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歷史名人》PPT課件.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洪洞歷史名人》PPT課件.ppt(2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重新認識自己的家鄉(xiāng),1、洪洞歷史沿革2、列舉洪洞歷史上的名人和名勝古跡3、重點講述名人的生平及主要貢獻,造父,東夷族,嬴姓。周穆王首席御手。據史記載:“穆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見西王母,樂之忘歸。而徐偃王反,穆王日馳千里馬,攻徐偃王,大破之。乃賜造父以趙城,由此為趙氏?!?,根據姓纂記載,趙姓的由來是這樣的:“帝顓頊伯益嬴姓之后,益十三代至造父,善御,事周穆王,受封趙城,因以為氏。” 趙姓始祖造父,洪洞縣是原洪洞和趙城兩縣于1954年合并。洪洞縣名的來源根據傳統的說法是因城南有洪崖古洞而得名。趙城為周穆王封造父之地,后為趙簡子食邑,故名趙城。 洪洞縣歷史悠久,在唐、虞、夏、商時代,洪洞、
2、趙城均為冀州之域。西周時洪洞為楊侯國,古城在今縣城東南18公里的范村附近。 趙城當時為趙國,今趙城東北三里簡子城為故城。春秋時,洪洞為悼公之弟干的食邑,號日楊干,后為羊舌胖食邑。趙城為趙簡子食邑之地。洪、趙均屬晉國。秦統一六國后推行郡縣制,洪洞為楊縣,治所在今范村。趙城屬彘縣,治所在今霍州,均屬河東郡,西漢因之。,東漢陽嘉三年(134年),彘縣改為永安,洪洞仍稱楊縣。東漢末年三國鼎立,洪、趙屬魏。正始八年(247年),置平陽郡,轄楊縣、永安。西晉因之。永安縣治所曾一度在今趙城東北十五里仇池。十六國時,兩縣均屬平陽郡。北朝均屬晉州總管府。北魏仍屬平陽郡,洪、趙屬禽昌縣。隋義寧元年(617)始置趙
3、城縣。義寧二年改楊縣為洪洞縣。兩縣均屬臨汾郡。洪、趙二縣自隋置縣以來一直沿傳當代。唐時,洪、趙屬晉州,趙城縣治遷今趙城鎮(zhèn)。五代十國時,設建雄軍節(jié)度使,轄洪洞。趙城無考。北宋洪、趙均屬平陽府。其間熙寧五年(1072年),趙城曾省人洪洞為鎮(zhèn)。元豐三年(1080年)又復縣。金代洪、趙均屬平陽府。元代洪洞屑晉寧路,趙城屬霍州。明清洪趙屬平陽府,府治在臨汾。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開霍州為直隸州,領靈石、趙城二縣,州治在霍州。洪洞仍屬平陽府。,民國初,洪、趙均屬河東道,道治在運城。抗戰(zhàn)爆發(fā)后,洪、趙屬第六專署。洪、趙淪陷后,洪洞縣政府駐河西韓家莊,趙城縣政府駐羅云、雙昌。日偽時期,洪、趙歸冀寧道管轄。
