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人教版《古代詩歌散文》課后演練55-獄中雜記陶庵夢憶序-Word版含解析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高二語文人教版《古代詩歌散文》課后演練55-獄中雜記陶庵夢憶序-Word版含解析doc(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獄中雜記 陶庵夢憶序
一、基本鞏固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對的的一項是( )
A.竇穴(dòu) 遐邇(xiá)
老胥(xū) 罹此果報(lí)
B.戶牖(yǒu) 寤寐(wù)
矜疑(jīn) 繁華靡麗(mí)
C.刑械(jiè) 獄訟(sòng)
大辟(bì) 偶拈一則(niān)
D.桎梏(gù) 絞縊(yì)
冥謫(dí) 不羈晷刻(ɡuǐ)
解析:B項,“靡”應(yīng)讀“mǐ”;C項,“械”應(yīng)讀“xiè”;D項,“謫”應(yīng)讀“zhé”。
答案:A
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對的的一項是( )
A.與飲食之氣相薄 薄:迫。
惟大辟無可
2、要 要:要挾。
B.俾困苦不可忍 俾:使,讓。
文書下行直省,多潛易之 易:改動,變動。
C.行刑人先俟于門外 俟:等待。
然猶質(zhì)其首 質(zhì):購買。
D.作自挽詩,每欲引決 引決:自裁,自殺。
不次歲月 次:排列。
解析:C項,質(zhì):抵押。
答案:C
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似的一項是( )
A.
B.
C.
D.
解析:B項,代詞,這樣。A項,連詞,表轉(zhuǎn)折/連詞,表順承。C項,介詞,表因素/連詞,表目的。D項,副詞,于是/連詞,由于。
答案:B
4.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方夜中,生人與死者并踵頂而臥,無可旋避,此因此染者眾也。
3、
(2)然瓶粟屢罄,不能舉火,始知首陽二老,直頭餓死,不食周粟,還是后人妝點語也。
答案:(1)當(dāng)深更半夜的時候,活人跟死人腳靠腳頭靠頭地躺著,沒有措施避開,這就是傳染上的人多的因素。(2)然而甕中常常無米,不能生火做飯,這才懂得首陽山的伯夷、叔齊二老是竟自餓死的,說她們不肯吃周粟,還是后人夸張、粉飾的話。
二、閱讀鑒賞
5.閱讀文本,完畢第5~8題。
康熙五十一年三月,余在刑部獄,見死而由竇出者,日四三人。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邇年獄訟……而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及書吏、獄官、禁卒,皆利系者之多,少有連,必多方鉤致。茍入獄,不問罪之有無,必械手足,置老監(jiān),俾困苦不可忍,然后導(dǎo)
4、以取保,出居于外,量其家之所有覺得劑,而官與吏剖分焉。中家以上,皆竭資取保;另一方面,求脫械居監(jiān)外板屋,費亦數(shù)十金;惟極貧無依,則械系不稍寬,為原則以警其他?;蛲?情罪重者,反出在外,而輕者、無罪者罹其毒。積憂憤,寢食違節(jié),及病,又無醫(yī)藥,故往往至死?!薄嗤抵煳?、余生及在獄同官僧某,遘疫死,皆不應(yīng)重罰。又某氏以不孝訟其子,左右鄰械系入老監(jiān),號呼達旦。余感焉,以杜君言泛訊之,眾言同,于是乎書。
……
部中老胥,家藏偽章,文書下行直省,多潛易之,增減要語,奉行者莫辨也。其上聞及移關(guān)諸部,猶未敢然。功令:大盜未殺人及她犯同謀多人者,止主謀一二人立決;余經(jīng)秋審皆減等發(fā)配。獄詞上,中有立決者
5、,行刑人先俟于門外。命下,遂縛以出,不羈晷刻。有某姓兄弟以把持公倉,法應(yīng)立決。獄具矣,胥某謂曰:“予我千金,吾生若?!边灯湫g(shù),曰:“是無難,別具本章,獄詞無易,取案末獨身無親戚者二人易汝名,俟封奏時潛易之而已?!逼渫抡咴?“是可欺死者,不能欺主讞者,倘復(fù)請之,吾輩無生理矣?!瘪隳承υ?“復(fù)請之,吾輩無生理,而主讞者亦各罷去。彼不能以二人之命易其官,則吾輩終無死道也?!本剐兄?案末二人立決。主者口呿舌撟,終不敢詰。余在獄,猶見某姓,獄中人群指曰:“是以某某易其首者。”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對的的一項是( )
