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___-省中考文綜考試試題分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0年___-省中考文綜考試試題分析(1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2020年___-省中考文綜考試試題分析
2019年河北省中考文綜(政史)試題分析
2019年河北省中考文科綜合學科歷史試題,依據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和《河北省2019年初中畢業(yè)生升學文化課考試說明》的要求,堅持“以能力立意”和“育人為本”的理念,科學地考查歷史知識和學科能力,考查歷史學習的過程與方法,促進教與學的方式轉變,推動歷史課程目標的貫徹實施。試題依托教材內容,靈活運用多種素材,巧設問題情境,提煉問題視角,催生新的思考,體現了良好的甄別選拔功能。綜合試題立足學科知識,直擊時政熱點,關注時代進步,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體現出立德樹人的鮮明導向。
一、圍繞歷史發(fā)展主題性線
2、索,開展系統(tǒng)性全面考查。
歷史試題緊緊把握學科的主題線索和重點知識,進行全面考查??疾榈闹黝}線索有:列強侵華與中國的主權完整遭到破壞、中國近代化的起步、孫中山與中華民國、中國參加聯(lián)合國大會、英國工業(yè)革命的影響、印度民族大起義的歷史意義、日本明治維新、世界反法西斯聯(lián)盟的形成、馬歇爾計劃作用、世界現代化秩序變遷、信息時代經濟的迅速發(fā)展、中國共產黨探索中國革命道路、鄧小平與改革開放、中國國際地位提高、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近代中國人民救亡圖存的時代主題。試題注重考查重點知識,內容涉及鴉片戰(zhàn)爭、洋務運動、武昌起義、李大釗與五四運動、土地革命道路、西安事變、聯(lián)合國成立、工業(yè)革命、印度民族大起義、馬歇爾計
3、劃、冷戰(zhàn)、毛澤東“工農武裝割據”思想、鄧小平、中美關系正?;?、我國成功爆炸第一顆原子彈、李大釗、張學良、楊虎城等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歷史人物和歷史現象,強調歷史進程的梳理,著重考查對學科核心知識的掌握,關注歷史思維能力和學科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在僅有的14個歷史題目中,涉及到中國和世界近現代史四個板塊的17個學習主題,宏觀知識覆蓋面達到56.7%;考查到中國史學習主題10個、世界史學習主題7個;考查的具體知識點達到68個。寬廣的知識覆蓋面、密集的考點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重點知識的均衡考查??蹨蕦W科核心知識設置題目,有效地實現了系統(tǒng)性全面考查的目標。
二、廣泛引入課程資源,增強試題的啟發(fā)性。
4、歷史學科內涵豐富,涉及知識領域廣泛,歷史材料中蘊含著豐富的信息。試題廣泛選材靈活運用,以文獻摘錄、系列連環(huán)畫、歷史文物圖片、數據統(tǒng)計表、歷史線索示意圖、歷史著述、名人言論等形式入題,通過多角度設問,引導學生“對話”材料,感知歷史的跌宕起伏。如第14題,以中華民國特派狀影印件作為材料,直接佐證“中國參加了聯(lián)合國成立大會”這一史實,給考生提供了依托教材又超出教材的特定信息,使得近代歷史上的外交場景躍然紙上。第16題通過補充1859年后英國對印度統(tǒng)治方式上的變化,表現印度民族大起義的深遠影響,進而詮釋近代印度逐步實現統(tǒng)一的原因。試題選材獨具特色,打破學生的常規(guī)認識,內在邏輯嚴謹清晰,準確呈現歷史事物
5、之間的因果聯(lián)系,給人耳目一新之感。第19題以系列漫畫的方式提出問題,形式新穎,同時試題從多個側面切入,展現美國援助歐洲計劃下中國、蘇聯(lián)、英國三國的不同態(tài)度,從而構建新的問題視角,立意獨到,寓意豐富,使試題在常見的考點下推陳出新,啟發(fā)性大大增強。
三、關注歷史學習的過程與方法,重點考查學科能力。
試題注重知識獲得的過程,注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強調通過分析史實得出結論,或提出觀點尋求證據,滲透“論從史出”的原則??疾樵诰唧w時空條件下解釋歷史的能力、閱讀觀察歷史材料的能力、從材料中發(fā)現并提煉問題的能力。要求考生通過識別歷史圖表,讀取并處理歷史信息,進而解決有關歷史問題。如第15題,通過設置“英國