4、抗戰(zhàn)初期,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挺進敵后,開辟革命根據地,建立抗日政權,1941年9月成立太岳行晉綏九分區(qū)管轄。 日本投降后,洪、趙兩縣又成立民主政府,洪洞縣人民政府駐師村,趙城縣人民政府駐興旺峪。解放后兩縣政府各駐縣城,均屬臨汾專署管轄。1954年7月1日洪、趙兩縣合并為洪趙縣,縣治在洪洞,屬晉南專署。1958年10月。洪趙縣與霍汾縣合并,稱洪洞縣,縣治在洪洞城。19599月霍汾從洪洞分出,恢復原置。1971年臨汾與運城分署分置,洪洞歸臨汾行署管轄至今,縣人民政府駐洪洞縣城。,名勝古跡,廣勝寺,飛虹琉璃寶塔,;元代戲劇壁畫; 蘇三監(jiān)獄; 侯村女媧廟,陵寢 ; 羊獬歷山聯姻民俗,姑姑廟
5、 玉皇廟、泰云寺、碧霞圣母宮,好漢廟等 有“小布達拉宮”之稱的青龍山玄帝宮、凈石宮,乾元山元陽觀,興唐寺 ; 坊堆甲骨文遺址,上村遺址,古楊侯國遺址,永凝堡西周古墓遺址,侯村龍山文化遺址。,洪洞名人,1.伏羲:今洪洞縣卦底村,相傳是其畫八卦之地。 2.女媧:今洪洞候村有女媧陵、媧皇廟及補天石等女媧傳說遺址。 3.皋陶:刑法鼻祖,創(chuàng)刑律,造監(jiān)獄。 偃姓,舜帝時掌管刑法、定五刑、弼五教,以正直著稱,今洪洞縣士師村人。一說為李氏始祖。 4.造父:西周著名御車者,受幸于周穆王,以功封于趙,為趙國之始祖。趙氏始祖。 5.師曠:公元前600-530年,字子野,春秋晚期晉國著名音樂大師,創(chuàng)五
6、律,世稱音樂鼻祖,今洪洞縣師村人。師氏始祖。 6.薄姬:漢文帝劉恒之母,今洪洞縣薄村人。 7.范鎬鼎:公元1626-1707年,一作范鎬鼎,字彪西,一字漢銘,清代著名理學家,今洪洞縣師村人。,8.力空:公元1891-1972年,俗名任重遠,字毅儒,法號力空,自號念死,曾任廣勝寺主持,在保護趙城金藏中做出過突出貢獻,今洪洞縣許村人。 9.張瑞璣:公元1872-1928年,字衡玉,號羦窟野人,自號誰園主人,人稱老衡,清末民初名聞晉陜的革命家、書畫家和詩人,今洪洞縣趙城人。 10.南漢宸:公元1895-1967年,學名南汝箕,字漢宸,著名革命家、財政金融家、國際活動家,曾任中國人民銀行第一任行長,今
7、洪洞縣明姜韓家村人。 11.董壽平:公元1904-1997年,原名揆,中國當代書畫大師,今洪洞縣杜戌村人。 12.賈題韜:公元1909-1995年,著名學者,中國象棋理論奠基人,棋壇一代宗師,今洪洞縣羅云村人。 13.溫壽全:曾任山西副督軍。 14.張煌:革命黨人,曾刺殺巡撫。,趙姓始祖造父,由此可見,最初以趙為姓的人,是顓頊帝的子孫造父,他以善于駕御,于周穆王的時候,得到了趙城這個地方為封地,就以封地的名稱作為自己家族之姓,而世代相傳下來。這是趙姓的由來。而這個家族,從一開始便十分顯赫,在春秋時代,自從趙衰輔佐晉文公定霸,趙氏子孫就世代為晉國的大夫,權傾當朝。 到了春秋末期,也就是周威烈王的
8、時候,趙家的權勢更大,進一步與同為大夫的韓家和魏家瓜分了晉國,而分別自立為一個諸侯,這就是歷史上所謂的“三家分晉”。后來,趙國的國勢越來越強,成為戰(zhàn)國七雄之一,其都城設在晉陽,也就是現在山西省太原縣的北面。由此可見,現在所有姓趙的人,最早都是山西人,后來才逐漸移居他處,“五百年前是一家”,以姓趙的人來說,如果像這樣認真的推溯,又豈止是500年而已? 返回,娥皇、女英,是堯王的兩個女兒,娥皇居長。那時,她們都住在周府(今洪洞羊獬)。堯決心讓位于舜,舜居于歷山(今洪洞有山名歷山),堯就把小女兒女英嫁于舜為妻,以觀察舜治家的才能。女英出嫁后,娥皇未來的女婿喪命,堯聽從了大臣勸告,把娥皇也下嫁給舜。舜
