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比較導論第二講課件》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中西文化比較導論第二講課件(4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標題樣式,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文本樣式,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第五級,*,*,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標題樣式,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文本樣式,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第五級,*,*,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標題樣式,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文本樣式,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第五級,*,*,中西文化比較導論,第二講,中西文化比較導論第二講,1,我們將圍繞中西方的宗教如何回答這三大問題來對比中西方在宗教文化上的異同。,中西文化比較導論第二講課件,2,第三節(jié) 儒家是哲學還是宗教?,一、,杜維明,的定義,中西文化比較導論第二講課件,3,1,、對,儒學的定義:,“儒學既被視為是一種哲學,也被視為是,一種宗教。儒學是
2、一種無所不包的人文,主義,既不否認“上天”,也不輕視“上天”。它不僅是中國學者們的信念和信,條,也是東亞的一種生活方式。,(杜維明著,陳靜譯,儒教,Confucianism,,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2019,,第,17,頁),1、對儒學的定義:,4,2,、,儒家的意義:,儒家的字面意義是“學者之家”,它,意味著一個系譜、一個學派或一個,學術傳統(tǒng)。,(,杜維明著,陳靜譯,儒教,Confucianism,,,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2019,,第,14-15,頁),2、儒家的意義:,5,3,、,儒教的定義,儒教是一種世界觀,一套社會倫理,,一種政治的意識形態(tài),一個學術傳統(tǒng),同時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3、它從,來就不是一個有組織的宗教,也不是,一個以宗教禮拜活動為核心的宗教。,(杜維明著,陳靜譯,儒教,Confucianism,,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2019,,第,13-14,頁),3、儒教的定義,6,二、我們的看法:,儒學不是宗教,但是它在中國被放,到準宗教的地位來信奉,與道家和,佛教并稱為儒釋道,二、我們的看法:,7,第四節(jié) 儒家對人生終極問題的回答,一、儒家的旨趣是此世,是修身,是治,國,是止于至善,是成為圣人,所以對,于人從哪里來,人要去哪里,對于神鬼,等問題不太關注,它關注的此世,是當,下,至于前身和后世都不是儒學的重點,。所以,儒學是入世之學,不是出世之,學。,第四節(jié) 儒家對
4、人生終極問題的回答,8,二、孔子不重視鬼神、生和死的問題,即生命的來源、去向和主宰問題。,證據,:,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論語先進十一,二、孔子不重視鬼神、生和死的問題,即生命的來源、去向和主宰問,9,現(xiàn)在,過程,儒家的著力點,?,?,10,三、,儒家對“人從哪里來?生命的源起”的看法,同學分享,三、儒家對“人從哪里來?生命的源起”的看法,11,三、,儒家對“人從哪里來?生命的源起”的看法,1,、孔子信不信世界上有個最高的主宰呢?,2,、是否認為萬物都來自這個最高的主宰呢?,三、儒家對“人從哪里來?生命的源起”的看法,12,孔子沒有明確討論人
5、的生命的起,源問題,但是從他的只言片語中,可以推出他相信有一個至高的主,宰,-,天,在統(tǒng)治著萬物。,證據如下:,中西文化比較導論第二講課件,13,1,、牌位,天、地、君、親、師,天是最大的、最高的主宰,被放,在最高、最重要的地位,1、牌位,14,2,、祭祀,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論語八佾第,三,祭祀祖先就應像祖先真的在面前一,樣,祭神就應像神真的在面前一樣。孔子說:“我如果沒親自參加祭祀,就和不祭祀沒有什么兩樣?!?2、祭祀,15,思考與討論題,:,孔子對祭祀的態(tài)度,表現(xiàn)了儒家,的什么修身內容?,誠意(內和外、表和里,,形式與內容要一致),思考與討論題:,16,3,、
6、祈禱,子疾病,子路請禱。子曰:“有諸?”子路對曰:“有之。誄(,lei,)曰:禱爾于上下神祗,(,qi,)?!弊釉唬骸扒鹬\久矣?!?論語,述而第七,誄,,禱文篇名,3、祈禱,17,4,、安全感和信心,子曰:天生德於予,桓其如予何?,論語,述而第七,桓魋:魋,音,,任宋國主管軍事行政的官,司馬,是宋桓公的后代。,孔子說:“上天把德賦予了我,桓魋能把我怎么樣?,4、安全感和信心,18,故事背景:,公元前,492,年,孔子從衛(wèi)國去陳國時經過,宋國。桓魋聽說以后,帶兵要去害孔子,。當時孔子正與弟子們在大樹下演習周,禮的儀式,桓魋砍倒大樹,而且要殺孔子,,孔子連忙在學生保護下,離開了宋國,在逃,跑途中
7、,他說了這句話。他認為,自己是有,仁德的人,而且是上天把仁德賦予了他,所,以桓魋對他是無可奈何的。,故事背景:,19,5,、感嘆愛徒之死,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論語,先進第十一,5、感嘆愛徒之死,20,為什么顏回去世時,孔子如此悲傷呢?,子曰:“賢哉回也,一簞,dan,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論語雍也第六,“顏回的品質是多,么高尚?。∫缓勶?,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屋里,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窮困清苦,顏回,卻沒有改變他好學的樂趣。顏回的品質是多,么高尚?。 ?。,為什么顏回去世時,孔子如此悲傷呢?,21,6,、敬畏之心,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
