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實詞推斷十法.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文言實詞推斷十法.ppt(4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文言實詞推斷十法,一、常識識記法,即借助文化常識推斷詞義。文言實詞的推斷要求考生必須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識,對于有些實詞的意思,我們也可借助生活常識、生活經(jīng)驗和文化習俗來推斷。 示例:乞骸骨、下車、 春秋、 結發(fā) 分別為:告老還鄉(xiāng)、官員剛到任、年齡、男子成年,一、常識識記法,練一練:用常識識記法推斷劃線字的意思。 1邪曲之害公也。屈原列傳 “公”應為“公家”也就是“國家”,因為略有生活常識的人都知道,至今鄉(xiāng)村老百姓仍把“國家”稱為“公家”,這也是古代的普遍叫法。 2母恒自紡績,夜分而寐。 “夜分”解釋為“夜盡時分”,其實只要想一想:白天睡覺,豈算勤勞?所以,只能將“夜分”解為“夜半時分”,3人
2、災,絕食者千余家。 “絕食”據(jù)常識可判斷出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是“無糧可吃”的意思。 4.晁錯為內(nèi)史,貴幸用事。 用事:稍識文化常識,就知古文中“用事”專指“掌權”,二、課文遷移法,近幾年文言文考查都堅持“課外材料課內(nèi)考”這一原則,高考文言文閱讀所考查的實詞,其意義和用法在課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腳點。因此,我們要善于根據(jù)課內(nèi)學過的知識舉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異同,以解決試題中的實詞詞義問題。,示例 1.不以外夷見忽。聯(lián)想孔雀東南飛中的“蘭芝初還時,府吏見丁寧”來推斷?!耙姟毕喈斢诘谝蝗朔Q代詞“我”,且“見”作賓語,賓語前置。陳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見背”中也是相同用法。據(jù)此可推斷為第一人稱代詞“我”。
3、 2.城之不拔者二耳”,依據(jù)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的“其后秦伐趙,拔十城 ”的“拔”當“攻取”講,練一練:用課文遷移法推斷劃線字的意思。 1遠與恢素善。 聯(lián)系鴻門宴中“素善留侯張良”,結合語境推之為:交好、友善。 2.使老弱女子乘城?!?乘”,聯(lián)系氓中“乘彼陒垣,以望復關”一句,這里的“乘”字應理解為“登上” 3.歲兇,汝旁諸縣多盜。 據(jù)寡人之于國也“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nèi)。”可知詞意為:年成不好,4.齊人追亡逐北。 聯(lián)系過秦論中“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笨赏浦獮椋禾优艿娜?5.太宗初即位,務止奸吏。 聯(lián)系過秦論“內(nèi)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zhàn)之具”可推知為:致力于 6.恐為身禍,每遇
4、人盡禮。 聯(lián)系屈原列傳“出則接遇諸侯”,可推知為:接待。,三、成語印證法,成語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詞義,聯(lián)系成語,加以印證,對判斷文言詞義會有很大的幫助。 示例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可借助成語“日薄西山”來推斷,“日薄西山”中的“薄”為“接近”之意,可用“接近”試解 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 借助成語“不速之客”可推斷出是“招致,招引”的意思,登高而呼,聲非加疾也 。 可用“疾風知勁草”中的“疾”字推斷出是“強”的意思 每責一頭,輒傾數(shù)家之產(chǎn)。 由成語“求全責備”推知是“尋求,尋找”之意。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由成語“行將就木”推知是“靠近”之意。,練一練:用成語推斷法推斷劃線字的意
