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數(shù)學教案-不妨鼓勵學生“自圓其說”》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小學四年級數(shù)學教案-不妨鼓勵學生“自圓其說”(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小學四年級數(shù)學教案——不妨鼓勵學生“自圓其說”
片斷1:
例題:每張桌子座6個小朋友,正好座了4桌,現(xiàn)在有25塊小蛋糕,如果每人分一塊蛋糕,請問:這些蛋糕夠分嗎?
學生小a上黑板板書,25-1=24 (答:這些蛋糕夠分。)
師:小a,題目上有沒有1?
小a:沒有。
師:有沒有24?
小a:沒有。
師:題目上沒有1和24,同學們他做得對不對?
眾生:不對。
師:那么我們應該怎樣解這道題呢?
引導得出:4times;6=24,因為25>24,所以這些蛋糕夠分了。
小a想舉手但又沒有舉手。一節(jié)課眉頭都緊鎖著。
師:這樣才是完整的解題過程,以后大家注意了。
片斷2:
2、
例題:把兩個棱長5厘米的木塊粘合成一個長方體(如下圖),求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
5
5 5
生1:(5+5) times;5times;2+5times;5times;2+(5+5)times;5times;2=250(平方厘米)
生2:5times;5times;6times;2-5times;5times;2=250(平方厘米)
生3:(5+5) times;5times;4+5times;5times;2=250(平方厘米)
小b:5times;5times;5times;2=250(平方厘米)
突然有個學生叫了起來:不對,5times;5times;5求的是正方體的體
3、積,再times;2求的是體積和,不是求的表面積,老師他混淆概念了!沉寂片刻后,許多學生都附和了起來。
小b可能想法也不成熟,漲紅了臉,一下子講不出個所以然。這時老師輕輕地對小b說:別急,我有一種預感,這種解法也許有你的道理,大膽說說看。說完老師取出兩個正方體模型,說:同學們,別著急,我們把兩個正方體拼在一起,看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小b將兩個正方體拼成一起,數(shù)了數(shù)突然眼睛一亮,激動地說:我不是求的體積和,你們看,拼成長方體后,其中一個正方體剩下5個面,第一個正方體的表面積就是5times;5times;5,這個式子不是表示求體積,而另一個正方體和它是一樣的,所以再乘以2。
小b越說越清晰,講
4、好后生怕別人不懂又將自己的思路完整地說了一遍,說完后大部分學生終于醒悟過來。大家不禁一齊鼓起掌來。
師:受他的啟發(fā),大家還有其它解法嗎?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下子課上可熱鬧了,大家興趣盎然,通過拼圖、觀察、比較、討論馬上又有了幾種解法。
生5:5times;5times;(5times;2)=250(平方厘米)
生6:(5times;5times;5)times;2=250(平方厘米)
生7:5times;5times;(6-1) times;2=250(平方厘米)
反思: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對數(shù)學學習的評價要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他們學習的過程;要學
5、生數(shù)學學習的水平,更要他們在數(shù)學活動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與態(tài)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那么課堂上如何幫助學生建立學習的自信呢?特別是學生的結論出軌時,我們該怎么辦呢?我想有時不妨鼓勵學生自圓其說。
1、自圓其說能使我們發(fā)現(xiàn)意想不到的過程和方法。
片斷1是日前筆者在一次隨堂課上看到的。教者看似把教學過程設計得條理清晰,思路嚴密,實際上限制了學生的自主學習。
下課后,我問小a是想的?可能是上課的情緒還在影響著他,剛開始怎么也不肯說,我說:你用25-1=24,沒有減2、減3,老師認為你肯定有自己的想法,能說給我聽聽嗎?在我的再三鼓勵下,小a終于說出:4times;6=24,25減少1才等于24,所以當然夠了。
多好的思路,多好的方法呀!可惜教師由于沒有思想準備,沒有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如果教師給學生一個自圓其說機會,試想這樣難得的資源還會白白流失嗎?
2、自圓其說是一個高層次的思辯過程。
片斷2:當學生出現(xiàn)與眾不同的解法時,教者并沒有立即加以肯定或否定,而是將話題解釋權拋給了學生,鼓勵學生自圓其說,可以感受到小b解釋完時是多么的自豪,其他學生的掌聲是多么的發(fā)乎內心。一個高層次的思辯過程就誕生了。而正是基于此,其他學生又想到了不少的方法,其后有些解法雖然貌似但非雷同,孕藏著不同的思想和方法。
兩個片斷,兩種方法,說與不說間,感受不一樣,效果各不同。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