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選修ⅰ人民版4.1積貧積弱的北宋ppt課件》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歷史選修ⅰ人民版4.1積貧積弱的北宋ppt課件(3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專題四,一,新知預習,巧設計,名師課堂,一點通,高頻考點,巧解密,創(chuàng)新演練,大沖關,教材問題解答,專題四一新知預習巧設計名師課堂一點通高頻考點巧解密創(chuàng)新,主旨概括,11,世紀時,北宋王朝面臨嚴重的社會危機,在嚴峻形勢下,統(tǒng)治者不得不順應潮流,任用范仲淹、王安石等進行變法。但范仲淹主導的慶歷新政猶如曇花一現,之后,社會矛盾更加尖銳。在這種情況下,宋仁宗任用富有革新精神的王安石進行變法。王安石變法以,“,富國強兵,”,為中心內容,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多個領域。王安石變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由于變法觸及了保守派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了他們的強烈反對,變法最終以失敗而告終。,主旨概括11世
2、紀時,北宋王朝面臨嚴重的社會危機,在嚴峻形,學法指導,1.,學習本專題要把握基本線索:北宋中期國家積貧積弱,社會矛盾日益激化。改革的呼聲越來越強烈,統(tǒng)治者任用王安石開展了以富國之法、強兵之法、取士之法為主要內容的一系列變革。變法初期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由于保守派的激烈反對,改革最終失敗了。但變法仍然有著深遠的歷史影響。,2.,突出三個重點:一是北宋社會矛盾的日益激化、積貧積弱局面的形成以及慶歷新政的夭折;二是王安石變法中實行的富國之法、強兵之法、取士之法的具體措施;三是王安石變法的命運、變法的成效和歷史作用。,學法指導,3.,注意三個核心問題:,(1),從理財、強兵和育才三個方面梳理變法內容。,
3、(2),通過比較法聯(lián)系中外歷史上其他改革的內容,加深對王安石變法特點的認識;從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辯證地分析變法的歷史作用。,(3),通過王安石變法認識改革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和推動力,改革是富國強兵的重要途徑。,3.注意三個核心問題:,歷史選修人民版4,課程標準,權威解讀,了解王安石變法的歷史背景。,1.,了解北宋中期的財政危機及其原因,北宋中期的階級矛盾和邊疆危機。,2.,分析,“,慶歷新政,”,試圖解決的中心問題,體會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情懷。,課程標準權威解讀 了解王安石變法的,歷史選修人民版4,一、兵虛財匱,1,根源,宋初,趙匡胤把地方,、財權、軍權都收歸中央,加強中央集
4、權。,2,積弱,(1),養(yǎng)兵政策:把,編入軍隊,強壯士兵編入禁軍,邊塞大量屯兵。,(2),守內虛外:,一半駐防在京師及其附近。,(3),頻繁調動:禁軍輪流駐守京城,,“,,將不知兵,”,。,行政權,流民,禁軍,兵不識將,一、兵虛財匱行政權流民禁軍兵不識將,3,積貧,(1),冗兵:北宋養(yǎng)兵政策,導致軍隊人數激增。,(2),冗官:北宋實行一職多官制,并通過,和恩蔭賞賜大量授予官職。,(3),冗費:除冗兵、冗官費用外,還有大興土木費用、皇室開支,以及每年向遼、西夏交納的,“,”,。,科舉考試,歲幣,3積貧科舉考試歲幣,二、內憂外患,1,內憂,(1),原因:官僚和豪強地主兼并農民的土地,增加,。,(2
