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先锋男人资源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91,中文字幕日韩国产,2018av男人天堂,青青伊人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综合日本亚洲,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教學模式 (3)

上傳人:沈*** 文檔編號:125555024 上傳時間:2022-07-27 格式:DOC 頁數(shù):38 大?。?89.27KB
收藏 版權申訴 舉報 下載
教學模式 (3)_第1頁
第1頁 / 共38頁
教學模式 (3)_第2頁
第2頁 / 共38頁
教學模式 (3)_第3頁
第3頁 / 共38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教學模式 (3)》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教學模式 (3)(3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引自百度百科) 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可以定義為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wěn)定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作為結構框架,突出了教學模式從宏觀上把握教學活動整體及各要素之間內部的關系和功能;作為活動程序則突出了教學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目錄 1教學系統(tǒng) ? 概念 ? 結構 ? 分類 ? 理論依據(jù) ? 教學目標 ? 操作程序 ? 實現(xiàn)條件 ? 教學評價 ? 教學模式的特點 ? 教學模式的功能 ? 歷史發(fā)展 ? 教學模式的演變 ? 發(fā)展趨勢 ? 模式綜述 ? 傳遞──接受式 ? 自學──輔導式 ? 探究

2、式教學 ? 概念獲得模式 ? 巴特勒學習模式 ? 拋錨式教學 ? 范例教學模式 ? 現(xiàn)象分析模式 ? 加涅模式 ? 奧蘇貝爾模式 ? 合作學習模式 ? 發(fā)現(xiàn)式模式 2書籍 ? 簡介 ? 目錄 1教學系統(tǒng)編輯 概念 “模式”一詞是英文model的漢譯名詞。model還譯為“模型”、“范式”、“典型”等。一般指被研究對象在理論上的邏輯框架,是經(jīng)驗與理論之間的一種可操作性的知識系統(tǒng),是再現(xiàn)現(xiàn)實的一種理論性的簡化結構。最先將模式一詞引入到教學領域,并加以系統(tǒng)研究的人,當推美國的喬伊斯(B.Joyce)和韋爾(M.Weil)。 喬伊斯和

3、韋爾在《教學模式》一書中認為:“教學模式是構成課程和作業(yè)、選擇教材、提示教師活動的一種范式或計劃?!睂嶋H教學模式并不是一種計劃,因為計劃往往顯得太具體,太具操作性,從而失去了理論色彩。將“模式”一詞引入教學理論中,是想以此來說明在一定的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各種類型的教學活動的基本結構或框架,表現(xiàn)教學過程的程序性的策略體系。 結構 教學模式通常包括五個因素,這五個因素之間有規(guī)律的聯(lián)系著就是教學模式的結構。 分類 關于教育模式的分類,國內外學者從不同角度出發(fā)有不同的分類。喬伊斯和威爾根據(jù)教學模式的理論跟根源,區(qū)分出四種類型的教學模式[1]?:1.信息加工教學模式 2.人格(人

4、性)發(fā)展教學模式 3.社會交往教學模式 4.行為修正教學模式。[2]? 國內對教學模式的分類也很多。有有的研究者把教學模式分成三類,一類是師生系統(tǒng)地傳授和學習書本知識的教學模式,一類是教師輔導學生從活動中自己學習教學模式,還有一類是折中于兩者之間的教學模式。[2]? 理論依據(jù) 教學模式是一定的教學理論或教學思想的反映,是一定理論指導下的教學行為規(guī)范。不同的教育觀往往提出不同的教學模式。比如,概念獲得模式和先行組織模式的理論依據(jù)是認知心理學的學習理論,而情境陶冶模式的理論依據(jù)則是人的有意識心理活動與無意識的心理活動、理智與情感活動在認知中的統(tǒng)一。 教學目標 任何教學模式都指向和完成一定

5、的教學目標,在教學模式的結構中教學目標處于核心地位,并對構成教學模式的其他因素起著制約作用,它決定著教學模式的操作程序和師生在教學活動中的組合關系,也是教學評價的標準和尺度。正是由于教學模式與教學目標的這種極強的內在統(tǒng)一性,決定了不同教學模式的個性。不同教學模式是為完成一定的教學目標服務的。 操作程序 每一種教學模式都有其特定的邏輯步驟和操作程序,它規(guī)定了在教學活動中師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各步驟應當完成的任務。 實現(xiàn)條件 是指能使教學模式發(fā)揮效力的各種條件因素,如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環(huán)境、教學時間等等。 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指各種教學模式所特有的完成教學任務,達到

6、教學目標的評價方法和標準等。由于不同教學模式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和達到的教學目的不同,使用的程序和條件不同,當然其評價的方法和標準也有所不同。除了一些比較成熟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形成了一套相應的評價方法和標準外,有不少教學模式還沒有形成自己獨特的評價方法和標準。 教學模式的特點 1.指向性 由于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圍繞著一定的教學目標設計的,而且每種教學模式的有效運用也是需要一定的條件,因此不存在對任何教學過程都適用的普適性的模式,也談不上哪一種教學模式是最好的。評價最好教學模式的標準是在一定的情況下達到特定目標的最有效的教學模式。教學過程中在選擇教學模式時必須注意不同教學模式的特點和性能,注意教

7、學模式的指向性。 2.操作性 教學模式是一種具體化、操作化的教學思想或理論,它把某種教學理論或活動方式中最核心的部分用簡化的形式反映出來,為人們提供了一個比較抽象的理論具體得多的教學行為框架,具體地規(guī)定了教師的教學行為,使得教師在課堂上有章可循,便于教師理解、把握和運用。 3.完整性 教學模式是教學現(xiàn)實和教學理論構想的統(tǒng)一,所以它有一套完整的結構和一系列的運行要求,體現(xiàn)著理論上的自圓其說和過程上的有始有終。 4.穩(wěn)定性 教學模式是大量教學實踐活動的理論概括,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學活動帶有的普遍性規(guī)律。一般情況下,教學模式并不涉及具體的學科內容,所提供的程序對教學起著普遍的參考作用,

8、具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但是教學模式是依據(jù)一定的理論或教學思想提出來的,而一定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思想又是一定社會的產(chǎn)物,因此教學模式總是與一定歷史時期社會政治、經(jīng)濟、科學、文化、教育的水平聯(lián)系,受到教育方針和教育目的制約。因此這種穩(wěn)定性又是相對的。 5.靈活性 作為并非針對特定的教學內容教學,體現(xiàn)某種理論或思想,又要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進行操作的教學模式,在運用的過程中必須考慮到學科的特點、教學的內容、現(xiàn)有的教學條件和師生的具體情況,進行細微的方法上的調整,以體現(xiàn)對學科特點的主動適應。[3]? 教學模式的功能 1.教學模式的中介作用 教學模式的中介作用是指教學模式能為各科教學提供一定理論依據(jù)的

