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有效教學課例.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小學數學有效教學課例.doc(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有效性課堂教學課例分析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小學數學三年級的內容。這節(jié)課安排了三個主要活動:活動一,通過師生觀察教室內物品的對話,引入新知識的學習,教材設計了“ 室里哪些物體表面的形狀是長方形的,哪些是正方形的”這個問題和觀察身邊事物的活動,以及指出課本封面和鉛筆盒表面哪個大、哪個小的問題討論。上面活動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已有知識的背景下,開始新知識的學習?;顒佣?,把兩個不同但容易比較的長方形紙進行大小比較,在學生操作、比較、交流的基礎上,通過黃色的紙比藍色的紙大,就是黃色紙的面積比藍色紙的面積大,引出“面積”的概念。活動三,比較物品表面和圖形面積大小的操作活動。1.比較物品表面
2、的大小。教材呈現了兩組實物,即不同形狀的兩片樹葉的圖片,手帕和方巾的圖片,讓學生在直觀比較的過程中,進一步認識面積的含義。2.對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面積的大小進行比較。這是一個具有開放性和挑戰(zhàn)性的操作、探索活動,也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教材呈現了用透明紙描下來,把圖形剪下來等比較方法。在學生親身感受到,用直觀的比較圖形的方法很難判斷哪個面積大、哪個面積小的情況下,引導學生“把兩個圖形分別劃分成許多同樣大小的方格”來試著比較。在學生交流不同比較方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討論自己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使學生了解劃成同樣的方格對兩個圖形進行比較的方法很科學,對任意圖形都適用。教學目標:1.在操作活動中,
3、經歷用不同的方法比較兩個物品表面、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 2.認識面積的含義,了解把圖形平均分成若干小方格來進行面積比較的方法。3.積極參加觀察、比較、交流活動,愿意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方法。教學目標分析:這一課是在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經歷了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探索并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公式等知識基礎上學習的。本課的教學主要是運用觀察、交流、操作等方法,進行一系列的探索活動。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并在同學們熟悉的事物和已有知識背景下,開始新知識的學習。我力求讓學生經歷知識的探究過程,把學生置于主體地位,保證學生有充足的觀察、交流、思考時間,使教
4、學過程成為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在教學中,我做到尊重學生的發(fā)現,尊重學生的思路,并有意識地促進學生進行深入探究和組織學生展開探究活動。教學設計:一、創(chuàng)設情境,游戲導入。同學們,新校舍正在建造之中,老師想請你當一名小小的美化師,為我們新校舍的草坪添上亮麗的一筆。(出示兩塊大小差異較大的草坪形狀),哪位美化師愿為它們涂上美麗的顏色?要求給草坪涂滿色,并比一比誰第一個涂完,其余同學分成兩組為他們加油。(學生對比賽結果產生異議)為什么不公平?看來比賽結果和草坪面的大小有關,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方面的知識。探究“面積”概念。二、物體表面的面積。1.請同學們觀察一下,我們教室里哪些物體表面的形狀是長方形,
5、哪些是正方形?讓學生觀察這些物體的表面一樣大嗎?并摸一摸身邊物體的表面。說一說哪個物體的表面大,哪個物體的表面小?師小結:我們觀察到的物體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2.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面的面積;桌子表面的大小是桌子表面的面積;凳子表面的大小是凳子表面的面積。指出你的數學課本的封面和鉛筆盒蓋的表面,說出哪個面的面積大些,哪個面的面積小些?重點說出是怎樣知道的,同桌互說。而后全班交流。師小結:我們把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積。平面圖形的面積。1.出示教科書附頁中兩個長方形紙片,現在請你觀察一下,手中的兩個長方形紙片,哪一個紙片大,哪一個紙片?。繉W生獨立操作,比一比。交流:(學生將兩個紙片重疊在一起,
6、進行比較。)黃色的長方形紙片比藍色紙片大。2.師:黃色長方形比藍色的大,是指什么比較大?學生討論,教師參與。師小結:黃色長方形比藍色的大,是指黃色長方形紙的面積比藍色長方形紙的面積大。3.總結“面積”的含義。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三、比較面積的大小。直觀比較面積的大小。1.出示孫悟空扛著芭蕉扇的圖片,比較兩把芭蕉扇的表面哪個大?2.出示實物:手絹和方巾哪個面積小?學生演示,進行比較。操作比較圖形的大小。最近老師遇到了一個難題,老師家的小孩要上幼兒園了,我想為他選一個運動場地面積大一些的幼兒園。(出示兩個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運動場地的圖片)你能用眼睛直觀看出哪個面積大,哪個面積小
