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春風(fēng)》優(yōu)秀優(yōu)質(zhì)公開課獲獎教學(xué)設(shè)計(部編版高二選修上)》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沂水春風(fēng)》優(yōu)秀優(yōu)質(zhì)公開課獲獎教學(xué)設(shè)計(部編版高二選修上)(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沂水春風(fēng)》優(yōu)秀優(yōu)質(zhì)公開課獲獎教學(xué)設(shè)計(部編版高二選修上)
教學(xué)目標(biāo):
1、理解并積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詞語及重點句式。
2、掌握《論語》中狀態(tài)形容詞的兩種類型:疊音詞和帶形容詞詞尾
3、在對文本進行反復(fù)朗讀體會的基礎(chǔ)上進行問題探討與研習(xí)。
4、感受孔子的教學(xué)風(fēng)格以及師生間平等和諧的氣氛
5、體會四子之志的內(nèi)涵,理解孔子“禮樂治國”的政治思想;引導(dǎo)學(xué)生關(guān)注個人內(nèi)心世界。
教學(xué)重點:理解孔子復(fù)雜的內(nèi)心世界;引導(dǎo)學(xué)生關(guān)注個人內(nèi)心世界。
教學(xué)難點:理解孔子為何“與點”。
教
2、學(xué)過程:
一、導(dǎo)入
在兩千多年前,有一位大師和一群鮮活的學(xué)生之間產(chǎn)生了一場著名的對話、這場對話成為了一個永遠經(jīng)典的情境,成為了一個讓人回味無窮的場景。
二、關(guān)注曾點的志向
1、有哪幾位學(xué)生跟老師進行了這場對話?
子路(由)、冉有(求)、公西華(赤)、曾晢(點)和孔子。
2、孔子及其弟子就何話題展開對話?——志向【板書】
——聽教師配樂誦讀,用原文回答以下問題
1、提問:曾點是如何出場的?跟誰的出場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明確:“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
3、’”
子路:直率魯莽
曾點:從容灑脫高雅卓爾不群
2、提問:曾點的志向是什么?
明確:“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
A、請一學(xué)生翻譯
“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課文解釋為“在沂水里洗一洗,在舞雩壇上吹吹風(fēng)”。暮春三月,即使在江南,入水游泳猶冰涼徹骨,怎堪浴后登高吹風(fēng)?
【明確】這未必是寫實,其中有所譬喻?!霸『跻省奔瓤汕鍧嵣眢w,又可凈化心靈,因為水在古人心中是神圣的?!抖Y記儒行》有“儒有澡身而浴德”之說。
在我國古代哲人眼中,自然不是無生命的存
4、在,同人一樣具有思想感情、品格情操。古人面對人格化的山川,或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
因為曾點的政治抱負是通過春風(fēng)沂水的描敘而曲折表露出來,所以見仁見智,可以圓通,似不必拘泥于一說。按照這個原則,我這里可以提出另一種根本不同于上述意見的看法,根據(jù)是《論衡明雩篇》:
曾皙對孔子言其志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孔子曰:“吾與點也!”魯設(shè)雩祭于沂水之上。暮者,晚也;春謂四月也。春服既成,謂四月之服成也。冠者、童子,雩祭樂人也。浴乎沂,涉沂水也,象龍之從水中出也。風(fēng)乎舞雩,風(fēng),歌也。詠而饋,詠歌饋祭也,歌詠而祭也。說論之家
5、,以為浴者,浴沂水中也。風(fēng)干身也。周之四月,正歲二月也,尚寒,安得浴而風(fēng)干身?由此言之,涉水不浴,雩祭審矣。
王充在這里明白無疑地解釋了曾皙所述是古代的一種祭祀儀式,就是雩祭的儀式。雩祭,是春天人們求雨的祀禮,所以《禮記》說:“雩祭,祭水旱也。”王充的解釋根據(jù)亦足。因為魯國當(dāng)時通用周歷,所以說周之四月,正是夏歷二月;天氣尚寒,怎么能?。抗谡?、童子都是雩祭樂人,他們在祭祀時,須涉沂水;十二、三個人魚貫而行,象征著龍從水中躍出?!帮L(fēng)”,解釋為“唱歌”,“歸”通“饋”,即“”,都合訓(xùn)詁?!皻w”通饋,在《論語》中不乏其例。如《陽貨篇》“歸孔子豚”的“歸”即作“饋”講,是送食、進食的意
6、思。《史記仲尼弟子列傳》“曾蒧(《論語》作“點”)字皙,侍孔子,孔子曰:‘言爾志’。蒧曰:‘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集解》徐廣曰:“一作饋”,這是古本《論語》“歸”作“饋”之證。從文意來說,王充的解釋似更符合原意。因為,①在禮樂崩壞的春秋末期,曾點能對古禮作如此具體生動的描繪,以此寄托自己的理想,這在孔子看來是十分難得的彼得我心者,因而內(nèi)心狂喜而情不自禁地喟然贊嘆了。②孔子不滿子路,是因為他“非禮”;贊賞曾皙是因為他懂得古禮。禮與非禮乃是儒家人生理想中的首要問題。這樣解釋,全篇上下文意就脈絡(luò)貫通了。此外,我們知道今本《論語》是《魯論語》的傳本,在漢代時
7、,還有今天已經(jīng)失傳的《古論語》《齊論語》。《論衡》的解釋或許是出之于《古論語》吧!
