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上冊 第四單元 18《阿西莫夫短文兩篇》教學設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級語文上冊 第四單元 18《阿西莫夫短文兩篇》教學設計 (新版)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八年級語文上冊 第四單元 18《阿西莫夫短文兩篇》教學設計 (新版)新人教版(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8. 阿西莫夫短文兩篇 教學目標 1.結合課文,體會作者在對比中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的方法。 2.學習運用舉例、類比等方法說明深奧的科學事理。 3.理解不同領域的科學發(fā)現(xiàn)可以互相啟發(fā),從而發(fā)現(xiàn)新的論據或得出新的結論。 教學重難點 1.了解兩篇短文所說明的事理、說明的順序和方法。 2.通過朗讀,把握文章的內容,對兩篇短文的內容進行整體比較,找出它們各自所述內容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明白寫文章可根據情況不同選取不同的寫作角度。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1、 導入新課 恐龍是這個世界上最龐大的動物,曾是地球上的霸主,但在6500萬年前它們卻突然滅絕了,為什么?流傳至今的恐龍化石又告訴我們什么? 2、 作者簡介及梳理字詞。 1. 阿西莫夫 艾薩克阿西莫夫(英語:Isaac Asimov,1920年1月2日-1992年4月6日),美國著名科幻小說家、科普作家、文學評論家,美國科幻小說黃金時代的代表人物之一。 2.給加點字注音或者根據拼音寫漢子 遺hi ( 骸 ) 骨g ( 骼 ) zhě( 褶)皺 追s( 溯 ) 劫(ji )難 蟾蜍( chn ) 隕( yǔn )石 攜(xi)帶 3.解釋詞語 劫難:災難 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發(fā)源處走。比喻探索事物的來。 天衣無縫 :比喻事物沒有一點破綻。 致密:細致精密。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讀課文兩遍,給本文劃分層次。 第一部分(1),用一個科學觀點,引出說明內容。 第二部分(2—7),恐龍無處不在是因大陸在漂移。 第三部分(8—12),介紹板塊學說并說明每個大陸都有恐龍化石的原因。 第四部分(13—15),再次聚焦南極恐龍和其他生物,確證這一推斷的正確性。4. 研究物候學有什么意義? 2. 快速朗讀課文,歸納文章主要內容。 明確:《恐龍無處不在》的內容:依據在南極發(fā)現(xiàn)恐龍化石的事實,佐證了大陸漂移假說。 《被壓扁的沙子》的內容:通過對“被壓扁的沙子”的反思,證明外星撞擊導致恐龍滅絕的原因。 3.這兩篇短文各是怎樣介紹相關內容的? 明確:《恐龍無處不在》,提出說明主旨:不同領域的科學發(fā)現(xiàn)可以互相啟發(fā),總領全文。然后用恐龍化石在各地發(fā)現(xiàn)的事實,闡釋對大陸漂移假說的證明,用具體事例證明主旨。最后總結恐龍化石的發(fā)現(xiàn)給大陸漂移假說提供了證據。 《被壓扁的沙子》先提出問題,提出了“撞擊說”和“火山說”兩種觀點;然后具體分析論證,用事實從正反兩方面分析;最后得出結論,撞擊造成恐龍滅絕。 四、問題質疑 1.這兩篇文章都談到了恐龍的滅絕,但在文章中“所扮演的角色”卻不同。 明確:第一篇談到恐龍滅絕的歷史,談到它的化石無處不在,是為了證明另一個科學理論(“板塊構造”理論)的正確。第二篇,恐龍的滅絕成為探討的主題,“被壓扁的沙 子”則成了證據。 2. 《恐龍無處不在》是如何進行推理的? 明確: “在南極洲的冰天雪地中,發(fā)現(xiàn)了恐龍的化石,這說明南極大陸上有恐龍。但恐龍是不能在南極洲那種寒冷的環(huán)境中生存的。那這些恐龍是怎么來的呢?恐龍不可能自己游過去,只能做反向思維,是南極洲大陸自己漂過去的。” 