6、棉手織工場工人和棉紡織廠工人人數統(tǒng)計圖”,展示工業(yè)革命對英國棉手織工場和棉紡織廠發(fā)展態(tài)勢的影響。試題避開平鋪直敘的表達方式,采用隨年代尺變化的直線圖形式呈現這一演變進程,引導學生觀察圖表示意、理解歷史事物的內在關聯(lián)、把握歷史事件的轉折點,從而對數據變化原因做出判斷,答題過程環(huán)環(huán)相扣,能力要素彼此相關,大大增強了題目的思維含量,豐富了歷史學科能力考查的梯級層次。如第20題,通過設計“世界現代化秩序變遷示意圖”,將世界現代史上四個單元的歷史知識高度提煉,濃縮為簡明扼要的歷史結構,再引導學生追尋其中相對應的具體史實。從宏觀知識結構認知到微觀歷史細節(jié)考查,反映出歷史學習目標的多元化,體現歷史學科能力考
7、查的精細化設計。既考查了讀圖識圖能力又考查了歷史發(fā)展的主要進程,實現了教材內容整合與歷史學習技能有機結合。
四、歷史與現實結合,體現出學科價值引領的作用。
試題密切關注歷史課程改革最新動態(tài),落實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體現“立德樹人”的價值取向,將歷史知識的考查融入對時政熱點和社會現象的認識與理解之中。以主觀題為例,如第26題通過毛澤東提出“工農武裝割據”思想、從理論上為中國革命的勝利指明正確方向和鄧小平從實際從發(fā),解決當時制約我國經濟發(fā)展的主要問題,進行知識的重新組合,說明兩代黨和國家領導人共同致力于民族復興和國家富強的偉大事業(yè)。第27題通過“我國成功爆炸第一顆原子彈,有力地打破了超級大國的
8、核壟斷和核訛詐,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這一史實,追溯原子能工業(yè)起步之初艱難的國際和國內環(huán)境,借以襯托建國初期中國人民沖破外部層層封鎖,克服內部重重困難,在極端惡劣的環(huán)境下默默地創(chuàng)造奇跡的偉大壯舉,而在當前國際局勢劇烈動蕩的情況下,弘揚這種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顯得尤為可貴。第28題第(1)(2)小題,打破教材中原有的歷史發(fā)展脈絡,將李大釗同志1919年5月18日發(fā)表的《秘密外交與強盜世界》片段,和張學良楊虎城于1936年12月16日發(fā)表的《告全體同胞書》的內容,組合在一起。使學生感受到在民族危亡之際仁人志士發(fā)出的不甘沉淪奮起抗爭的呼聲,從而烘托出維護民族利益救亡圖存的時代主題。這些都從不同角
9、度體現出試題對社會現實的關注和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滲透。不僅完成了歷史學習的考查,還增強了從歷史中汲取智慧的意識,有利于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五、對復習教學的建議
(一)樹立系統(tǒng)復習的觀念,幫助學生建構知識體系。
教師在指導學生復習時不能將知識碎片化,只看樹木不見森林。而是要把知識碎片放在客觀的歷史大環(huán)境下,進行知識的條理化、模塊化的學習,形成對歷史知識之間的正確邏輯,讓學生從中體驗歷史思維的過程。例如,第26題(3)問“據上述材料、問題和所學知識,
歸納毛澤東、鄧小平畢生致力于完成的共同事業(yè)是什么”,不僅要明確兩代黨和國家領導人探索中國革命和建設道路的有關史實,還要在深入理解的基礎
10、上進行整體性的理論概括。
(二)加強訓練,提高審題能力。
開展針對性訓練,幫助學生學會準確理解試題中設問詞的含義,作為解題的突破口。例如,第28題第(1)小題“概括這兩個重大事件發(fā)生的各自國際背景及其在維護民族利益方面各起的作用”中的設問詞“國際背景”是什么意思?國際背景指國際方面對歷史事件進程起到作用的歷史情況或現實環(huán)境。有些學生因為弄不清國際背景的含義,站位在國內方面的角度回答,以至于答案出現錯誤。題中兩個重大事件的作用也是指在維護民族利益方面的作用,許多考生沒弄清題意指向,盲目回答,結果答非所問,離題萬里,造成無謂的時間浪費??梢?,學會審題才能有效做答,明確設問詞的含義,才能調用已有
11、知識從正確的角度合理解答,這應該是今后復習教學的重要導向。
(三)明確復習思路,確立正確的教學導向。
首先要有明確的依據。《課程標準》和《學科說明》是中考命題的權威依據,更是教學的權威依據。建議全面掌握《歷史課程標準》和《中考歷史學科說明》的各項內容和要求。依據課標,不是只依據“內容標準”中羅列的知識點?,F行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每個部分中都包含著大量的具有指導意義的信息,需要老師們全面學習和落實。
