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蘇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選讀(祭石曼卿文)資料》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語文蘇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選讀(祭石曼卿文)資料(1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語文蘇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選讀(祭石曼卿文)資料 2 教學(xué)目標(biāo)與要求1、了解本文的抒情特色,理解作者對亡友真摯深沉的哀痛惋惜之情。2、學(xué)習(xí)本文運用反復(fù)手法,從不同角度抒發(fā)強烈感情的藝術(shù)手法。3、了解文章運用對比手法寄托哀思的藝術(shù)技巧。教學(xué)重點:反復(fù)對比手法的運用及其效果。教學(xué)難點:文章層層深入地抒發(fā)贊頌、哀痛、悼念之情的構(gòu)思藝術(shù)。 3 導(dǎo)語是一種什么樣的情感,讓歐陽修對石曼卿如此情深意切?是一種什么樣的情結(jié),使歐陽修在石曼卿死后二十多年仍然想念不已?這篇祭文寫于宋英宗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距石曼卿去世二十六年矣。石曼卿又是怎樣一個人物?在他死后二十六年,依然讓偉大的文學(xué)家和政治家歐陽修為之悲
2、傷痛悼,臨風(fēng)而潸然淚下? 4 創(chuàng)作背景 在石棚西南不遠處,聳立著一塊大招頭崖,向陽背風(fēng),前臨一片較為平坦的芳草地。游人休憩此間,面對遮滿視線翠屏般的南山,便會產(chǎn)生溶入青綠色彩之間的超凡感覺。傳說當(dāng)年石曼卿常在這里讀書彈琴,飲酒宴樂,故明代人于古石壁間刻了六個漢隸“石曼卿讀書處”,深入石骨,古樸可愛。 石曼卿,名延年,曼卿是他的字。他生于北宋淳化五年(994),卒于康定二年(1041年)。他的祖先為幽州人(今北京一帶),因避契丹之亂舉家南遷,在宋州的宋城(今河南省商丘市)落了戶。石曼卿(9941041),北宋文學(xué)家,才高而未遇,遂飲酒自放,憤世嫉俗。石曼卿有個好友叫范諷,曾任官職,但被人污告,石
3、曼卿為好友范諷說了幾句公道話,也受到牽連,從京城貶到海州,做一個小小的通判。通判是知州的副手,還有監(jiān)察當(dāng)?shù)毓倮舻穆氊?zé),又稱監(jiān)州。 5 石曼卿讀書處 石曼卿是當(dāng)時著名的文章高手,詩人和書法家,著有石曼卿詩集行世。石棚山風(fēng)景俏麗,又離州城較近,便成了他經(jīng)常游樂的去處。 石曼卿最值得后人景仰的事,乃是他那錚錚鐵骨和拳拳的報國之心。北宋景祜五年(1038年),西夏王改稱皇帝,定國號為大夏,表示他與北宋完全處于對等地位。自康定元年至慶歷二年,西夏每年對北宋都要發(fā)動一兩次大規(guī)模的軍事侵犯,常常把宋軍打得大敗。石曼卿受命于危難之際,很短時間內(nèi),便在河北、河?xùn)|、陜西等地組織起來幾十萬大軍,開往前線抵御西夏。皇
