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試題真題1語文(北京卷)解析版[高考復習]
《2019年高考試題真題1語文(北京卷)解析版[高考復習]》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年高考試題真題1語文(北京卷)解析版[高考復習](2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絕密★啟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 語文(北京卷) 本試卷共10頁,150分??荚嚂r長150分鐘??忌鷦毡貙⒋鸢复鹪诖痤}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荚嚱Y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題共7小題,共23分。 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題。 材料一 隨著全球人口的不斷增長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人類在創(chuàng)造文明的同時也締造了一個深受人類影響的全球生態(tài)系統(tǒng)。長期以來對生物資源及土地的過度利用,導致了動植物棲息地喪失、環(huán)境污染等一系列問題的出現,生態(tài)環(huán)境及生物系統(tǒng)遭受了嚴重破壞。據專家估計,由于人類活動和氣候變化,地球上的生物種類目前正在以相當于正常水平1000倍速度消失,全球已有約3.4萬種植物和5200多種動物瀕臨滅絕,物種分布發(fā)生了大范圍的變化,這些形成了全球性的生物多樣性危機。 生物多樣性危機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城市化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城市化是伴隨工業(yè)化和現代化必然出現,反過來又推進工業(yè)化和現代化的一個歷史過程;城市化水平是現代文明的重要指標。但無序蔓延的城市開發(fā)使野生動植物的棲息地日益萎縮,一部分動植物不得不和人類共同生活在城市之中。 城市中約60~70%的地表被道路、人エ建筑、停車場等硬化,水不容易滲入,植物的種子難以生根。全球很多城市的人口密度已達每平方千米數萬人,密集的人流對諸多生物而言是潛在的危險;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汽車、摩托車等在飛馳。高樓大廈林立,熱量不斷聚集,城市中心的溫度有時甚至高出周邊10C之多,這種熱島效應對生物的生存也是一大干擾因素。 生物多樣性為人類發(fā)展帶來了巨大財富,目前它卻面臨著來自城市化等方面的威脅。城市化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成為生態(tài)學研究者關注的焦點問題。 (取材于干靚等的相關文章) 材料二 近年來生物學家發(fā)現,城市中部分野生物種對相比地球漫長歷史還十分年輕的人工環(huán)境有著不可思議的適應力。 科學家正努力掲示各物種在城市中的進化情況?!疤拱渍f,部分物種對這種極端約束適應能力之強著實令人驚嘆?!狈▏杀死4髮W功能生態(tài)學與進化生態(tài)學研究中心主任皮埃爾–奧利維耶?切普圖評論道?!斑@其中不僅存在微觀進化,我認為在某些情況下還有宏觀進化?!焙商m國家生物多樣性中心進化論研究員曼諾?希爾圖森說,“我們在城市觀察到的進化,其速度接近理論上的最大值,這讓我們感到不可思議。” 聯(lián)合國預計21世紀城市化進程將步入快車道:2030年,全球城市面積將達140萬平方千米;到2050年,城市居民將新增25億。城市作為人類文明的產物,最早出現于5000年前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如今,城市化將成為地球生物最重大的進化動力之一。 的確,城市中生物進化的各類實證開始涌現,水泥路旁、大樓腳下、陽臺邊緣、地鐵站樓梯等,無處不在。繁衍在城市地鐵通道的地下家蚊不再冬蟄,相較于鳥類的血液,它們現在明顯偏好哺乳動物;它們與其他蚊子種群之間,已經產生了明顯的生殖隔離。除了野生物種和家養(yǎng)物種,有的地方如今又出現了新型城市物種,這使人們重新審視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與生物多樣性問題??茖W家將城市與遭受高度集約化農業(yè)嚴重破壞的鄉(xiāng)村環(huán)境進行對比后,發(fā)現城市中的物種往往比鄉(xiāng)村更多。相較于鄉(xiāng)村,城市為物種提供了多樣化的生境。動植物可以依附于各種各樣的角落、邊沿、墻縫,生活在荒地、墓地和潮濕的水溝里,或者棲居于精心維護、富有情調的花園中。它們可以全年獲取水資源及食物,而在野外,水資源和食物的獲得具有季節(jié)性。熱島效應也成為城市生境的一大優(yōu)勢,城市冬季不再嚴寒。 在密集型農業(yè)時代,城市將成為全新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有利于保護生物多樣性,并且這一潛能還將不斷得到激發(fā)。 (取材于吳蘇妹編譯的相關文章) 材料三 研究發(fā)現,每個物種每一次成功適應城市生活的同時,會有多個物種在當地消失;而一個物種若過于迅速地適應了城市生活,也意味著有眾多個體要做出犧牲。城市化引發(fā)的生物快速進化往往要付出代價。 多倫多、波士頓等城市里的白車軸草,為提高抗寒性而含棄了釋放氣化物的能力。釋放氧化物可抵御來自食草動物的威脅,但抗寒性會降低。而在市中心,城市高溫使得積雪極易消融,沒有了積雪的覆蓋,植物就難以抵御夜間冰凍。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包括徒步旅行在內的人類活動,正在促使世界各地的哺乳動物在夜間變得更加活躍,呈現出夜行性增強的趨勢。夜行性増強會帶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包括習性的改變、繁殖能力的降低等。關于組約市各公國白足鼠的研究發(fā)現,相比鄉(xiāng)村白足鼠,城市白足鼠體內涉及脂肪酸消化的基因出現過度表達。此種進化選擇極有可能與在城市中能夠輕易吃到人類丟棄的油紙、吃剩的比薩餅和芝士漢堡有關。自1940年以來,意大利城市地區(qū)家蝠的顱骨體積在不斷増大,這或許是受路燈影響。路燈會吸引并聚集大量的大型昆蟲,隨著世代更替,咬合力強的蝙蝠越發(fā)具有優(yōu)勢。 城市中的生物進化與生物多樣性密切相關,生物進化是一個難以操控、可預見性低的課題。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助理教投馬克?約翰遜強調說:“我們觀察到,一些物種在全世界大部分城市中都呈現出趨同進化。