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導學)2020版高考數(shù)學總復習 第七章 不等式、推理與證明 第43講 直接證明與間接證明練習 理(含解析)新人教A版
《(名師導學)2020版高考數(shù)學總復習 第七章 不等式、推理與證明 第43講 直接證明與間接證明練習 理(含解析)新人教A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名師導學)2020版高考數(shù)學總復習 第七章 不等式、推理與證明 第43講 直接證明與間接證明練習 理(含解析)新人教A版(1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43講 直接證明與間接證明 夯實基礎 【p92】 【學習目標】 1.結(jié)合已經(jīng)學過的數(shù)學實例,了解直接證明的兩種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綜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綜合法的思考過程、特點及證明步驟. 2.結(jié)合已經(jīng)學過的數(shù)學實例,了解間接證明的一種基本方法——反證法;了解反證法的思考過程、特點. 【基礎檢測】 1.利用反證法證明:“若x2+y2=0,則x=y(tǒng)=0”時,假設為( ) A.x,y都不為0 B.x≠y且x,y都不為0 C.x≠y且x,y不都為0 D.x,y不都為0 【解析】原命題的結(jié)論是x,y都為零,反證時,假設為x,y不都為零. 【答案】D 2.要證a2+b2-1-a2
2、b2≤0,只要證明( ) A.2ab-1-a2b2≤0 B.a(chǎn)2+b2-1-≤0 C.-1-a2b2≤0 D.(a2-1)(b2-1)≥0 【解析】a2+b2-1-a2b2≤0?(a2-1)(b2-1)≥0. 【答案】D 3.設a,b,c均為正實數(shù),則三個數(shù)a+,b+,c+( ) A.都大于2 B.都小于2 C.至少有一個不大于2 D.至少有一個不小于2 【解析】∵a>0,b>0,c>0, ∴++=++ ≥6,當且僅當a=b=c=1時,“=”成立,故三者不能都小于2,即至少有一個不小于2. 【答案】D 4.如果a+b>a+b,則a、b應滿足的條件是_____
3、___. 【解析】∵a+b-(a+b) =(a-b)+(b-a) =(-)(a-b) =(-)2(+). ∴當a≥0,b≥0,且a≠b時,(-)2(+)>0. ∴a+b>a+b成立的條件是a≥0,b≥0,且a≠b. 【答案】a≥0,b≥0,且a≠b 5.已知集合{a,b,c}={0,1,2},且下列三個關系:①a≠2;②b=2;③c≠0有且只有一個正確,則100a+10b+c=________. 【解析】由已知,若a≠2正確,則a=0或a=1,即a=0,b=1,c=2或a=0,b=2,c=1或a=1,b=0,c=2或a=1,b=2,c=0均與“三個關系有且只有一個正確”矛盾;
4、若b=2正確,則a≠2正確,不符合題意;所以,c≠0正確,a=2,b=0,c=1,故100a+10b+c=201. 【答案】201 【知識要點】 1.直接證明 (1)從原命題的條件逐步推得命題成立的證明稱為__直接證明__.綜合法和分析法是直接證明中最基本的兩種證明方法,也是解決數(shù)學問題時常用的思維方法. (2)從已知條件出發(fā),以已知的定義、公理、定理為依據(jù),逐步下推,直到推出要證明的結(jié)論為止.這種證明方法常稱為__綜合法__. 推證過程如下: →→→…→ (3)從要證明的結(jié)論出發(fā),追溯導致結(jié)論成立的充分條件,逐步上溯,直到使結(jié)論成立的條件和已知條件或已知事實吻合為止.這種證明
5、方法常稱為__分析法__. 推論過程如下: →→→…→得到一個明顯成立的條件. P表示條件,Q表示要證的結(jié)論. 2.間接證明——反證法 (1)假設原命題不成立,經(jīng)過正確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說明假設錯誤,從而證明了原命題成立,這樣的證明方法叫做__反證法__. (2)反證法的特點:先假設原命題__不__成立,再在正確的推理下得出矛盾,所得矛盾可以是與已知條件矛盾,或與假設矛盾,或與定義、公理、定理、事實矛盾等. 典例剖析 【p92】 考點1 綜合法的應用 設數(shù)列{an}的前n項和為Sn.若對任意正整數(shù)n,總存在正整數(shù)m,使得Sn=am,則稱{an}是“H數(shù)列”. (1)
6、若數(shù)列{an}的前n項和Sn=2n(n∈N*),證明:{an}是“H數(shù)列”; (2)證明:對任意的等差數(shù)列{an},總存在兩個“H數(shù)列”{bn}和{cn},使得an=bn+cn(n∈N*)成立. 【解析】(1)由已知,an+1=Sn+1-Sn=2n+1-2n=2n.于是對任意的正整數(shù)n,總存在正整數(shù)m=n+1,使得Sn=2n=am. 所以{an}是“H數(shù)列”. (2)設等差數(shù)列{an}的公差為d,則an=a1+(n-1)d=na1+(n-1)(d-a1)(n∈N*). 令bn=na1,cn=(n-1)(d-a1),則an=bn+cn(n∈N*). 下面證{bn}是“H數(shù)列”. 設
7、{bn}的前n項和為Tn,則Tn=a1(n∈N*).于是對任意的正整數(shù)n,總存在正整數(shù)m=,使得Tn=bm,所以{bn}是“H數(shù)列”.