其次,要選擇正確的方法。歷史思維的特征是用史實論證觀點,即史論結合。史論結合的培養(yǎng)要貫穿于教學過程。如果只是知識教學,不必講求方法,最好、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死記硬背。新課程背景下的教
12、學重在培養(yǎng)思維品質,教學方法要為理解歷史、培養(yǎng)思維品質服務。好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較快地進入歷史思維。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在實踐上就是要求教師站在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征上考慮教學方法。培養(yǎng)史論結合的能力,在教學中就應當將教學立意寓于史實的鋪墊之中,盡量啟發(fā)學生自己認知。
其三,強化對問題的理解。強調理解是應對考試復習的鑰匙,更是轉變教學方式的關鍵。很多教師至今跳不出知識教學的模式,很多地方還在沿用簡單機械的方法訓練記憶。歷史需要記憶,但記憶是在反復中,在理解中形成的。河北省中考歷史試題幾乎沒有對應某一版本教材的表述,完全靠記憶完成的試題比例更是一降再降。面對越來越多的新情境、新角度、新問題
13、,只有強化學生的理解能力,才能讓我們的教學處于主動的位置。
引領道德風尚,弘揚法治精神
以初中學生面對的不同生活領域及各種關系處理為建構基礎。
以反映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強盛、社會進步、公民素質提高為主基調。
以全面考查學科目標素養(yǎng)為基本追求。
彰顯學科立德樹人功能,實現正確的價值引領。
——這是2019年中考道德與法治試題整體立意。
滿紙“德”意盈盈,彰顯“法”力鏘鏘。
都云試題不難,慢品其中味道。
——這是初三一線名師對道德與法治試卷的感覺。
卷面分析
試題結構基本穩(wěn)定,60分的卷面和去年是一致的。
其中12個選擇題,合計26分;兩個材料分析題,共7問,合計19分;一道
14、政史綜合題,道德與法治內容占3問,合計15分。
從考查內容上看,選擇題部分涵蓋了道德、法律、科技、環(huán)保、文化、國際關系、民族文化常識等多個方面。
24題主要考察道德與法治對社會文明與發(fā)展的影響。
25題主要考查憲法與其他法律的關系以及行使國家權力和維護公民權利與法治的關系。
28題道法部分的設問以“英雄榜”為小切口,體現了家國天下、民族情懷。
把握時代脈搏,助力學生理解社會生活
試卷中處處洋溢著鮮明的時代特色,充滿著濃郁的時代氣息。
試題情景取材于國家生活、社會生活、個人生活三個層面,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tài)、道德、法治等不同領域。
反映了人與人、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國家
15、、個人與民族、人類與自然等各種關系。
選材如一幅徐徐展開的時代生活畫卷,讓考生徜徉其中,感受中國力量。
第3題體現我國政治生活中的民主;
第4、24(2)、25題反映國家法治的進步;
第1、5、6、7題展示我國改革開放40年的經濟發(fā)展、科技進步、生態(tài)文明,滲透開放、綠色、創(chuàng)新的發(fā)展理念;
第8、9、10、22、23題描繪社會文化生活場景,展現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第24題關注社會文明,聚焦公共場合的不文明事件,引起對公民文明素質的反思;
第28題書寫時代英雄人物故事,點亮時代英模風采,展現昂揚向上的社會風貌。
試題基于生活的設計理念,旨在體現課程的生活性,指引教學改變側重講授、
16、解釋教材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統(tǒng)一,把德育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使教學根植于時代生活沃土,引導學生在認識生活、理解生活、學會生活中感悟知識的生活價值。
突出能力立意,重在學以致用知識遷移
2019年中考道德與法治試題,依據的是《課程標準》和《中考說明》,側重考查主干知識,考查方式穩(wěn)中求新、求變,滲透學科核心素養(yǎng)。今年試題設問方式更加靈活多樣,在全面考查理解、應用、分析、綜合等能力的同時,進一步突出關鍵能力考查??忌诨卮饐栴}時,必須要結合材料并在規(guī)定范圍內作答,不能信馬由韁,更不能照搬照抄手頭資料,否則就是答非所問,得分低甚至不得分。
