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專題15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fā)展專題過關檢測 人民版
《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專題15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fā)展專題過關檢測 人民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專題15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fā)展專題過關檢測 人民版(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專題過關檢測(十五) (時間:45分鐘,分值:100分) 一、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 1.(2016浙江六校高三聯(lián)考)普羅塔戈拉曾說:“至于神,我既不能說他們存在,也不能說他們不存在,因為阻礙我認識這一點的事情很多,例如問題晦澀,人生短促?!睂Υ瞬牧侠斫庹_的是( ) A.智者的言論完全從個人的角度和利益出發(fā) B.智者否認教會的權威,主張因信稱義 C.智者的言論是近代達爾文進化論思想的源頭 D.智者強調(diào)人類的理性,否認絕對權威 解析:選D。材料表明:古希臘人對神十分敬畏與崇拜,智者學派對神的存在提出懷疑,樹立人的尊嚴和權威。智者的言論完全從個人的角度和利益出發(fā),不符合材料意思,故A項錯誤;主張因信稱義是馬丁路德的觀點,故B項錯誤;智者的言論是近代西方人文思想的源頭,沒有體現(xiàn)進化論思想,故C項錯誤;智者學派對神的存在提出懷疑,體現(xiàn)否認絕對權威,“因為阻礙我認識這一點的事情很多,例如問題晦澀,人生短促”強調(diào)人類的理性,故D項正確。 2.(2016福建寧德質(zhì)檢)蘇格拉底認為:未經(jīng)理性審慎的生活是沒有價值的,一個人只有真正的認識了自己,才能實現(xiàn)自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成為一個有德性的人。下列言論與上述關于“人”的品質(zhì)的觀點相似的是( ) A.“人是萬物的尺度” B.“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C.“真正高貴并非天成,而是自為的” D.“神圣的種子不落在家庭里,而落在個人身上” 解析:選B。根據(jù)題干中“個人只有真正的認識了自己,才能實現(xiàn)自己的本性”這句話,可知蘇格拉底的觀點為重視知行合一,“人是萬物的尺度”不能體現(xiàn)該觀點,故A項錯誤;“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能夠體現(xiàn)出“知行合一”的觀點,故B項正確;“真正高貴并非天成,而是自為的”不能體現(xiàn)“知行合一”的觀點,故C項錯誤;“神圣的種子不落在家庭里,而落在個人身上”不能體現(xiàn)“知行合一”的觀點,故D項錯誤。 3.(2016安徽皖北協(xié)作區(qū)聯(lián)考)下圖中教學形式存在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 A.經(jīng)濟水平 B.政治制度 C.思想認識 D.社會環(huán)境 解析:選D??鬃訌娬{(diào)尊卑、長幼有序的等級觀念,而蘇格拉底強調(diào)平等的對話,故展示出不同的教學形式,這是因為他們的社會環(huán)境不同,選擇D項符合題意。 4.(2016安徽淮北模擬)學者坎迪斯古切爾在《全球文明史》一書中說:“它代表了反對中世紀基督教背景的歐洲文化記憶系統(tǒng)的‘再生’,歐洲的思想家被希臘羅馬作家所鼓舞,被那些世俗的、不神圣的、人文主義的、不以上帝為中心的價值觀所鼓舞,以理性為基礎,而不是以基督教信仰為基礎。同樣,8世紀之后,在中國發(fā)生了一場關于儒家思想的‘再生’,在1200年左右達到高潮。”材料中的這兩場“再生”分別指的是( ) A.啟蒙運動 陸王心學 B.文藝復興 宋明理學 C.宗教改革 宋明理學 D.文藝復興 漢代儒學 解析:選B。從材料信息“希臘羅馬作家”“世俗的、不神圣的、人文主義的、不以上帝為中心的價值觀”可知符合文藝復興的特點:復興古希臘羅馬文化,實質(zhì)上傳播資產(chǎn)階級思想文化,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中國8世紀之后是唐宋時期,正是理學興起和發(fā)展的時期,故B項正確;從材料信息“被希臘羅馬作家所鼓舞”可以排除啟蒙運動,故A項錯誤;C項宗教改革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D項漢代儒學與時間“8世紀”不符,排除。 