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以及對“中體西用”的思考》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以及對“中體西用”的思考(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以及對“中體西用”的思考
測繪科學與工程學院測繪09-3 董冰全 0901180407
摘要:1840年的鴉片戰(zhàn)爭,打開了封建中國的大門。封建統(tǒng)治者們也意識到進行洋務運動的重要性,舊中國也涌現了一大批救國圖存的志士。他們辦學堂,興軍事,一切是辦的熱火朝天。可是在如此良好的氛圍下,洋務運動竟然失敗了,這是為什么。一切客觀條件都好像已經具備,可是結果卻不合人意。本文將從洋務運動自身的封建性、依賴性以及自身的局限性等各方面進行分析解釋。
關鍵字:洋務運動 發(fā)展 富強
正文:
1840年的鴉片戰(zhàn)爭,震撼了中華帝國,列強的堅船利炮、沖開了清政府閉關自守的大門,中國面臨著
2、數千年來從未有過的強大敵人的挑戰(zhàn),沉睡的中國里,有少數知識分子開始覺醒,在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和思想文化的共識下聚集起來,不同出身、不同地位的人物,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洋務派。他們從事研究了解西方情勢,并提出模仿西法“師夷長技以治夷”的呼聲。英法聯軍,更激起朝野若干士大夫的覺醒,開始具體的推動“師夷長技”以雪恥圖強大規(guī)模引進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興辦近代化軍事工業(yè),以振興中華。這就是洋務運動的開始。
洋務運動的主觀目的,雖然不是旨在把中國引向資本主義,但它引進西方資本主義的生產力,創(chuàng)辦軍事工業(yè)、民用工業(yè),客觀上卻沖破了中國封建主義的桎梏,推動了中國資本主義近代化的發(fā)展進程。洋務運動不僅
3、使中國開始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力,而且間接導致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產生。洋務派企業(yè)為中國資本主義積累了生產經驗,培養(yǎng)了技術力量,并且孕育了新的階級力量,這些都在客觀上對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fā)展起了促進作用,為中國資本主義近代化開辟了道路。
西學的大量引進和新式學堂的建立,不僅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科學技術等方面的專業(yè)人才,而且也開拓了中國人的眼界,傳統(tǒng)的思想觀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變。洋務運動把西方近代文明成果呈現在對其茫然無知的中國人面前,使人們開始耳聞目睹和親身體會這些成果的優(yōu)越之處,從而逐步澄清了對“西學”的種種誤解,由一味抵拒,漸至批判地吸取。盲目自大的心態(tài)日見改變,越來越多的國人開始客觀
4、地面對現實,承認兩方科技的進步,不再反對把“西學“引入中國。可是在如此良好的資產主義社會的氛圍下,洋務運動還是敗得一塌糊涂,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解釋。
1.洋務運動自身的封建性缺陷,導致其只是單純引進西方先進技術而沒有改變腐朽的封建制度
洋務派主觀上并不希望中國出現資本主義,甚至在其創(chuàng)辦民用工業(yè)之時,一再表示不允許私人創(chuàng)辦同類企業(yè),對資本主義的產生起到一定的阻礙作用。但由于洋務派在中國封建制度下,引進了同封建生產關系所不相容的新的生產力——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必然在客觀上加速了封建生產關系的瓦解,從而刺激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這是不以洋務派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洋務
5、派辦民用工業(yè),為了解決資金問題,采取“官督商辦”和“官商合辦”的方式,吸收私人資本。這“商股”部分即是民族資本主義因素。從70年代開始,更有一批官僚、地主、商人,直接投資于近代民用工業(yè),終于使中國有了一點先進的生產能力,促進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也就促進了資產階級的出現和無產階級隊伍的擴大。實際上,洋務運動是一次徹底失敗的運動,他沒有能讓中國走向資本主義,僅僅是為了維護搖搖欲墜的滿清政府的腐敗統(tǒng)治,正因為這種階級局限性,而讓洋務運動最終成為了一次徹底失敗的運動。
我們從慈禧太后的“四個不能變”也可看到封建統(tǒng)治者對洋務運動的目的與態(tài)度。滿清末年,王朝內外交困、統(tǒng)治岌岌可危。為保住愛新覺羅的江山社