3. “不同科學領域之間是緊密相連的。在一個科學領域的新發(fā)現(xiàn)肯定會對其他領域產生影響?!边@句話對你有什么啟迪嗎? 明確:具有豐富的想象力,腳踏實地的研究態(tài)度,學科之間交織、融合,要有所收獲必須有廣博的知識。 4. 通讀兩則短文,歸結課文主要運用的說明方法: 明確: 舉例子?!犊铸垷o處不在》為了證明不僅南極大陸有恐龍化石這一說法,列舉“在地球的其他大陸上也都發(fā)現(xiàn)有恐龍化石”,“說明恐龍確實遍布于世界各地”;舉‘南極也有自己的恐龍、兩棲動物和其他在恐龍時代繁盛的植物和動物”的事實,說明南極不止只有恐龍化石,還有別的。 作比較。例如《被壓扁的沙子》中,談到斯石英和普通沙子的區(qū)別時,為了讓讀者更清楚地了解,運用了“一立方英寸被壓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的比較方法;在《恐龍無處不有》中將南極的恐龍的命運與其他大陸的恐龍進行比較?!斑@些生物的命運比其他同類要悲慘得多,因為板塊把它們向南攜帶到了極地。” 打比方。短文還運用了打比方的方法,使得語言既生動又明白如話,如《恐龍無處不有》中“位于南極中心部位的南極洲是全球的大冰箱”一句,形象地說明了南極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極洲在地球中的重要地位。 5.這兩則短文,有什么異同: 明確: 同:兩篇短文都談到了恐龍的滅絕,兩文都證明了“不同科學領域之間是緊密相連的。在一個科學領域的新發(fā)現(xiàn)肯定會對其他領域產生影響?!边@一觀點,兩文都運用科學發(fā)現(xiàn)相互佐證來進行科學研究。 異:《被壓扁的沙子》,說明對象為“恐龍的滅絕”,說明角度為通過“被壓扁的沙子”來探討恐龍滅絕的原因。 《恐龍無處不在》,說明對象為“地殼在進行緩慢但又不可抗拒的運動”這一理論,或“板塊構造”理論。說明角度為:通過南極洲恐龍化石的發(fā)現(xiàn)來證明“板塊構造”理論。 六、課堂總結 兩文都體現(xiàn)了作者思維的開放性和嚴密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利用科學發(fā)現(xiàn)相互佐證來進行科學研究,打開了一扇又一扇新的窗戶,我們不禁為作者道好稱奇,科學需要激情,需要創(chuàng)新! 七、板書設計 《恐龍無處不在》 阿西莫夫 南極發(fā)現(xiàn)恐龍化石----------------大陸漂移學說 (考古)(生物學)(地質學) 一個科學領域的發(fā)現(xiàn)肯定會對其他領域產生影響 八、作業(yè)布置 1.完成本節(jié)課的《同步練習》。 2.預習《奇妙的克隆》的導學案中的“預習案”。 教學反思 對于八年級學生來說,說明文是相當枯燥的,何況本文是純粹的科普文章,因此我在教授本文時力求形式新穎活潑,過程環(huán)環(huán)相扣,讓更多學生參與其中,盡可能實現(xiàn)教學目標.而從過程來看差強人意.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將本文內容和電視科普片聯(lián)姻的構想是授課前晚忽然想到,時間倉促,某些環(huán)節(jié)雕琢不夠仔細;二是作為教師的我臨場調動學生學習情緒上能力有所欠缺,課堂上反映出來的是學生參與面不夠廣,發(fā)言不夠踴躍;三是教者高估學生能力,忘記了學生整體素質教較差這一事實,導致實際課堂上的場面與我的構想出入較大.當然從課后反饋的信息看,教學目標基本實現(xiàn),而且相當多的學生喜歡這一種教學形式.一成不變導致學生思想的懶惰,求變求新定會有更多的驚喜收獲.我想這樣的”探索”越多,”發(fā)現(xiàn)”也就會越多。-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阿西莫夫短文兩篇 八年級語文上冊 第四單元 18阿西莫夫短文兩篇教學設計 新版新人教版 年級 語文 上冊 第四 單元 18 阿西莫夫 短文 教學 設計 新版 新人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820124.com/p-11922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