7、嗎?老師也觀察不出哪個幼兒園的運動場地的面積大些,你能幫老師想個辦法嗎?鼓勵學生用多種不同的方法比較。組織方式:先獨立操作,再在小組里交流。方法:1.剪下重疊。2.用同一張紙條量。3.用小正方形擺。4.用格子紙擺后數。(有順序地數,不重復,不漏,不滿格算半格。)重點交流平均分成小方格的比較方法。交流教材中“說一說”的問題:這幾種比較圖形面積大小的方法,你喜歡哪種,為什么?師總結:當兩個面的面積大小一眼就能看出時,可以用觀察的方法,當兩個面的面積比較接近時用眼睛觀察面積的大小,有時就不太準確了,我們可以選用合適的方法進行面積大小的比較。四、鞏固拓展應用。(一)下面三個圖形,哪個圖形面積最大,哪個
8、最小?(做“練一練”第1題)1.學生獨立審題后嘗試解決,反饋時重點讓學生說說自己比較的方法數格子比大小。2.使用數格子比大小方法的條件圖形上的方格大小必須統(tǒng)一。)(二)比一比哪個圖形面積大。(做“練一練”第2題)1.學生獨立思考,嘗試解決問題后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2.全班交流: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和計算結果,引導其他學生通過質疑掌握不滿一格情況的處理方法。五、師生總結概括。學生說說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談談自己對面積的認識。教學反思:回顧面積的認識整個教學過程,我在教學中主要是把生活中的鮮活題材引入到數學課堂上,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激情、智慧與個性的大舞臺,讓他們在實踐活動中獲得多方面發(fā)展
9、。對此,我有如下啟發(fā):一、強化感知,主動參與。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面積”的感知較弱,不像對時間、長度等有很多的感性認識。因此,我在教學設計時充分考慮為學生參與學習過程創(chuàng)造條件,以使學生在原有認知基礎上較好地完成新知識的建構過程。在教學中努力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激發(fā)探究熱情,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索,組織學生廣泛交流,培養(yǎng)了其創(chuàng)新意識和思維的靈活性,這樣的教學真正讓學生體驗到知識的產生和變化,體驗到合作學習的樂趣和成果。由于學生是初次認識面積,在回答交流中經常會說出“桌子比書大”、“左邊這個大”等類似不準確的語言,因此教師應有意識地糾正,強化面積的含義,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二、不斷激
10、趣,引導探究。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為他們提供觀察和創(chuàng)造的機會?!币虼耍n一開始,我就讓學生為新校舍的草坪涂色。巧妙的創(chuàng)設了矛盾,這樣就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欲。在教學中,我又從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數學書的封面,黑板的表面、桌子的表面等出發(fā),引導學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物體的表面,感知“物體的表面”隨處可見,初步建立面的表象,從而幫助學生理解面積這一概念。教材中“比一比”的第(1)題是“兩片葉子的表面哪個大?”我覺得讓學生準備葉子可能找的不太一致,什么樣的都有,即使同一種花或樹的葉子,也有大小的區(qū)別。因此,我出示了孫悟空扛著芭蕉扇的圖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后,請同學們幫老師解決難題,激起了學生主動參與的欲望。評 析:本節(jié)課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新課標的理念,教師將新理念的核心“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滲透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使整節(jié)課的教學洋溢著新課程特有的時代氣息,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這種“新氣息”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創(chuàng)設豐富的情境,引導學生在合作學習和自主探究中展示數學學習活動。教師通過游戲導入新課,很快將學生帶入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學生全員參與教學過程,學生學習情趣高,體現了教學的有效性。二、結合教學內容,不失時機地給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三、整節(jié)課前后呼應,學生在探究中不斷深入地掌握新知,鞏固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