試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7、1.道德判斷與選擇能力
面對具體的生活事實或現象,能夠以正確的價值觀為標準,做出正確的道德判斷與選擇,是德育課程必須培養(yǎng)的一種關鍵能力。
第7題,考生只有具有綠色發(fā)展的理念,才能理解鐵路修建過程中,頻頻給“古樹”讓路做法的目的,考生答題的過程就是在綠色發(fā)展理念指導下對具體做法的價值判斷過程。
2.歸納概括能力
歸納概括是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的思維過程,是學生認識事物必備的能力之一。
試卷中的第4、8、9、10、24(3)、25(4)、28(3)(4)題,均是歸納概括能力的考查,其基本的邏輯思路是,要求考生先從具體的生活現象或事實中提煉出關鍵信息,再進一步對關鍵信息進行多角度分析
18、,最后根據問題的指向歸納概括出觀點。
第25(4)“由《條例》的制定、實施看政府權力的獲得、行使,你能得出什么認識?” 需要考生從《條例》制定、實施的具體過程中,提取出“民有所呼、法有所應、權有所依”等關鍵信息,最后歸納出“政府權力由法律授予,政府必須依法行使權力”的結論性認識,其中貫穿著對考生發(fā)散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的考查。
3.觀點論證闡釋能力
觀點論證闡釋能力,主要是指從事實中提煉觀點的歸納能力,對觀點解釋說明的能力,其思維含量大、思維品質要求高。
第28(5)“領會下面材料,著眼于民族振興,闡明敬英雄的必要性?!?
旨在考查對“實現民族振興必須敬英雄”這一觀點的論證闡釋能力,
19、要求考生從烈士紀念日的設立、英雄烈士保護法的制定、“時代楷?!卑l(fā)布活動等具體舉措中領悟出這些舉措都是“敬英雄”;再從敬英雄的層面,推導概括出敬英雄產生的共同影響,并據此分析出敬英雄對傳承、弘揚民族精神所起到的作用,然后進一步轉換思維,從民族振興的層面,推論揭示出:敬英雄能為民族振興提供精神動力,激勵中華兒女為民族振興而奮斗。
考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思維在“敬英雄的具體舉措”、“敬英雄的影響”、“傳承民族精神”、“實現民族振興”之間層層推進,或得出感悟、或綜合分析、或歸納說明。
評分說明從觀點正確、表述清楚、思維連貫三個方面對如何表述這一邏輯關系作出了明確的要求。
加強對關鍵能力的考查對
20、教學傳遞出強有力的信號: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式,注重學科能力培養(yǎng),真正使學生在學科學習中習得適應終身發(fā)展必需的關鍵能力,全面提高核心素養(yǎng)。
堅持價值引領,彰顯道德與法治的力量
道德與法治作為一門德育課程,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試題努力落實學科德育功能,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新發(fā)展理念、民族精神及個人品格要求融入情景材料及問題之中。
從對凡人善舉的詮釋,到對公民文明素質與社會文明關系的解讀,再到對英雄價值、英雄精神的理解,一條立德樹人的紅線貫穿試題始終,讓學生在感受善、體會美中追求精神境界的提升。
21、
第2題中主動請環(huán)衛(wèi)工人上車避雨的年輕人、資助貧困學生的退休老人、雨雪天為外賣小哥下單暖心食品的杭州消費者,這些凡人善舉都是友善這一價值準則的鮮活體現,都是正能量的有形注腳,都能給考生帶來心靈的啟迪,行為的引領,激發(fā)出真善美的力量;
第24題巧妙地將價值引領融入到材料與設問中去,引導考生反思發(fā)生在公共場合的不文明行為,思考公民文明素養(yǎng)與社會文明的關系,體會遵守規(guī)則、尊重他人的價值,認識到自己在公共生活中的責任,蘊含公共精神的要求;
第28題以愛國為主題,以英雄事跡為主線,基于英雄故事設置問題,引導考生理解英雄含義、體悟英雄精神、認識英雄價值,把敬英雄、學英雄、做英雄融為一體。將“一個民族不能沒有英雄”、“國家強盛離不開英雄”、“民族振興需要英雄”等價值觀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試題突出價值引領,旨在強調課程的德育性,引導教學努力實現知識與價值的統(tǒng)一,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的目標追求。
相關熱詞搜索:河北2018文綜中考質量分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