曾皙所說與子路等三人完全不同。他既不講從政,即治理國家;也不講出使會盟,而是刻畫一個場面,描寫一個情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從富有詩意的情景描寫中,曲折地表達出曾皙的理想;顯得那樣從容不迫,逍遙自在,甚至有點狂放不羈,但卻引起了孔子的無限贊嘆
B、請一學(xué)生有感情地朗讀
C、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景?試想像具體情景,談?wù)勀愕母惺?
3、提問:聽完曾點所述的志向,孔子怎么評價?
明確:吾
8、與點也!
自讀文本再合作探究
曾皙的志向是什么,結(jié)合你對孔子的理解,談?wù)勗緸楹文艽騽涌鬃?,讓孔子喟然長嘆“吾與點也”?
1.孔子一生都在追求大同社會,曾皙描繪的圖景是孔子“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使萬物莫不遂其性”的太平社會的縮影。
2.孔子周游列國受挫,產(chǎn)生了“道不行,乘桴浮于?!钡臍w隱之情,曾皙之志描繪了孔子獨善其身之所。
3.孔子認為君子以“修身”為起點,曾皙描繪的儀式能讓我們在天人合一之境中給心靈一個安頓。“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是禮樂之事的象征,曾皙答話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的舉止,也充分體
9、現(xiàn)出禮樂修養(yǎng),所以孔子之“與點”,實質(zhì)上是因為曾點的答話深中夫子的“禮樂”之道。
……
曾皙是個狂者,也是個理想主義者,他描繪的藍圖既是孔子憧憬的理想社會,也是他潛意識歸隱棲身的理想之地。一幅藍圖,既有憧憬理想并實現(xiàn)理想的愿望和志向,又有屢屢遭敗、連連受挫的無奈。其景觀直入孔子的心靈深處,撥動了他曲肱飲水的快樂,多種情感集于一身,于是他感嘆、贊同。
“敢問:何如斯可謂狂矣?”曰:“如琴張、曾皙、牧皮者,孔子之所謂狂矣。”
侍坐弗使,不執(zhí)琴瑟。
侍坐于先生,先生問焉,終則對。--禮記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
10、雄雞,佩豭豚,陵暴孔子。
--《史記》
子路,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茍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1、認為曾晳的說法體現(xiàn)了“禮治”的最高理想。
幻燈片
子曰:“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薄短┎?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而不與焉!”《泰伯》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孔子曰:“才難,不其然乎?唐虞之際,于斯為盛?!薄短┎?