9、模式化的教學法體系,使教師擺脫只憑經(jīng)驗和感覺,在實踐中從頭摸索進行教學的狀況,搭起了一座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橋梁。 教學模式的這種中介作用,是和它既來源于實踐,又是某種理論的簡化形式的特點分不開的。 一方面,教學模式來源于實踐,是對一定是具體教學活動方式進行優(yōu)選、概括、加工的結果,是為某一類教學及其所涉及的各種因素和它們之間的關系提供一種相對穩(wěn)定的操作框架,這種框架有著內在的邏輯關系的理論依據(jù),已經(jīng)具備了理論層面的意義。 另一方面,教學模式又是某種理論的簡化表現(xiàn)方式,它可以通過簡明扼要的象征性的符號、圖式和關系的解釋,來反映它所依據(jù)的教學理論的基本特征,使人們在頭腦中形成一個比抽象理論具體得

10、多的教學程序性的實施程序。便于人們對某一教學理論的理解,也是抽象理論得以發(fā)揮其實踐功能的中間環(huán)節(jié),是教學理論得以具體指導教學,并在實踐中運用的中介。 2.教學模式的方法論意義 教學模式的研究是教學研究方法論上的一種革新。長期以來人們在教學研究上習慣于采取單一刻板的思維方式,比較重視用分析的方法對教學的各個部分進行研究,而忽視各部分之間的聯(lián)系或關系;或習慣于停留在對各部分關系的抽象的辨證理解上,而缺乏作為教學活動的特色和可操作性。教學模式的研究指導人們從整體上去綜合地探討教學過程中各因素之間的互相作用和其多樣化的表現(xiàn)形態(tài),以動態(tài)的觀點去把握教學過程的本質和規(guī)律,同時對加強教學設計、研究教學過

11、程的優(yōu)化組合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歷史發(fā)展 教學模式是教學活動的基本結構,每個教師在教學工作中都在自覺不自覺地按照一定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只不過這里有一個你采取的存在一個是否科學合理的問題。了解教學模式的歷史發(fā)展有助于人們借鑒傳統(tǒng)和對當代各種新教學模式的理解,有助于人們把握教學模式的發(fā)展趨勢。 教學模式的演變 系統(tǒng)完整的教學模式是從近代教育學形成獨立體系開始的,“教學模式”這一概念與理論在20世紀50年代以后才出現(xiàn)。不過在中外教學實踐和教學思想中,很早就有了教學模式的雛形。 古代教學的典型模式就是傳授式,其結構是“講—聽—讀—記—練”。其特點是教師灌輸知識,學生被動機械地接受知識,書

12、中文字與教師的講解幾乎完全一致,學生對答與書本或教師的講解一致,學生是靠機械的重復進行學習。 到了17世紀,隨著學校教學中自然科學內容和直觀教學法的引入,班級授課制度的實施,夸美紐斯提出應當把講解、質疑、問答、練習統(tǒng)一于課堂教學中,并把觀察等直觀活動納入教學活動體系之中,首次提出了以“感知—記憶—理解—判斷”為程序結構的教學模式。 19世紀是一個科學實驗興旺繁榮的時期。赫爾巴特的理論在相當?shù)某潭壬戏从沉水敃r科學發(fā)展的趨勢。他從統(tǒng)覺論出發(fā),研究人的心理活動,認為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只有當新經(jīng)驗已經(jīng)構成心理的統(tǒng)覺團中概念發(fā)生聯(lián)系時,才能真正掌握知識。所以教師的任務就是選擇正確的材料,以適當?shù)某?/p>

13、序提示學生,形成他們的學習背景或稱統(tǒng)覺團。從這一理論出發(fā),他提出了“明了—聯(lián)合—系統(tǒng)—方法”的四階段教學模式。以后他的學生萊因又將其改造為“預備—提示—聯(lián)合—總結—應用”的五階段教學模式。 以上這些教學模式都有一個共性,它們都忽視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片面強調灌輸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壓抑和阻礙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所以在19世紀20年代,隨著資本主義大工業(yè)的發(fā)展,強調個性發(fā)展的思想的普遍深入與流行,以赫爾巴特為代表的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受到了挑戰(zhàn),應運而生的杜威的實用主義的教育理論得到了社會的推崇,同時也促進了教學模式向前推進了一步。 杜威提出了“以兒童為中心”的“做中學”為基礎的實用主義教學模式。

14、這一模式的基本程序是“創(chuàng)設情境—確定問題—占有資料—提出假設—檢驗假設”。這種教學模式打破了以往教學模式單一化的傾向,彌補了赫爾巴特教學模式的不足,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強調活動教學,促進學生發(fā)現(xiàn)探索的技能,獲得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開辟了現(xiàn)代教學模式的新路。 當然,實用主義教學模式也有其缺陷。它把教學過程和科學研究過程等同起來,貶低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指導作用,片面強調直接經(jīng)驗的重要性,忽視知識系統(tǒng)性的學習,影響了教學質量。因此在20世紀50年代受到了社會的強烈批評。 20世紀50年代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教育面臨著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戰(zhàn),促進人們利用新的理論和技術去研究學校教育和教學

15、問題。現(xiàn)代心理學和思維科學對人腦活動機制的揭示,發(fā)生認識論對個體認識過程的概括,認知心理學對人腦接受和選擇信息活動是研究,特別是系統(tǒng)論、控制論、信息加工理論等的產(chǎn)生,對教學實踐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也給教學模式提出了許多新的課題。因此這一階段在教育領域出現(xiàn)了許多的教學思想和理論,與此同時也產(chǎn)生了許多新的教學模式。 發(fā)展趨勢 1.從單一教學模式向多樣化教學模式發(fā)展 自從赫爾巴特提出“四段論”教學模式以來,經(jīng)過其學生的實踐和發(fā)展逐漸以“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名稱成為20世紀教學模式的主導。以后杜威打著反傳統(tǒng)的旗號,提出了實用主義教學模式,20世紀50年代以來一直在“傳統(tǒng)”與“反傳統(tǒng)”之間來回擺動。50

16、年代以后,由于新的教學思想層出不窮,再加上新的科學技術革命使教學產(chǎn)生了很大的變化,教學模式出現(xiàn)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據(jù)喬伊斯和韋爾1980年的統(tǒng)計,教學模式有23種之多,其中我國提出的教學模式就有10多種。 2.由歸納型向演繹型教學模式發(fā)展 歸納型教學模式重視從經(jīng)驗中總結、歸納,它的起點是經(jīng)驗,形成思維的過程是歸納。演繹型教學模式指的是從一種科學理論假設出發(fā),推演出一種教學模式,然后用嚴密的實驗來驗證其效用。它的起點是理論假設,形成思維的過程是演繹。歸納型教學模式來自于教學實踐的總結,不免有些不確定性,有些地方還不能自圓其說。而演繹型教學模式有一定的理論基礎,能夠自圓其說,有