5、),表現:階級矛盾尖銳,農民、,起義不斷。,2,外患,(1),宋遼之戰(zhàn):宋太宗兩度出兵攻遼,都歸于失敗。,1004,年遼攻宋,宋勝,最后卻訂立了,“,”,。,苛捐雜稅,士兵,澶淵之盟,二、內憂外患苛捐雜稅士兵澶淵之盟,(2),宋夏之戰(zhàn):,概況:,1040,年到,1042,年間,西夏對北宋發(fā)動了三次大規(guī)模的軍事進攻。,結果:北宋屢戰(zhàn)屢敗,最后雙方進行議和。,特別關注,北宋統(tǒng)治者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造成北宋中期積貧積弱的局面,對內不能平息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對外無力抗擊少數民族政權的進攻,各種社會矛盾日益激化,北宋統(tǒng)治岌岌可危。這是北宋中期迫切需要改革的最重要的因素。,(2)宋夏之戰(zhàn):,三、曇花一
6、現的,“,慶歷新政,”,1,背景,與,的戰(zhàn)爭慘敗后,社會危機迅速加深,范仲淹等有名望的大臣紛紛要求改革弊政。,2,概況,(1),主持人:范仲淹、富弼等人。,(2),方案:向宋仁宗呈遞,答手詔條陳十事,。,(3),中心問題:整頓吏治。,西夏,三、曇花一現的“慶歷新政”西夏,3,結果,遭到,的反對和誹謗以及宋仁宗的動搖,,“,慶歷新政,”,推行一年就夭折了。,4,影響,揭開了北宋,、變法改革的序幕。,拓展升華,慶歷新政曇花一現的啟示:改革要從實際出發(fā),從人民的利益出發(fā),并要做好充分的宣傳和動員,改革者還要樹立堅定的改革信心,改革才能成功。,官僚貴族,革新除弊,3結果官僚貴族革新除弊,歷史選修人民版
7、4,歷史選修人民版4,一、北宋中期面臨的主要社會問題有哪些?,1,社會矛盾激化,(1),土地兼并嚴重,農民負擔沉重,階級矛盾激化。,(2),遼和西夏的威脅導致民族矛盾尖銳。,(3),改革派和保守派引發(fā)的統(tǒng)治階級內部矛盾。,2,積貧積弱局面形成,北宋建立后,軍權、行政權和財權過于集中,造成國家行政效率低下,軍隊戰(zhàn)斗力弱,國力衰退,導致,“,積弱,”,局面形成;冗兵、冗官、冗費又造成了,“,積貧,”,局面。,3,封建統(tǒng)治出現危機,農民反抗斗爭不斷,財政入不敷出。,一、北宋中期面臨的主要社會問題有哪些?,1,北宋中期的社會矛盾十分尖銳,其中主要有,(,),階級矛盾,民族矛盾,統(tǒng)治階級內部矛盾,A,B
8、,C,D,解析:,北宋中期階級矛盾尖銳,表現為農民階級與地主階級的矛盾;民族矛盾突出,表現為中原政權與北方少數民族政權的矛盾;統(tǒng)治階級內部矛盾也很明顯,主要是改革派與保守派的矛盾。,答案:,D,1北宋中期的社會矛盾十分尖銳,其中主要有 (),二、慶歷新政的中心內容及其失敗的原因是什么?,1,中心內容,宋仁宗時,范仲淹等實施以整頓吏治為中心的改革,這次改革發(fā)生在宋仁宗慶歷年間,故稱,“,慶歷新政,”,。,2,失敗的原因,(1),新政觸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引起了他們的強烈反對和誹謗,這是失敗的主要原因。,(2),最高統(tǒng)治者對改革者的懷疑,廢止了新法。,(3),改革措施太激烈,規(guī)模太大,有些脫
9、離實際。,(4),改革沒有做必要的、充分的思想動員,配套措施不到位。,(5),改革沒有使農民得到更多的實惠。,二、慶歷新政的中心內容及其失敗的原因是什么?,2,慶歷新政的失敗在一定程度上說明,(,),A,北宋統(tǒng)治階級內部矛盾十分尖銳,B,北宋王朝十分腐朽,C,變法內容不盡合理,D,變法沒有順應歷史潮流,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問題的能力。變法失敗的原因主要是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對,他們和范仲淹一樣同屬于封建統(tǒng)治階級。,答案:,A,2慶歷新政的失敗在一定程度上說明 (,歷史選修人民版4,示例,閱讀下列材料:,“,大宋皇帝謹致誓書大契丹皇帝闕下:共遵誠信,虔奉歡盟,以風土之宜,助軍旅之資,每歲以
10、絹二十萬匹,銀一十萬兩。更不差使臣專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般,(,搬,),送至雄州交割。治邊州軍,各守疆界,兩地人戶,不得交侵。,”,請回答:,(1),這一材料出自于什么盟約?盟約的基本內容是什么?,(2),盟約的簽訂反映了什么問題?應該怎樣評價這一盟約的簽訂?,高頻考點,考查澶淵之盟的簽訂及其影響,示例閱讀下列材料:高頻考點考查澶淵之盟的簽訂及,解析,本題以材料為依托,考查澶淵之盟的有關知識和學生歸納概括、認識這一歷史問題的能力。解題關鍵要抓住材料,獲取、解讀有效信息:大宋與契丹的盟約,結合教材組織答案,關于評價要注意全面性。,答案,(1)“,澶淵之盟,”,。北宋承諾每年送給遼國大量銀兩和布帛