同理可證{cn}也是“H數(shù)列”.
所以對任意的等差數(shù)列{an},總存在兩個“H數(shù)列”{bn}和{cn},使得an=bn+cn(n∈N*)成立.
【點評】綜合法證題的思路
考點2 分析法的應用
當n≥0時,試用分析法證明:
-<-.
【解析】要證-<-,
即證+<2 ,
只要證(+)2<(2)2,
即證 2n+2+2<4n+4,
即證 8、(1)逆向思考是用分析法證題的主要思想,通過反推,逐步尋找使結(jié)論成立的充分條件.正確把握轉(zhuǎn)化方向是使問題順利獲解的關鍵.通常采用“欲證—只需證—已知”的格式,在表達中要注意敘述形式的規(guī)范性.(2)證明較復雜的問題時,可以采用兩頭湊的辦法,即通過分析法找出某個與結(jié)論等價(或充分)的中間結(jié)論,然后通過綜合法證明這個中間結(jié)論,從而使原命題得證.(3)分析法證明問題的適用范圍:當已知條件與結(jié)論之間的聯(lián)系不夠明顯、直接,或證明過程中所需用的知識不太明確、具體時,往往采用分析法,特別是含有根號、絕對值的等式或不等式,??紤]用分析法.
考點3 反證法的應用
等差數(shù)列{an}的前n項和為Sn,a3=5+, 9、S3=9+3.
(1)求an以及Sn.
(2)設bn=,證明數(shù)列{bn}中不存在不同的三項成等比數(shù)列.
【解析】(1)設{an}的首項為a1,
由已知得5+=a1+2d,9+3=3a1+3d,
求得a1=+1,d=2.
所以an=2n+-1,Sn=n2+n.
(2)由bn==n+,
假設bn中存在不同的三項能構(gòu)成等比數(shù)列,即bn、bm、bp成等比數(shù)列,
所以b=bn·bp,
即(m+)2=(n+)·(p+),
所以(m2-np)+[2m-(n-p)]=0,
因為m、n、p是正整數(shù),
所以m2-np和2m-(n+p)均為有理數(shù),
所以m2-np=0,2m-(n+p)= 10、0,
所以(n+p)2=4np,所以(n-p)2=0,所以n=p與n≠p矛盾,
所以{bn}數(shù)列中不存在不同的三項成等比數(shù)列.
【點評】用反證法證明數(shù)學命題,一般有以下幾個步驟:
(1)反設:假定所要證的結(jié)論不成立,即假設結(jié)論的反面(否定命題)成立;(否定結(jié)論)
(2)歸謬:將“反設”作為條件,由此出發(fā)經(jīng)過正確的推理,導出矛盾——與已知條件、已知的定義、公理、定理及明顯的事實矛盾或自相矛盾;(推導矛盾)
(3)立論:因為推理正確,所以產(chǎn)生矛盾的原因在于“反設”的謬誤.既原命題結(jié)論的反面不成立,從而肯定了原命題成立.(命題成立)
方法總結(jié) 【p93】
1.關于綜合法與分析法
11、分析法的特點:從“未知”看“需知”,逐步靠攏“已知”,其逐步推理,實際上是要尋找它的充分條件.
綜合法的特點:從“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向“未知”,其逐步推理,實際上是要尋找它的必要條件.
從而看出,分析法與綜合法是兩種思路截然相反的證明方法,既對立又統(tǒng)一.用綜合法證題前往往用分析法尋找解題思路,即所謂的“分析”.并且在解決較復雜問題時,往往是分析法與綜合法相互結(jié)合使用.
2.關于反證法
使用反證法證明的關鍵是在正確的推理下得出矛盾,這個矛盾可以是與已知條件矛盾,或與假設矛盾,或與定義、公理、定理、公式、事實矛盾等.
反證法的步驟:(1)反設;(2)推出矛盾;(3)下結(jié)論.
矛盾 12、的主要類型:(1)與假設矛盾;(2)與數(shù)學公式、法則、公理、定理、定義或已被證明了的結(jié)論矛盾;(3)與公認的簡單事實矛盾;(4)自相矛盾.