17、自己完備的體系。 3.由以“教”為主向重“學”為主的教學模式發(fā)展 傳統(tǒng)教學模式都是從教師如何去教這個角度來進行闡述,忽視了學生如何學這個問題。杜威的“反傳統(tǒng)”教學模式,使人們認識到學生應當是學習的主體,由此開始了以“學”為主的教學模式的研究?,F(xiàn)代教學模式的發(fā)展趨勢是重視教學活動中學生的主體性,重視學生對教學的參與,根據(jù)教學的需要合理設計“教”與“學”的活動。 4.教學模式的日益現(xiàn)代化 在當代教學模式的研究中,越來越重視引進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心理論、新成果。有些教學模式已經(jīng)開始注意利用電腦等先進的科學技術的成果,教學條件的科學含量越來越高,充分利用可提供的教學條件設計教學模式。 模式綜述

18、 教學模式是教學理論的具體化,是教學實踐的概括化的形式和系統(tǒng),具有多樣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教師對教學模式的選擇和運用是有一定的要求,教學模式必須要與教學目標相契合,要考慮實際的教學條件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來選擇教學模式,當然首先還是要了解有哪些教學模式,它們的特點是什么。 傳遞──接受式 該教學模式源于赫爾巴特的四段教學法,后來由前蘇聯(lián)凱洛夫等人進行改造傳入我國。在我國廣為流行,很多教師在教學中自覺不自覺地都用這種方法教學。該模式以傳授系統(tǒng)知識、培養(yǎng)基本技能為目標。其著眼點在于充分挖掘人的記憶力、推理能力與間接經(jīng)驗在掌握知識方面的作用,使學生比較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量。該模式強調教師的指導

19、作用,認為知識是教師到學生的一種單向傳遞的作用,非常注重教師的權威性。 1.理論基礎 根據(jù)行為心理學的原理設計,尤其受斯金納操作性條件反射的訓練心理學的影響,強調控制學習者的行為達到預定的目標。認為只要通過聯(lián)系──反饋──強化,這樣反復的循環(huán)過程就可以塑造有效的行為目標。 2.教學基本程序 該模式的基本教學程序是:復習舊課—激發(fā)學習動機—講授新課—鞏固練習—檢查評價—間隔性復習。 復習舊課是為了強化記憶、加深理解、加強知識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和知識進行系統(tǒng)整理。激發(fā)學習動機是根據(jù)新課的內容,設置一定情境和引入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講授新課是教學的核心,在這個過程中主要以教師的講授和指導

20、為主,學生一般要遵守紀律,跟著教師的教學節(jié)奏,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師布置給他們的任務。鞏固練習是學生在課堂上對新學的知識進行運用和練習解決問題的過程。檢查評價是通過學生的課堂和家庭作業(yè)來檢查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情況。間隔性復習是為了強化記憶和加深理解。 3.教學原則 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知識結構的認知水平對教學內容進行加工整理,力求使得所傳授的知識與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相聯(lián)系。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在傳授知識的時候需要很高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要對學生在掌握知識時候常遇到的問題有所經(jīng)驗與覺察。 4.輔助系統(tǒng) 課本、黑板、粉筆、掛圖、模型、投影儀等。 5.教學效果 優(yōu)點:學生能在短時間內接受

21、大量的信息,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紀律性,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缺點:學生對接受的信息很難真正地理解,培養(yǎng)單一化、模式化的人格,不利于創(chuàng)新性、分析性學生的發(fā)展,不利于培養(yǎng)的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6.在運用這種模式時的建議 在介紹講解性的內容上運用比較有效,當期望學生在短時間掌握一定的知識去應試時比較可行,教師不可在任何教學內容上都運用這種模式,長此以往必然造成一種“滿堂灌”的教學模式,非常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從而培養(yǎng)出一大批沒有思想與主見的高分低能者。 自學──輔導式 自學輔導式的教學模式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獨立進行學習的模式。這種教學模式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在教

22、學實踐中也有很多教師在運用它。 1.理論基礎 從人本主義出發(fā),注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為目標。 這種教學模式基于先讓學生獨立學習,然后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教師進行指導。它承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試錯的價值,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學會學習的能力。 2.教學基本程序 自學輔導式的教學程序是:自學—討論—啟發(fā)—總結—練習鞏固。 教師在教學中根據(jù)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布置一些有關新教學內容的學習任務組織學生自學,在自學之后讓學生之間交流討論,發(fā)現(xiàn)他們所遇到的困難,然后教師根據(jù)這些情況對學生進行點撥和啟發(fā),總結出規(guī)律,再組織學生進行練習鞏固。 3.教學原則 自學內容難度適宜,教師在教學

23、過程中要適時點撥,先進行自主學習,后教師進行指導概括和總結。 4.輔助系統(tǒng) 要提供必要的學習材料和學習的輔助設施,給學生自學提供有力的支持。 5.教學效果 優(yōu)點:能夠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教師因材施教;能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相互合作的精神。缺點:學生如果對自學內容不感興趣,可能在課堂上一無所獲;需要較長的時間;需要教師非常敏銳地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必要時進行啟發(fā)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針對不同學生進行講解和教學,所以很難在大班教學中開展。 6.實施建議 最好選擇難度適時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內容進行自學,教師要有很高的組織能力和業(yè)務水平,講師避免講解而

24、是多啟發(fā)。 探究式教學 探究式教學以問題解決為中心的,注重學生的獨立活動,著眼于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探究式教學 1.理論基礎 依據(jù)皮亞杰和布魯納的建構主義的理論,注重學生的前認知,注重體驗式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和思維能力。 2.基本程序 教學的基本程序是:問題—假設—推理—驗證──總結提高。 首先創(chuàng)設一定的問題情境提出問題,然后組織學生對問題進行猜想和做假設性的解釋,再設計實驗進行驗證,最后總結規(guī)律。 3.教學原則 建立一個民主寬容的教學環(huán)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要掌握學生的前認知特點實施一定的教學策略。 4.輔助系統(tǒng) 需要一定的供學生探究學習的設備和相關

25、資料。 5.教學效果 優(yōu)點:能夠培養(yǎng)學創(chuàng)新能力和思維能力,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民主與合作的精神,能夠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缺點:一般只能在小班進行,需要較好的教學支持系統(tǒng),教學需要 的時間比較長。 6.實施建議 在探究性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創(chuàng)設一個寬容民主平等的教學環(huán)境,教師要對那些打破常規(guī)的學生予以一定的鼓勵,不要輕易地對學生說對或錯,教師要以引導為主切不可輕易告知學生探究的結果。 概念獲得模式 該模式的目標是使學習者通過體驗所學概念的形成過程來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能力。該模式主要反映了認知心理學的觀點,強調學習是認知結構的組織與重組的觀點。 1.理論基礎 布魯納、古德諾