在部分城市,物種未能順利適應,個中緣由目前還不得而知”。 (取材于趙照熙等的相關文章) 1. 根據材料一,下列表述不屬于生物多樣性危機的一項是 A. 生物種類以非正常速度消失。 B. 大量動植物瀕臨滅絕。 C. 物種分布發(fā)生大范圍變化。 D. 動植物和人類共同生活。 2. 根據材料一,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 深受人類影響的全球生態(tài)系統(tǒng)利于緩解生物多樣性危機。 B. 第一段通過列舉數據來凸顯生物多樣性危機的嚴重程度。 C. 生態(tài)學者關注的焦點是生物多樣性危機給人類帶來哪些損失。 D. 這則材料反映了對生物多樣性危機的擔憂并提出了應對策略 3. 材料二說,與遭受高度集約化農業(yè)嚴重破壞的鄉(xiāng)村環(huán)境相比,城市中的物種往往更多。下列對其原因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城市提供了更加多樣的棲居地。 B. 城市中的生物得到了精心保護。 C. 城市中有持續(xù)性的水源和食物。 D. 城市的冬季溫度一般比鄉(xiāng)村高。 4. 下列對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 材料一分析了城市環(huán)境特點,認為應該減緩城市化的步伐。 B. 材料二的引文表達了科學家對城市中生物進化速度的憂慮。 C. 兩則材料中關于城市化是人類文明的產物的看法是一致的。 D. 兩則材料中關于熱島效應是否有利于生物生存的看法相似。 5. 根據材料三,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 白車軸草為抵御積雪的覆蓋而舍棄了釋放鋼化物的能力,這與城市高溫有關。 B. 哺乳動物因夜行性增強而改變了習性,繁殖能力降低,這與人類的活動有關 C. 城市自足鼠可能因為吃了比薩餅等食物,涉及消化的某種基因出現過度表達。 D. 路燈吸引并聚集了大量的大型昆蟲,家蝠或因捕食它們而顱骨體積不斷増大。 6. 就城市化與生物多樣性的關系,上面三則材料分別表達了什么觀點?說說這些觀點對你認識這一關系有何啟發(fā)。 【答案】1. D 2. B 3. B 4. C 5. A 6. 觀點:①材料一認為城市化嚴重破壞了生態(tài)系統(tǒng),是使生物多樣性面臨危機的重要因素之一。②材料二認為在密集型農業(yè)時代,城市將成為全新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有利于保護生物多樣性。③材料三認為城市化引發(fā)的生物快速進化往往要付出代價,生物進化是一個難以操控、可預見性低的課題。 啟發(fā):①三則材料關于“城市化與生物多樣性的關系”的觀點各有不同,啟發(fā)我們要多方面(辯證)看待城市化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②在城市化過程中應盡量減少對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破壞,秉持人類與其他生物和諧共處的理念,保護地球家園。 【解析】 【1題詳解】 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命題的手段為改變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內容,此題主要從概念的內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內容較難,本題相對容易。答題時首先閱讀題干,在文中找到題干對應的區(qū)位,然后仔細分析。注意是關于“生物多樣性危機”。在原文第一段最后幾句,A項、B項、C項都是原文的概括。由第二段最后一句可知D項不屬于“生物多樣性危機”,而是“生物多樣性危機”的原因之一。故選D。 【2題詳解】 本題考查信息篩選和整合能力。首先應迅速瀏覽,劃記關鍵詞;其次找到對應位置比對原文,最后做出判斷。比對時注意選項與原文是同義轉述還是改變了原文。同時要熟悉設誤的類型,如偷換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無中生有,強加因果,肯定否定不當、強加因果,曲解原文等。A項“有利于緩解生物多樣性危機”錯,原文“長期以來對生物資源及土地的過渡利用,導致了動植物棲息地喪失……生態(tài)環(huán)境及生物系統(tǒng)遭受了嚴重破環(huán)”可知不是“緩解”,恰恰是加劇了生物多樣性危機。C項由原文“城市化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成為生態(tài)學研究者關注的焦點問題”可知張冠李戴。D項“并提出了應對策略”,于文無據,屬于無中生有。故選B。 【3題詳解】 本題考查信息篩選和整合能力。首先應迅速瀏覽,劃記關鍵詞;其次找到對應位置比對原文,最后做出判斷。比對時注意選項與原文是同義轉述還是改變了原文。同時要熟悉設誤的類型,如偷換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無中生有,強加因果,肯定否定不當、強加因果,曲解原文等。B項于文無據,屬于無中生有。其它各項在第四段的最后三句話中都能找到,其中A項是原文的概括,C項、D項是原文的同義轉述。故選B。 【4題詳解】 本題考查考生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歸納概括內容要點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一般先瀏覽選項,然后到文中找到與選項相關的語句,進行比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題要辨明檢索區(qū)間,確定對應語句;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要死摳字眼。C項由材料一“城市化水平是現代文明的重要指標”、材料二“城市作為人類的產物……”可知說法正確。A項“認為應該減少城市化的步伐”錯,于文無據,無中生有。B項原文“著實令人驚嘆”、“感到不可思議”可知不是“憂慮”是“驚嘆”。D項材料一“這種熱島效應對生物的多樣性也是一大干擾因素”,材料二“熱島效應也成為城市生境的一大優(yōu)勢,城市冬季不再嚴寒”,可知觀點不同。故選C。 【5題詳解】 本題考查信息篩選和整合能力。首先應迅速瀏覽,劃記關鍵詞;其次找到對應位置比對原文,最后做出判斷。比對時注意選項與原文是同義轉述還是改變了原文。同時要熟悉設誤的類型,如偷換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無中生有,強加因果,肯定否定不當、強加因果,曲解原文等。A項原文“為提高抗寒性而舍棄了釋放氰化物的能力”、“沒有了積雪的覆蓋,植物就難以抵御夜間冰凍”可知“為抵御積雪的覆蓋”錯,是為了抵御積雪融化后的夜間冰凍。 