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評課稿 - 五年級語文教案及教學反思》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桂花雨》評課稿 - 五年級語文教案及教學反思(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桂花雨?評課稿 - 五年級語文教案及教學反思
各位領導、各位同仁,大家好!
現(xiàn)在,就我聽?桂花雨?一課的粗淺感受,向大家作以匯報,如有不到之處敬請指正。
?桂花雨?是現(xiàn)當代女作家琦君的名作。它主要以“桂花香〞為線索,寫了“我〞童年時代的“搖花樂〞,表達了對家鄉(xiāng)親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戀。她的這篇文章非常優(yōu)美,使人讀后真的象浸潤在一場香香的桂花雨中。在那濃郁而迷人的香氣中,感受著琦君那如雨般的思鄉(xiāng)之情。
雖然文章四溢琦君的這份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不讀就無法理解其中豐富的意蘊,不讀就未能感受文中那濃濃的情感。因此,項老師在這堂課上以讀代講,以讀促情的做法,是非常成功的。
一、抓文本用心讀
2、
課文的理解靠讀,字詞的掌握靠讀,語感的領會靠讀,主題的把握靠讀,學生感情的融入也要靠讀。好的朗讀勝過繁瑣的講解。
朱熹曾說:“讀得熟,那么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他充分肯定了在語文學習中“讀〞是一個不可替代的手段。
提高“讀〞的質量很重要。讀得再多,沒有質量的保證,也難以真正提高課堂效益。
整堂課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讓學生自己去讀,自己去接觸范文,仔細揣摩,反復體味,內(nèi)心融入。
1、第一要求學生做到“三到〞:眼到、口到、心到,用“心〞去讀;
2、第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做到每讀一段都要有目的,不白讀;
3、第三選好讀的重點,一篇課文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必須選擇有助于進行詞句訓練的、
3、有助于挖掘文章主題的、有利于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內(nèi)容作為重點來讀。
項老師注重通過多種方法指導學生進行朗讀。通過默讀、自由讀、引讀、范讀、配樂讀、師生、生生互讀等方式提高學生朗讀能力。學生將課文讀得充分、讀得精彩,讀出了課文要表達的感情,也讀出了自己的真情實感。由品賞朗讀到領悟情感自然水到渠成。
二、在理解中美讀
葉圣陶先生說:“語文課目的之一,是使學生在閱讀的時候能夠自求了解,了解不了才給學生幫助一下,困惑得解,事半功倍。〞
在課堂上,要想吸收和積累生動的語言,就要引導學生深入文本,抓住課文中的一些重點詞、重點句讓學生展開想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讀出味來。
1、作者為什么喜歡桂花?
4、老師讓學生細讀課文一、二段,從中找出重點的語句:桂花樹不象梅花那么有姿態(tài),笨笨拙拙的。......桂花不與繁花斗艷,可是它的香氣味兒真是迷人。桂花開的最茂盛時,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教師引導學生扣住關鍵詞體會桂花姿態(tài)的特點:笨笨拙拙。香氣迷人的特點:“香飄十里〞、“浸〞等。在對“浸〞字的理解上,先讓學生說出“浸〞有“浸泡〞、“沉浸〞的意思,接著教者用語言引導學生想象桂花的香氣:“不管走到哪里,都會聞到它的香味,房前、屋后;白天干活,晚上睡覺,香氣無處不在,無處不有。〞
學生通過再次讀文,從文句中品味出:桂花樹笨笨拙拙的,桂花很平凡也很樸素
5、,可是它的香氣味兒真是迷人。
“不僅作者喜愛桂花,就連古人也很喜歡桂花呢!〞教師出示古人描寫桂花的詩句:“葉密千層秀,花開萬點金〞“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高一流。〞詩句對桂花的形態(tài)、特點進行了恰當?shù)拿枥L和解讀。學生通過與文中的語句進行進一步的對照,既理解了詩意,又把作者對桂花與眾不同特點的喜愛之情體會的更深刻。這樣再回頭去讀課文,讀的更加有味了。
2、課文三節(jié)第一句:
“搖桂花〞對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纏著母親問“媽,怎么還不搖桂花嘛!〞一個“纏〞字寫出了作者盼望搖桂花時的迫切心情,同時把兒童對大人的糾纏耍賴的特點表現(xiàn)出來。學生讀文后,師問“老是纏著〞是什么樣的心情?學生:“期待的心情、
6、希望的心情、迫切心情。......〞然后;老師讓學生試著練習讀,把這種心情讀出來。接著指名學生讀,學生在理解的根底上讀的比擬到位。教師接著讓學生想象自己迫切要求媽媽同意自己做某件事時的心情,然后再練讀,再指名讀,這時把作者當時的心情已經(jīng)淋漓盡致地讀出來了。
這樣的教學設計,有效地落實了中年級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中的作用〞這一訓練要求。
三、在感悟中讀美
1、課文的第三小節(jié),教師先讓學生讀課文,找出可以表達出作者搖花時快樂心情的詞句:這下我可樂了,幫著在桂花樹下鋪竹席,幫著抱桂花樹使勁地搖。桂花紛紛落下來,落得我們滿頭滿身,我就喊:“?。≌嫦笙掠?!好香的雨呀!〞
①
7、理解“這下,我可樂了,幫大人抱著桂花樹,使勁地搖〞。
自己盼望已久的事情發(fā)生了,應當是怎樣的心情呢?教師讓學生帶這樂的心情讀文,學生樂的心情表達的不充分,從“使勁〞也可以看出作者的樂。讓學生讀,再讀。
②桂花紛紛落下來,落得我們滿頭滿身,我就喊:“啊!真象下雨!好香的雨呀!〞想象“桂花紛紛落下來,我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開展語言能力的同時,要開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
師:落下的桂花象什么?