26、和奧斯汀的思維研究理論。他們認為分類是把不同的事物當作相等看待,是將周圍的世界進行簡化和系統(tǒng)化的手段,從而建立一定的概念來理解紛繁復雜的世界。布魯納認為所謂的概念是根據(jù)觀察進行分類而形成的思想或抽象化。在概念形成的過程中非常注重事物之中的一些相似成分,而忽略那些不同的地方。在界定概念的時候需要五個要素:名稱、定義 、屬性、例子以及與其他概念的相互關系。 2.基本程序 概念獲得模式共包含這些步驟:教師選擇和界定一個概念—教師確定概念的屬性──教師準備選擇肯定和否定的例子—將學生導入概念化過程—呈現(xiàn)例子—學生概括并定義—提供更多的例子—進一步研討并形成正確概念—概念的運用與拓展。 3.教學原

27、則 幫助學生有效地習得概念是學校教育的基本任務之一。概念獲得模式是采取“歸納—演繹”的思維形式。首先通過一些例子讓學生發(fā)現(xiàn)概念一些共同屬性,掌握概念區(qū)別于其他概念的本質特征。學生在獲得概念后還需要進行概念的理解,即引導學生從概念的內涵、外延、屬、種、差別等方面去理解概念。為了強化學生對概念的理解,還應該把與概念相關的或相似的概念、邏輯相關概念、相對應的概念等等進行辨析。學習的目的在于運用,在運用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對概念的掌握程度,可以及時地采取補救措施。 4.輔助系統(tǒng) 需要大量正反例子,課前教師需要精心的準備。 5.教學效果 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和演繹能力,能夠形成比較清晰的概念

28、,能夠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倪壿嬐评砟芰Α? 6.實施建議 針對概念性很強的內容實施教學,課前教師要對概念的內涵與外延要做很好的梳理。 巴特勒學習模式 20世紀70年代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巴特勒提出教學的7要素,并提出“七段”教學論,在國際上影響很大。 1.理論基礎 它的主要理論依據(jù)是信息加工理論。 2.教學程序 基本教學程序是:設置情境──激發(fā)動機──組織教學──應用新知──檢測評價──鞏固練習──拓展與遷移。 他的教學七步驟中的情境是指學習的內外部的各種情況,內部情況是學生的認知特點,外部情況是指學習環(huán)境,它的組成要因素有:個別差異、元認知、環(huán)境因子。動機是學習新知識的各種誘因,它的主

29、要構成要素有:情緒感受、注意、區(qū)分、意向。組織是將新知識與舊知識相互關聯(lián)起來,它的主要構成要素有:相互聯(lián)系、聯(lián)想、構思、建立模型。應用是對新知識的初步嘗試,它的構成要素有:參與、嘗試、體驗、結果。評價是對新知識初步嘗試使用之后的評定,它的組成要素有:告知、比較、賦予價值、選擇。重復是練習與鞏固的過程,它的主要組成要素有:強化、練習、形成習慣、常規(guī)、記憶、遺忘。拓展是把新知識遷移到其他情境中去,它的構成要素有延伸、遷移、轉換、系統(tǒng)、綜合。 3.教學原則 巴特勒從信息加工理論出發(fā),非常注重元認知的調節(jié),利用學習策略對學習任務進行加工,最后生成學習結果。教師在利用這種模式的時候,要時常提醒學生進

30、行反思自己的學習行為。要考慮各種步驟的組成要素,根據(jù)不同情況有所側重。 4.輔助系統(tǒng) 一般的課堂環(huán)境,掌握學習策略的教師。 5.教學效果 這是一個比較普適性的教學模式,根據(jù)不同發(fā)教學內容它可以轉化為不同的教學法,只要教師靈活駕御就能達到他想要的教學效果。 6.實施建議 教師應該是一位研究型的教師,具有一定是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知識,掌握元認知策略,就可以靈活運用這種教學模式。 拋錨式教學 這種教學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實事件或真實問題的基礎上。確定這類真實事件或問題被形象地比喻為“拋錨”,因為一旦這類事件或問題被確定了,整個教學內容和教學進程也就被確定了(就像輪船被錨固定一樣)。

31、 1.理論基礎 它的理論基礎是建構主義。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要想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即達到對該知識所反映事物的性質、規(guī)律以及該事物與其它事物之間聯(lián)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辦法是讓學習者到現(xiàn)實世界的真實環(huán)境中去感受、去體驗(即通過獲取直接經(jīng)驗來學習),而不是僅僅聆聽別人(例如教師)關于這種經(jīng)驗的介紹和講解。由于拋錨式教學要以真實事例或問題為基礎(作為“錨”),所以有時也被稱為“實例式教學”或“基于問題的教學”或“情境性教學”。 2.基本程序 拋錨式教學由這樣幾個環(huán)節(jié)組成: (1)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習能在和現(xiàn)實情況基本一致或相類似的情境中發(fā)生。 (2)確定問題--在上述情境下,選擇出與

32、當前學習主題密切相關的真實性事件或問題作為學習的中心內容。選出的事件或問題就是“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作用就是“拋錨”。 (3)自主學習--不是由教師直接告訴學生應當如何去解決面臨的問題,而是由教師向學生提供解決該問題的有關線索,并特別注意發(fā)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4)協(xié)作學習--討論、交流,通過不同觀點的交鋒,補充、修正、加深每個學生對當前問題的理解。 (5)效果評價--由于拋錨式教學的學習過程就是解決問題的過程,由該過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對這種教學效果的評價不需要進行獨立于教學過程的專門測驗,只需在學習過程中隨時觀察并記錄學生的表現(xiàn)即可。 3.教學原則 情境設置與

33、產(chǎn)生問題一致,問題難易適中要具有一定的真實性,在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 4.輔助系統(tǒng) 巧設情境,合作學習。 5.教學效果 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合作能力等。 6.實施建議 創(chuàng)設情境適時拋出問題,注意情境感染與熏陶作用。 范例教學模式 范例教學模式比較適合原理、規(guī)律性的知識。是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最基礎的內容之一。他是德國教育實踐家M·瓦根舍因提出來的。 1.理論基礎 遵循人的認知規(guī)律:從個別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在教學中一般從一些范例分析入手感知原理與規(guī)律,并逐步提煉進行歸納總結,再進行遷移整合。 2.基本程序 范例教學的基本過程