9、家中很窮,瞽叟和他老婆、小兒象時時想著謀害舜。娥皇、女英卻一點抱怨也沒有,依然孝敬公婆,善待小叔。有一天,娥皇和女英因為名份大小發(fā)生了爭執(zhí)。娥皇因為年長于女英,要居長,女英因先嫁于舜,執(zhí)理不讓。舜勸說無效,只好想個辦法,他分給每位夫人七根谷草,七粒黃豆。對她倆說:“誰先用這七根谷草把七粒豆子煮熟,誰就居長。”娥皇想,火大熟得快,把七根谷草燒完,七粒豆子也煮熟了。,堯王二女娥皇、女英,這次比賽,女英贏了,自然要居長。但娥皇不同意,堅持自己居長。舜無奈,只得另想辦法。這天,她倆要回娘家,舜預備了一輛馬車,一匹馬,讓她倆選擇,告訴她們,誰先回到娘家羊獬,誰居長。娥皇認為騎馬最快,便挑選了騎馬,女英只
10、好坐馬車。娥皇騎著馬飛快地跑了,她想,這次一定會要贏。不料,馬跑出歷山十數里后,突然臥地生起小馬來。后人把生馬駒的地方稱為馬駒村。馬生下馬駒后,耽擱了一會,這才繼續(xù)上路。到了赤荊村南,馬渴了,用馬蹄在地下刨了幾下,地下冒出一股清泉,馬飲了水,才又繼續(xù)前進。女英坐上馬車后,行了十幾里,突然車輻斷了,結果修理馬車也費了好長時間。以后,人們把修車的地方稱為車輻村。最后,姐妹倆同時到達,這次還是分不出大小來。姐妹倆整日爭吵不休,舜又想了個主意。他給倆人一人一雙鞋底,各分一根長繩,說:“誰先納完鞋底,誰就居長?!倍鸹市募?,嫌穿針引線,費工夫,就用長繩穿納,因為拉繩費時間,好長一會也沒納完。女英把長繩剪成
11、兩短截,拉繩節(jié)省時間,很快就納完了。舜說:“三次比賽,女英勝了兩回,看來女英要居長了?!倍鸹孰m心中委屈,但不忍讓舜作難,就再不吵吵了。娥皇、女英貴為帝堯之女,下嫁后并沒有驕氣凌人,而是處處恭敬禮讓,周圍鄰居沒有不夸獎的。歷山腳下沒有水源,百姓生活很不方便。女英不辭勞苦,為百姓探測水源,終于打出一口井來。人們?yōu)榱思o念她的功德,把泉水起名叫女英泉。相傳娥皇、女英歿于江湘之間,后化為神。娥皇為湘君,女英為湘夫人。她們逝世后,人們在其娘家羊獬村,婆家歷山,分別建廟,時時祭祀。羊獬人稱姑姑,歷山人稱娘娘。每年農歷三月三,羊獬人敲鑼打鼓到歷山接姑姑回娘家。到了四月二十八,歷山人又用同樣儀式到羊獬接娘娘回婆
12、家。數千年流俗,至今不改。,中華法官鼻祖皋陶,皋陶 法官鼻祖 ,又名咎繇(jiyo),是古代東夷部落少昊(shoho)氏的首領。生于堯帝之時,卒于夏禹之前,活到106歲。皋陶歷 經堯舜禹三世,嘔心瀝血輔佐堯舜禹,功高德厚。封地在皋城,地址在今安徽六安市,成為古代六安國始祖。從此皋陶氏后人宗 族支系,在六安、英山乃至江淮大地繁衍。今安徽省六安市城東15公里小廟村六合公路北側遺存有皋陶墓冢。皋陶的主要功績:制定刑法和教育,幫助堯舜禹推行“五刑”、“五教”。用獨角獸治獄,堅持公正;刑教兼施,要求父義、母慈、兄友、弟 恭、子孝,使社會和諧,天下大治。虞書、左傳、水經注括地志太平寰宇記對于皋陶的事跡和六
