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論文-試論高職 藝術概論 課程體驗式教學的探討的論文》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教育論文-試論高職 藝術概論 課程體驗式教學的探討的論文(1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試論高職 藝術概論 課程體驗式教學的探討的論文
論文摘要:《藝術概論》課程是我國高職院校藝術專業(yè)文化課程中重要的課程,但目前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師資素質等方面存在著許多的問題,使得這門課程的教學效果有待提高。因此,有必要針對高職藝術生的教學目的,通過體驗式的教學方式,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師資素質等方面進行改革,以增強這門課程的教學效果。
論文關鍵詞:藝術概論;體驗式教學;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師資素質
在我國高職藝術專業(yè)的課程設置中,《藝術概論》作為文化基礎課程之一,是藝術專業(yè)所有課程中最為抽象和深奧的課程。目前高職院校《藝術概論》課程在教學
2、內容、教學方法和師資素質等方面與高職藝術專業(yè)的教學目的、學生文化水平、學生的性格特征并不吻合,存在著許多的問題,使得《藝術概論》成為學生逃課率最高的一門文化課程。這與《藝術概論》課程本身的重要性并不相符。所以,這門課程的教學效果有待提高。本文認為有必須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師資素質等方面,采取體驗式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從而促進優(yōu)化教學效果。
一、教學內容的體驗式教學改革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藝術專業(yè)學生所使用的《藝術概論》課程的教材一般依照普通藝術院校的教材進行教學,這是存在問題的,因為高職院校藝術生的文化水平和教學目的與普通院校的藝術生并不相
3、同。高職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yǎng)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而普通院校的藝術生培養(yǎng)理論性和技術性都較強的人才,應此,對于高職院校藝術生的教學內容與普通院校應該區(qū)別開來。目前普通高校所使用的《藝術概論》課程的教材多達二十種之多。 雖然教材各各不同,但主要內容大同小異,主要有三個方面:藝術原理、藝術創(chuàng)作、藝術欣賞。這三個方面是藝術教育的主要內容,只是各個教材這三個方面的內容有所側重。這些教材編寫者的專業(yè)背景可分為三類:藝術類、文學類、哲學類。編寫者在編寫的時候,是從他們的知識背景出發(fā),進行觀點的選擇和材料的取舍的。哲學背景的編寫者側重于藝術原理的內容,文學背景的編寫者側重于藝術欣賞的內容,藝術背景的編寫者
4、側重于藝術創(chuàng)作的內容。其實,藝術問題必然離不開藝術、文學、哲學,但不同的編寫者在內容上的側重使得所編寫的教材不一定適用于藝術專業(yè)的學生。對于藝術專業(yè)的學生而言,接受藝術創(chuàng)作和藝術欣賞方面比較容易,但接受藝術原理則有一定的難度。原因在于藝術專業(yè)的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他們的文化水平并不象一般文科學生那樣高。總所周知,藝術生的高考文化分數(shù)數(shù)要比普通文科生低得多。許多大學本科藝術生的文化水平只相當于優(yōu)秀高中生的水平。所以,理論性、抽象性較強的《藝術概論》課程對于他們而言,接受的難度比較大。這一點在高職的藝術生身上得以集中體現(xiàn)。
高職教育以適應社會需要為目標,要求畢業(yè)生應具有基礎理論知識適度
5、、技術應用能力強的素質。對于高職藝術生的教學目的而言,最主要的是培養(yǎng)其技術應用能力,至于基礎理論知識,適度即可。所以,在《藝術概論》課程的教學內容上不必依照普通高校藝術專業(yè)的教材和內容。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主要有三:一是編寫一本適合高職藝術生的《藝術概論》教材;二是在已有的教材中選擇比較適合高職藝術生的《藝術概論》教材;三是教師在選擇已有《藝術概論》教材的基礎上,針對高職藝術生重新編寫教義。這三種方法的目的都是為了教授與高職藝術生學習目的和文化水平相應的教學內容,以提高他們的藝術素質和專業(yè)技能。
針對高職藝術生的特點,教師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始終圍繞在提高學生藝術技能的基礎上去培養(yǎng)其藝