34、是:闡明“個”案→范例性闡明“類”案→范例性地掌握規(guī)律原理→掌握規(guī)律原理的方法論意義→規(guī)律原理運用訓練 “范例教學”主張選取蘊含本質因素、根本因素、基礎因素的典型案例,通過對范例的研究,使學生從個別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從認識到實踐理解、掌握帶有普遍性的規(guī)律、原理的模式。所謂范例性地闡明“個”案,指用典型事實和現(xiàn)象為例說明事物的本質特征;所謂范例性闡明“類”案,是指用許多在本質上與“個”案一致的事實和現(xiàn)象來闡明事物的本質特征;范例性掌握規(guī)律原理是指從大量的“類”案中總結出規(guī)律和原理,在總結歸納的過程中,要注意對規(guī)律或原理的表述要準確,對規(guī)律原理的名稱要清楚;掌握規(guī)律原理的目的和意義在于運用,

35、因而教師要讓學生掌握規(guī)律、原理的方法論意義;為了了解學生對規(guī)律和原理的掌握程度,從而獲得反饋信息,規(guī)律原理的運用訓練是教學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 3.教育原則 要遵循這個基本順序:從個別入手,歸納成類,再從類入手,提煉本質特征,最后上升到規(guī)律與原理。 4.輔助系統(tǒng) 選取不同的帶有典型性的范例。 5.教學效果 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有助于學生理解規(guī)律和原理。 6.實施建議 比較適合社會科學中的一些原理和規(guī)律教學,范例一定有一定的代表性,最好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現(xiàn)象分析模式 1.理論基礎 它主要基于建構主義的認知理論,非常注意學生利用自己的先前經(jīng)驗對問題進行解釋。 2.基本程

36、序 現(xiàn)象分析模式的基本教學程序是:出示現(xiàn)象→解釋現(xiàn)象的形成原因→現(xiàn)象的結果分析→解決方法分析。在教學中,某種現(xiàn)象往往是以材料的形式出現(xiàn)的,學生要能通過現(xiàn)象揭示其背后的本質。 3.教育原則 現(xiàn)象能夠反映本質規(guī)律,創(chuàng)設民主環(huán)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讓他們進行解釋說明。 4.輔助系統(tǒng) 真實的現(xiàn)象感受,最好有音像輔助設備。 5.教學效果 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綜合能力。 6.實施建議 教師要調動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去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背后的規(guī)律;選取的現(xiàn)象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能揭示背后的規(guī)律。 加涅模式 1.理論基礎 依據(jù)信息加工理論,加涅認為學習的條件分為內部條件和外部條件,內部條件又進

37、一步分為基本先決條件和支持性的先決條件。支持性的先決條件在學習過程中起輔助作用,但是沒有這些條件學習也可以發(fā)生,而如果缺少基本先決條件則是不行的。不同的學習類別需要不同的學習條件,并能產(chǎn)生五種類型的學習結果:言語信息、智力技能、認知策略、動作技能、態(tài)度。言語信息包括名稱、符號、事實和原則。為了使言語信息的學習得以發(fā)生,言語信息的內容對學習者必須是有意義的。考查言語信息是否掌握,必須對一些事實進行提問。 智慧技能,包括辨別、概念、規(guī)則、和高級規(guī)則。智慧技能的學習是通過呈現(xiàn)許多規(guī)則和例子以指導學習者找到正確的答案??梢酝ㄟ^要求學習者解決特定的問題來考查學習結果。認知策略,對這種技能的教學方法是演示

38、或說明策略后,學習者練習,一旦學生熟悉了一個問題,新的問題要呈現(xiàn),以幫助學生將策略遷移,或者評價學生對策略的掌握。動作技能,反復練習對這種技能的掌握是關鍵??梢酝ㄟ^完成任務的時間或者精確性來測試對動作技能的掌握。態(tài)度,強化相依原理在態(tài)度學習中起主要作用。 加涅的學習層級論主要適用于智慧技能的學習。學習層級論,也稱累積學習理論,其基本觀點是:學習任何新的智慧技能都需要某種先前的學習,學習是累積性的。按照復雜性程度的不同,由簡單到復雜,加涅將智慧技能分為八個層次:信號學習、刺激-反應學習、連鎖學習、言語聯(lián)想、辨別學習、概念學習、規(guī)則學習和高級規(guī)則學習。其中前四類學習是學習的基礎形式,總稱聯(lián)想學習

39、。學校教育更關注的是后面四類的學習。 加涅把人的學習過程等同于電腦對信息的加工處理,在他的學習理論中要點是:注意、選擇性知覺、復誦、語義編碼、提取、反應組織、反饋。 2.基本程序 按照電腦加工信息的步驟(環(huán)境──接受器──登記 ──編碼──反應器執(zhí)行監(jiān)控──效應器──環(huán)境),他提出九步教學法: (1)引起注意 (2)告知目標 (3)刺激回憶先決條件 (4)呈現(xiàn)刺激材料 (5)提供學習指導 (6)引發(fā)業(yè)績 (7)提供業(yè)績正確程度反饋 (8)評價 (9)增強保持與遷移 加涅認為學習這九個階段和分為三個部分,即準備、操作和遷移三個部分。 準備包括接收、預期、提取到工作記憶

40、中。對應的教學事件是引起注意、告知目標、刺激回憶先前的知識。操作包括選擇性知覺、語義編碼、反應、強化。對應的教學事件是呈現(xiàn)刺激、提供學習指導、引出行為、提供反饋。學習遷移包括提取和強化、提取并一般化。對應的教學事件是評價行為、促進保持與遷移。 奧蘇貝爾模式 奧蘇貝爾是認知結構理論的具體化的實用者。他通俗地認為認知結構就是書本知識在學生頭腦中地再現(xiàn)形式,是有意義學習的結果和條件。他著重強調了概括性強、清晰、牢固、具有可辨別性和可利用性的認知結構在學習過程中的作用,并把建立學習者對教材的清晰、牢固、認知結構作為教學的主要任務。奧蘇貝爾的有意義學習理論著重強調了認知結構的地位,圍繞著認知結構提出

41、的上位學習、下位學習、相關類屬學習、并列結合學習和創(chuàng)造學習等幾種學習類型,為新舊知識是如何組織的提供了一條較有說服力的解釋。自他之后,認知結構理論才真正引起人們的重視并為人們廣泛理解。 1.理論基礎──“有意義接受學習”理論 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在對學習類型做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將“學習”按照其效果劃分為“有意義學習”與“機械學習”兩種類型。所謂有意義學習,其實質是指:“符號表示的觀念,以非任意的方式和在實質上(而不是字面上)同學習者已經(jīng)知道的內容聯(lián)系在一起。所謂非任意的和實質上的聯(lián)系是指這些觀念和學習者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某一方面(如一個表象、一個已經(jīng)有意義的符號、一個概念