走進高考 【p93】
1.(2016·上海)若無窮數(shù)列{an}滿足:只要ap=aq(p,q∈N*),必有ap+1=aq+1,則稱{an}具有性質(zhì)P.
(1)若無窮數(shù)列{bn}是等差數(shù)列,無窮數(shù)列{cn}是公比為正數(shù)的等比數(shù)列,b1=c5=1,b5=c1=81,an=bn+cn,判斷{an}是否具有性質(zhì)P,并說明理由;
(2)設{bn}是無窮數(shù)列,已知an+1=bn+sin an(n∈N*).
求證:“對任意a1,{an}都具有性質(zhì)P”的充要條件 13、為“{bn}是常數(shù)列”.
【解析】(1){bn}的公差為20,{cn}的公比為,
所以bn=1+20=20n-19,cn=81·=35-n.
an=bn+cn=20n-19+35-n.
a1=a5=82,但a2=48,a6=,a2≠a6,
所以{an}不具有性質(zhì)Ρ.
(2)充分性:
當{bn}為常數(shù)列時,an+1=b1+sin an.
對任意給定的a1,只要ap=aq,則有b1+sin ap=b1+sin aq,即ap+1=aq+1.
充分性得證.
必要性:
用反證法證明.假設{bn}不是常數(shù)列,則存在k∈N*,
使得b1=b2=…=bk=b,而bk+1≠b.
下面證 14、明存在滿足an+1=bn+sin an的{an},使得a1=a2=…=ak+1,但ak+2≠ak+1.
設f(x)=x-sin x-b,取m∈N*,使得mπ>|b|,則
f=mπ-b>0,f=-mπ-b<0,故存在c使得f(c)=0.
取a1=c,因為an+1=bn+sin an(1≤n≤k),所以a2=b+sin c=c=a1,
依此類推,得a1=a2=…=ak+1=c.
但ak+2=bk+1+sin ak+1=bk+1+sin c≠b+sin c,即ak+2≠ak+1.
所以{an}不具有性質(zhì)Ρ,矛盾.
必要性得證.
綜上,“對任意a1,{an}都具有性質(zhì)Ρ”的充要條件為“ 15、{bn}是常數(shù)列”.
考點集訓 【p225】
A組題
1.分析法又稱執(zhí)果索因法,若用分析法證明“設a>b>c,且a+b+c=0,求證:0 B.a(chǎn)-c>0
C.(a-b)(a-c)>0 D.(a-b)(a-c)<0
【解析】0
?(a-c)(2a+c)>0
?(a-c)(a-b)>0.
【答案】C
2.命題“對于任意角θ,cos4θ-sin4θ=cos 2θ”的證明:“cos4θ 16、-sin4θ=(cos2θ-sin2θ)(cos2θ+sin2θ)=cos2θ-sin2θ=cos 2θ”過程應用了( )
A.分析法
B.綜合法
C.綜合法、分析法綜合使用
D.間接證明法
【解析】因為證明過程是“從左向右”,即由條件逐步推向結(jié)論.
【答案】B
3.若|loga|=loga,|logba|=-logba,則a,b滿足的條件是( )
A.a(chǎn)>1,b>1 B.0<a<1,b>1
C.a(chǎn)>1,0<b<1 D.0<a<1,0<b<1
【解析】∵|loga|=loga,
∴l(xiāng)oga≥0=loga1,根據(jù)對數(shù)函數(shù)的單調(diào)性可知0<a<1.
∵|logba|= 17、-logba,
∴l(xiāng)ogba≤0=logb1,但b≠1,所以根據(jù)對數(shù)函數(shù)的單調(diào)性可知b>1.
【答案】B
4.已知函數(shù)f(x)是R上的單調(diào)增函數(shù)且為奇函數(shù),數(shù)列{an}是等差數(shù)列,a3>0,則f(a1)+f(a3)+f(a5)的值( )
A.恒為正數(shù)B.恒為負數(shù)
C.恒為0 D.可正可負
【解析】由于f(x)是R上的單調(diào)增函數(shù)且為奇函數(shù),且a3>0,所以f(a3)>f(0)=0.
而a1+a5=2a3,所以a1+a5>0,則a1>-a5,
于是f(a1)>f(-a5),即f(a1)>-f(a5),
因此f(a1)+f(a5)>0,所以有f(a1)+f(a3)+f(a5)> 18、0.
【答案】A
5.已知a>0,m=-,n=a+-2,則m,n的大小關系是__________ .
【解析】分析法:-≥a+-2,
只需證+2≥a++,
因為a>0,所以不等式兩邊均大于零.
因此只需證≥,
即證a2++4+4≥a2++4+2,
只需證≥,
只需證a2+≥,即證a2+≥2,
只需證≥0,而≥0顯然成立,所以m≥n.
