱的山歌”,為什么至今閉上眼睛,還能清晰地浮現(xiàn)出老人唱山歌的情景?
4、第4段中所描繪的唱山歌的情景與課文中的哪一個場面相似?
五、自主反思
知識盤點:
心得感悟:
14.四次:①從小聽老翁唱山歌;②參加山場勞動時,聽男女對唱的山歌;③聽樂清的著名山歌《對鳥》;④如今聽磁帶上、音響中的民歌。15.按時間順序?qū)懙?/p>
13、。先總后分。16.讓我至今懷想的不是老人唱的山歌本身,而是我童年的歲月以及那樸實無華的氛圍。17.閩北的山深、山高,受外界的影響少,因此人也單純一些,山歌也樸實,而樂清與閩北相比,受外界的影響多一些,所以人也復(fù)雜了許多,山歌也華麗了些,這是有道理的。18.比喻,把磁帶、音響中的民歌比喻成扎紅綢的大白菜。19.表現(xiàn)了作者對樸實無華的民歌的懷想與贊美。
本文是一篇極富情趣的 。在“歌會”的大標題下,描繪了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依次是_山野對歌、山路漫歌、村寨傳歌,三個場合各有側(cè)重,分別側(cè)重寫了?唱歌人?、唱歌的環(huán)境、唱歌的場面,文章字里行間洋溢著對自然、對人、對藝術(shù)的品味與贊賞。
5.通讀全文后想一想,云南的歌會與你通過電視或其他途徑聽過的演唱會、音樂會相比,有什么異同點?
云南的歌會淳樸自然,有著濃郁的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