42、或一個命題)有聯(lián)系?!睋Q句話說,要想實現(xiàn)有意義的學習真正習得知識的意義,即希望通過學習獲得對知識所反映事物的性質規(guī)律及事物之間關聯(lián)的認識,關鍵是要在當前所學的新概念、新知識(即“符號表示的觀念”)與學習者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某個方面(表象、概念或命題)之間建立起非任意的實質性聯(lián)系。只要能建立起這種聯(lián)系就是有意義的學習,否則就必然是死記硬背的機械學習。奧蘇貝爾認為,能否建立起新舊知識之間的這種聯(lián)系,是影響學習的唯一的最重要因素,是教育心理學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一條原理。正如他的代表性論著“教育心理學一種認知觀點”一書的扉頁中用特大號字所表述的:“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結為一條原

43、理的話,那么,我將一言以蔽之曰:影響學習的唯一最重要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應據(jù)此進行教學?!? 奧蘇貝爾指出,要想實現(xiàn)有意義學習可以有兩種不同的途徑或方式:接受學習和發(fā)現(xiàn)學習。接受學習的基本特點是:“所學知識的全部內容都是以確定的方式被(教師)傳遞給學習者。學習課題并不涉及學生方面的任何獨立的發(fā)現(xiàn)。學習者只需要把呈現(xiàn)出來的材料(無意義音節(jié)或配對形容詞;一首詩或幾何定理)加以內化或組織,以便在將來某個時候可以利用它或把它再現(xiàn)出來。”發(fā)現(xiàn)學習的基本特點則是:“要學的主要內容不是(由教師)傳遞的,而是在從意義上被納入學生的認知結構以前必須由學習者自己去發(fā)現(xiàn)出來。

44、”奧蘇貝爾還強調指出,如果根據(jù)學習引起的能力變化來區(qū)分學習類型(能否實現(xiàn)有意義學習是引起能力發(fā)展變化的關鍵),即根據(jù)用何種方式來引起能力變化(也就是用何種方式來實現(xiàn)有意義學習),那么,就只能區(qū)分出“接受學習”與“發(fā)現(xiàn)學習”兩種,而所有其他的學習類型皆可并入到這兩大類型之中。他認為20世紀七八十年代學術界對學習類型的眾多分類(如“辨別學習”、“概念學習”、“嘗試錯誤學習”、“條件反應學習”、“配對聯(lián)想學習”……等)實際上都是“沒有按照這些學習類型所引起的能力變化來區(qū)分學習”的結果。 2.“先行組織者”教學策略 奧蘇貝爾不僅正確地指出通過“發(fā)現(xiàn)學習”和“接受學習”均可實現(xiàn)有意義學習

45、,而且還對如何在這兩種教學方式下具體實現(xiàn)有意義學習的教學策略進行了研究,特別是對“傳遞—接受”教學方式下的教學策略作了更為深入的探索,并取得了成為教學論領域一座豐碑的出色成果──“先行組織者”教學策略。這是在分析與操縱三種認知結構變量(即原有認知結構的可利用性、可分辨性和穩(wěn)固性等三個變量)基礎上而實施的一種教學策略,由于它具有認知學習理論作基礎又有很強的可操作性,自奧蘇貝爾于1978年提出以來,其影響日益擴大,它已成為實現(xiàn)“有意義接受學習”的最有代表性、最具影響力、也是最見實際效果的教學策略之一。 3.動機理論 奧蘇貝爾不僅在對學習過程的認知條件、認知因素進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

46、提出了“有意義接受學習”理論和“先行組織者”教學策略,而且他還注意到影響學習過程的另一重要因素即情感因素的作用,并在這方面提出了獨到的見解(在當代眾多教育心理學家中,能重視情感因素的作用并對此進行認真研究的并不多見),這些見解可歸納如下: (1)他認為,情感因素對學習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動機在以下三個方面起作用: ① 動機可以影響有意義學習的發(fā)生由于動機并不參與建立新舊概念、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所以并不能直接影響有意義學習的發(fā)生,但是動機卻能通過使學習者在“集中注意”、“加強努力”、“學習持久性”和“挫折忍受力”等方面發(fā)揮出更大潛能而加強新舊知識的相互作用(起催化劑作用),從而有效

47、地促進有意義的學習。 ② 動機可以影響習得意義的保持由于動機并不參與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和新舊知識的相互作用,所以也不能直接影響習得意義的保持,但是保持總是要通過復習環(huán)節(jié)來實現(xiàn),而在復習過程中動機仍可通過使學習者在“集中注意”、“加強努力”、和“持久性”等方面發(fā)揮出更大潛能來提高新獲得意義的清晰性和鞏固性,從而有效地促進保持。 ③ 動機可以影響對知識的提?。ɑ貞洠﹦訖C過強,可能產(chǎn)生抑制作用,使本來可以提取的知識提取不了(回憶不起來),考試時由于心理緊張,動機過強,影響正常水平發(fā)揮就是一個例子;反之,有時動機過弱,不能調動起學習者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全部潛力,也會減弱對已有知識的提取。

48、(2)他認為,動機是由三種內驅力組成的 由于動機是驅使人們行動的內部力量,所以心理學家常把動機和內驅力視為同義詞。奧蘇貝爾認為通常所說的動機是由“認知內驅力”、“自我提高內驅力”和“附屬內驅力”等三種成分組成的。 認知內驅力是指要求獲得知識、了解周圍世界、闡明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欲望與動機,與通常所說的好奇心、求知欲大致同義。這種內驅力是從求知活動本身得到滿足,所以是一種內在的學習動機。由于有意義學習的結果就是對學習者的一種激勵,所以奧蘇貝爾認為,這是“有意義學習中的一種最重要的動機”。例如,兒童生來就有好奇心,他們越是不斷探索周圍世界,了解周圍世界,就越是從中得到滿足。這種滿

49、足感(作為一種“激勵”)又會進一步強化他們的求知欲,即增強他們學習的內驅力。 自我提高內驅力是指兒童希望通過獲得好成績來提高自己在家庭和學校中地位的學習動機。隨著年齡增長,兒童自我意識增強,他們希望在家庭和學校集體中受到尊重。這種愿望也可以推動兒童努力學習,爭取好成績,以贏得與其成績相當?shù)牡匚弧?自我提高內驅力強的學習者,所追求的不是知識本身,而是知識之外的地位滿足(受人敬重、有地位),所以這是一種外在的學習動機。 附屬內驅力是指通過順從、聽話從父母和老師那里得到認可,從而獲得派生地位的一種動機。這種動機也不是追求知識本身,而是追求知識之外的自尊滿足(家長和老師認可),所以也是一種

50、外在的學習動機。 上述三種不同成分的動機對每個人來說都可能具有,但三種成分所占的不同比例,則依年齡、性別、文化、社會地位和人格特征等因素而定。在童年時期,附屬內驅力是獲得良好學業(yè)成績的主要動機;童年晚期和少年期,附屬內驅力降低,而且從追求家長認可轉向同齡伙伴的認可;到了青年期和成人,自我提高內驅力則逐漸成為動機的主要成分。前面強調了內在動機(認知內驅力)的重要性,但決不應由此貶低外部動機(特別是自我提高內驅力)的作用。在個人的學術生涯和職業(yè)生涯中自我提高內驅力是一種可以長期起作用的強大動機。這是因為,與其他動機相比,這種動機包含更為強烈的情感因素既有對成功和隨之而來的聲譽鵲起的期