【6題詳解】 本題考查篩選、概括整合能力。一樣遵循閱讀題答案在原文中的原則??忌鑼徍妙},帶著問題篩選答案,本題答案應該在全部材料中找。明確每則材料的側重點(其實結合前面的題目也能大致了解每則材料的側重點),要著眼于文章的整體,注意理清內部的相互關系,從宏觀上居高臨下地駕馭文章,領會文章的主旨內涵。注意觀點性的句子,材料中有直接照搬,如果材料中沒有明確觀點性的句子,考生根據材料內容概括即可。本題第二文要求談啟示,考查探究能力,考生的觀點需要依托材料,言之成理即可。 二、本大題共6小題,共24分。 閱讀下面兩則文言文,完成各題。 左氏《國語》,其文深閎杰異,固世之所耽嗜而不已也。而其說多誣淫,不概于圣。余懼世之學者溺其文采而淪于是非,是不得由中庸以入堯、舜之道。本諸理,作《非國語》。 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陽父【1】曰:“周將亡矣!夫天地之氣,不失其序,若過其序,民亂之也。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實震,是陽失其所而鎮(zhèn)陰也。陽失而在陰,川源必塞。源塞,國必亡。人乏財用,不亡何待?若國亡,不過十年。十年,數之紀也。夫天之所棄,不過其紀。”是歲也,三川,岐山崩。幽王乃滅,周乃東遷。 非曰:山川者,特天地之物也。陰與陽者,氣而游乎其間者也。自動自休,自峙自流,是惡乎與我謀?自斗自竭,自崩自缺,是惡乎為我設?彼固有所逼引,而認之者不塞則惑。夫釜鬲而爨者,必涌溢蒸都以糜百物;畦而灌者,必沖蕩濆激以敗土石。是特老婦老圃者之為也,猶足動乎物,又況天地之無倪,陰陽之無窮,以澒洞轇轕【2】乎其中,或會或離,或吸或吹,如輪如機,其孰能知之?且曰:“源塞,國必亡。人乏財用,不亡何待?”則又吾所不識也。且所謂者天事手?抑人事乎?若曰天者,則吾既陳于前矣;人也,則乏財用而取亡者,不有他術乎?而曰是川之為尤!又曰:“天之所棄,不過其紀?!庇跏衷?吾無取乎爾也。 (取材于柳宗元《非國語》) 注釋:【1】伯陽父:周朝大夫?!?】澒洞轇轕:彌漫無際廣闊深遠。 7. 下列對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①不概于圣 概:大略 ②不得由中庸以入堯、舜之道 由:沿著 ③特天地之物也 特:只是 ④是惡乎與我謀 惡乎:于何、怎么會 ⑤必涌溢蒸郁以糜百物 糜:使……熟爛 ⑥抑人事乎 抑:還是 ⑦吾既陳于前矣 既:既然 ⑧不有他術乎 術:途徑、原因 A. ①⑦ B. ②⑧ C. ③⑥ D. ④⑤ 8. 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其文深閎杰異 《國語》文章深刻宏闊杰出特異 B. 其說多誣淫 其中所言多是誣陷和混亂的 C. 彼固有所逼引 以上事物本來自有其相互作用的條件 D. 又況天地之無倪 又何況天地廣闊無邊 9. 根據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柳宗元認為世人因喜好《國語》的文采而沉溺其中,模糊了是非,作此文撥亂反正。 B. 伯陽父將三川震、源塞和國亡聯(lián)系在一起,是以“天人感應”的哲學思想為基礎的。 C. 柳宗元以老婦烹調、老圃灌園類比,說明自然界自動自休的機理是可以被認識的。 D. 此文表達了柳宗元“天人相分”、反對迷信的觀點,體現了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 10. 將下面語句譯為現代漢語。 ①認之者不塞則惑 ②吾無取乎爾也 11. 文章第三段對伯陽父的說法進行了批駁,請具體說明該段是如何逐層展開批駁的。 【答案】7. A 8. B 9. C 10. ①認同伯陽父說法人不是孤陋寡聞的就是糊涂的②我對于《國語》的上述說法無所采納 11. 文章第三段首先批駁川震亡國說,指出自然界自動自休,與人世間的禍患沒有關系;接著批駁源塞造成財用匱乏從而導致國亡說,指出財用匱乏自有其原因,不能歸因于川震;最后批駁“天之所棄,不過其紀”說,指出此論之荒謬更甚于前者。 【解析】 【7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實詞和虛詞。實詞,考生需掌握高考要求的120個實詞和常見的實詞,同時要結合具體的語境推斷字詞的意思。注意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通假字等語法現象。本題考查課內知識,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夯實基本功。虛詞的意義和用法,考生需掌握高考要求的18個虛詞,同樣要結合具體的語境推斷,還要注意有些虛詞有時也用作實詞。最重要的是加強課內外閱讀,培養(yǎng)在語境中推斷的能力。①“概”,概括。⑦“既”,已經。故選A。 【8題詳解】 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理解的基礎是要讀懂原文,注意重要字詞的翻譯、理解。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等文言現象。同時要結合上下文的語境。B項“誣”應為“欺騙”的意思而不是“誣陷”,故選B。 【9題詳解】 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要求考生在理解文言文的基礎上,能夠對文言文內容進行分析和歸納,考生需熟悉常見的陷阱如曲解文意、無中生有、錯位嫁接、以偏概全等。C項“說明自然界自動自發(fā)的機理是可以被認識的”曲解原文。原文是說可以改變,而且后文也說“其孰能知之?”(它們的變化我們怎么能夠知道呢?)。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譯要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按照翻譯六字訣:換、調、補、刪、留、變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實。注意重點實詞、虛詞、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譯,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容根據上下文補充,平時訓練時注意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證賦分點的落實。①中“認”,辯認;“塞”,閉塞;“惑”,惑亂。②中“取”,贊同,同意;“爾”,此、這個。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把握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結構的能力。解答此題考生需要明確伯陽叔的觀點,劃分韓愈批駁的那段話的層次,明確是針對伯陽叔哪些觀點的。同時注意論據以及論證方法、論據與論點的關系。