【答案】m≥n
6.若二次函數(shù)f(x)=4x2-2(p-2)x-2p2-p+1,在區(qū)間內(nèi)至少存在一點c,使f(c)>0,則實數(shù)p的取值范圍是________.
【解析】法一:(補集法)
令解得p≤-3或p≥,
故滿足條件的p的取值范圍 19、為.
法二:(直接法)
依題意有f(-1)>0或f(1)>0,
即2p2-p-1<0或2p2+3p-9<0,
得-<p<1或-3<p<.
故滿足條件的p的取值范圍是.
【答案】
7.(1)設a≥b≥0,用綜合法證明:a3+b3≥a2b+ab2;
(2)用分析法證明:+>2+.
【解析】(1)∵a3+b3-(a2b+ab2)=a2(a-b)+b2(b-a)=(a-b)(a2-b2)=(a-b)2(a+b),
而(a-b)2≥0,a+b>0,
∴a3+b3-(a2b+ab2)≥0,
∴a3+b3≥a2b+ab2.
(2)要證+>2+,只需證(+)2>(2+)2,
即證> 20、2,只需證()2>(2)2,即42>40,而42>40顯然成立,故原不等式得證.
8.已知函數(shù)f(x)=ax+(a>1).
(1)證明:函數(shù)f(x)在(-2,+∞)上為增函數(shù);
(2)用反證法證明:方程f(x)=0沒有負數(shù)根.
【解析】法一:任取x1,x2∈(-2,+∞),不妨設x1<x2,
則x2-x1>0,ax2-x1>1且ax1>0,
所以ax2-ax1=ax1(ax2-x1-1)>0,
又因為x1+2>0,x2+2>0,
所以-=>0,
于是f(x2)-f(x1)=(ax2-ax1)+>0,
故函數(shù)f(x)在(-2,+∞)上為增函數(shù).
法二:f′(x)=axln 21、a+,
∵a>1,ln a>0,∴axln a+>0,
f′(x)>0在(-2,+∞)上恒成立,即f(x)在(-2,+∞)上為增函數(shù).
(2)假設存在x0<0(x0≠-2)滿足f(x0)=0,
則ax0=-,因為x0<0(x0≠-2),a>1,所以0<ax0<1,所以0<-<1,解得<x0<3,與假設x0<0矛盾.
故方程f(x)=0沒有負數(shù)根.
B組題
1.已知a,b,c∈(0,+∞),則下列三個數(shù)a+,b+,c+( )
A.都大于6 B.至少有一個不大于6
C.都小于6 D.至少有一個不小于6
【解析】假設三個數(shù)a+,b+,c+都小于6,則a++b++c+<18. 22、利用基本不等式可得,a++b++c+=++≥18,這與假設矛盾,故假設不成立,即三個數(shù)a+,b+,c+至少有一個不小于6.
【答案】D
2.對于任意n∈N*,求證:
1++++…+<.
【解析】法一:∵=<=-(n≥2),
∴1++++…+
<1++++…+
=1++
=+-=-<.
法二:∵n∈N*,當n≥2時,
n2>n2-1=(n+1)(n-1)>0,
∴<=.
∴1++++…+
<1+
=1+
=-<.
3.已知△ABC的三個內(nèi)角A,B,C成等差數(shù)列,A,B,C的對邊分別為a,b,c.求證:+=.
【解析】要證+=,
即證+=3,也就是+=1,
只 23、需證c(b+c)+a(a+b)=(a+b)(b+c),
需證c2+a2=ac+b2,
又△ABC三內(nèi)角A,B,C成等差數(shù)列,故B=60°,由余弦定理,得b2=a2+c2-2accos B,即b2=a2+c2-ac,
故c2+a2=ac+b2成立.于是原等式成立.
4.直線y=kx+m(m≠0)與橢圓W:+y2=1相交于A,C兩點,O是坐標原點.
(1)當點B的坐標為(0,1),且四邊形OABC為菱形時,求AC的長;
(2)當點B在W上且不是W的頂點時,證明:四邊形OABC不可能為菱形.
【解析】(1)因為四邊形OABC為菱形,
則AC與OB相互垂直平分.
由于O(0,0),B(0,1),
所以設點A,代入橢圓方程得+=1,
則t=±,故|AC|=2.
(2)假設四邊形OABC為菱形,
因為點B不是W的頂點,且AC⊥OB,所以k≠0.
由
消y并整理得(1+4k2)x2+8kmx+4m2-4=0.
設A(x1,y1),C(x2,y2),則
=-,=k·+m=.
所以AC的中點為M.
因為M為AC和OB的交點,且m≠0,k≠0,
所以直線OB的斜率為kOM=-,
因為k·=-≠-1,所以AC與OB不垂直.
所以OABC不是菱形,與假設矛盾.
所以當點B不是W的頂點時,四邊形OABC不可能是菱形.
12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