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數學上冊 第6單元 組合圖形的面積教案 北師大版.doc
《五年級數學上冊 第6單元 組合圖形的面積教案 北師大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五年級數學上冊 第6單元 組合圖形的面積教案 北師大版.doc(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第六單元 組合圖形的面積 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組合圖形和不規(guī)則圖形面積的計算問題,如何得出這類圖形的面積,是本單元的學習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幾種常見的基本圖形的面積和面積單位,學會了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學生經歷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面積的探索過程及在方格紙上計算圖形面積的過程,這些都將成為解決組合圖形以及不規(guī)則圖形面積的基礎。 本單元教科書充分利用了轉化的數學思想,鼓勵學生通過多樣化的割補、估測、數方格等方法解決問題。在探索組合圖形以及不規(guī)則圖形面積計算方法的過程中,豐富學生轉化圖形的經驗,有利于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思維的靈活性。 (這是邊文,請據需要手工刪加) 第1節(jié) 組合圖形的面積 教材第88~89頁。 1.在探索組合圖形面積計算的方法中,體會割補法的應用。 2.能根據組合圖形的條件,靈活運用割補法正確計算其面積。 3.能解決生活中與組合圖形有關的實際問題,認識數學的價值。 重點: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掌握用割補法求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難點:理解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多種計算方法,根據圖形之間的聯系和一定的條件,割、補成學過的圖形,選擇最適當的方法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師:教材中的情境圖制成的課件。 生:卡紙做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 1.師: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哪些基本圖形? 生匯報。 2.請同學們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圖形,拼成自己喜歡的作品。 說一說,你拼成的圖形分別是由哪些已學過的基本圖形組成的? 師:像這樣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基本圖形組成的圖形,還有很多,我們把它叫作組合圖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根據學生已有經驗,讓學生用已學的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等拼成自己喜歡的圖形,讓學生體會由幾個簡單的圖形組合而成的圖形是組合圖形。再觀察生活中的組合圖形,使學生逐步熟悉組合圖形,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1.師:智慧老人新買了房子,正在裝修,他打算把客廳鋪上地板,請看客廳平面圖。(出示教材情境圖)智慧老人想請同學們幫忙估計一下,他家客廳大概需要買多大面積的地板呢? 請同學說一說。 (這是邊文,請據需要手工刪加) (這是邊文,請據需要手工刪加) 預設1:把客廳看作長方形,67=42,不到42 m2。 預設2:把客廳看作是邊長為6 m的正方形,估計其面積為36 m2。 2.師:同學們估的數據都不大一樣,誰估得最接近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驗證。認真觀察這個圖形,你準備怎樣計算它的面積?可以畫畫草圖。 生獨立思考,同桌交流,全班匯報。 預設1:補上一個邊長為3 m的正方形,使它成為一個長7 m,寬6 m的長方形,計算出大長方形的面積,再減去小正方形的面積。 預設2:將客廳分成兩個長方形,一個長方形的長是4 m,寬是3 m;另一個長方形的長是7 m,寬是3 m。把這兩個長方形的面積加起來即可。 預設3:剪下上方長4 m,寬3 m的長方形,將這個長方形與下面長7 m,寬3 m的長方形拼在一起,組成一個長11 m,寬3 m的大長方形,求出大長方形的面積即可。 小結:剛才大家在匯報時,一共有三種方法,一種是分割法,一種是添補法,還有一種是割補法。但無論是哪種方法,他們的目的都是將組合圖形轉化成為已學過的平面圖形。(板書:轉化) 設計意圖:在學生解決組合圖形的面積時,重視把學生的思維過程充分開發(fā)出來,讓學生認真觀察、獨立嘗試、合作交流。