文中“且曰”、“又曰”這樣的提示性詞語也有助于考生劃分層次,定位信息。 【點睛】文言文語句翻譯,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翻譯為沒有查處;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于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譯文: (一) 左丘明的《國語》,它里面的文章深刻宏闊接觸特異。本來就是世人所沉溺愛好欲罷不能的。并且它的觀點很多都是欺騙人、惑亂人的,不能很好的概括完美。。我害怕當世求學的人沉溺于它的文采卻模糊了是非。這就不能夠從中庸之道來進入堯、舜的學說、主張。依照這些理由,我寫了《非國語》這本書。 (《國語》記載)周幽王二年,西周的涇水、渭水、洛水一帶發(fā)生了大地震。大夫伯陽父說:“周朝快要亡了!天地間的陰陽二氣,不能錯亂了位置。如果錯亂了,那是被人攪亂的。陽氣隱伏在下面不能冒出來,被陰氣壓迫得不能上升,于是就會發(fā)生地震?,F今涇水、渭水、洛水一帶發(fā)生地震,就是陽氣失去了它原來的位置而被陰氣鎮(zhèn)住了。陽氣不在自己的位置,跑到了陰氣的位置上,水源就必然會被堵塞。水源堵塞了,國家一定要滅亡。如果國家滅亡,不會超過十年。因為十是數的終極。天既然要拋棄這個國家,是不會讓它超過這個終極的。”正是這一年,涇水、渭水、洛水枯竭,岐山也崩塌了,周幽王被殺,西周滅亡了。周平王不得不把都城從長安遷到洛陽。 柳宗元非議說:高山和大河,不過是天地間的自然物體;陰氣和陽氣,不過是天地間的元氣。它們自己運行,自己休止,自己屹立,自己流動,這哪里是與人商量過的呢?它們自己沖擊,自己枯竭,自己崩塌,自己缺損,這哪里是人安排的呢?自然界的事物本來是互相排斥又互相吸引的,而像伯陽父那樣認識它的人,不是無知就是糊涂。用鍋煮飯,湯水翻滾蒸氣升騰必然會煮爛各種食物;引水灌田,水勢奔騰波浪激蕩必然會破壞田里的土 石。這些老婦老農所做的事,尚且可以改變物體的形態(tài),何況天地之大無邊無際,陰陽變化無窮無盡。陰陽二氣,充滿于茫茫無際的天地之間,有時聚集,有時分散,有時互相吸引,有時互相排斥,好像車輪滾動,好像紡機運轉,它們的變化我們怎么能夠知道呢?伯陽父說:“水源堵塞了,國家必然滅亡?!薄叭藗內狈ω斘?,國家還不滅亡嗎?”這又是我們不能理解的了。這里所說的究竟是天造成的呢?還是人造成的呢?如果說是天造成的,那么我在前面已經講過了。如果說是人造成的,那么由于缺乏財物而導致亡國的,難道沒有其他原因嗎?何以硬要說是那幾條河的過失,還說“天既要拋棄一個國家,不會超過十年”,這就越發(fā)荒謬了!我不同意他的這些看法。 12.閱讀下面《論語》的文字,回答問題。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1】也。貧與殘,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2】必于是,顛沛必于是?!? (《論語?里仁》) 注釋:【1】處:處在、居處?!?】造次:倉促之間。 ①“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北揪渲械摹捌涞馈敝甘裁?全段表達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②“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睏畈墩撜Z譯注》認為,“得之”應改為“去之”;也有學者認為,“不以其道得之”的“不”字應刪去。請根據以上兩種不同解讀,分別解釋句意。 【答案】①“其道”指仁或仁道。全段表達了君子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該離開仁的思想。②根據第一種解讀,句意為:不是通過仁道脫離貧賤,那么就不離開貧賤。根據第二種解讀,句意為:因行仁道而陷入貧賤,那么就不離開貧賤。 【解析】 【詳解】① 本題考查文章內容和觀點的把握。對于詞語的理解要結合上下文語境。對于觀點的把握要在理解選段的基礎上,結合對孔子及其思想的了解來把握。這一段,反映了孔子的理欲觀。以往的孔子研究中往往忽略了這一段內容,似乎孔子主張人們只要仁、義,不要利、欲。事實上并非如此。任何人都不會甘愿過貧窮困頓、流離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貴安逸。但這必須通過正當的手段和途徑去獲取。否則寧守清貧而不去享受富貴。這種觀念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價值。這一章值得我們仔細推敲。 ② 本題考查對句意的理解。對于古文的理解,學者們見仁見智。題干提出了兩種解讀,考生首先要明確這兩種理解各是從什么角度解釋的,而且要明白解讀的實質、核心應該是一樣的。學生據此寫出自己的理解就可以了,注意每種理解要符合觀點。 【點睛】譯文: ④ 孔子說:"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就不會去享受的;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不用正當的方法去擺脫它,就不會擺脫的。君子如果離開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沒有一頓飯的時間背離仁德的,就是在最緊迫的時刻也必須按照仁德辦事,就是在顛沛流離的時候,也一定會按仁德去辦事的。" 三、本大題共4小題,共20分。 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各題 和張規(guī)臣水墨梅五絕【1】 陳與義 其一 巧畫無鹽【2】丑不除,此花風韻更清姝。 從教【3】變白能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其四 含章【4】檐下春風面,造化功成秋免毫。 意足不求顏色似,前身相馬九方皋【5】。 注釋:【1】五首絕句題詠同一幅墨梅圖?!?】無鹽:戰(zhàn)國時齊國丑女鐘離春?!?】從教:任憑?!?】含章:即含章殿,傳說南朝時宋武帝壽陽公主臥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額頭形成美妝?!?】九方皋:春秋時相馬名手。 13. 下列對兩首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第一首前兩句認為,不論怎樣描畫無鹽也無法變丑為美,墨梅圖卻能盡顯梅花之美。 B. 第二首前兩句認為,墨梅圖中的梅花猶如佳人容顏般美妙,展現出堪比造化的畫技。 C. 兩首詩所題詠的墨梅圖,不但描繪了梅花,還描繪了桃花、李花,對比鮮明 D. 兩首詩所題詠的墨梅圖,沒有描繪含章殿和九方皋,詩人提及二者是在用典。 14. 題畫詩往往包含“畫外音”。下列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 第一首反映了詩人愛好清姝、不喜濃艷的審美追求。 