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九年級物理全冊 第十九章 第3節(jié) 安全用電課件 新人教版.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19年春九年級物理全冊 第十九章 第3節(jié) 安全用電課件 新人教版.ppt(2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3節(jié) 安全用電,第十九章 生活用電,,導入新課,,,講授新課,,,,課堂小結(jié),,,,隨堂訓練,,,,,,,,見過這些標志嗎?,高壓為什么危險?,導入新課,學習目標,1.知道觸電事故的原因,了解觸電類型和急救方法; 2.知道生活中安全用電常識,培養(yǎng)安全用電意識; 3.通過了解避雷針,知道防雷的方法。,導入新課,1.電對人體造成的傷害程度與通過人體電流的大小及持續(xù)時間有關(guān)。,講授新課,2.觸電電流大小由人體電阻和加在人體兩端的電壓決定。,人體電阻約為104 ~105 W;在皮膚潮濕時,人體的電阻可降低到約103 W。,由歐姆定律:I=U/R 可知,當R一定時:U增大,I隨著增大 ,所以電壓越高,
2、觸電時,通過人體電流越大,對人的生命危害越大。,講授新課,家庭電路的電壓 220 V 工廠用的動力電路的電壓 380 V 高壓輸電線路的電壓 10 kV~500 kV,根據(jù)歐姆定律計算可能產(chǎn)生的最大電流,例如:,家庭電路的電壓值遠遠超過安全電壓。,講授新課,,為什么不能用濕手觸摸電器?,當人體用濕手觸摸電器時,人體電阻變小,通過人體電流很大;同時用電器潮濕后,很容易變成導體,產(chǎn)生漏電等現(xiàn)象,造成觸電事故。,想一想: 電吹風為什么不可在浴室中使用?,潮濕的皮膚比干燥時電阻要小,若有電壓存在電流會很大;浴室中水分多,電吹風易進水漏電,很危險!,講授新課,1.低壓觸電,雙
3、線觸電,單線觸電,講授新課,跨步電壓觸電,電弧觸電,2.高壓觸電,講授新課,高壓電很危險。高壓輸電線路的電壓高達幾萬伏甚至幾十萬伏,即使不直接接觸,也能使人致死。,(1)為什么高壓線要架在高空?,想想議議,講授新課,(2)小鳥站在高壓輸電線上,為什么不會觸電?,小鳥只站在一根電線上,兩爪間的距離較小,因此電壓很小,所以不會觸電。,講授新課,3.除了圖示的幾種情況外,還有哪些情況可能引起觸電?,講授新課,1.家庭電路中防止觸電措施,開關(guān)必須接在火線上; 螺絲口燈泡,尾部接火線; 有金屬外殼的電器,外殼要接地。,講授新課,● 不接觸低壓帶電體,不靠近高壓帶電體; ● 更換燈泡、搬動電器前應斷開電
4、源開關(guān); ● 不弄濕用電器,不損壞絕緣層; ● 保險裝置、插座、導線、家用電器等達到使用 壽命應及時更換。,2.安全用電原則:,講授新課,3.觸電的急救,(1)切斷電源 (2)迅速使觸電人擺脫電源,乙,甲,講授新課,雷電是大氣中一種劇烈的放電現(xiàn)象放電時電流可達幾萬安甚至十幾萬安,產(chǎn)生很強的光和聲。強大的電流如果通過人體,會導致人立即死亡,如果通過樹木、建筑物等,會使它們受到嚴重的破壞。所以高大的建筑物等要裝有避雷裝置,確保安全。,講授新課,高大建筑物的頂部都有針狀的金屬物,通過很粗的金屬線與大地相連,可以防雷,叫做避雷針。,防雷設施—避雷針,講授新課,現(xiàn)代建筑上的避雷針,高壓輸電鐵塔上
5、的防雷導線,講授新課,1.不要靠近金屬欄桿,各種電器應暫停使用。 2.迅速走進屋內(nèi),或汽車內(nèi)。 3.不要手持金屬桿,金屬飾物包括手表也要拋離。 4.在高山上,應該找沒有積水的凹坑處雙腳并攏蹲下。,雷電時應該注意:,講授新課,急救措施,安全用電原則,觸電類型,課堂小結(jié),,安全用電,1.以下做法,正確的是( ) A.用剪刀或絕緣柄破損的鉗子剪帶電的導線 B.電線上晾衣服 C.發(fā)現(xiàn)有人觸電時應立即用手將觸電者拉離帶電體 D.輸電線的斷頭落在地上不要靠近,更不要去拾,D,隨堂訓練,2.圖中哪些做法能確保安全用電?( ),A B C D,C,隨堂訓練,3.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6、 ) A.在雷雨天,不要到大樹下避雨 B.不要用濕布擦亮著的電燈 C.移動電器時,應先使它脫離電源 D.因輸電線路短路引發(fā)火災時,應立即潑水滅火,D,隨堂訓練,4.如果高壓線斷了,落在地上,那么不要靠近,更不能用手去撿,應該派人看守,并趕快找電工處理,這是因為( ) A.靠近會造成跨步電壓觸電 B.高壓線會把人吸過去 C.靠近會造成高壓電弧觸電 D.高壓線會把人彈出去,A,隨堂訓練,5.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在照明電路中,開關(guān)一定接在火線上 B.有人說只有“高壓”才有危險,“低壓”沒有危險 C.當發(fā)生用電事故、火災或有人觸電時,都必須先斷開電源,再進行搶救 D.小于、等于36伏的電壓是安全的電壓,B,隨堂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