為每個學生提供參與數學活動的空間和時間,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計算,開拓思維。 3.師:那你認為我們在分割圖形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呢? 生討論匯報。 點撥:我們在分割時,首先要合理地分割,分割越簡單,解決問題越簡便,而且還要考慮到分割的圖形與所給的條件。我們分來分去,找不到相關的條件,能求出它的面積嗎?(不能)那么這種分割就是失敗的。 教師演示幾種其他的分割組合圖形的方法,讓學生判斷此種方法是否簡便,是否能很快求出組合圖形的面積。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尋找最簡方法,實現方法的最優(yōu)化。通過一系列活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師:現在你會計算這個組合圖形的面積了嗎? 生獨立完成,組內交流做法,對照訂正。 5.師:還有其他方法計算客廳的面積嗎?試一試,與同伴交流。 學生獨立探索,交流匯報。 預設1:把客廳分割成一個正方形和一個長方形,左邊是長6 m,寬4 m的長方形,右邊是邊長為3 m的正方形。 預設2:分割成兩個直角梯形。 …… (教師要適當補充) 設計意圖:意在拓展學生解決組合圖形面積的思路,豐富學生解決組合圖形面積計算的經驗。不局限于教科書呈現的方法,教師適時地放手,啟發(fā)并鼓勵學生主動探索各種合理簡潔的解題途徑。 6.師:上課伊始,同學們自己動手拼出了組合圖形,你能說說怎樣計算自己手中組合圖形的面積嗎? 1.完成教材第89頁練一練第1題。 同伴交流自己是怎樣想的,再獨立完成。 2.完成教材第89頁練一練第2題。 3.完成教材第89頁練一練第3題。 設計意圖:不同形式的練習,既鞏固了本課所學的知識,又培養(yǎng)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展開教學的,本課教學從學生的原有認知水平和思維特點出發(fā),在探索組合圖形面積的過程中,我注重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推理等手段,分析探索組合圖形可以怎樣割、補,在發(fā)展了學生空間觀念的同時,找出隱含的條件,使學生能夠利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十分注重分析、解題方法的指導,在層層深入,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學習過程中,始終堅持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探索的情境,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愉悅。學生在知識內在魅力的吸引和恰當指導下,主動投入到知識的探究過程中,自己悟出學習方法,學得主動積極、生動靈活。本節(jié)課的設計,力求有效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特別是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在本節(jié)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進行精心的設計,這種思想方法對學生學習數學終身受用。 第2節(jié) 探索活動:成長的腳印 教材第90~91頁。 1.能用數方格的方法,估計不規(guī)則圖形的面積。 2.在估計的過程中,豐富估計的策略和方法。 3.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 重點:利用方格圖估計不規(guī)則圖形的面積。 難點:如何把不規(guī)則的圖形轉化為近似的基本圖形。 教材中的情境圖制成的課件及實物投影儀,方格紙等。 師:從我們牙牙學語到認識數字,從我們拿起筆到記錄生活中的開心快樂時刻,同學們每天都在不知不覺中成長。我想:只要同學們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成功的道路上必將留下你們一串串成長的腳印。(板書課題) 1.師:今天,淘氣想和大家分享他的成長歷程,他帶來了自己出生時的腳印圖片。(出示教材主題圖)這個腳印的面積大約是多少?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方格紙上的腳印圖,與以前學過的圖形有什么不同? 生1:不是學過的基本圖形,也不是組合圖形,而是不規(guī)則的圖形。 生2:每個小方格的面積代表1 cm2。 2.師:怎樣才能知道這個腳印的面積是多少呢? (1)學生自己先獨立進行估計,然后小組內進行交流。 (2)全班交流。(利用實物投影儀展示) 預設1:把腳印看作一個近似的梯形,上底約5 cm,下底約6 cm,高約3 cm,根據梯形的面積公式,算出(5+6)32=16.5(cm2)。 預設2:用數方格的方法進行估計,介紹了怎樣數方格,大于半格的記1格,不夠半格的記為0。 預設3:可以把這個腳印看成近似的長方形,長6 cm,寬3 cm,所以面積是63=18(cm2)。 3.師:剛才大家對淘氣出生時的腳印的面積進行了估算,想想剛才大家是用什么方法進行估算的? 