13、安的皋陶墓皆有記載。皋陶是與堯舜禹齊名的上古四圣,史學家對皋陶的評價不一,但在皋陶是“中國法律的鼻祖”這一觀點的認識上是趨于一致的。皋陶的家鄉(xiāng)在洪洞南的士師村。,洪洞縣志則更詳細:“皋陶故里,在縣南十五里皋陶村,相傳皋陶產此?;蛟桓哧栆?。有廟春秋祀焉。土人呼陶音如桃,而呼村名則作藥,音又明?!睆膶Ω尢兆x音的亙古不變,可知皋陶村之古老。皋陶文化的內容主要是:興五教。五教即父義、母慈、兄友、弟共(恭)、子孝。定五禮。五禮即吉、兇、賓、軍、嘉。吉禮即祭祀之禮,兇禮乃喪禮,賓禮系部落與部落聯盟之間、部落與部落之間以及與聯盟之外的友好部落之間的聘享之禮,軍禮為組織氏族、約束大眾成軍之禮,嘉禮為飲食、男女
14、之禮。創(chuàng)五刑。五刑即甲兵、斧鉞、刀鋸、鉆笮、鞭撲。甲兵,即對外來侵犯和內部叛亂的討伐;斧鉞,系軍內之刑,屬軍法;刀鋸,系死刑和重肉刑;鉆笮,是輕肉刑;鞭撲,是對輕罪所施薄刑。皋陶在習慣法的基礎上整合為五刑,無疑是一大進步,創(chuàng)我國刑法之始。“。,皋陶是我國的刑法鼻祖,創(chuàng)刑律,造監(jiān)獄。倡導明邢弼教以化萬民,人喻為圣臣,是中華五千年文明創(chuàng)始者之一。卜子夏云:“舜有天下,選于眾,舉皋陶,不仁者遠矣?!泵献釉唬骸八匆圆坏酶尢諡閼n?!鼻釉唬骸皽韮岸蠛腺猓瑩锤尢斩苷{?!焙笾畬W者,將舜禹之治歸于皋陶,崔駟曰:“皋陶陳謨而唐虞以興?!贝呵镆詠恚藗儼迅尢丈裎还┯讵z中,后人認為皋陶做士造獄,惟明克允,國重
15、其功,犯罪入獄皆神明系之,故朝夕祀于獄。皋陶為獄神,也就傳沿之今。金代,人們在士師村皋陶墓旁題詞,元代續(xù)修,并得進行諭旨有春秋二祭,地方官率里老祭以少牢,其祭祀規(guī)格同于祭孔子父啟圣公禮儀。明天啟初,邑令馬鳴世委托邑紳劉承寵編輯圣臣志一書,劉承龐依據師村范宏嗣手稿,增刪而成。道光二十年,士師村諸生郭守安再行增補梓行圣臣藝文志四卷傳世。惜今無完卷,民國六年版洪洞縣志亦未著錄。蓋此書佚之已久。,立九德。九德即寬而栗(秉性寬弘而有原則)、柔而立(性情溫良而能立事)、愿而恭(質樸而能尊賢)、亂而敬(有才而能敬事)、擾而毅(謙和而有主見)、直而溫(正直而不傲慢)、簡而廉(具大略而能務實)、剛而塞(果敢而不
16、魯莽)、強而義(剛強而不任性違理)。皋陶制訂的九德,內涵包括人的秉賦、氣質、品德、才干等許多方面,是目前所知的我國歷史上最早考察、選拔公職人員的標準。親九族。九族即部落聯盟核心的親屬部落。部落聯盟是一個松散組織,聯盟的權威沒有可靠力量作后盾是維持不下去的,所以親九族亦是當時歷史條件下一項重要的政治策略。皋陶生活的年代是我國原始社會向階級社會過渡的最后階段,正處于文明時代的門檻。皋陶對聯盟制度和文化方面的改革作出了重大的貢獻。那時,部落林立,號稱萬國,信仰、習俗不一。他倡導并施行的五教、五禮、五刑、九德、九族,對于加強部落、部族間的政治、經濟、文化的聯系和融合,促進國家的產生,都發(fā)揮了顯著的作用