A.皆利系者之多
利:獲利。
B.量其家之所有覺得劑
劑:契券,字
6、據(jù)。這里指作為要挾的根據(jù)。
C.遂縛以出,不羈晷刻
羈:捆綁。
D.情罪重者,反出在外
情:案情。
解析:C項,羈:停留。
答案:C
6.下列各句括號中補出的省略成分,不對的的一項是( )
A.眾言同,(余)于是乎書
B.(胥某)增減要語,奉行者莫辨
C.獄具矣,胥某謂(某姓兄弟)曰
D.(某姓兄弟)復(fù)請之,吾輩無生理
解析:D項,省略成分應(yīng)當(dāng)是“主讞者”。
答案:D
7.下列句子編為四組,所有寫胥吏貪贓枉法的一組是( )
①少有連,必多方鉤致?、谛迪挡簧詫?為原則以警其他
③文書下行直省,多潛易之?、芷渖下劶耙脐P(guān)諸部,猶未敢然?、葜杏辛Q者,行刑人先俟于門
7、外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④句寫胥吏在“上聞及移關(guān)諸部”的文獻上不敢動任何手腳,⑤句寫“功令”(政府的法令)上的正常規(guī)定。這兩句,不符合題干規(guī)定。其她三句,或單獨刻畫,或勾勒群像,或?qū)懫溲?或?qū)懫湫?均為胥吏貪贓枉法的具體內(nèi)容。
答案:A
8.下列對原文的論述分析,不對的的一項是( )
A.掌管刑獄的官員枉法作惡的現(xiàn)象,不僅普遍見于下級官吏,還波及許多“部”級官員。可見在“康熙盛世”時,吏治腐敗的問題已很嚴(yán)重。
B.封建家長以“不孝”的罪名對子女提起訴訟,左右鄰居也幫著把“忤逆”之人捆入牢房。為這樣的事都能坐牢受罪,作者為此感慨不已。
C.
8、胥吏之因此膽敢篡改判決書的內(nèi)容,就是由于她摸準(zhǔn)了上級的心理:主審官寧可讓案子錯下去,也不肯由于事后追究錯案的責(zé)任而丟官。
D.作者在獄中理解到許多黑幕,對于那些從她人口中聽來的事實,作者也向同牢的犯人一一印證,體現(xiàn)了桐城派作家注重考據(jù)的行文特點。
解析:B項,左右鄰居與“不孝”的罪名無關(guān),也受牽連而被戴上刑具關(guān)進老監(jiān)。這一細節(jié),是作者對“少有連,必多方鉤致”的黑暗現(xiàn)象的印證。
答案:B
9. (·浙江高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畢第9~13題。
歐陽行周文集序
[唐]李貽孫
歐陽君生于閩之里。幼為兒孩時,即不與眾童親狎,行止多自處。年十許歲,里中無愛者。每見河濱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獨
9、娛之,常執(zhí)卷一編,忘歸于其間。逮風(fēng)月清暉,或暮而尚留,窅①不能釋,不自知所由,蓋其性所多也。未甚識文字,隨人而問章句,忽有一言契于心,移日自得,長吟高嘯,不知其所止也。父母不識其志,每嘗謂里人曰:“此男子未知其指何如,要恐不為汩沒②之饑氓也。未知為吉兇邪?”鄉(xiāng)人有覽事多而熟于聞見者,皆賀之曰:“此若家之寶也,奈何慮之過歟!”自此遂日知書,伏圣人之教,慕愷悌之化,達君臣父子之節(jié),忠孝之際,唯恐不及。操筆屬詞,其言秀而多思,率人所未言者,君道之容易,由是振發(fā)于鄉(xiāng)里之間。建中、貞元時,文詞崛興,遂大振耀,歐③閩之鄉(xiāng)不知有她人也。
會故相常袞來為福之觀測使,有文章高名,又性頗嗜誘進后生,推拔于寒素中
10、,唯恐不及。至之日,比君為芝英。每有一作,屢加賞進。游娛燕饗,必召同席。君加以謙德動不逾節(jié)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聲漸騰于江淮且達于京師矣時人謂常公能識真。尋而陸相贄知貢舉,搜羅天下文章,得士之盛,前無倫比,故君名在榜中。常與君同道而相上下者,有韓侍郎愈、李校書觀,洎君并數(shù)百歲杰出,人到于今伏之。君之文新無所襲,才未嘗困。精于理,故言多周詳;切于情,故敘事反復(fù):宜其司現(xiàn)代文柄,以變風(fēng)雅。一命而卒,天其絕耶!