師根據生匯報板書:①借助方格紙數一數所占的方格數; ②把它看成一個近似的規(guī)則圖形,測量后進行計算。 4.師:我們探索了估計不規(guī)則圖形面積的方法,請同學們看淘氣給我們分享的他2歲時的腳印圖片,請你們估計這個腳印的面積有多大。 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教師要注意關注學生估計的方法。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獨立運用已探索出的估計不規(guī)則圖形面積的方法,幫助學生熟悉和掌握不規(guī)則圖形面積的估計方法。 5.師:比較淘氣兩個年齡段腳印面積的大小,淘氣兩年來腳印的面積增加了多少? 生匯報。 6.師:估算手掌的面積。 (1)師:估一估自己手掌的面積; (2)學生合作估算并在方格紙上驗證。(學生在此環(huán)節(jié)開展好幫手活動) 設計意圖:此處沒有使用教材中的內容,因為測量手掌更加方便、快捷。通過實踐活動,不僅鞏固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而且拓展了學生的課外知識。 1.完成教材第91頁練一練第1題。 說清楚自己是怎樣估計的。 2.完成教材第91頁練一練第2題。 引導學生總結自己發(fā)現了什么。 這節(jié)課你們學會了什么,發(fā)現了什么? 探索活動:成長的腳印 不規(guī)則圖形面積的估算方法:①借助方格紙數一數所占的方格數; ②把它看成一個近似的規(guī)則圖形,測量后進行計算。 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將接觸到大量的不規(guī)則圖形,讓學生掌握估計、計算不規(guī)則圖形的面積,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又能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掌握估計不規(guī)則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難點是如何將不規(guī)則圖形轉化為近似的基本圖形。 本課教學,先出示淘氣剛出生時的腳印圖,讓學生通過觀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估算出“腳印”的面積,再讓他們小組交流討論,最后讓學生說出自己的估算過程和思路。這樣就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孩子,為孩子們創(chuàng)造探究的時間和空間,孩子們學得積極主動,思路開闊,方法多樣。雖然在學習的過程中也遇到暫時的困難,但在我的隱性指導下,孩子們能很好地完成學習活動。這使得課堂成為師生共同研討問題、解決問題的互動生成的課堂。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孩子們能夠開動腦筋,認真主動地進行探索,想出了許多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是十分可貴的。 第3節(jié) 公頃、平方千米 教材第92~93頁。 1.結合解決問題的具體情境,體會面積單位換算的必要性,以及面積單位之間的換算關系。 2.認識公頃、平方千米等面積單位。 3.能進行簡單的面積單位換算,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重點:知道1公頃=10000 m2,會進行簡單的面積單位換算。 難點:建立1公頃的實際大小的表象。 教材中的情境圖及山川、河流等圖片制成的課件。 1.師:我們已經學過哪些常用的面積單位,你能從大到小說一說嗎?相鄰的兩個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生根據老師的提問回顧) 2.填上合適的面積單位。 (1)一張郵票的面積約4( )。 (2)計算機鍵盤上的小按鍵,面積大約1( ?。? (3)一間教室的面積大約是50( ?。?。 (4)天安門廣場的占地面積大約是40( ?。#ǔ鍪局黝}圖) 先觀看圖片,想象面積大小,然后組織學生討論應填什么面積單位。 3.揭示課題:看來,天安門廣場的占地面積“40”后面的面積單位填“平方米”不太合適,更不可能填“平方分米”或者“平方厘米”了。需要一個比“平方米”還要大的面積單位才能表示出來。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測量和計算土地面積時,常用的兩個面積單位──公頃和平方千米。(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由學生熟悉的面積單位的知識引入,一方面鞏固了學生的基礎知識,另一方面也引入了本節(jié)課的新內容。通過感知天安門廣場的占地面積的大小,自然地產生了學習更大的面積單位的需求,有效地溝通了新舊知識間的聯系,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延續(xù)性。 1.師:關于公頃和平方千米,你有什么疑問? 生1:1公頃有多大? 生2:公頃和平方千米之間有什么聯系? 生3:1公頃大還是1平方千米大? 生4:生活中哪里能找到1公頃,哪里能找到1平方千米? …… 課件出示主要問題:(1)1公頃、1平方千米分別有多大?