5.(2016烏魯木齊高三診斷性測驗)資本主義發(fā)展最早的西歐是一種類型。那里的離異,主要表現(xiàn)為對中世紀千年黑暗的批判與背離;那里的回歸,則主要表現(xiàn)為從希臘、羅馬古代精神文明中尋求人文主義的力量源泉。體現(xiàn)“離異”和“回歸”特點的作品是( ) A.《九十五條論綱》 B.《自然哲學的數(shù)學原理》 C.《社會契約論》 D.《十日談》 解析:選D。材料中批判中世紀的黑暗和從古希臘、羅馬尋求人文主義精神,是文藝復興運動的特點?!毒攀鍡l論綱》是馬丁路德揭露贖罪券和教會罪行的文件,是宗教改革開始的標志,故A項錯誤;《自然哲學的數(shù)學原理》是牛頓于1687年發(fā)表的關于經(jīng)典力學的著作,標志著近代自然科學形成,故B項錯誤;《社會契約論》是啟蒙運動時期盧梭的代表作,闡述了天賦人權和人民主權的思想,故C項錯誤;《十日談》是文藝復興時期薄伽丘的代表作,故D項正確。 6.(2016山東日照模擬)Francesco Petrarca是西方著名學者、詩人。他說:“我要問:對飛禽、走獸、魚蛇的特性知道的很多,而對人的本性一無所知,不知我們從何而來,往何而去,以及為什么生活,這到底有什么好處?”這段話體現(xiàn)的是( ) A.人文主義者對人性的思考 B.宗教改革家對信仰自由的標榜 C.啟蒙思想家對理性的闡釋 D.達爾文主義者對生物進化的探索 解析:選A。根據(jù)題干中“對人的本性一無所知……這到底有什么好處”可知該學者主要是強調(diào)對人性進行思考的重要性,故A項正確;題干中沒有提到宗教改革中信仰自由的信息,故B項錯誤;題干中沒有提到啟蒙思想中相關的資產(chǎn)階級理性思想,故C項錯誤;題干中沒有提到生物進化的相關觀點,故D項錯誤。 7.(2016陜西寶雞高三教學質(zhì)量檢測)文藝復興前歐洲人“為了信仰而生活”,文藝復興后歐洲人“為了生活而信仰”這句話表明了( ) A.文藝復興前后,人神主導地位的變化 B.文藝復興才讓人們有了真正的現(xiàn)世生活 C.文藝復興第一次把人放到世界和社會中心看待 D.文藝復興后,人在反對神的存在以及對人的束縛后的人性自由 解析:選A。文藝復興是一次資產(chǎn)階級思想文化解放運動,使人們從宗教思想的束縛中被解放出來,所以從“為了信仰而生活”到“為了生活而信仰”體現(xiàn)出了人神主導地位的變化,故A項正確。 8.(2016江西贛州高三摸底)1511年底,馬丁路德訪問了羅馬,之后他憤怒地斥之為“骯臟的城”。這是因為他看到羅馬教會( ) A.反對宗教改革 B.極其腐敗墮落 C.兜售“贖罪券” D.厲行政治迫害 解析:選B。馬丁路德反對宗教改革與史實不符,故A項錯誤;羅馬城是教會統(tǒng)治的中心,16世紀羅馬教會統(tǒng)治日益腐敗,以各種理由向人民征稅,出售神職,部分教會神職人員不學無術,違反宗教教規(guī),故B項正確;兜售“贖罪券”只是教會腐敗墮落的一個方面,故C項錯誤;實行政治迫害是教會腐敗墮落的一個方面,故D項錯誤。 9.(2016湖北襄陽高三調(diào)研)有學者認為:“宗教改革是文藝復興的繼續(xù)”“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存在一些相同、相似點,兩個運動之間存在著一種順向關系”。其中屬于兩者“順向”關系的是( ) A.兩者與世俗統(tǒng)治者(君主或地方長官)的關系 B.兩者都主張宗教信仰自由 C.兩者都強調(diào)人的意志、理性與自由 D.兩者都強調(diào)人的偉大,以人為本,肯定人的價值 解析:選A。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都是成長中的資產(chǎn)階級進行的反封建斗爭,在一定程度上都依靠了世俗統(tǒng)治者的支持,故A項正確;文藝復興是以復興古典文化的形式來宣揚資產(chǎn)階級思想,與宗教信仰自由無關,故B項錯誤;理性思想是在啟蒙運動時期出現(xiàn),與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的時代不符,故C項錯誤;宗教改革是披著宗教外衣的反封建斗爭,故D項錯誤。 10.(2016湖北八校高三聯(lián)考)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是宣稱追求同一目的的兩場不同的運動,他們所追求的目的一樣,而追求的手段卻截然相反,以致人文主義者和新教徒之間互懷敵意。對二者“追求的手段卻截然相反”的理解正確的是( ) A.文藝復興自由的追求美,而宗教改革自由的追求真理 B.文藝復興追求人的至高的權利,宗教改革研究上帝的旨意 C.文藝復興投身世俗的懷抱,宗教改革用自己的信念對抗舊的世界 D.二者對待神的態(tài)度不同 解析:選C。