B. 第一首諷刺了現實生活中顛倒黑白、奴顏婢膝之人。 C. 第二首聯(lián)想到古代公主的梅花妝,表現梅花的富貴氣質。 D. 第二首比較畫梅和相馬的相似點,說明藝術來源于生活。 15. 現實中沒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現了墨梅畫。根據上面兩首詩,概括陳與義對墨梅畫特點的認識,并比較兩首詩題詠的側重點有何不同。 【答案】13. C 14. A 15. 認識:不施色彩,只用水墨,重視神韻而不拘泥于形貌(或:重“意足”而輕“顏色”,強調意趣而不求形似)。 不同:①第一首側重于贊美墨梅的清妹氣質。②第二首側重于贊美畫家高妙的藝術造詣。 【解析】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和手法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題既要對兩首進行整體的把握,又要對詩歌的局部進行恰當的分析。在理解每一個選項時,要仔細分析選項中的每一個重點,對詩歌的內容、觀點、結構思路等進行分析概括,注意結合語境。另外要求考生熟悉常用的修辭和表現手法,知道常用的表現手法的特點,并根據其特點進行準確判斷。C“還描繪了桃花李花”錯誤。詩人并沒有描繪這兩種花,而是提及兩花,作為對比,認為桃花李花媚俗,只能算是梅花的奴仆,照應梅花風韻“清姝”。故C錯誤。故選C。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題既要對兩首進行整體的把握,又要對詩歌的局部進行恰當的分析。在理解每一個選項時,要仔細分析選項中的每一個重點,對詩歌的內容、觀點、結構思路等進行分析概括,注意結合語境。 B項,“諷刺了現實生活中顛倒黑白、奴顏婢膝之人”說法錯誤,“從教變白能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是說任憑畫工把白梅畫成黑色,墨梅圖也能盡顯梅花清雅高貴之美,逢春暖就開放桃花李花與墨梅相比,依然是一副媚俗之相,只能算是梅花的奴仆。并沒有諷刺了現實生活中顛倒黑白、奴顏婢膝之人。 C項第二首聯(lián)想到古代公主的梅花妝?,F在這些美麗了壽陽公主如春風一般嬌美的容顏的梅花,又鋪開在陳與義面前,它們正是經由花光仁老之手,巧奪天地造化,用一支毛筆畫成的水墨梅。這兩句中贊許了水墨梅和畫者的技藝。 D第二首最后兩句比較畫梅和相馬的相似點,暗含原來畫家追求的是藝術的至高境界,但求神似意足,而本不拘泥于外表色相的刻板相肖。為此,又拉出傳說中的九方皋相馬以為佐證,通過贊美畫師贊美水墨梅。并沒有體現“藝術來源于生活”。故D錯誤。 故選B。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綜合比較閱讀詩歌的能力。這道題的綜合能力包括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篩選以及把握作者情感態(tài)度的能力。解答本題,先要綜合感知兩首詩的情感,再根據問題回到詩歌中尋找解決問題的重要依據。關于墨梅畫的特點,“此花風韻更清姝”“桃李依然是仆奴”直接點出“清姝”;“造化功成秋兔毫”“意足不求顏色似”點出藝術技藝的高超。分析兩詩側重點時不妨從內容、手法、情感上逐一思考,能說出兩首詩具體內容,其區(qū)別也就體現出來了。 16.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 ①陸游看見沈園的桃花,思緒萬千:“桃花落,閑池閣。________,__________?!? ②唐人多愛牡丹,宋人多愛梅,周敦頤卻獨愛蓮:“________,________,香遠益清,亭亭凈植” ③有一位學者,化用陶淵明詩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將自己狹小的書齋命名為“容安齋”。 ④有些同學在閱讀經典時,只摘抄妙語警句,而不注重領會思想、汲取智慧。用俗話來說,這叫“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用古詩文名句來說,可謂“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山盟雖在 (2). 錦書難托 (3). 中通外直 (4). 不蔓不枝 (5). 倚南窗以寄傲 (6). 審容膝之易安 (7). 小學而大遺 (8). 吾未見其明也 【解析】 【詳解】此題考查學生名句默寫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寫和理解性默寫這兩種類型,要求學生平時既要注意記憶、積累,同時在此基礎上加以理解、應用和賞析。本題易錯字詞:蔓。 四、本大題共5小題,共22分。 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題。 北京的“大”與“深” 以外地人前后居京近二十年,感觸最深的,是北京的大。每次出差回來,無論出北京站奔長安街,還是乘車過機場路,都會頓覺呼吸順暢?!绊槙场北緫强臻g印象,卻由復雜的文化感受作了底子。日本鶴見祐輔有一篇《北京的魅力》,其中說,若是旅行者于“看過雄渾的都市和皇城之后”,去“凝視那生息于此的幾百萬北京人的生活與感情”,會由中國人的生活之中,發(fā)現“日本人所難以企及的‘大’和‘深’在”。 外國觀光客如何感覺北京姑置不論,來自人口稠密的江南城鎮(zhèn)而又略具歷史知識的本國旅游者,他們所感到的北京的大,多少應當由元明清三代帝都的那種皇城氣象而來。初進北京,你會覺得馬路廣場無不大,甚至感到過于空闊,大而無當,大得近于浪費。由天安門下穿過故宮,則像是走過了極長的一段歷史。于是你又由“大”中感到了“深”。 久住北京,已習慣于其闊大,所感的大,也漸漸地偏于“內在”。似乎是汪曾祺吧,于香港街頭見老人提鳥籠,竟有點神思恍惚,因這種情景像是只宜在北京見到。無論世事有怎樣的變幻,護城河邊,元大都的土城一帶,大小公園里,以至鬧市區(qū)馬路邊人行道上,都會有老人提著鳥籠悠悠然而過,并無寂寞之色,倒是常有自得其樂的安詳寧靜。老派北京人即以這安詳寧靜的神情風度,與北京的“大”和諧。 大,即能包容。也因大,無所損益,也就不在細小處計較。北京的大,北京人的大氣,多少應緣于此的吧。躋身學界,對于北京城中學界這一角的大,更有會心。北京學界的大,也不只因了能作大題目大文章發(fā)大議論,憑借“中心”的優(yōu)勢而著眼處大,人才薈萃而氣象闊大,更因其富于包容,較之別處更能接納后進。哲學家任繼愈寫北大的大,引蔡元培語“大學者,囊括大典,網羅眾家之學府也”,說“北大的‘大’,不是校舍恢宏,而是學術氣度廣大”。北大的大,也因北京的大。當年蔡元培先生的治校原則,或許最能代表北京的一種文化精神。 至于其“深”,天然的是一種內在境界,非具備相應的知識并有體會時的細心,即不能領略。天下的帝都,大致都在形勝之地。龔自珍寫京畿一帶的形勢,說“畿輔千山互長雄,太行一臂怒趨東”;還說“太行一脈走蝹蜿,莽莽畿西虎氣蹲”。見慣了大山巨嶺,會以為如北京西山者不便名“山”,但這一帶山卻給京城氣象平添了森嚴。