5、思 1.民不堪命,舊尹莫敢詰問。 “堪”字聯(lián)系成語“狼狽不堪”,可推知為“忍受”義。 2拜?。ㄈ嗣┬淦涫枞胫G。 “袖”字聯(lián)系成語“袖手旁觀”,可推知為“藏在袖里”之義。 3特拜陜西行臺中丞。 “拜”字聯(lián)系熟語“封侯拜相”,可推知為“授職”義,“拜”用在表官職的名詞前面,一般講為“授職、任命” 。,4止宿公署,終日無少怠。 “少”字聯(lián)系成語“少安毋躁”,可推知為“稍微”義 5設五寸之的,引十步之遠。 有的放矢, 的:箭靶 6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狐假虎威,假:借助 7其文約,其辭微。 我們可和成語“微言大義”相聯(lián)系,就可解為“精微,含蓄”之意,四、通假代入法,通假是古漢語中特有的現(xiàn)象。有
6、時對文言文中某個實詞無法理解時,不妨從通假角度考慮,從聲旁或形旁角度出發(fā),以另一個可能與之相通的字代入試解,往往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示例: 1.吾說晏子之義 此處如不從通假角度考慮就難以理解,這里的“說”通“悅”,以此代入,符合上下文語境。 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鴻門宴) 3.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通娶)(孔雀東南飛) 5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師說)“受”通“授”,義為“傳授”。,1旦日不可不蚤zo自來謝項王 鴻門宴 早蚤,聲音相同。 2屈平既絀。屈原列傳 絀黜ch,聲音相同 3召有司案圖。廉頗藺相如列傳 案按,聲音相同 4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鄒忌諷齊王
7、納諫 孰熟,義為“仔細”,聲音相同。,五、字形推斷法,漢字是表意體系的文字,占70%以上形聲字,都是由其形旁來確定字義的。因此,對字形結構(主要是象形字、會意字和形聲字)的分析可以幫助我們探求字的意義。特別是抓住字的形旁推測字義就是一種正確的理解途徑。,示例:用字形推斷法翻譯下列劃線字的意思 1.常通商販,貿(mào)糴糧食。 其中的“糴”是一個較陌生的字,我們從字形可推斷是個會意字,跟糧食有關,與“糶”相對,解釋為“購買糧食”。 (高考全國卷) 2. 晉侯觴客于柳溪 其中的“觴”,從字形分析,“角”旁多與器物有關,多是盛酒的酒器,而這里應該是活用為動詞“以酒款待”。(上海卷),3. 引壺觴以自酌,眄庭
8、柯以怡顏(歸去來兮辭) 。 根據(jù)“目”和“眄”的對象“庭柯”就可知其大致是“看”的意思。 4. 拔劍切而啖之(鴻門宴) 根據(jù)“口”,就可知其大致是“吃”的意思。 根據(jù)以上例句,總結規(guī)律:根據(jù)字形推斷詞義辨別。,練一練: 1.金就礪則利(勸學) “礪”,“石”旁。推斷它可能與一種“石”有關,查字典得到“礪”:磨刀石。 2.騏驥一躍,不能十步(勸學) “騏驥”,“馬”旁,可能是一種“馬”,準確義項為“駿馬”。 3.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鄒忌諷齊王納諫) “昳”,“日”加“失”,聯(lián)系上下文“形貌昳麗”,聯(lián)想到“昳”可能表現(xiàn)的是一種美麗,這種美麗讓“日”失掉光彩。,4.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秋