8、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xia,大人,侮,wu,圣人之,言。,論語,季氏,6、敬畏之心,22,孔子說:“君子有三件敬畏的事情:,敬畏天命因果,敬畏地位高貴的人,,敬畏圣人的言教。小人不懂得天,命因果,所以不知道怕,不尊重地,位高貴的人,輕侮圣人的言教。”,孔子說:“君子有三件敬畏的事情:,23,(,1,)“畏天命”:一切宗教信仰,信上帝、主宰、佛。這些都是“畏天命”。一個人有所怕才有所成,一個人無所怕,就成為最可怕的人。,(,2,)“畏大人”:對父母、長輩、有道德學問的人有所敬畏,才能聽取他人的教誨和忠告。,(1)“畏天命”:一切宗教信仰,信上帝、主宰、佛。這些都
9、是“,24,(,3,)“畏圣人之言”,像我們讀,論語,,看四書五經,基督教徒看圣經,佛教徒看佛經,這些都是圣人之言,怕違反圣人之言的人知道因果報應的嚴重性,也知道該如何為人和做事。,中西文化比較導論第二講課件,25,7,、順應天意,(,1,)“道之將行也與?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論語,憲問,(,2,)“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論語,堯曰,7、順應天意,26,8,、深藏不露、大智慧不著痕跡,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論語,陽貨第十七,天雖然不言不語,無聲無息,卻主,宰著人間的生死福禍,操縱著自然,界四時的變化和萬物的生滅。,8、深藏不露、大智慧不著痕跡,27,總結
10、:孔子對生命來源(天)的態(tài)度,敬畏,順應,依靠,不知不言,總結:孔子對生命來源(天)的態(tài)度,28,四、儒家對人生的目的的看法,內圣外王,具體的內容是:“三綱領”,與“八條目”。,四、儒家對人生的目的的看法,29,1,、“三綱領”:“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2,、“八條目”,就是指“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中西文化比較導論第二講課件,30,3,、請把這些歸入內圣和外王的類別中,“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3、請把這些歸入內圣和外王的類別中,31,4,、內圣和外王之間是什么關系?,中西文化比較導論第二講課件,
11、3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大學,“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33,這表明,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等內圣功夫是達成齊家、治國、平天,下等外王事功的必要前提與基礎。,只有按照這些處世之道去做人,方可以,利人、利家、利國,達至個人的心靈平,和、家庭的和睦團結及國家的長治久安。,(張樹驊,
12、儒學與做人,儒學與實學及其現(xiàn)代價值,,張樹驊,宋煥新 主編,第,2,頁,濟南:齊魯書社,,2019,),這表明,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34,5,、實現(xiàn)這個宗旨的核心和起點,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5、實現(xiàn)這個宗旨的核心和起點,35,6,、修身和明明德的內容是什么?,6、修身和明明德的內容是什么?,36,(1),仁:仁者愛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pi,,可謂仁之方也已,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1)仁:仁者愛人,37,(2),義:,公正、合理而應當做的,(,1,)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論語
13、,里仁第四,(,2,)子曰:“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云?!?論語,述而第七,(,3,)“見利思義”,論語,憲問第十四,(2)義:公正、合理而應當做的,38,(3),禮:道德規(guī)范、制度、原則,(,1,)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論語,顏淵第十二,(,2,)不知禮,無以立也,論語,堯曰第二十,(3)禮:道德規(guī)范、制度、原則,39,(4),智:,辨認事物、判斷是非善惡的能力或認識,(,1,)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孫丑上,(,2,),知(智)者不惑,(4)智:辨認事物、判斷是非善惡的能力或認識,40,討論:,
14、儒家所說的“智”和現(xiàn)代人所說的“智”有什么區(qū)別?,討論:,41,(5),信:,誠實,講信用,不虛偽,(,1,)子曰:“言必信,行必果”,(,2,),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ni,),小車無軏(,yue,),其何以行之哉?”,(,軏,yu,:古代車轅與橫木相連接的銷釘,輗:古代大車車轅前端與車衡相銜接的部分,),(5)信:誠實,講信用,不虛偽,42,(,6,)忠,(,7,)恕,(6)忠,43,7,、請用簡筆畫表示內圣外王的內容和關系,7、請用簡筆畫表示內圣外王的內容和關系,44,內圣,外 王,內圣 外 王,45,平天下,治國,齊家,修身,平天下 治國 齊家 修身,46,8,:思考與討論:,1,、儒家如何看待個人修行(誠信、公正、仁愛、慷慨等美德的修養(yǎng))與家庭和睦、人際關系、社會發(fā)展、國家的管理以及天意之間的關系?,8:思考與討論:,47,天,世界,國家,社區(qū),家庭,我,天世界國家社區(qū)家庭我,48,總結,作業(yè):,總結,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