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版小學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教學反思》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青島版小學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教學反思(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平行四邊形面積》教學反思
記得德國一位學者,曾對創(chuàng)設情境在學生學習中的作用,有一個精辟的比喻:將15克鹽放在你的面前,你難以下咽。但將15克鹽放入一碗美味的湯中,你則會在享用佳肴之時輕而易舉地吸收。情境之于知識,猶如湯之于鹽。鹽溶湯中易吸收;知識則溶情境之中,才更顯示活力和美感。
于是,課伊始,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一個情景,把生活中的一個具體事例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自然產生幫助李阿姨的強烈愿望,充分調動學生主動探索的積極性,為下面探究“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學習活動作足鋪墊。從課堂中也凸顯了這個情景的作用,讓學生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學習那么的自然引入,一定不唐突,也不生硬,讓學生在
2、解決實際問題的情景中自熱而然的進入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推導,效果很好。
總結本課,感覺比較成功的有以下兩點:
一、注重科學探究方法的滲透本節(jié)課,我在組織學生進行知識的探究時,嚴格遵循一般科學探究的過程,通過猜想-驗證-結論-應用四個流程完成了知識的建構。開課之初,就引導學生猜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是否等于鄰邊乘積,或是底乘高,然后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對猜想進行驗證,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曾經學過的長方形進行面積公式的探究,利用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得出結論: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于底乘高,最后運用結論解決實際問題。整個探究過程,科學有序,給學生傳遞的是一種科學的探究過程,便于今
3、后學生的學習。
二、注重學生數(shù)學思維的發(fā)展
數(shù)學教學的核心是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教學中,通過學生學習數(shù)學知識,全面揭示數(shù)學思維過程,啟迪和發(fā)展學生思維,將知識發(fā)生、發(fā)展過程與學生學習知識的心理活動統(tǒng)一起來。在這節(jié)課中,我向學生滲透了“轉化”的數(shù)學思想,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為曾經學過的長方形,設計了剪一剪、拼一拼等學習活動,逐步引導學生觀察思考:長方形的面積與原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平行四邊形底和高有什么關系?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形象、直觀,使學生得出結論: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乘寬,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乘高。在此,我特別注意強調底與高應該是相對應的,通過觀察、交流
4、、討論、練習等形式,讓學生在理解公式推導的過程中學會解決問題。學生掌握了平行四邊形的求證方法,也為今后求證三角形、梯形等面積公式和其他類似的問題提供了思維模式。這個求證過程也促進了學生猜測、驗證、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三、我的遺憾
課前預設學生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的方法有三種,第一種是沿著平行四邊形的頂點做的高剪開,通過平移,拼出長方形。第二種是沿著平行四邊形中間任意一高剪開,第三種是沿平行四邊形任意兩端剪開,把剪下來的兩個小直角三角形再與剪后得出的圖形拼成一個長方形。這節(jié)課學生大部分都拼出第一種,后兩種學生沒拼出來,如果在下一次教學中,我想嘗試著通過我的引導讓學生動手實踐,剪出第二、三種剪法。教學是一門有著缺憾的藝術。做為教者的我們,往往在執(zhí)教后,都會留下或多或少的遺憾,只要我們用心思考,不斷改進,我們的課堂就會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