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 第三單元達標檢測卷》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 第三單元達標檢測卷(1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三單元達標檢測卷
時間:90分鐘 滿分:100分
第一部分 積累與運用(30分)
1. 看圖猜字,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 明 伙 旦 林 B. 明 伙 目 林
C. 明 秋 旦 林 D. 明 秋 日 森
2. 下列三個漢字的造字方法分別是( )。(3分)
A. 象形、指事、形聲 B. 象形、形聲、會意
C. 形聲、指事、會意 D. 象形、指事、會意
3. 下列廣告語書寫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房產(chǎn)廣告:萬事俱備 B. 山地車廣告:騎樂無窮
C.
2、 鋼琴廣告:一見鐘琴 D. 洗車店廣告:洗車打臘
4. [易錯]根據(jù)謎面猜謎語,下列謎底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又到銀行取錢(艱)
B. 與君同心偕白頭(惶)
C. 一抹殘陽綴桃顏(殊)
D. 有心朝佛山,無處尋仙蹤(沸)
5. 下列歇后語,前后搭配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 )。(3分)
A. 梁山泊的軍師——無(吳)用
B. 孔夫子搬家——凈是輸(書)
C. 鹽店老板——愛管閑(咸)事
D. 小和尚念經(jīng)——得過且過
6. 下列關(guān)于漢字的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甲骨文是明朝國子監(jiān)的主管官員王懿榮發(fā)現(xiàn)的。
B. 漢字產(chǎn)生于幾萬年
3、前,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之一。
C. 甲骨文是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主要在兩漢時期使用。
D. 隸書的象形意味已經(jīng)基本消失,筆畫簡化,書寫方便,成為漢字發(fā)展史上的分水嶺。
7. 依次判斷下面書法作品的字體,正確的一項是( )。(3分)
① ②
③ ④
A. 隸書——草書——行書——篆書
B. 隸書——草書——篆書——行書
C. 行書——隸書——草書——篆書
D. 草書——隸書——篆書——行書
8. 下列關(guān)于研究報告的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 研究報告的標題要體現(xiàn)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
B. 寫研究報告時要寫出研究目的。
C
4、. 寫研究報告時要把搜集到的資料整理出來。
D. 寫研究報告時不用寫清楚研究方法。
9. 下列句子沒有使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的是( )(3分)
A. 父愛如山,母愛如海。
B.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C. 他還是像過去一樣喜歡打乒乓球。
D. 威尼斯的小艇行動輕快靈活,仿佛田溝里的水蛇。
10. [疑難]下面這段話中有四處錯誤,請用修改符號在原文中修改。
(4分)
站在雄關(guān)之上,頓時感到異常振奮,心胸也倍加開闊。我真想順著那連錦不斷的山巒,大踏步地向西北走去,一路去登臨那一座座要塞。從山海關(guān)、喜峰口、古北口、一直走到長城的盡頭——嘉峪關(guān)口。我還想順著那彎曲蜿蜒南去的老
5、龍頭,縱身跳進那碧波萬頃的渤海,去一洗那炎夏酷暑的汗水……
第二部分 閱讀與欣賞(40分)
(一)植物也“犯困”(20分)
愛“犯困”的葉子
每逢晴朗的夜晚,皓月當(dāng)空或繁星閃爍之時,只要你仔細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有些植物會發(fā)生奇妙的變化。例如,我們常見的合歡樹,它的葉子是由許多小羽片組合而成。白天,這些小羽片既舒展又平坦,給人一種生機勃勃之感。然而,每當(dāng)夜幕降臨,這些小羽片就會折合、關(guān)閉,就如同被人們用手觸摸過的含羞草那樣,腦袋耷拉下來,一副昏昏欲睡的樣子。