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雍也》
堯舜都選賢
11、舉能,使天下大治。這種“堯舜氣象”是孔子極為贊美、向往的,可謂是他的最高的理想境界。他的“博施濟眾”老安少懷友信,更加具體地說明了其最高理想境界的社會風(fēng)貌。在此基礎(chǔ)上,以后的《禮記禮運》對大同世界作了如下的概述: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禮記禮運》
曾皙所言句勾勒了一幅童子、冠者風(fēng)詠而樂的圖畫??鬃拥奶缴鐣褪切腥?/p>
12、復(fù)禮恢復(fù)西周以來君臣有序的等級制度,建成“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的和諧社會。為了實現(xiàn)這個理想,他教導(dǎo)子弟說:“足食,足兵,民信之矣?!比诱哐灾?,或言使有勇,或言使足民,或言為小相,都非常契合孔子實現(xiàn)理想的現(xiàn)實步驟,曾皙則用非常感性的圖景表達了這一志向。
【補充材料】
歷代學(xué)者的相關(guān)言論:
①孔子與曾點者,以點之言為太平社會之縮影也。(楊樹達《論語疏證》)
②曾皙對孔子言其志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笨鬃釉唬骸拔崤c點也!”魯設(shè)雩祭于沂水之上。暮者,晚也;春謂四月也。春服既成,
13、謂四月之服成也。冠者、童子,雩祭樂人也。浴乎沂,涉沂水也,象龍之從水中出也。風(fēng)乎舞雩,風(fēng),歌也。詠而饋,詠歌饋祭也,歌詠而祭也。說論之家,以為浴者,浴沂水中也。風(fēng)干身也。周之四月,正歲二月也,尚寒,安得浴而風(fēng)干身?由此言之,涉水不浴,雩祭審矣。(王充《論衡明雩篇》)
③曾點之學(xué),入皆自得,到處受用。其志則又不過即其所居之位,樂其日用之常,而其胸次悠然,直與天地萬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而樂行憂違,用行舍藏,老安少懷,自有與圣人相印合者。(康有為《論語注》卷十一)
2、認為曾晳的說法體現(xiàn)了歸隱的人生境界。
【問題】如果說曾晳的話表現(xiàn)了出世退隱的想法,那
14、為什么孔子還會贊同他的想法?孔子為什么不是“欣然喜曰”而是“喟然嘆曰”呢?
【明確】孔子一方面主張積極從政,另一方面,在無法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抱負的情況下又主張“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甚至說“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表示想要放棄追求去過一種清淡自適的生活,“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此次談話時孔子已經(jīng)60多歲,孔子一生奔走列國,四處碰壁,最后只得回到魯國講學(xué)授徒著書立說。晚年的孔子對世道看得已經(jīng)很清楚了,他決意不再求仕。而孔子之所以贊賞曾皙所言之“志”的關(guān)鍵就在于曾皙所說正合于“天下無道則隱”。曾晳的無意用世之言引起了孔子的深深共鳴。
幻燈片:
15、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薄独锶省?
子路曰:“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微子》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薄妒龆?
子曰:“篤信好學(xué),守死善道。危邦不人,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短┎?
可見孔子的“求仕”是有原則性的。“求仕”是為了“行道”、“行義”。能“行道”、“行義”.則出仕做官。不能“行道”、“行義”則去之。為了實現(xiàn)理想,為了弘揚大道,孔子不動搖,不怨尤,終生積極樂觀。他雖嘆惋過“莫我知也”。但接著又說:“不怨天,不尤人,下學(xué)而上達
16、。知我者其天乎!”孔子可進可退、唯“義”是存的人生態(tài)度,安貧樂道的生活追求,對照一下曾皙所描繪的暮春逸游圖,其表達的情志和精神世界何其相似!曾皙“歌詠先王之道,而歸夫子之門”,正是孔子退隱傳道的生動寫照。
【補充材料】
歷代學(xué)者的相關(guān)言論:
1、夫子以行道救世為心,而時不我與,方與二三子私相講授于寂寞之濱,乃忽聞曾皙浴沂歸詠之言,若有得其浮海居夷之意,故不覺喟然而嘆,蓋其所感者深矣。(黃震《黃氏日鈔》)