6、術理論素養(yǎng)。也就是說教學內容中應加強藝術創(chuàng)作、藝術欣賞等藝術實踐方面的內容?!端囆g概論》的課程設置一般在高職藝術生的最后一年,學生在前兩年的學習中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創(chuàng)作經驗和心得體會,對藝術問題有著一定程度的感性認識。藝術創(chuàng)作的思想源泉、創(chuàng)作靈感、創(chuàng)作過程和藝術家等方面的內容,學生在具體的創(chuàng)作過程過程中是有所體會的,教學因勢利導進行理論的提升。對于藝術欣賞問題的理解也是如此。學生的藝術學習必然離不開對大量經典作品的欣賞和描摹,而且他們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會有著自己的藝術追求和審美評品,他們自己創(chuàng)作的藝術作品也會進入欣賞者的視野。學生既是欣賞者又是創(chuàng)作者,所以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藝術創(chuàng)作實踐去欣賞他人的作
7、品。學生在藝術欣賞和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中也會對藝術理論有著一定程度的思考和理解。教師在此基礎上可以進行相關理論知識的引導。比如藝術起源問題,學生通過藝術創(chuàng)作和欣賞的實踐很容易接受一切藝術創(chuàng)作的源泉來源于現(xiàn)實生活這一理論。目前一般《藝術概論》的教材中關于藝術起源問題有藝術產生于巫術、圖騰崇拜、游戲、模仿等幾種觀點,本來這是很難辨析的問題,但學生通過他們藝術創(chuàng)作和欣賞的實踐體驗,就比較輕松地辨析出藝術起源于勞動實踐這一觀點與其它觀點的區(qū)別。諸如此類,學生可以通過藝術創(chuàng)作和欣賞的感受和體驗去理解藝術理論的相關問題。
綜上所述,教師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應該結合高職藝術生的文化水平、學習目標、思維方
8、式、興趣愛好等實際情況,將教學內容融入在他們的藝術創(chuàng)作和欣賞的實踐體驗當中去。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更好地理解《藝術概論》課程中理論方面的內容。
二、教學方法的體驗式教學改革
目前,我國高職藝術專業(yè)《藝術概論》課程的教學基本上采取教師講授的方式。這樣的教學方式是普通高校文化課程教學的傳統(tǒng)方式。這一方式對于普通高校的藝術生而言,可能比較合適。但對于高職藝術生而言,則不太適合。高職的藝術生與普通高校的藝術生是有所區(qū)別的,他們的學習時間多被藝術實踐活動所占用,長期的藝術實踐活動使得他們的思維習慣、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知識結構與普通高校的藝術生有所不同
9、。高職藝術生偏重學習藝術的實踐技能,他們的動手能力比較強。他們喜歡直觀性的、形象性的圖像,而不喜歡抽象化、深奧化的理論。所以,如果采取講授式的教學方式,高職藝術專業(yè)學生的課堂紀律比其它普通高校的藝術生要差得多,課堂紀律也難以維持,自然很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不過,高職藝術專業(yè)的教師可以發(fā)揮高職藝術生動手能力強的特點,選擇與他們能力和興趣相適應的教學方式。
?。ㄒ唬┻€原情景式教學。教師可以通過還原學生創(chuàng)作實踐情景的教學為主,講授為輔的教學方式來改變過去一味說教的教學方式。還原情景式教學方式比較直觀、形象、生動,就是一些比較抽象化的理論通過這一教學方式也容易被高職
10、藝術專業(yè)的學生所接受。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前,需要花費許多時間和精力拍攝和制作學生創(chuàng)作和欣賞藝術品情景的影像資料。當然,在制作這些影像資料時,注意把生動化、形象化的影像資料與教學內容相結合。這些圖像材料自然就能感染學生,讓學生深刻地理解相關的教學內容。比如說講授藝術起源于模仿理論時,可以還原再現(xiàn)學生寫生的場景和過程,邊再現(xiàn)邊進行引導,學生自然就會理解藝術起源模仿的理論。這樣的教學效果比說教明顯好得多。
(二)討論問題式教學?,F(xiàn)在的高職藝術生個性較強,喜歡凸顯自我,喜歡發(fā)表言論。因此,可結合學生的藝術實踐活動設置一些問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這些問題可分為三個階段:導入、展開、深化。教師在講
11、解某一藝術理論之前,先設置問題進行導入,然后對這一問題進行展開,最后進行深化總結。學生都有藝術創(chuàng)作和欣賞的經驗,他們對藝術的一些理論性問題有過自己的理解和見解,只是沒有進行深入地思考和總結。教師在課堂上進行討論問題式的教學,可以讓學生對一些有過接觸但不明其理的問題有了清楚的理解和把握。比如藝術的審美追求問題。這是每個藝術生都有話可說的話題。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先讓學生根據自己從事藝術實踐的體會和經驗去思考這一問題。因為學生在藝術實踐的過程中必然會涉及到審美追求的問題,他們也可能思考過這一問題,但在他們的心里多停留在感性的認識而沒有理性的總結,而且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學生對這一問題的討論會很熱烈。在