9、水 “涘”,水旁,當與“水”有關,“水邊”義。 5.生而眇者不識日(日喻) “眇”,由“目”與“少”,聯(lián)想到少目的含義,可推知為眼盲。,6.有牧人御眾之才 “牧”是一個左右結構的會意字,左為“?!保褐干?,右為“人手中拿著一條鞭子”,把兩者的意思聯(lián)系起來,就是“放牧牲畜”;引申一下,對象如果是人,自然就是“統(tǒng)治,治理”之意了。 7.若少屈,冀得一歸覲。 jn覲,義符為“見”,聯(lián)系下文推斷為“拜見”之義。 8.卒然邊境有急,數(shù)千百萬之眾,國胡以饋之?ku“饋”的意義可由它的“饣”旁推斷出它是供軍隊吃的東西,即“軍餉”,這里活用作動詞,發(fā)放軍餉。,六、句式推斷法(互文對舉法),古人常在并列短語、
10、對偶句、排比句的對應位置使用同義詞或反義詞,幾個結構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詞語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對、相反的關系,這種特殊的互文對舉現(xiàn)象在古漢語中非常普遍。這樣通過對已知詞語的詞義、詞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詞語的詞性、詞義,因此有時用互文對舉法可幫助你快速判斷。我們只要知道其中一個詞的含義,就可以推出另一個詞的含義。,示例: 1.“求全責備”是個并列結構的成語,“責”與“求”相對,而且可以推斷它們是同義關系,所以,“責”即“求”,“備”即“全”。“化險為夷”,“夷”與“險”相對,而且是反義關系,“夷”就是“不險”,即“平坦、平安”。 2.據(jù)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 “固”的詞義,從該句
11、的對仗特點來看,“據(jù)”與“擁”相對,“固”與“地”相對,“地”是地方之意,名詞。那么“固”也是名詞,據(jù)此推斷“固”為“險固的地方”。 3.去鄭而之許 “鄭”和“許”同為地名,都作賓語,“之”為動詞“到”,“去”與“之”相對,應為“離開”,剛好與現(xiàn)代漢語相反,練一練: 1.用詞意推斷法推斷下列句子中劃線字的詞義。 奉之彌繁,侵之愈急(六國論)通五經(jīng),貫六藝(張衡傳)惠文、武、昭襄蒙故業(yè),因遺策(過秦論)時濃霧半作半止(游黃山記) 【解析】兩句中,加點的詞意思分別都相同,可以互為釋義。它們的意思分別是:更加,精通。句中“蒙”和“因”的意思相近,“因”解釋為“沿用、沿襲”,由此再結合“蒙”的上下文可
12、以推斷“蒙”為“繼承”義。句中“作”和“止”的意思應該相反,“止”是“停止”義,那么可以反向推知“作”當為“起來”義。,2.因利乘便,追亡逐北。3.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4.舉類邇而見義遠。 5.及得召見,遂見親信。6.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7.變姓名,詭蹤跡。 答案:2.逃跑的人;3.滅;4.近;5.前句是得到皇帝的召見,那么應該是被“親信”,所以親信應該是動詞,古今異義了。這是個同義復合詞,解釋為“親近信任”,利用上下文的對稱結構,可據(jù)易推難。6.“擇”易于理解,可推出“簡”也作“選擇或選拔”講。7.借助“變”可以推斷“詭”應為動詞,就可以避免將“詭”解為“詭秘
13、”的錯誤,而較為順利地將“詭”解為“隱蔽”,8賢俊者自可賞愛,頑魯者亦當矜憐。jn “頑魯”一詞的含義,我們可以參照原文,找到與這句話相對應的句子“賢俊者自可賞愛”,從而可得出“頑魯”是相對“賢俊”而言的,即“才德不出眾,愚昧蠢笨”之意,而非“頑皮”、“固執(zhí)”抑或“魯莽”。 9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涉江) 結構整齊,“忠”“賢”近義,“用”和“以”處于同一位置,那么語法功能應該一致,并且詞義相近。那么“以”也解釋為“任用”,這種解釋雖不常見,但卻可以據(jù)此推斷出來。,10特拜陜西行臺中丞。 所給選項解釋為“拜:拜訪”,首先考慮到“拜”原指“古人表示敬意的禮節(jié)”,后又引申出“行禮”、“拜謝”、“