居住城中,瓦舍明窗,但見“西山有時渺然隔云漢外,有時蒼然墮幾榻前”。于薄幕時分,華燈初上,獨立蒼茫,遙望遠山,是不能不有世事滄桑之感的。即使你無意于作悠遠之想,走在馬路上,時見飛檐雕梁的樓宇、紅漆金釘的大門,也會不期然地想到古城所擁有的歷史縱深。 直到此時,你還未走進胡同,看那些個精致的四合院和擁塞不堪的大小雜院。胡同人家是北京文化的保存者。四合院是一種人生境界,有形呈現的人生境界,生動地展示著北京市民的安分、平和,彼此間的有限依存和有節(jié)制的呼應。老舍《四世同堂》中的英國人表述其 對中國式家庭關系層次的印象:“在這奇怪的一家子里,似乎每個人都忠于他的時代,同時又不激烈的拒絕別人的時代,,他們把不同的時代糅到了一塊,像用許多味藥揉成的一個藥丸似的。他們都順從著歷史,同時又似乎抗拒著歷史。他們各有各的文化,而又彼此寬容,彼此體諒,他們都往前走又像都往后退?!边@種關系結構,推而廣之即至街坊、鄰里?!八氖劳谩笔呛锢陷吶说睦硐?,包含其中的“和合”也被用以構造胡同秩序。厚積于北京的胡同、四合院中的文化,是理解、描述中國歷史的重要材料。不但故宮、天安門,而且那些幸運地保存下來的每一座普通民居,都是實物歷史,是凝結于磚石的歷史文化。你在沒有走進這些胡同人家之前,關于北京文化的理解,是不便言深的。 就這樣,你漫步于北京街頭,在胡同深處諦聽了市聲,因融和的人情、親切的人語而有“如歸”之感?;蛟S你有時會為古城景觀的破壞而慨嘆不已,但仍能發(fā)現古城猶在的活力。 北京是與時俱進的。這古城畢竟不是一個大古董,專為了供外人的鑒賞。即使胡同人家又何嘗一味寧靜——燕趙畢竟是慷慨悲歌之地! 舊時的文人偏愛這古城的黃昏,以為北京最宜這樣的一種情調。士大夫氣十足的現代文人還偏愛北京的冬天,郁達夫的《北平的四季》認為“北方生活的偉大幽閑,也只有在冬季,使人感受得最徹底”,這自然多半因了士大夫的“有閑”。今天的人們,或許更樂于享用生氣勃勃激情涌動的北京之春。他們也會醉心于金秋十月:北方天地之高曠,空氣的凈爽,于聲瀏亮【1】的鴿哨中尤令人感得真切。北京是總讓人有所期待的,,她也總不負期待,因而你不妨一來再來。寫到這里,發(fā)現自己早已是一副東道主的ロ吻。我有時的確將北京視同鄉(xiāng)土了。 靜夜中,傾聽著這大城重濁有力的呼吸,我一再地想到明天,破曉后的那個日子:那個日子將給人們帶來些什么? (取材于趙園的同名散文) 注釋:【1】瀏亮:明朗清晰。 17.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較之別處更能接納后進 后進:資歷較淺的后輩 B. 大致都在形勝之地 形勝:外形優(yōu)美 C. 燕趙畢竟是慷慨悲歌之地 慷慨悲歌:激昂悲壯,有英雄氣概 D. 北方生活的偉大幽閑 幽閑:清靜閑適 18. 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文中稱北京是與時俱進的,不是專供外人鑒賞的“大古董”,說明作者對北京這座古城的情感態(tài)度,不止于懷舊。 B. 結尾寫道“傾聽著這大城重濁有力的呼吸”,作者把北京視為生命體,“重濁有力”顯示了北京城的歷史感與生命力。 C. 多有引用是本文的一個特色,引用老舍的《四世同堂》和郁達夫的《北平的四季》,是為了說明北京之“大”。 D. 作者多次使用第二人稱“你”,是為了與讀者建立一種對話關系,便于帶領讀者感受歷史現場,進入生活情境。 19. 北京“大”在文中有不同層面的表述,下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作者從空間印象入手,談北京城市格局的“闊大”。 B. 作者從京畿一帶的地理形勢,談京城氣象的“森嚴”。 C. 北京的“大”養(yǎng)成了老派北京人“安詳寧靜”的神情風度。 D. 北京的“大”體現在學術氣度的廣大與文化精神的包容。 20. 作者為什么說“你在沒有走進這些胡同人家之前,關于北京文化的理解,是不便言深的”?請結合上下文具體說明。 21. 作者久居北京,對北京文化既有親切的感性體驗,又有學者自覺的理性思考。作者從提籠架鳥的老人、窗外的西山、瀏亮的鴿哨聲等生活細節(jié)感知這座城市的文化精神。試借助這種由表及里的感知方式,來談談你對自己所生活的周邊世界(如城鎮(zhèn)、社區(qū)、學校家庭等)的認識與思考。要求:不要透露你所在學校的信息。 【答案】17. B 18. C 19. B 20. ①北京文化不但保存在故宮等皇城的物質遺存上,而且保存在胡同中的普通民居里。②在作者看來,北京文化的“深”更多地體現在胡同人家。這種北京文化以安分、平和的市民階層為代表,體現為“彼此寬容,彼此體諒”的家庭倫理關系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和諧的社會秩序。 ③走進胡同深處,接觸鮮活的日常生活,更能感受到古城猶在的活力。 21. 示例:為了鍛煉自己,高三寒假,我打算和同桌結伴到哈爾濱看冰雕。臨行前,同桌的媽媽千叮嚀、萬囑咐,甚至要請假陪我們同行,在同桌的再三堅持下才作罷;而我的父母輕描淡寫,簡單交代我出門要注意安全,便忙自己的工作去了。一路上,他媽媽電話不斷,噓寒問暖,他簡直要崩潰了。平時,我的父母對我的教育比較民主,我也比較獨立、善于與別人交流、遇事愛分析思考。而我的同桌這次出門連在自動售票機取車票都不會,因為他一貫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缺乏獨立性,以致養(yǎng)成了順從、依賴的性格。由此可見,家庭不僅提供生存所需,也提供了成長空間。對一個孩子而言,擁有一個寬容、賞識、信任的成長環(huán)境是多么幸運。在這樣的家庭里,孩子會跟著父親學會勇敢和擔當,跟著母親學會謙和與善良……當這樣的孩子長大成人,他的人生會有一個寬闊的天地。 【解析】 【17題詳解】 此題考查學生理解詞義的能力。解答此題,平時的學習過程中要注重積累,弄清詞語的意義、常用用法、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結合具體的語境,理解詞義的變化,辨析記憶。此處可用代入法,判斷該詞解說是否恰當。B.形勝:地理位置優(yōu)越,地勢險要。故B錯誤;ACD正確;故選B。 【18題詳解】 此題考查學生把握文章內容要點、理解重要語句和分析文章表現手法的能力。學生首先應對文本的整體內容有所把握;然后結合題目回到文中對具體語句進行具體分析。答題的關鍵是審讀題干,把握命題意圖,找出題干所在的具體語段及語句;將題目材料信息帶入選文比對理解分析,尋找細微的差別,得出正確結論。C.引用老舍的《四世同堂》是為了說明“北京市民的安分、平和,彼此間的有限依存和有節(jié)制的呼應”;郁達夫的《北平的四季》是為了說明“現代文人還偏愛北京的冬天”。故C錯誤;故選C。 【19題詳解】 此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文章信息和把握文章內容要點的能力。答題步驟是:把握全文主要內容,從整體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觀點的語句,尤其要注意對選文中心句的理解;把握題干,確定答題區(qū)間;將選項信息與原文內容進行比對。