生:象......象......象......
教師用柔美的語調描繪美麗的雨景,在再現(xiàn)的情景中喚起學生充滿詩意的想象,引起心靈和感情的共鳴。
8、師:為什么說桂花紛紛落下來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老師再讓學生讀句子,然后結合文字的描述引導學生想象當時的情景。學生都有淋雨的經(jīng)歷,讓學生想象雨飄落在頭發(fā)、脖頸的情景。
師:現(xiàn)在是有著濃郁香氣的桂花也在飄落,落在發(fā)梢,落在脖頸,這“雨〞是怎樣的“雨〞?
生:好香的雨、金色的雨、快樂的雨......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
帶著這種感情,教師又讓學生深入讀文,喊出快樂,喊出桂花的香
〔教師這樣處理就較好的挖掘了教材中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的訓練點,放飛了學生想象的翅膀,進行語言實踐,學生在課本里翱翔,文本語言就活了
9、起來?!?
紛紛揚揚飄落的桂花雨,具有詩情畫意。接著
師: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喊呢?
生:快樂、快樂、大聲、興奮......
教師再讓學生回到文本,自讀自悟享受桂花的芬芳,感受作者搖桂花的歡樂和興奮,覺得很是開心,和作者同搖同樂。教師更深一步問
師:作者是用什么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
生:三個“!〞
學生再回到課文時,放得開,喊得入情,做得自然。
“學生的頭腦不是一個被填滿的容器,而是需被點燃的火把。〞教師的責任就是點燃火把。這個火把已經(jīng)被老師點燃,最后連老師也被感染了,忍不住和學生一起喊,一起讀。
再讓學生整段朗讀,整體感悟。學生在朗讀中理解、體驗、積累和感悟。只有有所思,有所想
10、,有所悟,有所感,才能“言為心聲〞而發(fā),也才能最終打動人心。由讀美而到美讀。
語文教材中集納了古今中外的眾多名篇美文,要想讓這些文章打動孩子們的心,就須先打動教師自己的心,與作者同悲同喜,這就靠教師感謝昂得導讀或使學生精神振奮;或使學生悄然淚下。
2、理解:母親常常說:“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xiāng)舊宅院子里的金桂。〞時,老師讓學生在讀中體會,母親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xiāng)院子里的桂花。〞同是桂花,難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樣嗎?為什么?
母親這句樸素的話,與“月是故土明〞如出一轍。“蕁茱鱸魚長入夢,他鄉(xiāng)雖好總添愁。〞
母親每年都聞著桂花的香氣,關注桂花,收獲桂花,體驗著饋贈
11、桂花的快樂,吃著桂花做的食品,喝著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間。家鄉(xiāng)院子里的這棵桂花樹,是母親生活乃至生命的一局部,還會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沒有區(qū)別的,問題是母親不是在用嗅覺區(qū)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體味它們。一親一疏,感覺自然就涇渭清楚了。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家鄉(xiāng)在母親心中的分量。感人心者,莫善于情〞〔白居易語〕
學生再去讀母親的話,以及5、6段自然會帶著深深地情感。
這一局部的教學設計,還表達了“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文本,感悟文本內(nèi)容,尊重學生獨特的體驗〞這一教學理念,尤其可貴的是,教者在引導學生讀書的時候,適時點撥,注重讀書方法的指導。
如今,我們的課堂越來越重視朗讀,但課堂上反反復復機械式的朗讀,往往使學生覺得索然無味,從而產(chǎn)生厭倦情緒。如何牢牢地抓住“讀〞這個根本,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熏陶。項老師的這節(jié)課,使我受益非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