14、拜見”、“授予官職、任命”等含義,拜:用在表官職的名詞前面,一般講為“授職、任命”,故而此處講為“授職、任命” 11利人者,人亦從而利之;惡人者,人亦從而惡之。 根據(jù)“惡人者”即是“憎惡別人的人”,那么“利人者”中的“利”應該是個動詞,而不是名詞“利益”,那么這句話應該翻譯為:有利于別人的人,別人也跟這做有利于他的事;憎惡別人的人,別人也跟著憎惡他。,七、語法推斷法,根據(jù)漢語語法知識可知,主語、賓語大多由名詞、代詞充當,謂語大多由形容詞、動詞充當,定語由名詞、代詞充當,狀語由副詞充當,那么我們就可以用語法分析法分析實詞所處的語法位置,推知它的詞性,進而推知它的意義。,試一試:翻譯劃線字 忽然撫
15、尺一下,群響畢絕;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以為妙絕;佛印絕類彌勒;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中“絕”前面是主語“群響”和“畢”字,這里“畢”不可能是謂語而只能是修飾“絕”的狀語,否則結合上下文講不通,可推知這個“絕”在句中的語法成分當是謂語,譯為“停止”。中“絕”字修飾賓語“境”,可知“絕”在這里當是形容詞作定語,解釋為“與世隔絕的”。中“絕”修飾形容詞“妙”,句中成分當是副詞作補語,可意譯為“到了極點”。句中“絕”修飾謂語動詞“類”,當是副詞作狀語,解釋為“非?!?。句中“絕”后面跟賓語“江河”,推測可能是動詞作謂語,譯為“渡過”符合上下文的語境。,練一練:譯下列劃線字的字意
16、 1.法天道,順人心(2010年高考全國卷) “法”作謂語,而且?guī)в匈e語,釋為“效法”。 2.庭除甚蕪。 w從句子結構形式看“庭除”是句子的主語,從而推斷“除”是名詞,解釋為“廢棄”顯然有誤。聯(lián)系蘇武傳可知“除”是“臺階”的意思。 3昌期少年,不閑吏事。 通過分析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該句主語是“昌期”,后邊有賓語是“吏事”,根據(jù)語法可以推斷“閑”應該是一個動詞,由此初步推斷“空閑”這種解釋有誤,這里應理解為通假字,通“嫻”,是熟悉的意思。,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受助動詞“能”的修飾,并處在謂語位置,便可推斷它是動詞“游泳”之意。 5仆誠以著此書。報任安書 若用語法來斷定,本句中“仆”為主語,“
17、著”為謂語,“誠”為狀語。因而“以”應為通假字,本字為“已”,當副詞“已經(jīng)”解。 6自放驢,取樵飲爨(cun) 。 把“樵”解為“打柴”,看上下文“樵”字之前有動詞“取”,其后又有動詞“飲爨”,整體意思為取柴做飯,因此“樵”字應是名詞,當解為“木柴”而非“打柴”。,7周窮振乏,家無余財。 應為“賑濟”,因為對于“窮乏”當然只能是“賑濟”而不是“振作”了。 8吏誤收訪,訪奮擊收者。 應為“抓獲、扣留、收監(jiān)”既然官吏錯誤地“收訪”,若是“收留”,周訪不用奮力反抗了。 9.眾莫不多光 多:贊賞,10.翻譯下列“微”字的意思。 白公奔山而縊,其徒微之。 它作謂語而且?guī)в匈e語,釋為“藏匿”; 微行入古寺
18、。 它作狀語,修飾“行”,釋為“暗暗地、隱蔽地”; 微風鼓浪。 它作定語,修飾“風”,釋為“微小、微弱”等等。根據(jù)語法知識和詞語在句子中所處的位置來推斷,八、語境推斷法,由于任何一個實詞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只可能有一個意義,因此考生可因文來定義,即根據(jù)具體的上下文語境來判斷某個實詞的具體義項。,例一:“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這句話中的“亡”與“舉大計”并舉,而其結果都是“死”,可見它絕不會是“死亡”的意思,而只能是“逃亡”的意思。句中的“等”字,也不是“等待”的意思,它是承上句的兩個“亦死”而來,意思是“同樣”。 例二 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懷王