花生也是一種容易“犯困”的植物。它的葉子從傍晚開始便慢慢地向上關(guān)閉了,這就明確地表示它要睡覺了。會睡覺的植物還有許多,比如羊角豆、白
6、屈菜、酢漿草等。
花朵也睡覺
不僅植物的葉子有睡眠要求,嬌嫩艷麗的花朵似乎也需要睡眠。生長在水面上的睡蓮,每當(dāng)旭日從東方冉冉升起時,它那美麗的花瓣就會緩慢地舒展開來,就像我們睡醒時伸懶腰一樣,看上去它們似乎正從甜蜜的睡夢中蘇醒過來。而當(dāng)夕陽西下時,它又會閉攏花瓣,重新進入睡眠狀態(tài)。正是由于它具有這種特別明顯的“晝醒夜睡”的規(guī)律,所以人們給它取了“睡蓮”這個再恰當(dāng)不過的芳名。
當(dāng)然,不同的花的睡眠姿態(tài)也是千差萬別的。蒲公英入睡時,所有的花瓣都向上豎直閉合,看上去就好像一個黃色的雞毛帚。胡蘿卜花則會垂下來,就如同一個正在打瞌睡的小老頭。
植物睡眠的探究
植物的睡眠會給它們自己帶來什么好處
7、呢?為了揭開這個謎底,科學(xué)家們對此進行了觀察、研究。最初解釋植物睡眠運動最廣泛的理論是月光理論,即葉子的睡眠運動能使植物盡可能少的遭受月光的侵害。因為過多的月光照射可能干擾植物正常的光周期感官機制,損害植物對晝夜變化的適應(yīng)。
這種理論看似很有道理,可是令人們感到困惑的是,為什么許多沒有光周期現(xiàn)象的熱帶植物同樣也會“犯困”呢?后來,科學(xué)家們又發(fā)現(xiàn),有些植物的睡眠運動并不受溫度和光照的控制,例如酢漿草、合歡樹等植物,就是通過葉子在夜間的閉合,從而減少熱量的散失和水分的蒸發(fā)。
植物也有午睡習(xí)慣
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科學(xué)家們還發(fā)現(xiàn)了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植物竟然與人一樣也有午睡的習(xí)慣,午睡的時間一般是
8、中午11時至下午2時之間。此時,葉子關(guān)閉,光合作用明顯地降低??茖W(xué)家們分析認為,植物午睡主要是由大氣環(huán)境的干燥、炎熱引起的。
看來,對于植物為什么“犯困”這個有趣的現(xiàn)象,各種解釋還真不少。當(dāng)然,總有一天,人們會弄清楚植物“犯困”到底是為什么。
11. 下列哪種植物不屬于花朵“犯困”?( )(4分)
A. 睡蓮 B. 蒲公英 C. 羊角豆 D. 胡蘿卜
12. 植物為什么要午睡?( )(4分)
A. 為了減少熱量的散失
B. 為了少受月光的侵害
C. 為了減少水分的蒸發(fā)
D. 受大氣環(huán)境的干燥炎熱影響
13. 下列對“植物犯困”的表述不
9、準確的是哪一項?( )(4分)
A. 晚上,合歡樹葉的小羽片會折合、關(guān)閉。
B. 有些植物的睡眠運動不受溫度和光照的控制。
C. 白天,睡蓮會閉攏花瓣,重新進入睡眠狀態(tài) 。
D. 植物午睡的時間一般是中午11時至下午2時之間。
14. 短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分)
A. 總領(lǐng)全文 B. 承上啟下
C. 總結(jié)全文 D. 點明中心
15. “植物睡眠的探究”中的兩個自然段都以問句開頭,這樣寫有什么好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倉頡造字(20分)
相傳倉頡在黃帝手下當(dāng)官。黃帝分派他專門記錄部落里牲口的數(shù)目、食物的多少。可慢慢地,牲口、食物的儲藏量不斷變化,光憑腦袋記不住了。這下倉頡犯難了。
倉頡整日整夜地想辦法,先是在繩子上打結(jié),代表數(shù)目,用各種不同顏色的繩子表示各類不同的事物。剛開始時,這個方法還管用,時間一長,就覺得不方便了。增加數(shù)目時,在繩子上打個結(jié)還算方便;可減少數(shù)目時,要
11、在繩子上解個結(jié)就麻煩了。倉頡又想了個辦法,他在繩子上打圈圈,在圈圈里掛上各種各樣的貝殼,來表示各類事物。增加了就添上一個貝殼,減少了就去掉一個貝殼。這個辦法一直用了好幾年。
黃帝見倉頡這樣能干,叫他管的事情愈來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數(shù),回回狩獵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減,都統(tǒng)統(tǒng)叫倉頡管。倉頡又犯難了,憑著添繩子、掛貝殼已不抵事了,怎么才能不出差錯呢?