4、帝因此賞賜他緋衣銀魚,方準備重用的時候,石曼卿卻一病不起了。正是:壯志末酬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沾襟! 石曼卿去世時才四十八歲,當(dāng)是官至太子中允、秘閣校理。 6 歐陽修是其摯友,兩人相識于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當(dāng)時同官館閣??保坏揭荒?。其后兩人分別多年,當(dāng)再度相聚時,石曼卿已憔悴衰老,不久,48歲的石曼卿就英年早逝。歐陽修曾作哭曼卿和石曼卿墓表等詩文對石曼卿予以深切悼念。詩中對石曼卿的詩歌才華、書法藝術(shù)作出高度評價,對彼此相識甚晚,相聚無多表示遺憾,對石曼卿的才高不遇,英年早逝表示了極度的哀痛。在石曼卿墓表中,歐陽修對其文章、才能、奇節(jié)、偉行作了較為全面的分析。在石曼卿去世26年后,歐陽修
5、又派人到石曼卿墓前祭奠,并作祭文,抒發(fā)了對摯友的深切懷念。 7 自讀、理解文句提示各段重點詞句第一段: 維治平四年七月日,具官歐陽修,謹遣尚書都省令史李玚至于太清,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亡友曼卿之墓下,而吊之以文曰:治平四年七月某日,具官歐陽修,謹派尚書都省令史李敭前往太清,以清酒和幾樣佳肴做祭品,在亡友曼卿的墓前設(shè)祭,并用這篇祭文來吊祭,說:1.古今異義古至:到于:引出處所今:達到某種程度另提一事2.酌:動作名,酒3.庶羞:庶:眾,多羞:同“饈”4.致祭于亡友曼卿之墓下(),而()吊之以文(狀語后置): 8 第二段嗚呼曼卿!生而為英,死而為靈。其同乎萬物生死,而復(fù)歸于無物者,暫聚之形;不與萬
6、物共盡,而卓然其不朽者,后世之名。此自古圣賢,莫不皆然。而著在簡冊者,昭如日星。唉,曼卿!生前你是英才,死后必化為神靈那跟萬物一樣有生有死,而最后回到無物的境地的,是你暫存聚合的身體;那不跟萬物一起消失,而出類拔萃永垂不朽的,是(你流傳于)后世的名聲。這是自古以來的圣賢,沒有一個不是如此的;而(那些)被記錄在史書上的姓名,如同太陽星辰一樣光明。 其同乎萬物生死,而復(fù)歸于無物者,暫聚之形;不與萬物共盡,而卓然其不朽者,后世之名。(判斷句)昭如日星(狀語后置) 9 第三段 嗚呼曼卿!吾不見子久矣,猶能仿佛子之平生。其軒昂磊落,突兀崢嶸,而埋藏于地下者,意其不化為朽壤,而為金玉之精。不然,生長松之千
7、尺,產(chǎn)靈芝而九莖。唉!曼卿??!我見不到你已經(jīng)很久了,可是還能依稀記得你平日的模樣。你氣度不凡,心地坦率,又人品高尚,才華出眾,而被埋葬在地下的遺體,(我)料想不會化為腐土,應(yīng)該會變成金玉的精華。不然,就會長成千尺高的青松,或者產(chǎn)出九根莖的靈芝,。古今異義仿佛:古:依稀記得今:似乎,好像,類似平生:古:平日的樣子今終身,一生平素埋藏:古,埋葬今:藏在土中隱藏把某種制劑放在人或動物的皮下組織內(nèi)。意:名作動料想生長松之千尺,產(chǎn)靈芝而九莖。(定語后置) 而埋藏于地下者(被動句) 10 奈何荒煙野蔓,荊棘縱橫,風(fēng)凄露下,走磷飛螢;但見牧童樵叟,歌吟而上下,與夫驚禽駭獸,悲鳴躑躅而咿嚶!今固如此,更千秋而
