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地理一輪復習 第9練 外力作用及其地表形態(tài)點題對點練習(含解析).doc
《2019-2020年高三地理一輪復習 第9練 外力作用及其地表形態(tài)點題對點練習(含解析).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三地理一輪復習 第9練 外力作用及其地表形態(tài)點題對點練習(含解析).doc(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三地理一輪復習 第9練 外力作用及其地表形態(tài)點題對點練習(含解析) (保分題) 讀“五種外力作用相互關系示意圖”,回答1—2題。 1.下列地貌與a、b、c、d所示外力作用對應正確的是 A.溶洞—a B.裂谷—b C.瀑布—c D.沙丘—d 1.A 由圖可知,a、b、c、d對應的外力作用分別是侵蝕、搬運、沉積和固結成巖作用。溶洞是由流水對石灰?guī)r的溶蝕而形成的;裂谷是板塊張裂而成,屬于內(nèi)力作用的結果;瀑布是流水侵蝕作用形成的;沙丘是沙漠地區(qū)常見的風力沉積地貌。 2.沙塵暴發(fā)生時,“天昏地暗,日月無光”,造成此現(xiàn)象的外力作用屬于( ) A.a(chǎn) B.b C.c D.d 2.B 題中“天昏地暗,日月無光”反映的是大氣中懸浮顆粒物密度很大,這是風力搬運作用的表現(xiàn)。 【易錯提醒】a為侵蝕,誤認為大氣中的泥沙來源是地表物質(zhì),而錯選A選項,“天昏地暗,日月無光”說的是大氣中的泥沙在風的推動下形成的現(xiàn)象。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地的植被覆蓋率比乙地高 B.乙地風速小于丙地 C.乙地的海拔高于丙地 D.甲地氣壓高于乙地 3.D 圖中沙塵暴從甲地開始形成,在乙地達到頂峰,在丙地是這次沙塵暴的結束階段和地域,說明乙地是大氣氣壓較低、溫度變化大、大氣處于極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因此就沙塵暴的形成與消亡的過程分析,D敘述正確。 【知識拓展】新月形沙丘在平面上形似新月,沙丘體兩側有順風向延伸的兩個翼角;其縱剖面形態(tài)不對稱,迎風坡坡角凸出而平緩,坡度5-20度,被風坡凹入而且較陡,坡度28--31度;高度一般1--5米,個別可達百余米。新月形沙丘主要在砂源較少、風向穩(wěn)定而緩和時形成,常出現(xiàn)在砂漠邊緣。若砂量充足,新月形沙丘可成群出現(xiàn)組成沙丘鏈。 4.關于甲、乙、丙三地的地質(zhì)作用與形成的地貌說法正確的是 A.甲地流水侵蝕,易形成溝谷 B.乙地風力搬運,易形成戈壁 C.丙地風力沉積,易形成沙丘 D.三地風力侵蝕,易形成風蝕蘑菇 4.C 形成沙塵暴的地區(qū)都是植被覆蓋率低,沙丘廣布的地區(qū)(必須 有沙源),外力作用主要表現(xiàn)為物理過程,如風力侵蝕、搬運與堆積,乙地外力作用是風力搬運,但它形成的地貌不是戈壁;在沙塵暴多發(fā)地區(qū),風力作用突出,以風力搬運和風力堆積為主,風蝕蘑菇是風力侵蝕地貌。 5.甲處所形成的地形區(qū)為 A.河口三角洲 B.沖積扇 C.沖積平原 D.火山島 5.A 甲處地處河流入海口,地貌為河口三角洲,主要是由流水的沉積作用形成的。 6.乙處的河谷形態(tài)是 A.U型谷 B.寬谷 C.V型谷 D.地上河 6.C 乙處位于河流上流,流水侵蝕作用強,巖層受河流下切侵蝕,形成V型谷。 (高考題) 下圖為雅魯藏布江中游寬谷的爬升沙丘,讀圖完成7—8題。 7.該沙丘位于 A. 沖積扇 B. 洪積平原 C. 三角洲 D. 河漫灘 8.正確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C 結合題干“爬升”關鍵詞,說明沙丘前行方向應與外力作用的方向相一致,排除②、④,再結合景觀圖的沙丘分布特征,沿河岸一側的沙丘更緩,另一側坡度更陡,可以排除①選項。該沙丘前后河床上因枯水期而露頭的河沙,經(jīng)年復一年地吹送搬運并堆積,位于迎風坡一側坡度更緩,背風坡一側更陡。 【知識拓展】沖積平原一般是由洪積一沖積平原、河漫灘平原和三角洲平原三部分組成。 1.