文藝復興自由的追求美,而宗教改革自由的追求真理不屬于“追求的手段”,故A項錯誤;“文藝復興追求人的至高的權利,宗教改革研究上帝的旨意”是追求內(nèi)容不同,故B項錯誤;“文藝復興投身世俗的懷抱”說明利用世俗力量反對封建神權,“宗教改革用自己的信念對抗舊的世界”說明利用宗教手段反對封建神權,故C項正確;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都反對封建神權,都不反對宗教信仰,故D項錯誤。 11.啟蒙思想家們深信:啟蒙必須依靠科學,科學能揭示“自然之光”,也能點燃“理性之光”,引導人們從黑暗走向光明。這說明( ) A.近代科學追求王權公平 B.科學技術是走向理性的唯一條件 C.自然科學推動理性發(fā)展 D.資本主義經(jīng)濟發(fā)展推動了科技的進步 解析:選C。從“科學能揭示‘自然之光’,也能點燃‘理性之光’”可知科學揭示的是自然界的發(fā)展規(guī)律,利用自然規(guī)律和科學方法也可發(fā)展民主思想,故C項正確。 12.(2016河北唐山高三模擬)普羅塔戈拉提出“人是萬物的尺度”,彼特拉克主張“以人學對抗神學”,康德強調(diào)“啟蒙運動就是人類脫離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狀態(tài)”??梢? ) A.民主法制是人類的共同訴求 B.社會中功利主義色彩濃厚 C.人們逐步擺脫了宗教的束縛 D.人們對自由事業(yè)不懈追求 解析:選D。材料反映出人文主義精神的興起與發(fā)展,與民主法制的訴求無關,故A項錯誤;材料體現(xiàn)出對人的自由的追求,與功利主義色彩無關,故B項錯誤;普羅塔戈拉的觀點,推動人們逐步擺脫對神的敬畏和崇拜,與宗教束縛無關,故C項錯誤;材料依次推動人們擺脫對神的敬畏和崇拜、天主教會的精神獨裁以及封建制度的束縛,反映出人們對自由事業(yè)不懈追求,故D項正確。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2小題,第13題28分,第14題24分,共52分) 13.人文主義是西方文化的核心,是近代西歐社會轉(zhuǎn)型的文化支撐。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文藝復興是一個巨人輩出的時代……歸結到根本點,應該說文藝復興對世界文明最偉大的貢獻,還是它通過自己各方面的重大成就,昭示了一種個人主義的倫理觀……只有解決了個人主義的合法性(或正當性)問題,一切阻礙個性自由發(fā)展的傳統(tǒng)束縛……才有可能統(tǒng)統(tǒng)被沖破,以往一直受到嚴重抑制的個人創(chuàng)造潛能才有可能得到充分發(fā)揮,社會才有可能開啟由傳統(tǒng)向現(xiàn)代的轉(zhuǎn)變進程。 ——摘編自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藝復興的印記,又體現(xiàn)了對文藝復興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稱義”“信徒皆為教士”……鼓吹俗權至上,主張各國教會應與羅馬切斷聯(lián)系而由各國的政府來管理,則鮮明地反映了他對民族自由含義的一種更深刻的理解。 ——摘編自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他們在經(jīng)濟領域中的主要口號是自由放任……國家對自然經(jīng)濟力量的自由發(fā)揮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爾泰說:“如果在英國僅允許有一種宗教,政府就很可能會變得專橫;如果只有兩種宗教,人民就會互相割斷對方的喉嚨;但是,當有大量的宗教時,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處?!薄谡畏矫妗R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會契約論》一書中說,所有公民在建立一個政府的過程中,把他們的個人意志融合成一個共同意志,同意接受這共同意志的裁決作為最終的裁決……“行政權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辦事員;他(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們掌權和把他們拉下臺;對受托人來說,不存在契約的問題,只有服從。”——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的“個人主義”指的是什么思想?據(jù)材料一,概括解決“個人主義的合法性”問題的重要意義。(6分) (2)根據(jù)材料二,概括馬丁路德的思想“既烙有文藝復興的印記,又體現(xiàn)了對文藝復興的深化”的表現(xiàn)。據(jù)此分析宗教改革運動的意義。(8分) (3)根據(jù)材料三,指出啟蒙運動是如何進一步發(fā)展人文主義思想的?(6分) (4)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用關鍵詞概括西方人文主義發(fā)展的階段性特征。