選項信息的語言與原文內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區(qū)別,命題者常通過改變敘述的方式來設置一些干擾項,解答時一定要認真比對。B.作者引用龔自珍的話介紹京畿一帶的地理形勢,是為了突出介紹北京西山的一帶山給京城氣象平添了森嚴。屬于“深”的范圍,故B錯誤;ACD正確;故選B。 【20題詳解】 此題考查學生對文本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需要學生認真審讀題干,在文中找到相關語段,結合語段具體內容詳細分析,概括答案。答題時要抓住關鍵詞,盡量運用文中語句,分條作答。 【21題詳解】 此題考查學生探究問題,表達見解的能力。題目明確要求要借助由表及里的感知方式,談談對自己所生活的周邊世界的認識與思考。由表及里指的是一種從表面現象看到本質的邏輯思維方法。這里,只要學生從自己生活的周邊世界——城鎮(zhèn)、社區(qū)、學校、家庭中任選一個,列舉出某一現象(事例),然后分析其現象出現的原因或最后可能導致的結果即可。 五、本大題共2小題,共60分。 (一)微寫作(10分) 22.從下面三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寫作。 ①《吶喊》中哪一篇作品的結尾,令你印象深刻,給你帶來啟迪?要求:復述大致內容,陳述理由,150字左右。 ②在《紅巖》《平凡的世界》《老人與?!分?,選擇一位“內心強大”的人,寫出其“內心強大”的表現。要求:寫出人物姓名,150字左右。 ③在《邊城》《紅樓夢》中,誰是“心清如水”的人?寫一首詩或一段抒情文字贊美他(她)。要求:寫出贊美對象的姓名和特點,不超過150字。 【答案】示例一:“我到現在終于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边@是《孔乙己》一文的結束語,寫了一個落魄讀書人的悲慘一生。這句話看似存在矛盾,卻語意含蓄。從孔乙己這個悲劇人物的命運來看,他在那個時代不可能獲得別的結局:他無生活來源,腿已被打折,除了窮死,別無生路,“的確”一詞是孔乙己悲劇的必然歸結。因為沒有人看見過孔乙己死了的現場,人們本來就沒有關心過他,所以小伙計用了一個“大約”,表示一種推測。 示例二:桑地亞哥已年邁力衰、飽經滄桑,歲月和命運幾乎奪去了一切,但他還有勝利的沖動與渴望。他對棒球比賽的熱衷與關切、他對自己“冠軍”過去的回憶,特別是作為百獸之王的獅子在其夢境中的屢屢出現,與他充滿失敗的現實命運恰成對照。在他的精神深處,充滿著成為雄獅、成為王者,成為屢敗屢戰(zhàn)、百折不撓的勝者的沖動與夢想。因此他“不自量力”地遠航出海了。 示例三:翠翠,天真善良、溫柔清純。小小的人兒如作者所寫“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她的心亦如此。她和外公相依為命,對外公關心備至。她是一個美麗純潔的女孩。因為外公不理解她的心事,她就幻想出逃讓外公去尋她,可是想到外公找不到她時的無奈,又為外公擔心起來。 【解析】 【詳解】選做一: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綜合表達的能力,本題是“復述內容+陳述理由”類的議論式微寫作。解答此類題目需要學生準確細致理解題目的基本意圖,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秴群啊肥囚斞傅囊徊慷唐≌f結集,收集了魯迅在1918—1922年間所寫的15篇小說。其中,《狂人日記》、《阿Q正傳》、《孔乙己》等文章皆為魯迅的代表作。題目要求選擇《吶喊》中一篇令你印象深刻,并帶來啟迪的作品結尾,然后陳述理由?!秴群啊分杏袔灼诔醺咧薪滩闹袑W習過,應是學生容易把握的。敘述結尾要準確、簡明,陳述理由要條理清楚,邏輯性強。如《孔乙己》的結尾。 選做二: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綜合表達的能力,本題是一篇微寫作,題干給出的寫作方向,考生要緊緊圍繞要求寫作,本題的寫作角度是在規(guī)定的名著里,選擇一位“內心強大”的人,寫出其“內心強大”的表現,而且要求寫出人物姓名。這就要求學生要對名著情節(jié)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同時要求語言的表達要簡練通順?!独先伺c?!繁还?jié)選載入了高中教材,學生應該印象深刻。其他兩部作品,是課外閱讀書籍。課外能完成閱讀的同學會覺得有話可說。本題重在寫出其“內心強大”的表現,可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等方面的描寫,突出其性格特點。 選做三: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綜合表達能力,本題為抒情類微寫作。解答此類題,需要明確題目要求,在兩部名著范圍內,分析人物形象,抓住某一位“心清如水”的人,對人物的精神進行直抒胸臆式的贊美。答題時,必須有明確的人物姓名,明確的人物性格,進行恰如其分的贊美??梢詫懗梢话闵⑽牡男问?,也可以寫成小詩。 【點睛】寫好微寫作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考慮:1、為什么要寫作,即寫作目的。2、 寫給誰或寫給誰看,即寫作對象。3、用什么形式來承載表達的內容。4、語言表達。根據寫作目的、寫作對象所需要的得體的語言。微寫作的語言要求準確、簡明、合理、得體。 (二)作文(50分) 23.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將題目抄在答題卡上。 ①“韌性”是指物體柔軟堅實、不易折斷的性質。中華文明歷經風雨,綿延至今,體現出“韌”的精神?;仡櫬L的中國歷史,每逢關鍵時刻,這種文明的韌性體現得尤其明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更需要激發(fā)出這種文明的韌性。 請以“文明的韌性”為題,寫一篇議論文。可以從中國的歷史變遷、思想文化、語言文字、文學藝術、社會生活及中國人的品格等角度,談談你的思考。 要求:觀點明確,論據充分,論證合理。 ②色彩,指顏色;不同的色彩常被賦予不同的意義。2019年,我們隆重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歡慶共和國70華誕。 作為在這個特殊年份參加高考的學生,你會賦予2019年哪一種色彩,來形象地表達你的感受和認識?請以“2019的色彩”為題,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思想健康,內容充實,感情真摯,運用記敘、描寫和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 【答案】文明的韌性 ——知其不可而為之 知其不可而為之最先說的是孔子。