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 第一單元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3 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課件 北師大版必修1.ppt
《高中歷史 第一單元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3 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課件 北師大版必修1.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中歷史 第一單元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3 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課件 北師大版必修1.ppt(2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學案3 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第一單元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學習探究區(qū),反饋訓練區(qū),列舉從漢到元政治制度演變的史實,說明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課標要求,,,學習探究區(qū),一、從三公九卿到二府制,1.漢代 (1)漢初:基本上沿襲秦制,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2)漢武帝:重用宮廷內(nèi)的尚書及侍從人員,形成 ,稱為內(nèi)朝;設在宮廷外的丞相官府機構,權力縮小,即所謂 。 (3)光武帝:正式設置 ,由尚書執(zhí)掌朝政,下分 辦事,三公九卿逐漸成為虛銜。,答案,歷史敘述,實際決策機構,外朝,尚書臺,六曹,2.三國兩晉南北朝 (1)三國:魏文帝設 執(zhí)掌機要,尚書臺成為執(zhí)行機構。 (2)西晉:設 作為皇帝的侍從和顧問機構。 (3)南北朝:門下省成為參與決策的機構,南朝梁時改尚書臺為尚書省。 3.隋唐時期 (1)三省的職責: 掌全國政務的決策, 掌審議, 執(zhí)行。三省長官同列宰相,共同議政。 (2)特點:三省既各自獨立,又互相制約;六部分工明確,職權專一。 (3)作用:相權趨于分散,便于 的控制;提高了 ,為后來各朝所沿用。,,答案,中書省,門下省,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皇帝,行政效率,4.宋元時期 (1)宋元實行 制度。元代以 作為全國最高行政機構。 (2)作用:削弱了宰相職權,使皇帝集權更為強化。,,答案,二府,中書省,解讀與點撥,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始創(chuàng)于隋朝,唐代進一步完善。三省中中書省負責起草詔令,門下省負責封駁審議,尚書省負責執(zhí)行。三省長官都是宰相,尚書省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負責貫徹政令,處理日常事務。三省之間相互牽制,互為補充,分工明確,提高了辦事效率。同時相權被分割,有利于加強皇權。,宋代設中書門下(習稱政事堂),為行政機構,長官稱“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簡稱“同平章事”,職務相當于宰相。為了分散宰相的權力,曾增設“參知政事”,作為副宰相。設樞密院,管軍事,長官為樞密使。設三司以總理財政,長官為三司使。(人民版),教材互補,漢代至元朝中樞權力體系的變化 變化:漢代:漢武帝設立中朝;魏晉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體制;隋唐:確立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權,加強皇權;宋代:增設參知政事、樞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權、軍權和財權;元朝:中書省是最高行政機關,長官行使宰相職權。,歸納總結,深化探究,探究點1 唐朝三省六部制 材料 唐初每事先經(jīng)由中書省,中書做定(做出決定)將上(皇帝),得旨再下中書,中書付門下?;蛴形串敚瑒t門下繳駁,又上中書,中書又將上,得旨再下中書,中書又下門下。若事可行,門下即下尚書省。尚書省但主書填“奉行”而已。 ——《朱子語類》,,答案,思考 (1)三省六部是怎樣運作的?三省六部制有何特點? 答案 運作:中書省草擬,上呈皇帝,再交門下省審議,由尚書省“奉行”,尚書省下設的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具體負責執(zhí)行。 特點:相權被一分為三,三省既各自獨立又相互制約,有利于加強皇權。三省六部分工明確,職權專一,有利于提高辦事效率。 (2)有人認為唐初的三省六部制是一種“皇權下的民主”,你是如何認識的? 答案 所謂的“民主”是指三省之間分工明確,相互牽制,以防止大臣專權,也可以集思廣益。并且由于唐太宗借鑒隋亡的教訓,善于納諫,增添了這一制度的“民主色彩”。但由于最終決策權屬于皇帝,所以從根本上看,這一制度仍然是君主專制制度,它只是一種“皇權下的民主”。,,答案,探究點2 宋朝的二府三司制 材料 從宋真宗起,相權逐步得到強化,皇權反而受到種種限制。那時,經(jīng)濟發(fā)展較快,國庫充實,但具體數(shù)字只有三司使知道。真宗多次想打聽虛實,宰相李沆(hng)擔心真宗知道了庫藏量而隨便花銷,始終不肯讓三司使提供具體數(shù)字。李沆還經(jīng)常將各地的水旱災情和“盜賊”情況報告真宗,以使天子了解民間疾苦,巧妙地抵制了真宗擴大財權的企圖,實際上限制了皇權。 思考 (1)材料中的“三司使”有何職權?宋朝宰相的權力是怎樣被分割的? 答案 掌管財政。 增設參知政事、樞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權、軍權和財權。,,答案,(2)宰相李沆與宋真宗的這段故事,能說明什么問題? 答案 ①北宋從宋真宗開始,相權逐步強化,對皇權有所限制。李沆抵制宋真宗擴大財權的企圖,不僅想維護相權,也是從有利于治國的角度出發(fā)的。 ②中國古代相權與皇權的消長,總體上雖然朝著強化皇權的方向演變,但其間也有相權強化的時候,這種權力的消長并非是簡單的直線式發(fā)展。,二、從郡國并行制到行省制,,答案,歷史敘述,1.漢初的郡國并行制 (1)原因:總結秦亡教訓,分封同姓貴族為王。 (2)影響:不利于中央集權的加強,導致了吳楚七國之亂。 (3)結果:漢景帝和 先后打擊王國勢力,郡國并行制名存實亡。 2.漢至唐宋地方演變 (1)漢武帝:把全國劃為13州部,每州部設置 一人,監(jiān)察郡國。 (2)唐代:唐太宗:將全國劃為 個監(jiān)察區(qū),稱為 ,監(jiān)察州縣。 唐玄宗: 變成正式的行政區(qū)劃,為五代、宋、遼、金沿用。,漢武帝,刺史,10,道,道,,劃分若干個大區(qū),設置 進行管理 大都周圍地區(qū)由 直接管理,西藏地區(qū)由中央的 管轄 行省之下,設路、 、縣,,答案,3.元代:行省制 (1)目的:為有效地控制 。,領土,(2)措施,行省,中書省,宣政院,府,(3)意義:元代的行省制度,不僅為 兩代所沿用,而且對中國近代以來的 產(chǎn)生了重大的影響。,明清,行政區(qū)劃,深度點撥,從漢至元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演進具體趨勢表現(xiàn)為君權不斷加強,相權不斷削弱;中央權力越來越大,地方權力越來越小??傏厔菔蔷鲗V浦醒爰瘷喑潭炔粩嗵岣?,這是由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本質所決定的。,關鍵點撥,元朝的地方并不是完全由行省來管理,河北、山西、山東就歸中書省(中央機構)直接管理,西藏、青海一帶是宣政院的轄地。,解讀與點撥,從漢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特點: (1)中央嚴格控制地方行政,地方不存在獨立的行政體系。 (2)地方服從于中央,中央服從于皇帝。 (3)中央對地方實行多層次、多渠道管理。 (4)地方權力分散。 (5)中央控制地方官吏的任免、監(jiān)督、考核。,深化探究,探究點 西漢的郡國并行制 材料一 漢興之初,海內(nèi)新定,同姓寡少,懲戒亡秦孤立之敗,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爵。 ——《漢書諸侯王表》 思考 (1)結合材料一分析,漢初統(tǒng)治者認為秦朝滅亡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秦實行郡縣制,陷入孤立狀態(tài)。,,答案,材料二 西漢局部地方區(qū)域圖 (2)結合材料二分析,漢初統(tǒng)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統(tǒng)治地方?后果如何? 漢武帝又是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的? 答案 措施:實行郡國并行制; 后果:導致“七國之亂”; 解決:實行“推恩令”,強干弱枝,監(jiān)察地方。,,答案,三、中國特色的官吏選拔制度——科舉制,,答案,歷史敘述,1.發(fā)展:中國古代長期實行世官制, 高下成為選官的主要標準。____ 時開始實行科舉制,隋煬帝時設置 ,科舉制開始形成。唐太宗時設進士、明經(jīng)兩科。武則天首創(chuàng)武舉和殿試。 時科舉成為定制。宋、元、明、清各朝進一步完善。 2.作用:擴大了官吏人才的來源,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門第,隋唐,進士科,唐玄宗,歸納總結,古代中國選官制度的演變規(guī)律及影響 (1)演變規(guī)律 ①選官標準:由家世、門第逐漸發(fā)展到品德才學。 ②選拔方式:從推薦到考試,漸趨嚴密、科學。 ③選官原則:逐步制度化、公開、公平、客觀。 (2)影響 ①科舉制度是影響我國最為深遠的選官制度,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選官方式。明朝之前積極性占主導地位,明朝之后消極影響更為突出。 ②歷代選官制度在執(zhí)行初期大都起到鞏固統(tǒng)治的積極作用,但在執(zhí)行后期逐漸影響和阻礙社會的發(fā)展。,深化探究,探究點 中國古代的選官制度 材料一 唐太宗在金殿端門看見新科進士魚貫而出,得意地說:“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矣。” ——王定?!短妻允鲞M士上》 材料二 見下圖,舉子看榜圖,思考 (1)兩則材料反映的是何種選官制度? 答案 科舉制度。 (2)在漢代與魏晉時期,我國的用人制度又是怎樣的?其選官依據(jù)是什么? 答案 制度:漢代選官主要實行察舉制,孝廉成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徑;魏晉南北朝時期,朝廷要職多由世家大族擔任,選用官吏采取九品中正制。 依據(jù):察舉制:德才;九品中正制:門第。 (3)從古代的用人制度中你能得出怎樣的認識? 答案 用人制度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國家的興衰; 必須根據(jù)社會的需要,選擇德才兼?zhèn)涞娜瞬胖卫韲摇?言之成理即可),,返回,答案,,反饋訓練區(qū),1,2,3,4,5,6,,解析答案,1.錢穆在《國史新論》中說:“漢代丞相是首長制,唐代宰相是委員制?!边@反映的實質問題是( ) A.漢代丞相位高權重 B.唐代宰相權力下降 C.宰相數(shù)量逐漸增加 D.皇權在不斷加強 解析 材料包括漢、唐兩個時期的有關情況,A、B兩項只說了一個方面,故不選。由首長制到委員制,看起來是宰相數(shù)量逐漸增加,但這只是表象,題目要求說出反映的實質問題,故應該思考為什么宰相數(shù)量逐漸增加,這種增加意味著什么,由此可以推斷出皇權在不斷加強。,D,,解析答案,1,2,3,4,5,6,2.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 A.增設機構,獨立施政 B.分工明確,相互協(xié)調 C.一職多官,互相牽制 D.簡化機構,總攬于上 解析 唐朝中央官制實行的是三省六部制,中書省負責草擬詔令,門下省負責封駁審議,尚書省負責執(zhí)行,六部隸屬于尚書省。三省既相互牽制,又互為補充,分工明確,提高了辦事效率。,B,,解析答案,1,2,3,4,5,6,3.“漢高祖……矯秦皇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連邑,有逾古典。” (如下圖所示)這一體制( ) A.否定了秦的郡縣制度 B.鞏固專制統(tǒng)治,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 C.導致王國相對獨立,直接威脅了專制皇權 D.管理體系多樣,發(fā)展了中央集權制度,1,2,3,4,5,6,解析 圖示是漢朝實行的郡國并行制,是在吸收秦朝郡縣制基礎上實行的制度,排除A; 郡國并行制中封國勢力較大,不利于中央集權的加強,排除B; 郡國中王國獨立性較強,不利于中央集權的發(fā)展,排除D。 封國中王國獨立,容易與中央形成對抗,故選C。 答案 C,,解析答案,1,2,3,4,5,6,4.“……立行中書省十有一:曰嶺北,曰遼陽,曰河南,曰陜西,曰四川,曰甘肅,曰云南,曰江浙,曰江西,曰湖廣,曰征東,分鎮(zhèn)藩服……”材料所反映的制度創(chuàng)立于(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解析 由材料中“立行中書省十有一”可以看出這描述的是元朝的行省制度。,C,,解析答案,1,2,3,4,5,6,5.有學者認為,隋唐時期的科舉制度是脫胎于漢魏以來察舉制度的母體之中的。二者的淵源關系表現(xiàn)在( ) A.體現(xiàn)才能惟上的原則 B.體現(xiàn)擇優(yōu)選拔的原則 C.體現(xiàn)程序公平的原則 D.體現(xiàn)平等競爭的原則 解析 察舉制強調“選賢任能”的原則,故B項正確; 察舉制度除才能之外還重視品行,科舉制度則才能惟上,故A項錯誤; 察舉制不能確保程序公平、平等競爭,故C、D項錯誤。,B,,返回,解析答案,1,2,3,4,5,6,6.唐朝前期,某平民子弟非常希望擔任政府官員,為此他必須( ) A.掌握多門實用技術 B.刻苦攻讀經(jīng)典詩文 C.孝敬長輩并注意處理好鄰里關系 D.投靠名門望族尋找靠山 解析 唐前期科舉考試的內(nèi)容即經(jīng)典詩文。,B,-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高中歷史 第一單元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課件 北師大版必修1 第一 單元 古代 中國 政治制度 至元 演變 課件 北師大 必修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820124.com/p-2394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