11、,換取遼宋之間的和平。,(2),反映出長期積貧積弱局面使北宋統(tǒng)治者畏敵怯戰(zhàn),以致在戰(zhàn)局有利的情況下,卻簽訂了屈辱的和約。,評價:使北宋暫時獲得了邊境地區(qū)的和平局面,這既是北宋長期積弱的表現之一,也加重了北宋政府的財政負擔,成為北宋積貧的原因之一。,解析本題以材料為依托,考查澶淵之盟的有關知識和,圖文探究,北宋初期的積貧積弱和慶歷新政,探究目的,(1),知識層面:圍繞課標要求考查北宋積貧積弱的表現和慶歷新政,(2),能力層面:選取材料、創(chuàng)設新情境,培養(yǎng)學生獲取有效信息和解答問題的綜合能力,圖文探究北宋初期的積貧積弱和慶歷新政探究目的(1)知識層面:,探究示例,材料一,北宋的冗官、冗兵,材料二,真
12、宗咸平四年,有司言減天下冗吏十九萬五千余人。所減者如此,未減者可知也,劉晏,(,唐朝人,),以一千二百萬貫供中原之兵而有余,今以三千六百萬貫供川陜一軍而不足。,趙翼,廿二史札記,探究示例,材料三,夷狄者,皮膚之患尚可知;盜賊者,心腹之患深自憂。,續(xù)資治通鑒長編,材料四,官壅于天下,民困于外,夷狄驕盛,寇盜橫熾,不可不更張以救之。,范仲淹,答手詔條陳十事,材料三夷狄者,皮膚之患尚可知;盜賊者,心腹之患深自,問題生成,(1),結合材料一、二指出北宋中期,統(tǒng)治者面臨怎樣的局面?,(2),綜合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問題,比較材料三、四,你認為哪個更全面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實際?為什么?,(3),結合所學知識
13、,指出宋仁宗是怎樣,“,更張以救之,”,的?,問題生成,探究思路,最大限度地提煉材料信息并與所學知識相結合,是回答歷史材料解答題的兩個重點。材料一、二、三提供了,“,冗兵,”,“,冗吏,”“,內憂,”“,外患,”,及政府的財政問題等方面的信息,說明了北宋的內憂外患。面對嚴重的社會危機和積貧積弱,北宋政治家范仲淹更清楚地認識到當時社會現實,建議宋仁宗進行改革,揭開了北宋革新除弊、變法改革的序幕。,探究思路,嘗試解答,(1),北宋中期,統(tǒng)治者面臨的是國家積貧積弱的局面。,(2),范仲淹之言更全面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實際。官僚機構臃腫,百姓貧苦,遼和西夏的威脅,農民起義不斷發(fā)生。,(3),任用范仲淹推
14、行了以整頓吏治為中心的慶歷新政。,嘗試解答,點此進入,歷史選修人民版4,一、學習思考,1,北宋積貧積弱的原因是什么?,(,教材,P41),提示:北宋加強中央集權,造成,“,冗官、冗兵、冗費,”,,導致積貧積弱局面形成。,2,北宋在澶淵戰(zhàn)勝了遼國,為什么卻要每年給遼送歲幣?,(,教材,P41),提示:北宋消極防御的國策及統(tǒng)治者的昏聵,對少數民族政權采取議和政策。,一、學習思考,二、自我測評,為什么說北宋是一個積貧積弱的王朝?它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提示:可從官僚體制、軍事、財政三方面作答,反映北宋政權的,“,三冗,”,(,冗官、冗兵、冗費,),問題;從體制上找原因,不合理的集權統(tǒng)治是其癥結所在。,二、自我測評,三、材料閱讀與思考,“,三冗,”,給北宋王朝帶來了什么后果?,提示:,“,冗官,”,造成北宋政府行政效率低下,且政府財政不堪負荷。,“,冗兵,”,使得北宋兵士雖多但不精,對外作戰(zhàn)時處于不利地位,國家養(yǎng)兵負擔沉重;,“,冗費,”,使得本就拮據的政府財政更加入不敷出,最終形成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三、材料閱讀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