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專題詩歌鑒賞表達(dá)技巧之修辭手法.ppt
常見的修辭手法,一、常見的8種修辭手法,范圍: 比喻、比擬、借代、夸張、 對偶、排比、設(shè)問、反問、,題型及趨勢:從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來看,一般不單獨命題,主要融在語言表達(dá)、閱讀、鑒賞、寫作中,具體體現(xiàn)為對常見的修辭方法和修辭效果的鑒賞。,仿寫或續(xù)寫中修辭方法的運用 詩文鑒賞現(xiàn)代文中修辭方法的運用 作文寫作中修辭方法的運用,1、定義:打比方,即兩種不同性質(zhì)的事物,彼此有相似點,便用一事物來比方另一事物。 2、結(jié)構(gòu):本體、喻體、比喻詞 3、條件:,修辭分析之比喻,甲和乙必須是本質(zhì)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間必須有相似點。,西沉的落日像一只金色的圓盤。,青春是盛開的鮮花。,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4、種 類,5、比喻的作用: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化冗長為簡潔。,送沈子福歸江東 王維 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蕩槳向臨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 罟師:漁人。此指船夫。臨圻:近岸之地,此指江東岸。渡口楊柳依依,行客稀少, 艄公搖起槳駛向臨圻。 我的相思就像春色一樣, 從江南到江北送你回家。 設(shè)問:詩的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試析它的作用。,答:用了比喻修辭手法,把對友人惜別的心情比做遮攔不斷的江南江北的春色。將抽象的感情具體化、形象化、化虛為實,想象奇特、新穎。,詩歌鑒賞中的修辭手法例1、,這兩句是以水喻愁的名句,用比喻和設(shè)問的手法,形象地寫出了愁的彌漫、深濃、綿長,表現(xiàn)了詞人內(nèi)心無盡的哀傷,既有深度,又有力度。,例2、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兩句備受后人的稱道,為什么?,例3、望洞庭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fēng)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詩歌巧妙地以“螺”比青山,以“白銀盤”比洞庭湖,將皓月銀輝下的山形象的比做銀盤里的青螺,色調(diào)淡雅,山水渾然一體,饒有意趣。,2、比 擬把物當(dāng)作人來描寫叫擬人,或把人當(dāng)作物來描寫叫擬物。比擬有促使讀者產(chǎn)生聯(lián)想,使描寫的人、物、事表現(xiàn)的更形象、生動的作用。,“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林逋山園小梅) 這一聯(lián)采用擬人的手法.“先偷眼”極寫白鶴愛梅之甚,它還未來得及飛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幾眼;“合斷魂”一詞寫粉蝶因愛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對梅的喜愛之情夸張到極點。,贈別 杜牧 多情卻以總無情, 唯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 替人垂淚到天明。,擬物:把人當(dāng)作物來寫,或把甲物當(dāng)作乙物來寫。 例如: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把無形的、無量的愁苦化成有質(zhì)有量的東西,并且用船來載,運用擬物修辭,把人物內(nèi)心世界寫得淋漓盡致。),3、夸 張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擴大或縮小的描述。作用:揭示本質(zhì),給人啟示,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增強聯(lián)想,以創(chuàng)造意境。,夸張例句: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 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秋浦歌(李白) 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析:愁生白發(fā),詩人用夸張的手法寫白發(fā)竟有“三千丈”那么長,可見愁思的深重。,走進(jìn)高考與夏十二登岳陽樓(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涼風(fēng)起,吹人舞袖回。,試對頸聯(lián)所運用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作簡要分析。,答:頸聯(lián)運用了夸張修辭手法。寫出了岳陽樓高聳入云的情狀,同時這兩句詩想象神奇,在云間“下榻”,在天上“行杯”,寫出了詩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4、襯托與對比,(1)襯 托 襯托分正襯和反襯。 正襯通常就叫烘托,。襯體作主體的輔助性陪襯,突出主體。 反襯指為了突出詩中抒寫的主體對象的某一特征,用別一意象的相反特征作比襯,讓讀者從反差中更深切地感受到詩人所要表達(dá)的主旨。比如動靜、樂哀、明暗、美丑、黑白、好壞。,例:石頭城 劉禹錫 山圍故國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 夜深還過女墻來。,本詩題為“石頭城”,但詩人不從石頭城入手,卻從石頭城周圍景物山、潮水、月入手,烘托(襯托)出石頭城這一“故國”的沒落與荒涼。,(2)對 比 對比是指詩人把兩個相矛盾(或相反對)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給予對照比較,俗點說,使好的顯得更好,壞的顯得更壞等等。