17、。皋陶思想是儒家學術思想的重要源頭之一。皋陶文化是中華民族傳 統文化的瑰寶,是留給后人寶貴的精神遺產。,中華音樂鼻祖師曠,師曠,名曠,字子野,晉國主樂大師(今山西洪洞)人。大約生活在春秋末年晉悼、平年間。師曠生而無目,故自稱盲臣,又稱瞑臣。為晉大夫,亦稱晉野。是當時著名的大音樂家,以“師曠之聰”聞名于后世。他還是位杰出政治活動家和博古通今的學者,時人稱其“多聞”。 師曠在藝術上取得了極高造詣,為世人所共仰。莊子齊物論說師曠“甚知音律”,洪洞縣志云:“師曠之聰,天下之至聰也?!惫试谙惹匚墨I中,常以師曠代表音感特別敏銳的人,“譬猶師曠之施瑟柱也,所推移上下者,無尺寸之度,而靡不中音?!睍x平公曾鑄大
18、鐘,眾樂工都以為音律和諧,惟師曠言“不調”,師曠的判斷后來果然為齊國樂師師涓所證實。 由于師曠聽覺極聰,辨音能力極強,加上他高超的琴技,便附會出許多師曠奏樂的神異故事。傳說,傳說師曠鼓琴,通乎神明?!坝裱颍座o翱翔,墜投?!卑垂湃?,以五羊白鵲為“玉音協和,聲教昌明”的瑞征,師曠能贏得此譽,足見其技藝不凡。師曠曾為晉平公奏“清微”,一奏,“有玄鶴二入”,再奏,“而列”,三奏,“延領而鳴,舒翼而舞”;又奏“清角”,遂有玄云從西北方起,風雨驟至,“裂帷幕,破俎豆,隳廊瓦”, 令人蕩氣回腸,驚心動魄。 當然,上述記載雜有世人渲染師曠琴技的成分,難免穿鑿以嫌。但不能都以迷信或街談巷議式的故事視之,它從一
19、個側面反映了師曠深邃的藝術修養(yǎng)和精湛的技藝。史載,師曠曾到過開封,在那里筑臺演樂,至今遺址尚存。可見,師曠是一位受到當時各國人民喜愛的藝術家。,春秋時期,樂律問題帶有相當神密的色彩而備受推崇。大師在掌握樂律的同時,往往被吸收來參與軍國大事,卜吉兇,備咨詢。師曠不閑于琴瑟而匡主裕民,樂師參政固然是原因之一,但眾多樂師,唯獨師曠能得到晉君賞識,實是憑借其滿腹經綸和善辮的口才贏得悼、平二公的信任,進而幾乎參與了晉國內政、外交、軍事等一系列事務。誠如韓坰所言:師曠“跡雖隱于樂官,而實參國議”。 文獻記載,師曠往常向悼、平二公陳以治國安邦之策。悼、平二公每每請教于師曠時,他都能“因問盡言”,引出一番嚴肅
20、的治國宏論。師曠論“天下五墨墨”,論“人君之道”,這些忠言讜論包含著極為深刻的政治見解,表明師曠作為政治活動家所具有的遠見卓識和博大的胸懷。,政治上,師曠主張為政清明,德法并重。國君應“清凈無為”,“務在博愛”,同時,還應借助法令來維護統治,“法令不行”,則“吏民不正”。在用人方面,他主張對德才兼?zhèn)湔邞試抑厝?。如果“忠臣不用,用臣不忠,下才處高,不肖臨賢”,就會埋下亂政的隱患。經濟上,師曠主張富國強民,民阜才能政平。“空虛府庫”將導致“國貧民罷,上下不和”的局面。統治手法上,師曠主張“廣開耳目,以察民情”,使百姓侵冤有處申訴。他還提出“不固溺于流俗,不拘系于左右”的積極主張。認為國君應“