51、盼、渴望與激動,又有對失敗和隨之而來的地位、自尊喪失的焦慮、不安與恐懼。 由上面關于“動機理論”(包括動機成分的組成與動機的作用等兩個方面)的介紹可以看出,奧蘇貝爾確實對情感因素在認知過程中的作用與影響作了較深入的研究。如果我們在教學設計或在課件腳本設計過程中能根據(jù)學習者的不同年齡特征,有意識地幫助學習者逐步形成與不斷強化上述三種動機并在教學過程的不同階段(例如在有意義學習發(fā)生、習得意義保持及知識提取等階段)恰當?shù)乩眠@些動機,那么,由于學習過程中認知因素與情感因素能得到較好的配合,所以定將取得更為良好的教學效果。 4.基本程序 提出先行組織者──逐步分化──綜合貫通。 合作

52、學習模式 它是一種通過小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策略。小組取得的成績與個體的表現(xiàn)是緊密聯(lián)系的。約翰遜(D.W.Johnson,1989)認為合作式學習必須具備五大要素:①個[4]?體積極的相互依靠,②個體有直接的交流,③個體必須都掌握給小組的材料,④個體具備協(xié)作技巧,⑤群體策略。合作式學習有利于發(fā)展學生個體思維能力和動作技能,增強學生之間的溝通能力和包容能力,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提高學生的學業(yè)成績。 課堂里的合作有四點不足之處:首先,如果學得慢的學生需要學得快的學生的幫助,那么對于學得快的學生來說,在一定程度上就得放慢學習進度,影響自身發(fā)展。其次,能力強的學生有可能支配能力差或沉默

53、寡言的學生,使后者更加退縮,前者反而更加不動腦筋。第三,合作容易忽視個別差異,影響對合作感到不自然的學生的學習進步。最后,小組的成就過多依靠個體的成就,一旦有個體因為能力不足或不感興趣,則會導致合作失敗。 發(fā)現(xiàn)式模式 發(fā)現(xiàn)式學習是培養(yǎng)學生探索知識、發(fā)現(xiàn)知識為主要目標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模式最根本的地方在于讓學生像科學家的發(fā)現(xiàn)一樣來體驗知識產(chǎn)生的過程。布魯納(J.S.Bruner)認為發(fā)現(xiàn)式教學法有四個優(yōu)點: 1.提高學生對知識的保持。 2.教學中提供了便于學生解決問題的信息,可增加學生的智慧潛能。 3.通過發(fā)現(xiàn)可以激勵學生的內在動機,引發(fā)其對知識的興趣。 4.學生獲得了解決問題的技

54、能。 根據(jù)許多心理學家對這種教學模式的研究,它更適合于低年級的教學,而且在課堂上運用太費時間,又難以掌握。 另外還有研討教學模式、基于前概念的探究教學模式等,由于篇幅所限這里不再一一介紹。 教學模式是從教學的整體出發(fā),根據(jù)教學的規(guī)律原則而歸納提煉出的包括教學形式和方法在內的具有典型性、穩(wěn)定性、易學性的教學樣式。簡潔地說就是在一定教學理論指導下,以簡化形式表示的關于教學活動的基本程序或框架。 教學模式包含著一定的教學思想以及在此教學思想指導下的課程設計、教學原則、師生活動結構、方式、手段等。在一種教育模式中可以集中多種教學方法。 任何模式都不是僵死的教條,而是既穩(wěn)定又有發(fā)展變化的程

55、序框架。 任何模式都不是僵死的教條,而是既穩(wěn)定又有發(fā)展變化的程序框架。 2書籍編輯 《教學模式》 封面 封面 書籍《教學模式》 作者:喬伊斯,荊建華(譯者), 宋富鋼(譯者), 花清亮(譯者) 出版社: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 第1版 (2002年1月1日) 叢書名: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譯叢 平裝:532頁 開本:16開 ISBN:7501934401 簡介 本書是一本在美國深受歡迎的有關教學的暢銷書。全書共分6部分28章,詳盡地闡述了社會型、信息加工型、個人型和行為系統(tǒng)型四種教學模式及其各自所包含的具體內容。書中匯集了大量知識和觀點,介紹了諸如皮亞杰、柯爾伯格、加涅等著名

56、教育學家的研究成果和資料。加外,書中許多章節(jié)還附有生動的教學案例。本書不僅給教師提供了各種教學模式的理論框架和發(fā)展淵源,而且對教師應用這些模式做了具體的指導。 目錄 第1部分 概述 第1章 開始探究——構建專業(yè)學習者的群體 第2章 教學模式的來源——建構知識的多重方法 工具第2部分 信息加工型教學模式 第3章 學習歸納性思維——通過搜集和組織 第4章 獲得概念——提高基本的思維技能 第5章 圖—文歸納模式——通過課程培養(yǎng) 第6章 科學探究及探究訓練——推理的藝術 第7章 記憶——直接獲得事實 第8章 集思廣益——提高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第9章 講授教學——先行組織者 第3

57、部分 社會型教學模式 第10章 學習中的合作者——從兩兩學習到團體調查 第11章 價值觀的學習——角色扮演和公共政策教育 第4部分 個人型教學模式 第12章 非指導性教學——以學習者為中心 第13章 發(fā)展積極的自我概念——男孩子、女孩子,男人和女人的內部自我 第5部分 行為主義系統(tǒng)型教學模式 第14章 用掌握學習來學會學習 第15章 直接教學 第16章 模擬訓練學習——訓練和自我 第17章 學習方式和教學模式——從“不適”中發(fā)展 第18章 平等——性別、種族和社會經(jīng)濟背景 第19章 讀寫問題的解決 第20章 創(chuàng)造課程——學習的條件 第21章 探究——研究概覽 總結

58、 對信息加工型模式的探究:學會思維 參考資料 · 1. ?? 黃甫全,王本陸 .現(xiàn)代教學論學程 .北京 :教育科學出版社 ,1998 : 336 . 2.?? 余文森,劉家訪,洪明 .現(xiàn)代教學論基礎教程 .東北 :東北師范大學 出版社 ,2007 :173-174 . 3.??關于教學模式與抓好學生的“思”和“練”的討論? .極品區(qū) . 4.??教學模式? .三A學習網(wǎng) [引用日期2013-03-4] . 參考: 教學模式 時間:2013-3-4 10:25:47 作者:三A學習網(wǎng) 來源:三A學習網(wǎng) 查看:1456 評論:0 本文