這天,他去參加集體狩獵,走到一個三岔路口時,幾個老人為往哪條路走爭辯了起來。一個老人堅持要往東,說有羚羊;一個老人要往北,說前面不遠就可以追到鹿群;一個老人偏要往西,說有兩只老虎,不及時打死,就會錯過了機會。倉頡一問,才知道他們都是根據(jù)地上野獸留下的
12、腳印確定的。倉頡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個腳印代表一種野獸,我為什么不能用符號來表示各種東西呢?他高興地拔腿奔回家,開始創(chuàng)造各種符號來表示世間萬物。果然,他把事情管理得井井有條。
黃帝知道后,大加贊賞,命令倉頡到各個部落去傳授這種方法。漸漸地,這些符號的用法推廣開來,就這樣,形成了文字。
倉頡造了字,黃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稱贊他,他的名聲也越來越大。于是,倉頡頭腦有點兒發(fā)熱了,什么人也看不起,造的字也馬虎起來。
一天,倉頡正在教各個部落的人識字,一位老人默默地坐在最后。倉頡講完,別人都散去了,唯獨這位老人不走。倉頡有點好奇,上前問他為什么不走。
老人說:“倉頡啊,你造的字已經(jīng)家喻戶曉了,可
13、我人老眼花,有幾個字至今還糊涂著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倉頡看到這么大年紀的老人都這樣尊重自己,心里很高興,便催他快說。
老人說:“你造的‘馬’字,‘驢’字,‘騾’字,都有四條腿吧?而牛也有四條腿,你造出來的‘?!衷趺礇]有四條腿,只剩下一條尾巴呢?”老人接著又說:“你造的‘重’字,是說有千里之遠,應(yīng)該念出遠門的‘出’字,而你卻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反過來,兩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該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門的‘出’字。這幾個字真叫我難以琢磨,只好請教你了?!边@時的倉頡羞得無地自容,深知自己因為驕傲鑄成了大錯。他連忙跪下,痛哭流涕地表示懺悔。
從此以后,倉頡每造一個字,總要將字
14、義反復(fù)推敲,還拿去征求人們的意見,一點也不敢粗心大意。大家都說好才定下來,然后再逐漸傳到各個部落去。
16. 倉頡面對儲藏量的變化,最初采用什么辦法來記?( )(3分)
A. 憑腦袋記住事物的數(shù)量 B. 給不同顏色的繩子打結(jié)
C. 給繩子打圈圈、掛貝殼 D. 創(chuàng)造各種符號表示事物
17. 倉頡是怎么想到用符號表示事物的?( )(3分)
A. 倉頡要管的事情越來越多
B. 倉頡管理過程中努力思考
C. 從老人找動物中得到啟發(fā)
D. 黃帝不斷地給他贊賞鼓勵
18. 對“倉頡頭腦有點兒發(fā)熱了”這句話,理解最準確的是哪一項?
( )(3分)
A. 倉
15、頡因勞累過度而發(fā)燒。
B. 倉頡十分熱心推廣文字。
C. 倉頡受黃帝贊賞而激動。
D. 倉頡自以為是開始驕傲。
19. 倉頡為什么羞得無地自容?( )(3分)
A. 老人指出了他的不足。 B. 倉頡受到黃帝的數(shù)落。
C. 倉頡受到老人的尊重。 D. 倉頡受到黃帝的贊賞。
20. [易錯]倉頡“痛哭流涕地表示懺悔?!贝藭r老人會怎么對他說呢?請你結(jié)合文本發(fā)揮想象寫一段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倉頡是一個怎樣的人?請你結(jié)合文本至少寫出兩點。(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表達與交流(30分)
22. 在你平時的學(xué)習(xí)中,一定寫過錯別字吧,你是否想起了自己因為寫錯字或者讀錯字而發(fā)生的尷尬事呢?請你以《我和錯別字的故事》為題,寫一篇作文。
第三單元達標檢測卷
第一部分:積累與運用
1. C 2. D 3. A
4. D [點撥]“有心朝佛山”這里的心就是“忄”,因此正確的字是“怫”。
5. D [點撥]正確的應(yīng)該是“小和尚念經(jīng)——有口無心”?!?
6. D [點撥]A. 王懿榮是清代的,不是明朝的。B. 漢字產(chǎn)生于幾千年前,不是幾萬年前。C. 甲骨文
18、主要在商周時期使用,不是在兩漢時期。
7. C 8. D 9. C
10. 略。[點撥](1)第一句句子不完整,缺少主語,應(yīng)在“頓時”的前面加上“我”。(2)“連錦不斷”的“錦”應(yīng)改為“綿”。(3)并列詞語之間用“、”,“古北口”后面已不存在并列詞語,應(yīng)把“、”改為“,”。(4)“彎曲”和“蜿蜒”意思重復(fù),可去掉“彎曲”。
第二部分:閱讀與欣賞
(一)11. C 12. D 13. C 14. B
15. (1)構(gòu)成懸念,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和思考。
(2)過渡自然?!?3)點明本段的主要內(nèi)容。
(二)16. B 17. C 18. D 19. A
20. 示例:老人拉著倉
19、頡的手,誠摯地說:“倉頡啊,你創(chuàng)造了字,讓我們老一代的經(jīng)驗?zāi)苡涗浵聛?,傳下去,你做了一件大好事,世世代代的人們都會記住你的。你可不能驕傲自大啊!?
[點撥]此題采用的方法是:聯(lián)系上下文。結(jié)合開始時倉頡驕傲的表現(xiàn)和后來“痛哭流涕地表示懺悔”以及倉頡以后造字不再粗心大意,認真造好每一個字,可看出倉頡是在聽了老人指出他的不足后,才認真悔改的。因此本題只要寫出老人真誠地指出倉頡的不足,希望他改正的話即可。
21. 示例:(1)知錯就改。面對老人指出自己的不足,倉頡改正了自己的驕傲心理,從此認真造好每一個字。
(2)善于觀察、思考。面對要管理的事物越來越多,倉頡不斷思索,總結(jié)經(jīng)驗,并從三個老人通過腳印判斷動物的事例中得到啟發(fā)。
第三部分:表達與交流
22.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