(8分) 解析:本題考查人文主義在不同時期的發(fā)展。第(1)問考查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內(nèi)涵和影響。第(2)問從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內(nèi)容分析。第(3)問主要可從經(jīng)濟、政治和宗教三方面進行歸納。第(4)問,結合人文主義的起源到近代的成熟進行歸納,注意語言的精煉、概括。 答案:(1)個人主義就是人文主義。 重要意義:沖破神學傳統(tǒng)的束縛,充分發(fā)揮個人創(chuàng)造潛能,開啟社會由傳統(tǒng)向現(xiàn)代轉(zhuǎn)變的進程。 (2)“印記”——其主張明顯帶有一種承認個性自由的人文主義傾向;“深化”——主張由各國政府管理教會。 意義:弘揚了文藝復興以來復蘇的人文主義思想,有利于西歐民族國家的興起和發(fā)展。 (3)經(jīng)濟領域,主張自由放任;宗教方面,主張信仰自由;政治方面,主張人民主權和建立社會契約。 (4)古代希臘——萌發(fā)(起源);文藝復興——復興;宗教改革——發(fā)展;啟蒙運動——成熟。 14.(2016湖北天門高三考試)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有的學者把明末反封建禮教稱之為“啟蒙思想”或“啟蒙主義”;泰州學派的支系,主張“唯情主義”的大戲曲家湯顯祖也被認為是“深具啟蒙思想的人”。這就容易使人們錯誤地以為16世紀明末的反封建禮教、主張個性解放的運動類似于發(fā)生在歐洲18世紀的“啟蒙運動”?!艺J為,上述兩種運動不僅在表現(xiàn)形式、而且在實質(zhì)內(nèi)容上都有不同,18世紀歐洲的“啟蒙運動”是以“喚起”理性為特征,而16世紀明末的反封建禮教的運動是以喚起人們的情感釋放為特征。前者的結果是:自然科學重大的突破、社會科學基礎的建立和資本主義民主制國家的建立;后者的結果是:雖有少數(shù)思想家仍然堅持反對封建專制禮教,但在清軍入關后封建專制禮教的強化和對批判禮教的文人學士無情的鎮(zhèn)壓,使反對封建專制的禮教浪潮被打斷了。 ——北大教授湯一介《啟蒙在中國的艱難歷程》 評價材料中湯一介教授關于明末反對封建禮教和18世紀歐洲“啟蒙運動”的觀點。(24分)(要求:圍繞材料中的一種或兩種觀點展開評論;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述清楚。)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閱讀材料,運用所學知識概括、分析、評價歷史問題的能力。第一層次:首先,提煉觀點,明末反封建禮教與歐洲18世紀的啟蒙運動不僅在表現(xiàn)形式而且在實質(zhì)內(nèi)容上都有不同;其次,表明自己態(tài)度,贊成或反對或另有觀點均可;然后,對所持觀點予以合理的解釋;第二層次:圍繞觀點展開論證,要求,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述清楚;第三層:總結升華:上升到理論的高度說明觀點的合理性或局限性。 答案:第一種觀點:同意湯一介教授的觀點,明末反封建禮教與歐洲18世紀的啟蒙運動表現(xiàn)形式及其結果都不同。理由:西方的啟蒙思想是在資本主義經(jīng)濟得到發(fā)展的前提下,在自然科學重大突破的情況下,以科學的理性來喚醒人性的理性,它推動了資產(chǎn)階級革命,并為資本主義社會秩序的構建提出了基本原則;而中國明末的反對封建禮教只是少數(shù)思想家對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不滿的情感釋放,既沒有引起社會的共鳴也沒有推動社會的變革,同時也沒有對傳統(tǒng)和未來做出理性的說明,所以稱之為“啟蒙思想”或“啟蒙主義”是對其作用的夸大。 第二種觀點:不同意湯一介教授的觀點,明末反封建禮教與歐洲18世紀的啟蒙運動相似。理由:中國明末的反對封建禮教同西方的啟蒙思想一樣,都是在商品經(jīng)濟得到發(fā)展的背景下,對封建專制下人性的思考。盡管由于中國明清沒有西方發(fā)展起來的資本主義經(jīng)濟,也沒有形成眾多的思想家,但同樣也推動了人們對社會現(xiàn)實的思考,同樣也起到了啟蒙的作用。(如有其他觀點,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專題15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fā)展專題過關檢測 人民版 高考 歷史 一輪 復習 專題 15 西方 人文精神 起源 及其 發(fā)展 過關 檢測 人民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820124.com/p-11848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