12、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可從不同的角度對這一問題進行展開。比如說審美的主觀性和客觀性,審美的個性和共性,審美的當下性和終極性。學生的觀念和看法的可能有偏差,等到學生的討論到一定程度時,教師就他們的觀點進行糾偏和深化,然后在基礎上進行歸納總結。這一教學方式可讓學生對一些理論化問題的理解比單純的灌輸式教學深刻得多。
?。ㄈ┳栽u作品式教學。高職藝術專業(yè)的學生注重實踐教學,他們一般都有一些自己比較滿意的藝術作品。因此,在《藝術概論》課程的教學中,可組織學生帶來他們滿意的作品,先組織學生鑒賞和評論,然后讓學生結合所講授的某一藝術理論進行點評,這樣點評的學生和聽課的學生都會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樣也
13、使得他們在以后的學習和實踐中,能夠更好地理論聯(lián)系實踐,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和實踐水平。比如說在講授中國傳統(tǒng)藝術中意境這一范疇時,就可以采取這一方法。意境是中國藝術中一個非常重要也是非常難以理解的范疇,許多教師在講授這一范疇時說不清道不明。意境的特質在于“象外之象”,而什么是“象外之象”,真可謂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教師可讓學生結合自己的作品談談作品中的“象”和“象外之象”。學生在創(chuàng)作作品時總會希望通過藝術形象去傳達許多精神追求,這些超越藝術作品形象本身的情思和意蘊就是“象外之象”。這樣一來學生就會很好地理解意境范疇。
通過以上這些體驗式的教學方式,既可讓學生很好地把握《藝術概論》課程中
14、一些難以理解的藝術理論問題,又可讓教師能夠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不斷開拓教學新境界。
三、師資素質的體驗式教學改革
在教學活動中,再好的教學方法也需教師來完成,教師的素質直接決定著教學效果。目前,在高職藝術專業(yè)從事《藝術概論》課程的教師的來源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專門從事藝術理論的教師,一種是從事藝術實踐活動的教師。這兩種教師在教授《藝術概論》課程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從事美術史專業(yè)的教師往往缺乏藝術實踐經驗而偏重于理論知識,從事藝術實踐活動的教師則往往缺乏理論功底而偏重藝術實踐經驗。針對高職藝術生的特點,高職教師不僅應具備較好的文藝理論素養(yǎng),而且還須
15、具有豐富的藝術實踐經驗,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藝術概論》課程教師的素質。
由于我國高校藝術專業(yè)的設置,藝術理論雖然屬于藝術學。但實際上,從事藝術理論教學和研究的單位有哲學系中的美學專業(yè),有中文系中的文藝理論專業(yè),當然也有藝術系中的藝術學專業(yè)。就目前中國的教學和研究的實踐情況而言,在藝術理論領域卓有成就者包括美學、文藝學、藝術學專業(yè)的學者。許多美學和文藝學的學者在高校從事藝術理論的研究和教學工作,許多高職院校的藝術理論專業(yè)的培養(yǎng)方案就是根據美學和文藝學的培養(yǎng)方案來設置的。在這些美學和文藝學的培養(yǎng)方案設置中,藝術理論課程中藝術實踐教學的環(huán)節(jié)很少,甚至是空白。美學、文藝學的教師雖然精通審美、
16、藝術哲理,但對藝術實踐了解甚少,理論聯(lián)系實踐的能力也有限。藝術是審美的集中體現(xiàn),如果不了解藝術實踐的經驗和體會,必然也不能很好地理論聯(lián)系實踐,從藝術實踐中提升藝術理論。實際上,藝術的理論與實踐是分不開的。我國從事美學和藝術學研究的人,許多分布在藝術專業(yè)。反之亦然。這從我國目前許多美學、文藝學、藝術學團體的成員組成就可得知。許多藝術學團體成員的身份是多樣的,有哲學家,文學家,還有畫家、雕塑家、設計藝術家、音樂家等藝術家等。所以,從事藝術理論教學的教師除了要有深厚的美學、文藝學的理論功底外,還要有深厚的藝術實踐的素養(yǎng)和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很好地理解藝術理論課程中的問題。
“紙上得來終覺
17、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藝術理論是來源于藝術實踐活動,許多藝術理論的知識與藝術實踐活動是密切相關的。從事《藝術概論》的教師只有具備長期的、豐富的實踐經驗,才能深刻地理解相關的藝術理論知識做準備,然后在此基礎上,加強哲學、美學、藝術學的知識和修養(yǎng),并且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融為一體,在不斷的藝術實踐經驗中去提高自己的理論修養(yǎng)??梢?,只有將藝術實踐和哲學理論相結合,才能更好地教授《藝術概論》的課程。因此,對于目前我國從事《藝術概論》課程的師資素質建設而言,關鍵在于要進行理論和實踐學科的交叉融合,對于出身美學、文藝學的教師,可進行藝術實踐的培訓教育;對于出身于藝術專業(yè)的教師,可進行美學、文藝學專業(yè)的培養(yǎng)深造,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從事《藝術概論》課程教學的優(yōu)秀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