8、萬歲兮,安知其不穴藏狐貉與鼯鼪?此自古圣賢亦皆然兮,獨不見夫累累乎曠野與荒城! 為什么滿目荒煙野草,荊棘交錯叢生,寒風(fēng)凄凄,露珠飄零,磷火飄動,螢火蟲亂飛;只見牧童和砍柴的老人,在那兒上下往來唱著歌;還有受驚的飛禽走獸,悲傷地徘徊而悲鳴?,F(xiàn)在已經(jīng)如此,經(jīng)歷千年萬年之后,怎知道它不會變成躲藏狐貉與鼯鼪的洞穴呢?自古以來的圣賢也都是這樣,(您)難道沒看見連綿不絕的曠野和荒墳? 穴:名作動,變成洞穴歌:名作動,唱歌驚、駭:形作動,受到驚駭古今異義城:古:墳?zāi)菇瘢撼鞘锌v橫:古:交錯叢生今:奔放自如豎和橫奔馳無 阻自古以來的圣賢也都是這樣,(判斷句) 11 第四段 嗚呼曼卿!盛衰之理,吾固知其如此,而感
9、念疇昔,悲涼凄愴,不覺臨風(fēng)而隕涕者,有愧乎太上之忘情。尚饗!唉,曼卿啊!事物由盛而衰的道理,我固然知道它是這樣的,但懷念起從前的日子,心里感到悲涼凄愴,不知不覺迎風(fēng)而落淚,實在感到慚愧于(自己達不到)圣人那樣不動情的境界。希望你來享用祭品 。 12 整體把握(一)自“維治平四年七月日”至“而吊之以文曰”記敘祭祀的人時地物。(為祭文的形式成分)(二)自“嗚呼曼卿!生而為英”至“昭如日星”說明曼卿雖死,英名不朽(三)自“嗚呼曼卿!吾不見子久矣”至“獨不見夫累累乎曠野與荒城”抒寫意想埋藏曼卿之地,終將成為曠野與荒城的哀情。(四)自“嗚呼曼卿!盛衰之理”至“尚饗”說明吾(作者)之悲涼凄愴,是不能“忘情
10、”之故。主旨:抒寫祭悼亡友的哀情。文體:形式為應(yīng)用文(祭文);內(nèi)容為抒情文。 13 探討全文思路首節(jié)是套語;二節(jié)稱頌亡友英名不朽,抒發(fā)崇敬之情;三節(jié)寫亡友墳?zāi)够氖徠鄾觯惆l(fā)哀傷痛悼之情;四節(jié)借悼念亡友述懷,抒發(fā)人生凄愴悲涼的感慨。全文從忘情達觀始,于難以忘情終 14 小結(jié) 本文是歐陽修給好友石延年寫的一篇祭文。本文略于敘事,詳于抒情、議論,且議論中融注深厚的感情。祭文基本上沒有追敘石曼卿的生平事跡,而主要是通過物之盛衰、人之生死、形名之存亡的議論抒發(fā)對摯友的懷念之情。在議論中交織著主觀與客觀、常理與心理的矛盾,千回百轉(zhuǎn),低回凄惻,愈轉(zhuǎn)愈深,體現(xiàn)了歐文“紆余委備,往復(fù)百折”的特點。整篇文章情真意
11、厚,纏綿悱惻,是這篇文章的動人之處。 15 1、全文以一個“情”字貫穿始終,但又不是一覽無余,而是層進層轉(zhuǎn),逐層深入,顯得搖曳多姿。賞析寫作技巧 16 2、文章主體部分三次用“嗚呼曼卿”開頭,把感情抒發(fā)得層層深入,淋漓盡致。篇中三提曼卿:一嘆其聲名,卓然不朽,不與萬物盡;一悲其墳?zāi)?,滿目凄涼,慘不忍睹;一敘己交情,感念往昔,悲痛欲絕。三呼三嘆,感傷之情,如江河之水,奔涌而下,同時又條分縷析。將贊頌、哀思、痛悼之情表達得層層深入,把感情一步步推向高潮。 17 3、文章運用對比的方法,寄托哀思,找出來,并說說這樣寫的作用。一是將“其同乎萬物生死者”,與“不與萬物共盡”者對比,一是將想像中“生長松之千尺,產(chǎn)靈芝而九莖”與眼前“荒煙野蔓,荊棘縱橫,風(fēng)凄露下,走磷飛螢;但見牧童樵叟,歌吟而上下,與夫驚禽駭獸,悲鳴躑躅而咿嚶!” 的凄慘景象對比。將思想感情表達得嗚咽頓挫,跌宕起伏,能更充分表達作者對死者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