用對比的方法,能凸顯特征,揭示矛盾,言志抒情都很強烈,給人以深刻印象。,例: 觀祈雨 李約 桑條無葉土生煙,簫管迎龍水廟前。 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運用了對比手法。前兩句寫農(nóng)民祈雨的場面,后兩句寫朱門歌舞的情景,前者憂,后者樂,對比鮮明,反差強烈,具有震撼人的力量。語言含蓄,極具諷刺性。第一句語中帶情。(桑無葉,土生煙)含蓄地抒發(fā)了農(nóng)民盼雨心憂如焚之情。第四句寫朱門心憂春陰(雨)使管弦受潮而影響其享樂,一樣“憂”,兩樣情,詩人將同情與憤慨分別滲透其間,溢于言外。,5、借代: 用相關(guān)事物來代替所要表達(dá)的事物。主要包括:部分代全體、具體代抽象、特征代本體。 作用:使語言簡練含蓄 。 例如: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綠”“紅”分別用葉、花的特征來代替葉和花。)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用造酒的人代替酒。) 終歲不聞絲竹聲。(用絲竹來借代音樂。) 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用“帆”來借代船。)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用朱門來借代權(quán)貴豪門之家。),6、設(shè)問(自問自答) 作用:開頭設(shè)問,帶動全篇;中間設(shè)問,承上啟下;結(jié)尾設(shè)問,深化主題,令人回味。 例如: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fēng)絮,梅子黃時雨。,7、反問 作用:加強語氣。 例如: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春來江水綠如藍(lán),能不憶江南?,8、雙關(guān),定義: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利用詞的同音和多義的條件,有意使語句具有雙重意義,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辭方式。,分類:諧音雙關(guān)和語意雙關(guān)。,例句:蓮子心中苦, 梨兒腹內(nèi)酸。 金圣嘆,(蓮憐),(梨離),例句: 實不相瞞,菊花的名氣是吹出來的. 菊花牌電扇的廣告語,例如: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竹枝詞 劉禹錫 柳枝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9、互文 例如: 主人下馬客在船。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10、對偶,定義:是用字?jǐn)?shù)相等、結(jié)構(gòu)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來表達(dá)兩個相對或相近意思的修辭方式。,對偶之作用,便于吟誦,易于記憶; 用于詩詞、有音樂美; 表意凝煉,抒情酣暢。,例: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1、定義 為了表達(dá)的需要,有意重復(fù)某些詞語或句子,這種辭格叫反復(fù)。,2、種類:,11、反復(fù),連續(xù)反復(fù) 間隔反復(fù),如夢令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分析最后一句運用了何種修辭,有何作用?,答:運用了反復(fù)修辭,突出了詞人急于尋路回家,奮力劃船的情狀。,山中與幽人對酌(李白) 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fù)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問:詩中第二句連用了三個“一”字,有何表達(dá)效果?,答:三個“一”連用形成反復(fù)修辭,極言詩人飲酒之多。詩人一杯又一杯地喝酒,讓人仿佛看到了他和幽人痛飲狂歌的情景,表達(dá)了詩人與幽人對酌時,無限的豪情快意。,12、頂真:用上一句的結(jié)尾的詞語做下一句的起頭 。,例: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月光如水水如天。(趙嘏)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李白),13、回 環(huán),菩薩蠻.冬 蘇軾 雪花飛暖融香頰,頰香融暖飛花雪。 欺雪任單衣,衣單任雪欺。 別時梅子結(jié),結(jié)子梅時別。 歸不恨開遲,遲開恨不歸。,14、通感:,把各種感覺(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等)溝通起來,用甲感覺去描寫乙感覺,這種修辭手法叫通感,又稱“移覺”。,用形象的語言使感覺轉(zhuǎn)移,把某個感官上的感覺移植到另一個感官上,憑借感受相通,互相映照,以啟發(fā)讀者聯(lián)想,體味余韻,用來渲染并深化詩文意境。,修辭效果?, 通感并不是一種“獨立”的修辭方法,它總是“依附”于另一種修辭格而存在。請看例句:,微風(fēng)過處,送來屢屢清香,仿佛遠(yuǎn)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依附于比喻 將嗅覺移植為聽覺,借遠(yuǎn)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的隱隱約約,清幽淡雅來表現(xiàn)荷香的若有若無,清幽淡雅,不僅揭示了事物的本質(zhì)特征,而且創(chuàng)造出一個美好的意境。,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著的名曲。(朱自清荷塘月色) 依附于比喻 視覺移植為聽覺,以“名曲”的和諧來表現(xiàn)月光樹影組合的協(xié)調(diào),突出一種和諧的美。,一早起,李先生在帳房的柜臺上看見昨天的報,第一道消息就是長沙燒成白地,嚇得聲音都遺失了, 一分鐘后才找回來,說不出話。(錢鐘書圍城) 依附于擬物 這時有一陣音樂不易覺察地浮現(xiàn)了。 依附于擬物,