洪積一沖積平原一般是由于季節(jié)性的洪水或河流在山區(qū)流動時,由于山區(qū)內(nèi)地勢陡峭,水流速度快,攜帶了大量礫石和泥沙??墒?,當水流流出谷口時,由于地勢突然趨于平緩、水道變得開闊,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運的物質(zhì)逐漸堆積下來,形成洪積扇或沖積扇。多個洪積扇或沖積扇連接最終形成洪積一沖積平原。 2.河漫灘平原一般是在中下游地區(qū),河流下蝕作用較弱,側蝕作用較強。河流往往在凹岸侵蝕,在凸岸堆積形成水下堆積體。堆積體的面積逐步擴大,在枯水季節(jié)露出水面,形成河漫灘。洪水季節(jié),河漫灘被河水淹沒,繼續(xù)接受沉積。如果河流改道,河漫灘被廢棄。多個被廢棄的河漫灘連接在一起,最終形成了寬廣的河漫灘平原。 3.三角洲平原一般是當攜帶著大量泥沙的河流進入海洋時,如果河流入海處水下坡度平緩,河水流速減慢,河流所攜帶的泥沙便會堆積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若干個三角洲連在一起,便形成了廣闊的三角洲平原。 4、該圖來自雅魯藏布江著名的旅游景點“佛掌沙丘”,位于雅魯藏布江北岸,近雅魯藏布大峽谷,因形如雙手合十的佛掌而得名。 實際情況:該沙丘位于雅魯藏布江中下游強風口地段,秋末至春末期間勁風如颶,該沙丘前后河床上因枯水期而露頭的河沙,經(jīng)年復一年地吹送搬運并堆積,便形成了這一特兀的地貌景觀。雅魯藏布江米林縣境內(nèi),這一沙丘的規(guī)模僅次于臥龍大沙丘。 9.這里河流曲折多彎,最可能的自然原因是 A.側蝕作用明顯 B.受斷層的制約 C.受地轉(zhuǎn)偏向力的影響 D.河流下蝕作用強 9.A 由圖可知,圖中大部分地方海拔在50米以下,地形平坦,流速較慢。受地轉(zhuǎn)偏向力影響較小,但河流主要以側蝕為主。 1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這里山高水深,位于河流上游 B.此處河流曲折,不易發(fā)生洪澇 C.河流總體自東向西流 D.該地區(qū)聚落沿河流分布于河流凸岸一側 10.D 該處地形平坦,應位于河流下游,河流彎曲易發(fā)生洪澇災害;等高線與河流相交時向河流的上游方向彎曲,河流流向是自西向東;河流在凸岸一側以堆積為主,易形成新的土地,河水較淺便于取水,有利于村落的發(fā)展。 (經(jīng)典題) 魚鱗坑是為減少水土流失,在山坡上挖掘的交錯排列、類似魚鱗狀的半圓形或月牙形土坑,它能夠攔截地面徑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讀下圖,回答11—12題。 6.圖中最宜植樹的地點為( ) A.① B.② C.③ D.④ 6.C ③地點植樹更有利于涵養(yǎng)水源,減少坡面徑流,保持水土。 7.魚鱗坑有利于物質(zhì)的 ( ) A.風化 B.侵蝕 C.搬運 D.沉積 7.D 這種交錯排列的半圓形或月牙形土坑有利于物質(zhì)的沉積,從而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解題方法】B選項的錯誤在于魚鱗坑被認為是侵蝕的產(chǎn)物,而題干中說的是魚鱗坑的作用是防治水土流失。 (預測題) 該圖中,左圖為我國某河流河道示意圖,甲為一河心沙洲,右圖為該洲一年內(nèi)面積變化統(tǒng)計圖,讀圖完成13—14題。 13.該河位于我國的?? A.西北地區(qū) B.東北地區(qū) C.東南地區(qū) D.西南地區(qū) 13.B 根據(jù)右圖可以知道,該河沙洲三月份和七、八月份面積最小,說明這段時間流量最大,侵蝕作用最強烈,在我國幾個地區(qū)中,能出現(xiàn)春汛和夏汛的只有東北。-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高三地理一輪復習 第9練 外力作用及其地表形態(tài)點題對點練習含解析 2019 2020 年高 地理 一輪 復習 外力作用 及其 地表 形態(tài) 點題 練習 解析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820124.com/p-1977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