6、稷不丟,慈禧太后在改革派大臣李鴻章、張之洞的推動下實行改革。改革之初,慈禧太后首先定下了“四個不能變”:即三綱五常不能變;祖宗之法不能變;大清朝的統(tǒng)治不能變;自己的最高皇權不能變。封建統(tǒng)治者之所以答應進行洋務運動,其根本原因是統(tǒng)治者想保住其統(tǒng)治地位的不改變。統(tǒng)治者們想通過洋務運動使國家富強,使自己有能力來對抗西方列強的侵略。而他們永遠不會去改變封建統(tǒng)治的帝制統(tǒng)治。而洋務運動是西方資本主義制度下的產物。想要在封建統(tǒng)治下進行,一開始就注定了失敗的結局。
2.洋務運動對外國有著強烈的依賴性而西方列強卻并不希望中國富強;
洋務運動進行之時,清政府已與西方國家簽訂了一批不平等條約,西方列強正是依據種
7、種特權,從政治、經濟等方面加緊對中國的侵略和控制,他們并不希望中國真正富強起來。而洋務派官員卻一直主張“和戒”,其所興辦的企業(yè)一切仰賴外國,他們企圖依賴外國達到自強求富的目的,無疑與虎謀皮。師夷長技以制夷是洋務運動的口號,看似很科學的樣子,可是實行起來并沒有抓到根本。
所謂的“師夷長技以制夷”只可能是一廂情愿罷了,西方資本主義者可不會有如此簡單的頭腦。甲午一敗,看起來是我們內部指揮有問題,因為從純技術角度上說,北洋水師比不比對手差。但是除了指責那些舊派作風的官員外,的確還應該考慮一下深層次的問題。的確,基礎太薄弱,不具備深層次開展的條件,一切表面上的努力依然只能是為表面上的飾金而已。比如,具
8、體從科技方面來說,那時的我們只能是學習西方,而很少有自己開創(chuàng)性的東西。也難怪,封建落后的制度早已讓中國的科技傳統(tǒng)失去了緊跟世界的步伐。況且,在當時環(huán)境下,任何施行方式都不是真正的長久之計??茖W產業(yè)化要求學者們投入到生產實踐中去,在19世紀末的歐洲,已經基本做到了這一點??梢赃@樣說,西方的研究是真正為了研究而研究,而中國只是為了某個現實存在的實體去“研究”。這樣,進步與發(fā)展也只能是局部的,并且會受制于人。
3.洋務企業(yè)自身內部管理的局限性與腐朽性 。
洋務派所創(chuàng)建的一些新式企業(yè)雖然具有一定的資本主義性質,但其管理基本上是封建衙門式的。洋務派所辦的軍事工業(yè)完全有官方控制,經營不見效益,造出的槍
9、炮、輪船往往質量低下。即使說你官商合辦和官督商辦的民用企業(yè),其管理大多也是由政府“專派大員,用人理財悉聽調度”,商人沒有多少發(fā)言權,還要承擔企業(yè)的虧損。企業(yè)內部及其腐敗,充斥著營私舞弊、貪污受賄、揮霍浪費等官場陋習。大小官員既不懂技術又不懂經營管理,無法維持企業(yè)的正常運行。整個洋務運動缺乏一個健全、有力的領導核心,力量分散且有限。洋務派官員自身的近代化修養(yǎng)不足,沒有意識到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制度建設對其經濟發(fā)展所起到的關鍵作用。相反,洋務派企圖靠單純引進西方的先進技術和設備,而不徹底變革封建剝削制度,試圖在中國搞所謂的“中體西用”,即用中國的封建制度作容器,去盛載西方的先進技術,對兩者的內在矛盾
10、認識不足,因此必然導致失敗。 所以看似先進的背后,還是不可避免的腐朽,使得這場洋洋灑灑的運動終究成為流星一現。
其實總的來說洋務運動的初衷是好的,可是這些支持者們沒有真正意識到問題的關鍵所在。“中體西用”也沒有很大的錯誤,錯就錯在舊時的中國沒有洋務運動的基礎,沒有進行洋務運動的制度基礎,只能注定運動的曇花一現。
對“中體西用”的思考
事實證明,對于傳播西方近代文明起了積極作用的“中體西用”文化觀,因其自身的局限性和內在的矛盾,無法構成一種嚴整的新興的文化觀念體系。而這也恰恰表明,中國社會發(fā)展的實際,需要創(chuàng)造一種既符合時代進程又符合中國國情的新文化觀年的時代命題,已經提上了中國近代發(fā)展的
11、日程。在我們對中國的近代史進行分析的時候,我們一定會對中國百年歷史的屈辱以及所伴隨的文化現象,也應該用同樣的耐心來進行梳理,就像我們現在對中國的改革思想歷程進行回顧的時候,落后要挨打這是鄧小平同志用簡潔的語言表達的,卻也是表達了一個具有思想史方面的話題。中國是如何落戶的,如何在當時面對自己落后。翻開開那段現在并不塵封的歷史,尋找到新的思想發(fā)展的脈絡時,我們會發(fā)現中國當代經濟改革的一些做法有其是在思想解放中的歷程,就會發(fā)現正如鄧小平所說的那樣,關鍵是解放思想。對于現在的世界處在一個什么樣的環(huán)境,小平同志作出了極為精辟的論述--“任何一個國家要發(fā)展、孤立起來,閉關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強國際交往,不
12、引進發(fā)達國家的先進經驗、先進學技術和資金,是不可能的。中國要謀求發(fā)展,擺脫貧困和落后,就必須開放?!彼约词乖诂F在我們來對待“中體西用”問題,進行分析時對發(fā)生在一百三十多年前的洋務運動的時候,有些問題我們好像依然在爭論,而有的問題即使是已經證明了的,我們現在依然還要不便明晰。現在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而在洋務運動興起的時候,那個時候的世界就是在向開放邁進,帝國主義使用了洋槍艦炮迫使中國的國門開放,使得中國歷經了喪權辱國的羞辱,而現在我們的改革開放則是我們自覺地吸納外國的資金、技術來建設中國的小康社會,這是本質和性質完全不同的。而且作為開放過程中的文化和思想的交流,同樣也是不可避免的?,F在我們通過已經走過的歷史來面對洋務運動中“中體西用”這道文化景觀的時候,我們就會發(fā)現中國的現代化從器物層--制度層--思想文化層的不斷深化,同時也是在向西方學習的過程中完成這種深化的認識。
從一個思想的觀念或是說從當時的一種思想認識到成為一項偉大的改革實踐的指導思想,“中體西用”在今天回顧起來仍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