收藏
- 資源描述:
-
常見的修辭手法,一、常見的8種修辭手法,范圍: 比喻、比擬、借代、夸張、 對偶、排比、設(shè)問、反問、,題型及趨勢:從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來看,一般不單獨命題,主要融在語言表達(dá)、閱讀、鑒賞、寫作中,具體體現(xiàn)為對常見的修辭方法和修辭效果的鑒賞。,仿寫或續(xù)寫中修辭方法的運用 詩文鑒賞現(xiàn)代文中修辭方法的運用 作文寫作中修辭方法的運用,1、定義:打比方,即兩種不同性質(zhì)的事物,彼此有相似點,便用一事物來比方另一事物。 2、結(jié)構(gòu):本體、喻體、比喻詞 3、條件:,修辭分析之比喻,甲和乙必須是本質(zhì)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間必須有相似點。,西沉的落日像一只金色的圓盤。,青春是盛開的鮮花。,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4、種 類,5、比喻的作用: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化冗長為簡潔。,送沈子福歸江東 王維 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蕩槳向臨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 罟師:漁人。此指船夫。臨圻:近岸之地,此指江東岸。渡口楊柳依依,行客稀少, 艄公搖起槳駛向臨圻。 我的相思就像春色一樣, 從江南到江北送你回家。 設(shè)問:詩的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試析它的作用。,答:用了比喻修辭手法,把對友人惜別的心情比做遮攔不斷的江南江北的春色。將抽象的感情具體化、形象化、化虛為實,想象奇特、新穎。,詩歌鑒賞中的修辭手法例1、,這兩句是以水喻愁的名句,用比喻和設(shè)問的手法,形象地寫出了愁的彌漫、深濃、綿長,表現(xiàn)了詞人內(nèi)心無盡的哀傷,既有深度,又有力度。,例2、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兩句備受后人的稱道,為什么?,例3、望洞庭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fēng)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詩歌巧妙地以“螺”比青山,以“白銀盤”比洞庭湖,將皓月銀輝下的山形象的比做銀盤里的青螺,色調(diào)淡雅,山水渾然一體,饒有意趣。,2、比 擬把物當(dāng)作人來描寫叫擬人,或把人當(dāng)作物來描寫叫擬物。比擬有促使讀者產(chǎn)生聯(lián)想,使描寫的人、物、事表現(xiàn)的更形象、生動的作用。,“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林逋山園小梅) 這一聯(lián)采用擬人的手法.“先偷眼”極寫白鶴愛梅之甚,它還未來得及飛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幾眼;“合斷魂”一詞寫粉蝶因愛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對梅的喜愛之情夸張到極點。,贈別 杜牧 多情卻以總無情, 唯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 替人垂淚到天明。,擬物:把人當(dāng)作物來寫,或把甲物當(dāng)作乙物來寫。 例如: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把無形的、無量的愁苦化成有質(zhì)有量的東西,并且用船來載,運用擬物修辭,把人物內(nèi)心世界寫得淋漓盡致。),3、夸 張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擴大或縮小的描述。作用:揭示本質(zhì),給人啟示,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增強聯(lián)想,以創(chuàng)造意境。,夸張例句: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 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秋浦歌(李白) 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析:愁生白發(fā),詩人用夸張的手法寫白發(fā)竟有“三千丈”那么長,可見愁思的深重。,走進(jìn)高考與夏十二登岳陽樓(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涼風(fēng)起,吹人舞袖回。,試對頸聯(lián)所運用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作簡要分析。,答:頸聯(lián)運用了夸張修辭手法。寫出了岳陽樓高聳入云的情狀,同時這兩句詩想象神奇,在云間“下榻”,在天上“行杯”,寫出了詩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4、襯托與對比,(1)襯 托 襯托分正襯和反襯。 正襯通常就叫烘托,。襯體作主體的輔助性陪襯,突出主體。 反襯指為了突出詩中抒寫的主體對象的某一特征,用別一意象的相反特征作比襯,讓讀者從反差中更深切地感受到詩人所要表達(dá)的主旨。比如動靜、樂哀、明暗、美丑、黑白、好壞。,例:石頭城 劉禹錫 山圍故國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 夜深還過女墻來。,本詩題為“石頭城”,但詩人不從石頭城入手,卻從石頭城周圍景物山、潮水、月入手,烘托(襯托)出石頭城這一“故國”的沒落與荒涼。,(2)對 比 對比是指詩人把兩個相矛盾(或相反對)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給予對照比較,俗點說,使好的顯得更好,壞的顯得更壞等等。用對比的方法,能凸顯特征,揭示矛盾,言志抒情都很強烈,給人以深刻印象。,例: 觀祈雨 李約 桑條無葉土生煙,簫管迎龍水廟前。 