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生物上冊 3.6 愛護植被,綠化祖國教學課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七年級生物上冊 3.6 愛護植被,綠化祖國教學課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2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六章 愛護植被,綠化祖國 地球是一個充滿生機和活 力的世界,如果有一天這 個星球的綠色逐漸退卻甚 至消失,她還會美麗嗎? 想一想: 1.說出我國主要的植被類型 。 2.說出各種植被類型中的主要種類。 3.闡明我國植被面臨的主要問題。 4.闡明愛護植被、綠化祖國的重要意義,參加綠 化家園的活動。 我國主要的植被類型 探究主題 一 : 【 重點探究 】 自學相關內(nèi)容,思考以下問題 1.什么是植被? 2.我國有哪些主要的植被類型 ? 植被:一個地區(qū)內(nèi)生長的 所有植物 的總稱。 植 被 我國主要的植被類型 1.草原 特點:組成草原的植物
2、大多是適應 _________ 氣候條件的 _________。 半干旱 草本植物 2.荒漠 特點:生態(tài)條件極為嚴酷,夏季炎熱干燥 ,土壤貧 瘠?;哪闹参锓N類 _________,植被 ______,非常 耐旱。 稀疏 十分貧乏 3.熱帶雨林 特點:分布 在全年高溫 多雨的地區(qū), 植物種類 __________, __________, 大部分植物都 很 ______。 特別豐富 終年常綠 高大 4.落葉闊葉林 特點:分布在四季分明、 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 的地區(qū),植物主要是 ____ 。 完全落葉的闊葉樹 冬季 5.常綠闊葉林 特
3、點:分布在氣 候比較炎熱、濕 潤的地區(qū),以 ___________ 為主。 常綠闊葉樹 6.針葉林 特點:分布在 夏季 _____、 冬季 ______ 的地區(qū),植物以 ____、 _____等針 葉樹為主。 溫涼 嚴寒 松 杉 你知道的身邊植被被破壞的實例有哪些? 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探究主題二 : 我國植被面臨的主要問題 1.森林覆蓋率低,人均占有量少。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圭亞 芬蘭 日本 美國 中國 森林覆蓋率 由于我國人口眾多,人均森林面積只有 0.145公頃, 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1/4! 2.
4、森林資源利用不合理,砍伐嚴重。 過度砍伐讓小鳥無家可歸 我的家呢 ?我的家呢 ?我的家呢 ? 3.過度放牧使許多草場退化、沙化 。 草場沙漠化 過度放牧 1984年頒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 , 1985年頒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 , 2003年 1月 20日起執(zhí)行 退耕還林條例 , 每年的 3月 12日定為全國的“植樹節(jié)”。 從我做起,保護植被 探究主題 三 : 閱讀相關內(nèi)容,談談我國頒布了 哪些與保護植被有關的法律、法規(guī)。 只要大家都愛護植被,積極參加植樹造林活動,我 們的祖國就會更加綠意盎然。 參加植樹活動有哪些意義 設計:綠化校園的設計活動 目的要
5、求: 嘗試校園綠化設計,學習有關常見花卉、林木、草皮 等植物的知識,提高審美情趣,增強愛護植物和熱愛 學校的情感。 方法步驟: 一、課前準備:分組、調(diào)查、查閱資料、討論設計 。 二、課內(nèi)活動:各組展示設計成果 ,各組間互補完善 。 我國主要的植被類型 愛 護 植 被 , 綠 化 祖 國 我國植被面臨 的主要問題 人均森林面積少 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呈現(xiàn)衰退趨勢 草原退化、沙化嚴重 從我做起 保護植被 頒布了相關法律法規(guī) 開展了植樹、種草等活動 設計:綠化校園的設計活動 1.下列植被類型中,所生長的植物最耐旱的應該 是 ( ) A.熱帶雨林 B.常綠闊葉林 C.針
6、葉林 D.荒漠 2.目前,我國人均森林面積為( ) A.0.128公頃 B. 0.215公頃 C.0.145公頃 D. 0.125公頃 D C 3.據(jù)報道,進入 20世紀后,幾乎每年都至少有一種生 物從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動植物瀕臨滅絕的主要原 因是( ) A.自然災害 B.遭受病毒侵害的結果 C.敵害過多 D.人類活動使生態(tài)系統(tǒng)遭到破壞 D 4. 數(shù)百年前我國黃土高原上有茂密的森林,后來成 了荒山禿嶺,主要原因是( ) A.北方寒流長期侵襲 B.長期干旱,赤地千里 C.過度開發(fā)破壞了生態(tài)平衡 D.地殼運動頻繁 C 5.將以下植被類型與相應的植物種類正確連線。 荒漠 常綠闊葉樹 草原 植物種類非常豐富,終年常綠的 高大喬木 落葉闊葉林 松、杉等針葉樹為主 熱帶雨林 比較耐旱的草本植物 針葉林 土壤貧瘠,植被稀疏,種類貧乏 常綠闊葉林 闊葉樹,冬季全部落葉 奮斗,是理想與毅力合成的混凝土, 它能架成通向彼岸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