君于貽孫言舊故之分,于外氏為一家。故其屬文之內(nèi)名為予伯舅所著者,有《南陽孝子傳》,有《韓城縣尉廳壁記》,有《與鄭居方書》,皆可征于集。故予沖幼之歲,即拜君于外家之門。大和中,予為福建團練副
11、使日,其子價自南安抵福州,進君之舊文共十編,首尾凡若干首,泣拜請序。予諾其命矣,而詞竟未就。價微有文,又早死。大中六年,予又為觀測使,令訪其裔,因獲其孫曰澥。不可使歐陽氏之文遂絕其所傳也,為題其序,亦以卒后嗣之愿云。
注:①窅(yǎo):悵惘。②汩沒:淪落。③歐:通“甌”。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對的的一項是( )
A.蓋其性所多也 多:超過。
B.由是振發(fā)于鄉(xiāng)里之間 振發(fā):顯揚。
C.宜其司現(xiàn)代文柄 司:職掌。
D.皆可征于集 征:驗證。
解析:A項,多:夸獎。
答案:A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似的一組是( )
A.
B.
C.
12、D.
解析:A項,連詞,表修飾/連詞,表轉(zhuǎn)折;B項,助詞,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代詞,用于動詞、形容詞等詞語背面,指人或事物;C項,介詞,對于;D項,介詞,為了/介詞,憑,靠。
答案:C
11.下列對原文的賞析,不對的的一項是( )
A.本文論述歐陽行周的成長歷程,評估其文章特點,最后交代為文集作序的緣由,有借作序為其立傳之意,讀此可知歐陽行周為人為文之一斑。
B.歐陽行周年少時熱愛山水與讀書,盡管鄉(xiāng)人都不喜歡她,父母也為她的將來憂心忡忡,但她天資聰穎,文筆超群,終于成為福建最出名的文士。
C.歐陽行周寫文章語詞清秀,思維敏捷,能言人所未言,說理精辟,立論周密詳盡,擅長抒情,敘事委婉曲
13、折,是韓愈、李觀等人的同道。
D.作者痛惜歐陽行周英年早逝,未能充足施展才干,又嘆其身后蕭條寥落,將敬佩、追念故人的深情寓于敘事、議論之中,頗能動人。
解析:B項,“鄉(xiāng)人都不喜歡她”理解錯誤,鄉(xiāng)人都贊美她,“皆賀之”。
答案:B
12.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jǐn)嗑洹?
君加以謙德動不逾節(jié)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聲漸騰于江淮且達于京師矣時人謂常公能識真
解析:斷句時應(yīng)初步理解語句大意,然后根據(jù)構(gòu)造特點和語言標(biāo)志,先斷開容易理解的語句,再根據(jù)對上下文的理解破解難點。本題借助斷句的語言標(biāo)志是兩個句末語調(diào)詞“矣”和句首發(fā)語詞“且”,可先行斷開。再運用文言的四字句式斷開“動不逾節(jié)”“常公之知
14、”。本段話“∥”兩處是可斷可不斷的。
答案:君加以謙德/動不逾節(jié)/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聲∥漸騰于江淮/且達于京師矣/時人謂常公能識真
13.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此若家之寶也,奈何慮之過歟!
