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說課稿》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說課稿(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說課稿
安鄉(xiāng)縣董家垱中學 魏業(yè)剛
尊敬的評委,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數學第九冊中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幾何知識的初步認識貫穿在整個小學數學教學中,是按由易到難的順序呈現的。本單元共分為4個模塊:平行四邊形面積、三角形面積、梯形面積和組合圖形面積。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并能靈活運用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理解平行四邊形特征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而且,這部分知識的學習會為學生學習后面的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圖形的面積奠定良好的基礎。由此可見,本節(jié)課是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發(fā)展,扎實其幾何知識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2、由于平行四邊形可以通過割補變成長方形,根據這種內在的聯系,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則可通過“轉化”為長方形來學習,考慮到三角形、梯形面積都要轉化為平行四邊形面積進行推導,所以教材先安排了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學習。
(二)學生分析
學生已經掌握了平行四邊形的特征和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這些都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知識基礎。但是小學生的空間想象力不夠豐富,對圖形的轉化、公式的推導會有一定的難度。讓學生切實理解由平行四邊形剪拼成長方形后,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平行四邊形底和高的關系是一個難點,需要學生在探索活動中,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地進行操作與觀察,從而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平面圖形之間的變換關系,發(fā)展空間
3、觀念。
(三)教學目標預設
1、知識目標:經歷動手操作、討論、歸納等探討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并能用字母表示,會用公式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
2、能力目標:在剪一剪、拼一拼中發(fā)展空間觀念;在想一想、看一看中初步感知“轉化”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3、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操作、測量、思考、討論交流等數學活動,體會轉化等數學方法,發(fā)展推理能力。
4、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使學生在探索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形成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四)教學重點、難點及關鍵點剖析:
1、重點: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及應用。
2、難點: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為了突破這份難點我設
4、計了“把平行四邊形剪一刀,然后拼成一個長方形”的操作活動。在學生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和充分交流剪拼方法的基礎上,提出“平行四邊形和拼出的長方形有什么關系”的問題,引導學生分析平行四邊形和拼成的長方形的內在聯系,使學生認識到它們面積相同,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分別與長方形的長和寬相等。進而由長方形的面積公式轉化、概括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
(五)教具、學具準備:平行四邊形紙片、剪刀、自制平行四邊形框架。
二、說教法、學法。
(一)設計理念:
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參與知識發(fā)生發(fā)展的全過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嘗試采取多種手段引導每一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重視師生之間、生生之間
5、的相互作用,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和組織學生合作與討論,使學生認識事物的各個方面,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建構新知識。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二)教法
本節(jié)課教法上最大的特點是讓學生動手操作,以“動手操作——轉化——公式總結——嘗試應用”為基本模式,讓學生在思考怎樣做才能轉化成學過的圖形并實際操作,將拼成的圖形與原來的圖形進行比較、分析、推理的活動中,經歷面積公式的自主探索、形成和應用的全過程。
(三)學法
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實踐,組織學生認真觀察、操作、分析和討論,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通過動手實踐,合作交流來完成任務,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6、
三、說教學過程:
為了更好地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抓住關鍵,教學教程分為以下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創(chuàng)設情境,設疑引入
1、復習我們前面學習了很多的平面圖形。老師這里有一些圖形大家認識一下,多媒體出示一組圖形,讓學生說一說各是什么圖形,并回答那些圖形的面積會計算。
2、以校園風景圖為引入,綠色文明指示牌的圖形為疑問,說說他們的面積,猜想,設疑。引發(fā)興趣。這樣設計,由生活中的問題很自然地把學生帶入新知的學習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完成了學習新知的心理準備――成為一名探索者,為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奠定了基礎。
(二)操作探索,推導公式
1、數方格法求面積(課件出示)
7、 數完后,問問學生結果如何?你發(fā)現了什么?
這樣設計,讓學生掌握用數來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方法,進一步證實自己的猜想是正確的,初步感知到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它的底和高有關系,并得知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長方形的長,平行四邊形的高和長方形的寬分別相等,它們的面積就相等。
2、轉換法
教師啟發(fā)談話,如果要求在實際生活中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經常用數方格這種方法方便嗎?這就需要尋找一種更簡單的方法。我們已學過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能不能根據已掌握的知識來解決新知,求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呢?
然后讓學生實踐操作,讓學生拿出剪好的平行四邊形,每四人一組,想一想,動一動,拼一拼,看能
8、不能把一個平行四邊形拼成一個面積相等的長方形呢?
學生動手若干分種,教師要注意巡視,可選擇做得對的小組派一名學生給全班演示,說說你們的想法。然后教師再重點的演示和完善的敘述平移(可能學生說得不準確)。
3、歸納:
提問:這個平行四邊形轉換成了什么圖形?它們的面積有變化沒有?拼成的這個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什么關系?
得出結論: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用字母怎樣表示? S=ah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主要采用了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通過動手操作、探索,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培養(yǎng)學生探索精神,使學生獲得戰(zhàn)勝困難,探索成功的體驗,從而產生學習數學的興
9、趣,建立學習數學的信心。這樣做完全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體現了活動化的數學學習過程,有效地提高了
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
(三)實際應用:
1、計算停車場的面積。
2、變式練習。
3、拓展練習。
(四)全課總結,質疑問難。
問學生: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學會了什么?
主要目的是了解學生對這節(jié)課的知識有一個全盤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整理知識的能力。
四、板書設計:
長方形面積 = 長寬
平行四邊形面積 = 底高
S = a h
課后反思
本課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是以校園風景圖為引入,綠色文明指示
10、牌為的圖形為疑問,說說他們的面積,猜想,設疑。引發(fā)興趣。這樣設計,由生活中的問題很自然地把學生帶入新知的學習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完成了學習新知的心理準備――成為一名探索者,為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奠定了基礎。
在學生探索活動開始之前,教師沒有任何幫助,但正是這種沒有鋪墊的教學,學生真實的思維活動得到了體現。實踐證明,學生完全具備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他們的成長并不需要教師“迫不及待”的幫助,他們需要經歷從混沌到清晰的過程、正確與錯誤的考驗,他們需要的是探索的時空、交流的機會和心理安全的、富有激勵性的學習氛圍,這些才是學生需要的幫助。
在操作探索,推導公式的過程中,先啟發(fā)談話,猜測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然后讓學生實踐操作。學生動手若干分種,教師要注意巡視,選擇做得對的小組派一名學生給全班演示,說說你們的想法。然后教師再重點的演示和完善的敘述平移(可能學生說得不準確)。這樣讓學生憑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互評”的漸進過程進行充分的自主探究,在“親歷”和“體驗”中初步感悟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方法。這樣設計,讓學生經歷從特殊問題到一般問題的過程,使得學生的數學學習做到重點突破,為后面進一步學習面積公式作好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