雖說他說過“有道則現,無道則隱”,但他面對繁雜的濁世卻沒有退隱,他內心的責任感告訴他要知其不可而為之。正是孔子的堅韌不拔,才使得后人對他的敬畏倍深。他創(chuàng)立的儒家文化,對中華文明影響至深,他的堅韌品格,引領一代又一代以天下為己任的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為中華民族的不斷向前奮斗不息。 知其不可而為之是生命的一種境界,體現了一種義無返顧的殉道精神。它昭示了生命的不屈與堅韌,顯示了生命的蓬勃與無懼。擁有這種精神的人會勇敢面對困難不屈服,創(chuàng)造生命的華麗篇章。 面對國民黨的麻木與沉睡,似乎希望已不存在了,但魯迅展現他的韌性戰(zhàn)斗,將筆桿化做一支支鋒利的箭,插入反動腐朽的集中營,一聲聲吶喊響徹云霄,一根根硬骨頭頂天立地。正是這不屈的脊梁,才鑄成造了傲然挺立的骨氣;正是這聲聲吶喊,才譜就了不朽的生命樂章;正是這錚錚鐵骨,才托起了壓頂的泰山;正是這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才演繹了中國革命的神話。 可曾記得,面對滔天巨浪,魏青剛,為了一個陌生人,三進三出! 可曾記得,受命于危難之際,中國住伊拉克大使孫必干,毅然舍棄溫暖的家園,舍棄了至愛親朋,游走于炮火的邊緣,甚至隨時準備舍棄寶貴的生命。 還有那帶妹求學的洪戰(zhàn)輝,把一生都獻給失學兒童的叢飛,走向大山深處支教扶貧的徐本禹…… 他們?yōu)橹鎳拿篮妹魈?,義無返顧地承受磨難,勇往直前地。他們的堅韌品質,為中華文明增光添彩。 知其不可而為之,是一種韌性,一份信念。 當紅軍面對著重重險阻爬雪山,過草地時,他們鑄就了一種如鋼鐵般堅貞不懈的意志。 當面對兇惡的敵人,邱少云不惜犧牲自己讓烈火一寸一寸侵噬著軀體;董存瑞不惜用手頂著炸藥包炸毀敵人的暗堡;黃繼光不惜用自己的身體堵住敵人的炮口……他們留給了世人頑強的信念和勇毅。 當面對經濟落后的國情,鄧小平毅然決定帶領全國人民共同致富,實行改革開放。 他們都是知其不可而為之,他們用信念鑄就了中華民族獨立、富強的路。 在民族復興的偉大時代,我們該借著前人留下的精神不屈不撓地向前。知其不可而為之,用執(zhí)著打通通向成功的道路,讓我們中華文明永遠傳承,讓我們中華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019的色彩 ——璀璨的蔡元培先生 歷史這盞瓦數有限的燈只照亮少數人,蔡元培當之無愧地成為了其中之一。 這位大師最終化為華夏文化蒼穹里的一顆耀眼的星星,擁有了屬于他的明亮的坐標系。其精神變成了穿越時空隧道的光,讓后人千秋萬代地仰視。 一百多年的光陰轉瞬即逝。紛亂動蕩的時代似乎剛剛過去,漸去漸遠的歷史濤聲還縈繞在耳邊嗡嗡作響。讓我們讓我們透過時光的遠景鏡頭,撥開板結的歷史泥土,把目光投向遠方,去找尋那一尊青銅質地的雕像…… 勤奮聰慧的蔡元培16歲考取了秀才,22歲考中舉人,25歲通過殿試,成為進士,27歲又被提升為翰林院編修。他的應試文章篇篇文采飛揚,言辭懇切,聲情并茂。 甲午戰(zhàn)爭讓蔡元培親眼目睹腐敗懦弱的清廷給國家民族帶來的災難,深深刺痛了蔡元培這位青年才俊的心。他再也無法安心地坐在朝堂上,留戀官場的浮華與綺麗,做一個只顧個人安樂、不管蒼生社稷的士大夫。 極度失望和憤懣的蔡元培回到家鄉(xiāng)紹興后被推薦成為一所中西學堂的校長。蔡元培欣然接受了這一職務,他想利用這個機會施展他教育救國的抱負。蔡元培沒有只埋頭于書齋搞教育,而是與一批反清義士一起成立了赫赫有名的光復會,推翻清政府。蔡元培遠渡重洋,自費來到德國求學。 在德國的萊比錫大學,蔡元培如饑似渴地學習各種西學理論,對美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還十分注重研究德國教育制度,使他從泛泛的“教育救國論”轉變?yōu)椤按髮W救國”論者。在德國游學期間,蔡元培編著了后來被列為經典之作的《中國倫理學史》等著作,誕生了我國近代第一部倫理學史專著,奠定了蔡元培在中國學術和教育界的巔峰地位。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革命爆發(fā),從遙遠故國傳來的隆隆炮聲讓蔡元培意識到劃時代的巨變已經到來。蔡元培隨即取道西伯利亞返回中國。在孫中山先生的再三邀請之下,蔡元培擔任民國教育總長一職。 蔡元培以教育部的名義開始自上而下的全面改革。他主持制定了中國第一個西方化的新學制,提倡“人格教育”和“用美育代替宗教”的新觀念,使中國的教育開始邁入近現代化。在北洋政府教育總長范源濂等人的邀請下,蔡元培回國擔任北京大學校長一職?!按髮W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薄按髮W生當以研究學術為天職,不當以大學為升官發(fā)財之階梯?!北贝蟮陌l(fā)展“為全國文化之中心,立千百年之大計?!薄? 這份簡短的就職演說,為后來北京大學“學術自由,兼容并包”精神的形成與發(fā)展奠定了基礎,為北大開啟了一個新紀元。多年以后,當時還是北大一名學生的羅家倫回憶時說道:“(蔡元培)那深邃、無畏而又強烈震撼人們心靈深處的聲音,驅散了北京上空密布的烏云,它不僅賦予了北京大學一個新的靈魂,而且激勵了全國的青年?!? 不僅是羅家倫,其他北大學子們后來特感嘆道:“北京大學雖然在維新變法中成立,卻是在蔡元培先生擔任校長時才得以真正誕生?!痹诓淘嗟木W羅之下,胡適、周作人、李大釗、魯迅等新派人物云集北大。同時一批舊派學者也紛至沓來,如辜鴻銘、黃侃等。理科方面也和文科一樣人才濟濟。李四光、王仁輔、丁文江等無一不是當時國內科學界的頂尖人物。陳獨秀擔任北大文科學長后帶來了一份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重要刊物《新青年》,催生了北大在新文化方面的銳氣,掀起了波瀾壯闊的新文化運動。一時間,北大的師資陣容燦若星河、蔚為壯觀,堪稱是一支超級豪華的“銀河艦隊”。蔡元培和各路才俊一起引吭高歌,造就出一個色彩繽紛的北京大學。顧頡剛后來回憶道:“一些學生正埋頭閱讀《文選》中李善那些字體極小的評注,而窗外另一些學生卻在大聲朗讀拜倫的詩歌。在房間某個角落,學生因古典桐城學派的優(yōu)美散文而不住點頭,而在另一個角落,學生則正討論娜拉離家后會怎樣生活……” 1920年,蔡元培更是推出了一項石破天驚的舉措——北大招收女生,男女同校教育。蔡元培素來主張男女平等,自己也率先做表率,開風氣之先。在這種“兼容并蓄、思想包容”精神引導下,僅僅20多年,北大迅速躋身于當時世界一流大學的行列。梁漱溟后來評價說:“蔡先生一生的成就不在學術,不在事功,而只在開出一種風氣,釀成一大潮流,影響到全國,-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高考復習 2019 年高 考試題 語文 北京 解析 高考 復習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820124.com/p-13077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