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運用了對比手法。前兩句寫農(nóng)民祈雨的場面,后兩句寫朱門歌舞的情景,前者憂,后者樂,對比鮮明,反差強烈,具有震撼人的力量。語言含蓄,極具諷刺性。第一句語中帶情。(桑無葉,土生煙)含蓄地抒發(fā)了農(nóng)民盼雨心憂如焚之情。第四句寫朱門心憂春陰(雨)使管弦受潮而影響其享樂,一樣“憂”,兩樣情,詩人將同情與憤慨分別滲透其間,溢于言外。,5、借代: 用相關(guān)事物來代替所要表達(dá)的事物。主要包括:部分代全體、具體代抽象、特征代本體。 作用:使語言簡練含蓄 。 例如: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綠”“紅”分別用葉、花的特征來代替葉和花。)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用造酒的人代替酒。) 終歲不聞絲竹聲。(用絲竹來借代音樂。) 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用“帆”來借代船。)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用朱門來借代權(quán)貴豪門之家。),6、設(shè)問(自問自答) 作用:開頭設(shè)問,帶動全篇;中間設(shè)問,承上啟下;結(jié)尾設(shè)問,深化主題,令人回味。 例如: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fēng)絮,梅子黃時雨。,7、反問 作用:加強語氣。 例如: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春來江水綠如藍(lán),能不憶江南?,8、雙關(guān),定義: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利用詞的同音和多義的條件,有意使語句具有雙重意義,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辭方式。,分類:諧音雙關(guān)和語意雙關(guān)。,例句:蓮子心中苦, 梨兒腹內(nèi)酸。 金圣嘆,(蓮憐),(梨離),例句: 實不相瞞,菊花的名氣是吹出來的. 菊花牌電扇的廣告語,例如: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竹枝詞 劉禹錫 柳枝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9、互文 例如: 主人下馬客在船。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10、對偶,定義:是用字?jǐn)?shù)相等、結(jié)構(gòu)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來表達(dá)兩個相對或相近意思的修辭方式。,對偶之作用,便于吟誦,易于記憶; 用于詩詞、有音樂美; 表意凝煉,抒情酣暢。,例: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1、定義 為了表達(dá)的需要,有意重復(fù)某些詞語或句子,這種辭格叫反復(fù)。,2、種類:,11、反復(fù),連續(xù)反復(fù) 間隔反復(fù),如夢令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分析最后一句運用了何種修辭,有何作用?,答:運用了反復(fù)修辭,突出了詞人急于尋路回家,奮力劃船的情狀。,山中與幽人對酌(李白) 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fù)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問:詩中第二句連用了三個“一”字,有何表達(dá)效果?,答:三個“一”連用形成反復(fù)修辭,極言詩人飲酒之多。詩人一杯又一杯地喝酒,讓人仿佛看到了他和幽人痛飲狂歌的情景,表達(dá)了詩人與幽人對酌時,無限的豪情快意。,12、頂真:用上一句的結(jié)尾的詞語做下一句的起頭 。,例: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月光如水水如天。(趙嘏)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李白),13、回 環(huán),菩薩蠻.冬 蘇軾 雪花飛暖融香頰,頰香融暖飛花雪。 欺雪任單衣,衣單任雪欺。 別時梅子結(jié),結(jié)子梅時別。 歸不恨開遲,遲開恨不歸。,14、通感:,把各種感覺(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等)溝通起來,用甲感覺去描寫乙感覺,這種修辭手法叫通感,又稱“移覺”。,用形象的語言使感覺轉(zhuǎn)移,把某個感官上的感覺移植到另一個感官上,憑借感受相通,互相映照,以啟發(fā)讀者聯(lián)想,體味余韻,用來渲染并深化詩文意境。,修辭效果?, 通感并不是一種“獨立”的修辭方法,它總是“依附”于另一種修辭格而存在。請看例句:,微風(fēng)過處,送來屢屢清香,仿佛遠(yuǎn)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依附于比喻 將嗅覺移植為聽覺,借遠(yuǎn)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的隱隱約約,清幽淡雅來表現(xiàn)荷香的若有若無,清幽淡雅,不僅揭示了事物的本質(zhì)特征,而且創(chuàng)造出一個美好的意境。,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著的名曲。(朱自清荷塘月色) 依附于比喻 視覺移植為聽覺,以“名曲”的和諧來表現(xiàn)月光樹影組合的協(xié)調(diào),突出一種和諧的美。,一早起,李先生在帳房的柜臺上看見昨天的報,第一道消息就是長沙燒成白地,嚇得聲音都遺失了, 一分鐘后才找回來,說不出話。(錢鐘書圍城) 依附于擬物 這時有一陣音樂不易覺察地浮現(xiàn)了。 依附于擬物,
展開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