21、廓然遠見,踔然獨立”這樣才能避免失誤,在政治上有所作為。師曠的治國宏論是他政治理想的反映,其見地精辟之至。悼、平二世,君主賢明,政平民阜,能重振文襄霸業(yè),師曠起了很大作用。師曠還隨平公多次出征討伐,并曾代表晉國出使周朝。,現存先秦文獻,有關師曠匡主裕民的記載頗多,可見,他的政治業(yè)績并不亞于其藝術成就?;茨献釉疲骸皫煏缙┒鵀樘住彼按笾螘x國”,晉“始無亂政”。按太宰一職,“總六官之事,事無所不統”,足見其地位之顯赫。 師曠稟性剛烈,正道直行,他嫻于辭令,卻從不趨炎附勢,具有不畏權勢的正直品格。一次,晉平公同群臣飲酒時喟然長嘆,“莫樂為人君,惟其言莫之違”。師曠侍坐于旁,認為這不象“君人者”所
22、言,竟操琴向平公撞去。沒有仗義死節(jié)的氣概,何以敢如此“犯君”。,師曠還以博學多聞著稱于世。先秦樂師同當今藝術家不同,“為古文化的集中保有者”。能“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師曠曾專心于星算音律之中,“考鐘呂以定四時,無毫厘之異,”左傳載,師曠隨晉悼夫人慰勞筑城杞者,有人懷疑絳縣老人的年紀,老人說:“臣生之歲,正月甲子朔, 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其季于今三之一矣?!睅煏绮粌H算出其生年為魯國的叔仲惠伯與晉國的郤成子相會于承匡的那一年,“于今七十三矣”。并指出:這一年,狄人進犯魯國,魯大夫叔孫得臣俘虜狄人僑如、虺、豹等,并用這些名字給自己的兒子命名。師曠淵博的知識令人嘆服。,師曠的思想相當豐富。首先,
23、他具有初期的民本思想。師曠認為,百姓是國家之本,同國君一樣,都是上天的子民。國君的主要責任是代天養(yǎng)民,而決不能“肆于民上,以從其淫”,否則,便是“棄天地之性”。關于如何對待使“百姓絕望”的君主,師曠回答:“夫君,神之主而民之望也,若困民之主,匱神乏祀,百姓絕望,社稷無主,將安用之,弗去何為?!本褪钦f可以趕走那些殘暴的國君。這種君民平等的思想同商周以來的傳統觀念格格不入,后者視君主為人間的主宰,具有無可懷疑的權威和至高無上的地位,而師曠敢于蔑視這一切。 其次,師曠倡導仁政,反對黑暗政治。晉悼公向師曠請教治國的道理,師曠答:“惟仁義為奉?!饼R晉公問師曠如何治理國家,師曠說:“君必惠民而已。”當齊景
24、公酒酣和將歸時,又接連兩次問師曠:“太師奚以教寡人?”師曠的回答依然是“君必惠民而已”??梢姡瑦勖袷菐煏缯嗡枷氲暮诵?,他反對用殘酷暴虐的手段涂炭百姓。,最后,師曠的勸學思想富有現實教育意義。他說:“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月牛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之明,炳燭之明孰于昧行乎?”給人以深刻的啟迪和鼓勵。 據拾遺記,師曠曾“撰兵書萬篇”述寶符百卷”,顯然其著述不在少數,但大多流失。今存師曠傳世之作有禽經1卷、歷代學者多有異義,認為此書顯系后人偽托師曠而造。在藝術方面,師礦作為大家,不會沒有著作,可考的有明朱權神奇秘譜所載,陽春、白雪、玄默據說為師曠所作。玄默又說出自稽康,有待進一步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