59、來源于 三A學習網(wǎng)(http://www.AAAJY.com/), 原文地址 教學系統(tǒng) 概念   “模式”一詞是英文model的漢譯名詞。model還譯為“模型”、“范式”、“典型”等。一般指被研究對象在理論上的邏輯框架,是經(jīng)驗與理論之間的一種可操作性的知識系統(tǒng),是再現(xiàn)現(xiàn)實的一種理論性的簡化結構。最先將模式一詞引入到教學領域,并加以系統(tǒng)研究的人,當推美國的喬伊斯(B.Joyce)和韋爾(M.Weil)。   喬伊斯和韋爾在《教學模式》一書中認為:“教學模式是構成課程和作業(yè)、選擇教材、提示教師活動的一種范式或計劃?!睂嶋H教學模式并不是一種計劃,因為計劃往往顯得太具體,太具操作性,從而失

60、去了理論色彩。將“模式”一詞引入教學理論中,是想以此來說明在一定的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各種類型的教學活動的基本結構或框架,表現(xiàn)教學過程的程序性的策略體系。 結構   教學模式通常包括五個因素,這五個因素之間有規(guī)律的聯(lián)系著就是教學模式的結構。 理論依據(jù)   教學模式是一定的教學理論或教學思想的反映,是一定理論指導下的教學行為規(guī)范。不同的教育觀往往提出不同的教學模式。比如,概念獲得模式和先行組織模式的理論依據(jù)是認知心理學的學習理論,而情境陶冶模式的理論依據(jù)則是人的有意識心理活動與無意識的心理活動、理智與情感活動在認知中的統(tǒng)一。 教學目標   任何教學模式都指向和完成一定的

61、教學目標,在教學模式的結構中教學目標處于核心地位,并對構成教學模式的其他因素起著制約作用,它決定著教學模式的操作程序和師生在教學活動中的組合關系,也是教學評價的標準和尺度。正是由于教學模式與教學目標的這種極強的內在統(tǒng)一性,決定了不同教學模式的個性。不同教學模式是為完成一定的教學目標服務的。 操作程序   每一種教學模式都有其特定的邏輯步驟和操作程序,它規(guī)定了在教學活動中師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各步驟應當完成的任務。 實現(xiàn)條件   是指能使教學模式發(fā)揮效力的各種條件因素,如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環(huán)境、教學時間等等。 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指各種教學模式所特有的完成教學

62、任務,達到教學目標的評價方法和標準等。由于不同教學模式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和達到的教學目的不同,使用的程序和條件不同,當然其評價的方法和標準也有所不同。目前,除了一些比較成熟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形成了一套相應的評價方法和標準外,有不少教學模式還沒有形成自己獨特的評價方法和標準。 教學模式的特點   1.指向性   由于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圍繞著一定的教學目標設計的,而且每種教學模式的有效運用也是需要一定的條件,因此不存在對任何教學過程都適用的普適性的模式,也談不上哪一種教學模式是最好的。評價最好教學模式的標準是在一定的情況下達到特定目標的最有效的教學模式。教學過程中在選擇教學模式時必須注意不同教學

63、模式的特點和性能,注意教學模式的指向性。   2.操作性   教學模式是一種具體化、操作化的教學思想或理論,它把某種教學理論或活動方式中最核心的部分用簡化的形式反映出來,為人們提供了一個比較抽象的理論具體得多的教學行為框架,具體地規(guī)定了教師的教學行為,使得教師在課堂上有章可循,便于教師理解、把握和運用。   3.完整性   教學模式是教學現(xiàn)實和教學理論構想的統(tǒng)一,所以它有一套完整的結構和一系列的運行要求,體現(xiàn)著理論上的自圓其說和過程上的有始有終。   4.穩(wěn)定性   教學模式是大量教學實踐活動的理論概括,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學活動帶有的普遍性規(guī)律。一般情況下,教學模式并不涉及具體的

64、學科內容,所提供的程序對教學起著普遍的參考作用,具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但是教學模式是依據(jù)一定的理論或教學思想提出來的,而一定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思想又是一定社會的產(chǎn)物,因此教學模式總是與一定歷史時期社會政治、經(jīng)濟、科學、文化、教育的水平聯(lián)系,受到教育方針和教育目的制約。因此這種穩(wěn)定性又是相對的。   5.靈活性   作為并非針對特定的教學內容教學,體現(xiàn)某種理論或思想,又要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進行操作的教學模式,在運用的過程中必須考慮到學科的特點、教學的內容、現(xiàn)有的教學條件和師生的具體情況,進行細微的方法上的調整,以體現(xiàn)對學科特點的主動適應。 教學模式的功能   1.教學模式的中介作用   教學

65、模式的中介作用是指教學模式能為各科教學提供一定理論依據(jù)的模式化的教學法體系,使教師擺脫只憑經(jīng)驗和感覺,在實踐中從頭摸索進行教學的狀況,搭起了一座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橋梁。   教學模式的這種中介作用,是和它既來源于實踐,又是某種理論的簡化形式的特點分不開的。   一方面,教學模式來源于實踐,是對一定是具體教學活動方式進行優(yōu)選、概括、加工的結果,是為某一類教學及其所涉及的各種因素和它們之間的關系提供一種相對穩(wěn)定的操作框架,這種框架有著內在的邏輯關系的理論依據(jù),已經(jīng)具備了理論層面的意義。   另一方面,教學模式又是某種理論的簡化表現(xiàn)方式,它可以通過簡明扼要的象征性的符號、圖式和關系的解釋,來反映

66、它所依據(jù)的教學理論的基本特征,使人們在頭腦中形成一個比抽象理論具體得多的教學程序性的實施程序。便于人們對某一教學理論的理解,也是抽象理論得以發(fā)揮其實踐功能的中間環(huán)節(jié),是教學理論得以具體指導教學,并在實踐中運用的中介。   2.教學模式的方法論意義   教學模式的研究是教學研究方法論上的一種革新。長期以來人們在教學研究上習慣于采取單一刻板的思維方式,比較重視用分析的方法對教學的各個部分進行研究,而忽視各部分之間的聯(lián)系或關系;或習慣于停留在對各部分關系的抽象的辨證理解上,而缺乏作為教學活動的特色和可操作性。教學模式的研究指導人們從整體上去綜合地探討教學過程中各因素之間的互相作用和其多樣化的表現(xiàn)形態(tài),以動態(tài)的觀點去把握教學過程的本質和規(guī)律,同時對加強教學設計、研究教學過程的優(yōu)化組合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歷史發(fā)展   教學模式是教學活動的基本結構,每個教師在教學工作中都在自覺不自覺地按照一定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只不過這里有一個你采取的存在一個是否科學合理的問題。了解教學模式的歷史發(fā)展有助于人們借鑒傳統(tǒng)和對當代各種新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wǎng)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wǎng)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wǎng),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