你能舉個例子嗎? (2)公頃和平方米、平方千米之間有什么聯系? 2.師:同學們真會思考,下面,就請同學們帶著這些疑問自學數學書上第92頁的內容。 生自學后小組交流討論,師巡視。 生匯報。 生1:1公頃是表示邊長是100 m的正方形的面積,也就是說1公頃=10000 m2。 師追問:2公頃是多大呢?(20000 m2)5公頃呢?(50000 m2)2000000 是多少公頃呢?(200公頃) 師:1公頃到底有多大,你能舉個例子嗎?(舉例符合現實即可) 多媒體播放祖國山川、河流等圖片,配以占地面積大小的簡介,給學生直觀的感受。 設計意圖:通過一連串的追問,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及時鞏固,加深學生對“公頃”的認識。 3.師:剛才我們了解了1公頃的大小,那么關于1 km2,你知道些什么呢? 生2:1 km2表示邊長是1000 m的正方形的面積,1 km2=1000 m1000 m。 生3:我還知道1 km2=100公頃。 師:1 km2有多大,你能舉例說明嗎? 4.師:同學們還記得我們是怎樣來描述1 m2、1 dm2和1 cm2這三個面積單位的嗎?它們分別有多大呢? 學生回憶梳理(課件演示): 邊長1 cm的正方形,面積是1 cm2,大約有大拇指指甲蓋那么大。 邊長1 dm的正方形,面積是1 dm2,大約有手掌那么大。 邊長1 m的正方形,面積是1 m2,大約有一塊展板那么大。 師:想一想,我們學過的面積單位,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生1:1 m2=100 dm2。 生2:1 dm2=100 cm2。 生3:1公頃=10000 m2。 生4:1 k=100公頃。 生5:1 k=100公頃=1000000 m2=100000000 dm2=10000000000 cm2。 …… 小結:1 km2=100公頃 1公頃=10000 m2 1 m2=100 dm2 1 dm2=100 cm2 設計意圖:通過系統(tǒng)整理學過的面積單位,理清它們之間的數量關系,對面積單位這部分知識做小結。 1.完成教材第93頁練一練第2,3題。 設計意圖:練習中,注重引導學生進行換算方法的說明。正確地進行面積單位的換算,不僅可以鞏固學生對兩個面積單位之間關系的認識,而且也使學生感受到在計量較大的土地面積時,使用較大的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和優(yōu)勢。 2.完成教材第93頁練一練第4題。 3.解決問題。 (1)量出學校操場的長和寬,計算出它的面積,看夠不夠1公頃。 (2)游泳池長50 m,寬25 m,( ?。﹤€這樣的游泳池面積約1公頃。 方法1:1公頃=10000 m2,游泳池的面積為1250 m2,所以10000里面有幾個1250,就有幾個這樣的游泳池。 方法2:根據邊長為100 m的正方形面積是1公頃,畫圖解答。 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 公頃、平方千米 1公頃=10000 m2 1 km2=100公頃 本節(jié)課是一節(jié)典型的概念課,從教學內容方面說比較抽象,與學生生活有一定距離。但面積單位在生產、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和掌握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這些常用的較小的面積單位。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實際認知水平,對公頃和平方千米的認識分別安排了不同的學習活動,體現了不同的教學目標。認識公頃,不僅讓學生認識其含義,而且還讓學生通過觀察、計算、推理和想象等活動,體會1公頃的實際大?。粚τ谄椒角祝攸c是讓學生認識其含義,并探索平方千米與平方米、公頃之間的進率,學會簡單的換算。 動腦去想,用眼去看,動手去算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一般程序,這樣的過程本身是無可挑剔的,但是對于理解抽象的面積單位概念,與學生的認知水平相距甚遠,這就是教師應該體現自身能力與價值的時候,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有價值的思考和有意義的探索活動,獲得新的知識,形成技能。動腦想1公頃有多大是很困難的,學生的描述無非是“大”“很大”,這樣的描述是建立在淺表層面的,學生此時并未建立起1公頃的直觀概念,在他們的腦海中只出現了邊長是100 m的正方形的面積,但到底有多大并無確切概念。所以我利用圖片展示了祖國壯麗河山,可以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具體感受1公頃有多大。-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五年級數學上冊 第6單元 組合圖形的面積教案 北師大版 年級 數學 上冊 單元 組合 圖形 面積 教案 北師大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820124.com/p-2531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