19、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平屬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為非我莫能為也?!蓖跖枨?。 伐:夸耀,例三 崔杼與慶封謀殺齊莊公。莊公死,更立景公,崔杼相之。慶封又欲殺崔杼而代之相。慶封相景公,景公苦之。慶封出獵,景公與陳無宇、公孫灶、公孫躉誅封。封以其屬斗,不勝,走如魯。 誅:討伐 規(guī)律特點:文章中語句上下連貫,相承相連,意義也必然上下連貫,相承相連,因而聯(lián)系上下文語境,也能找到一種互解關系,即“連文互解”。 練一練,1及去東陽歸家,經(jīng)年歲,口不言榮辱,士類益以此多之。 在古漢語中,“多”有五個義項:數(shù)量多;重要,重視;贊美;
20、多數(shù),大都;實足,只。我們根據(jù)語境“及去東陽歸家,經(jīng)年歲,口不言榮辱,士類益以此多之”來推斷,原文說何遠離開東陽回到家鄉(xiāng)后,數(shù)年不談榮譽恥辱之事,士大夫們更因為這樣而贊賞他,由此可以判定解釋為“稱贊”是正確的。 2汝時猶小,當不復記憶。祭十二郎文 “猶”多數(shù)同學把它解為“還”,句意為“你當時還小,一定不再記得了”乍一看也沒有什么問題,但放在語境中就錯了,因為作者與“十二郎”雖為叔侄,但年齡相差無幾,不會這樣說話,因此解為“更”才更合理。,3今河內(nèi)帶河為國,戶口殷實,北通上黨,南迫洛陽。 審視語境可知,“南迫洛陽”一句是交代“河內(nèi)”的地理位置,所以“迫”解釋為“逼近”更符合上下文意。 4富人有不
21、占田籍而質人田券至萬畝。“質”字的含義,從這一段的上下文來看是說那些富人不擁有“田籍”卻要向百姓收稅,由此看來“質”與質問之間顯然沒有什么關系,而應理解為“抵押”。,5居數(shù)郡,見可欲終不變其心。 “居”有的同學譯為“居住”,有的同學譯為“待過”,放在全文語境中考查都不太確切,應為“做官”才合理 6恐為身禍,每遇人盡禮?!?“遇”解為“優(yōu)待”,“遇”在句中處于謂語的位置,“優(yōu)待”雖為動詞,但從語境來看是譯不通的,只能是“對待”。,九、代入檢驗法,古漢語單音詞占多數(shù),一詞多義的現(xiàn)象很普遍,確定一個多義詞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意義,可先把這個多義詞素組成若干個雙音詞,然后用“代入法”把這些詞放在具體語境
22、中去體會,可以推斷一些詞語的意義。,1李斯,相也,具于五刑。 聯(lián)想到現(xiàn)代漢語的“具備”一詞,那么“具”就可解為“備”,句意為“備受五刑的折磨” 。 2不營產(chǎn)業(yè),常丐食誦詩。 根據(jù)“乞丐”一詞,就可推出“乞求”之意 3后因他信,具以白質。 由現(xiàn)代漢語“信使”一詞就可推出“使者”之意。,4霍光擢延壽為諫大夫。 擢:提拔。zhu可以組詞為“擢升”。 5門卒當車,愿有所言。 愿:希望。可以組詞為“愿望”。,十、鄰字借推法,根據(jù)相鄰的字來推斷詞義。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詞是由兩個同義或反義的單音節(jié)語素合成的,它們可以分成兩種情況:一是偏義復詞,一是同義復詞。偏義復詞,用義偏在其中一個語素上,另一個語素只是起陪襯作用;同義復詞是同義復用。,示例: 1.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鴻門宴) 此為偏義副詞,無“出來”之意,只作“進入”之意。 2.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孔雀東南飛) 此為偏義副詞,只作“勤勞作”,而無“勤休息” 3.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出師表) 此為同義副詞,拔,選拔,用鄰字借推法,并結合語境可知,“簡”,為“選拔”之意。,練一練: 1.至乃尚書郎乘馬,則糾劾h之。 糾:檢舉、告發(fā)。“糾”與“劾”進義對舉,當為同義復詞,“劾”是“彈劾”的意思,因此推知“糾”應為“檢舉、告發(fā)”之義。 2.明月斜掛,云霞掩映。(觀巴黎油畫記) 霞:云。月夜無“霞”,只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