(2)性頗嗜誘進后生,推拔于寒素中,唯恐不及。
答案:(1)這是你們家的寶貝啊,為什么要如此緊張呢!(2)(她)生性很喜歡引導(dǎo)后輩進取,在家境貧寒、門第低微的人中推舉選拔(人才),生怕做不到。
參照譯文:歐陽先生出生在福建的鄉(xiāng)下。她還是孩子的時候,就不跟一般的小孩親近玩耍,常常獨自行動。十來歲時,對村里沒什么喜好。每當(dāng)看到河邊山腳有美景之處,內(nèi)心里感到不久樂,常常拿著一本
15、書,在那些地方流連忘返。等到天清月明,有時很晚了還留在那里,不能放下,不懂得自己到了哪里,也許是她的性情喜歡贊美美好的事物吧。還沒結(jié)識諸多字,跟著別人詢問詞句,如果有一句話符合她的心意,成天快樂,始終邊走邊吟誦,不懂得會走到哪里。父母并不理解她的志向,常對人說:“這孩子不懂事,將來恐怕要淪落為餓肚子的。不懂得究竟是吉還是兇?”村里見過世面的人,都祝賀她:“這是你們家的寶貝啊,為什么要如此緊張呢!”從此之后,每天只是讀書,嘆服圣人的教導(dǎo),仰慕孝悌感化,追求禮節(jié)和忠孝,只怕自己比不上。提筆寫文章,語言秀麗,思維活躍,都是別人不曾寫過的,覺得君之道很簡樸,從此在鄉(xiāng)間聞名。建中、貞元年間,文章詩詞忽然
16、興起,她就非常耀眼,整個福建沒有人能超越她。
當(dāng)時,恰逢本來的丞相常袞來做福建的觀測使,她有文章聞名遠近,又生性喜歡引導(dǎo)后輩進取,在家境貧寒、門第低微的人中推舉選拔(人才),生怕做不到。常公到的這一天,她把歐陽君比作芝英,歐陽君每寫一篇文章,都會得到贊賞獎掖。一有宴請,一定會召她來同席吃飯。歐陽君謙虛,行動不逾越禮節(jié),常公理解她,一每天加深。歐陽君的名聲在江淮間越來越大,甚至京城都懂得她。當(dāng)時人們都說常公能識英才。不久陸相贄考取貢舉,搜羅天下的好文章,選拔人才的風(fēng)氣前所未有,因此歐陽君也名列其中。跟歐陽君常常在一起的,有韓愈、李觀。等到歐陽君和數(shù)百杰出人物死后,人們到目前還佩服她們。歐陽君的
17、文章清新自然,沒有套用現(xiàn)成的,才干沒有窮盡。她精通說理,因此說話具體嚴(yán)謹(jǐn);抒情真切,因此論述詳備:應(yīng)當(dāng)是現(xiàn)代文章的典范,風(fēng)流儒雅。她死之后,沒有人能繼承。
歐陽君跟我有故交的情分,同外公是一家族。因此她所編文集中的文章大多是我伯舅寫的,有《南陽孝子傳》,有《韓城縣尉廳壁記》,有《與鄭居方書》,都可以在文集中得到驗證。因此我很小的時候,就在外公家見到了她。大和年間,我擔(dān)任福建團練副使時,她的兒子價從南安到福州,給我歐陽君此前的文章,共十編,從頭至尾共若干首詩歌,哭著祈求我寫前言。我答應(yīng)了她,可是遲遲沒寫成。歐陽價沒有文章留下,又死得早。大中六年,我又擔(dān)任觀測使,讓人去尋找她的后裔,于是找到她的
18、孫子澥。不能讓她的文章就此失傳。我為文集寫下這篇序,也完畢了她子孫的愿望。
三、語言體現(xiàn)
14.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dāng)?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yán)密。(每處不超過12字)
舞之美,是人的美。它是一種藝術(shù),固然 ?、佟 ∶?但它所假之物并不是聲、色、字、詞,而是人,呈現(xiàn)的是人的自然存在,因此它一方面是一種 ?、凇 ∶?。它努力挖掘人的靈秀之氣,給人一種高檔的美感。國內(nèi)第一種倡導(dǎo)使用模特兒的美術(shù)教育家劉海粟先生說過:美的要素有二,一是形式,二是內(nèi)容。人在舞蹈時,外有 ③ ,內(nèi)蘊不可思議的靈感,融合物質(zhì)的美和精神的美的極致而為一體,所覺得美中之至美。?
答案:①有藝術(shù)美 ②自然(的)?、勖烂畹男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