2、集解周生烈曰“善點之獨知時也。”皇疏:“言我志與點同,善其能樂道知時,逍遙游詠之至也?!毙鲜瑁骸拔崤c點之志,善其獨知時,而不求為政也
17、?!保ā墩撜Z注疏》宋邢昺疏,魏何晏集解,梁皇侃義疏)
三.感受孔子精神對現(xiàn)代人的積極作用
“君子不器”這句話不僅說出了孔子的治學(xué)觀,也說出了他的人生觀。有一回,孔子和他的四個學(xué)生聊天,讓他們談?wù)勛约旱闹鞠?。其中三人分別表示想做軍事家、經(jīng)濟家和外交家。惟有曾點說,他的理想是暮春三月,輕裝出發(fā),約了若干大小朋友,到河里游泳,在林下乘涼,一路唱歌回來??鬃勇犃T,渭然嘆日:“我和曾點想的一樣?!笔ト说倪@一嘆,活脫脫地嘆出了他的未染的性靈,使得兩千年后一位最重性靈的文論家大受感動,竟改名“圣嘆”,以志紀(jì)念。人生在世,何必成個什么器,做個什么家呢,只要活得悠閑自在,豈非勝似一切
18、?周國平《孔子的灑脫》
宋代大理學(xué)家朱熹對此有一個比較權(quán)威的解讀。他說,曾皙的理想看起來不過是“即其所居之位,樂其日用之常,初無舍己為人之意”(《四書集注》),好像他做的都是些日常小事,沒有什么舍己為人的大理想。但是曾皙的內(nèi)心是完滿充盈的,他以自身人格的完善為前提,以萬物各得其所為理想,這就比另外那三個人想從事一個具體的職業(yè),在那個職業(yè)上做出成績要高出一個層次。
這就是孔夫子說過的“君子不器”。一個真正的君子從來不是以他的職業(yè)素質(zhì)謀求一個社會職位為目的的,卻一定是以修身為起點的,他要從最近的、從內(nèi)心的完善做起。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但是在匆匆忙忙
19、周而復(fù)始的工作節(jié)奏中,還有多少時間,多少空間能讓你去關(guān)注自己的內(nèi)心呢?我們所看到的往往只是一個社會的角色,被遮蔽的恰恰是我們心靈的聲音。
于丹《心得》
三、比較三子之志
提問:請找出三子的志向。
明確:子路(足兵)冉有(足民)公西華(知禮)曾點(玩樂?)
子路:有抱負,坦誠,卻失之魯莽、輕率
孔子問志,子路首先發(fā)言。在他看來,讓他去治理一個中等國家,即使在有內(nèi)憂外患的情況下,只需要三年就可以治理得很出色。言談之中,語氣十分肯定。由此可見其抱負之大。在座的四個弟子中,子路年齡最大,只比孔子小九歲,平時與孔子也比較
20、接近,所以說話較少拘謹(jǐn);但孔子話音剛落,子路便在沒有深入思考的情況下?lián)屜劝l(fā)言,確也反映出其魯莽、輕率的一面。
4、冉有:謙虛謹(jǐn)慎,說話很有分寸。
冉有在孔子指名發(fā)問后才開口。子路剛說自己可以治理一個中等國家,冉有則說他只能治理一個小國。先說“方六七十”,又說“如五六十”,說明他對自己能力的估計十分謹(jǐn)慎。他還認為,三年之后,他所能取得的政績僅限于“足民”一點,至于禮樂教化,則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梢?,冉有既想有所作為,又不愿對自己估計過高。
5、公西華:謙恭有禮,嫻于辭令。
公西華也是在孔子點名指問后才述志。他有志于禮樂教化的事,但因冉有
21、剛剛說到“如其禮樂,以俟君子”,為避免以君子自居,他先謙虛一番,說“非曰能之,愿學(xué)焉”,然后委婉地說出自己的志向,“愿為小相焉”,在“相”前加了個“小”字,給人感覺是他只想做個贊禮和司儀的小官,實際上,最低一級的“相”的地位也不低。從他簡短的言辭中,尤其是兩個“愿”字,一個“學(xué)”字,一個“小”字,就可以看出他嫻于辭令的特點。
三子言志越來越謙虛
三子對禮越來越重視(越來越具體化)
三子之志是治國手段
曾點之志是最高境界
五、四讀文本,探究孔子“與點”
1、提問:三子之志都是安邦定國的大志,都符合儒家思想中“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的標(biāo)準(zhǔn),那為何孔子偏偏卻贊同欣賞看起來似乎是玩樂之事的曾皙的志向呢?
七、總結(jié)歸納,情感提升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但是在匆匆忙忙周而復(fù)始的工作節(jié)奏中,還有多少時間,多少空間能讓你去關(guān)注自己的內(nèi)心呢?我們所看到的往往只是一個社會的角色,被遮蔽的恰恰是我們心靈的聲音。——于丹《心得》
七、作業(yè):
本文中孔子的四個弟子,你最欣賞誰?再查閱一些資料,制作幾張人物短評的小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