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氣壓帶和風帶》教案6 新人教版必修1.doc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氣壓帶和風帶》教案6 新人教版必修1.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中地理《氣壓帶和風帶》教案6 新人教版必修1.doc(1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氣壓帶和風帶》教案6 新人教版必修1 課標解讀: 1、新課標要求:繪制全球氣壓帶、風帶分布示意圖,說出氣壓帶、風帶的分布、移動規(guī)律及其對氣候的影響。 2、目標分解如下: (1)繪制氣壓帶和風帶分布示意圖,從中分析大氣運動的規(guī)律性。 (2)讀氣壓帶和風帶分布示意圖,說出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 (3)讀“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圖,從中分析氣壓帶、風帶的移動規(guī)律。 (4)運用海陸熱力差異原理,解釋北半球冬、夏季氣壓中心的形成和分布。 (5)運用案例,說明氣壓帶和風帶對氣候的影響。 學情分析: 學生是普通高中高一年級普通班的學生,在本節(jié)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 “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大部分學生已能夠運用圖表說明大氣受熱過程,并能自己動手繪制簡單的熱力環(huán)流示意圖。但仍有部分學生缺乏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習慣于“教師教,學生學”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并缺乏小組交流意識和協(xié)作精神。雖然本班學生層次相差不是很大,但形象思維有些欠缺。 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共分3部分的內容:“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北半球冬、夏季氣壓中心”和“氣壓帶和風帶對氣候的影響”,使用2學時完成教學。 第一部分“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是關于三圈環(huán)流和全球氣壓帶和風帶的成因分析和推導。這部分內容既是這節(jié)課的核心,也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既是對上一節(jié)熱力環(huán)流和空氣水平運動知識的應用和遷移,也是由小空間尺度地理問題擴大到大的空間尺度地理問題的遷移;還是學習和探討下一部分“北半球冬、夏季氣壓中心”的基礎。這部分內容注重通過“假設——活動—思考—理解—形成結論—實驗制作或實踐驗證”的形式,引導探究學習。 第二部分“北半球冬、夏季氣壓中心”是在了解了氣壓帶和風帶的基礎,將理想狀態(tài),不考慮地表的高低起伏和海陸分布等形成的大氣環(huán)流進一步復雜化,當考慮海陸分布的影響后,原有的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會有所改變,因為海陸之間的熱力差異,會影響到海陸的氣壓分布,特別是對于北半球來說,這種影響體現(xiàn)的特別突出。 第三部分“氣壓帶和風帶對氣候的影響”以案例的形式,用熱帶雨林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和地中海氣候三個例子說明了氣壓帶和風帶對氣候的影響。旨在讓學生理解地理環(huán)境各要素相互影響、相互聯(lián)系的關系。 教學目標: 學生通過活動完成赤道與極地之間的熱力環(huán)流圖,繪制三圈環(huán)流示意圖, 體驗其形成過程,獲取規(guī)律,培養(yǎng)空間觀念。能根據世界1、7月份海平面等壓 線分布圖,說出北半球海洋和陸地冬、夏季氣壓中心的高、低。能舉例說明氣 壓帶、風帶分布、移動規(guī)律對氣候的影響。 教學重點: 氣壓帶、風帶的分布、移動規(guī)律及其對氣候的影響。 教學難點: 氣壓帶、風帶分布、移動規(guī)律對氣候的影響。 教學方法: 講授、探究和案例相結合 教學過程: 教 學 過 程 (時間分配) 教學內容及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第一學時 【復習引入】 1、復習熱力環(huán)流的相關知識,給出兩個近地面的點,甲地受冷,乙地受熱,讓學生完成熱力環(huán)流簡圖。 A(冷) B(熱) A(冷) B(熱) 2、理想狀態(tài)下赤道與極地間的熱力環(huán)流 設問:如果上面說的A地是極地,B地是赤道,地球不自轉,這樣大范圍的大氣會如何運動呢? 【學習新課】 1、 教師引導學生完成教材P36活動。 2、小結:在地表均勻且地球不自轉的情況下,因高低緯度得到太陽輻射不同赤道和兩極之間產生熱量差異,分別形成大氣的上升或下沉運動,這種垂直運動導致水平方向上:低空由赤道向兩極的運動,高空由兩極向赤道的運動;在赤道和極地間形成單圈環(huán)流。 3、承轉:教師提出問題,真正的地球是不停轉動的,而且地球的表面并不是均勻的,因此單圈環(huán)流是不存在的。那到底全球的大氣是怎么運動的呢?我們仍假設地球表面是均勻的,只考慮高低緯間的受熱不均和地轉偏向力,以北半球為例分析大氣的運動狀況。 4、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1)赤道附近地區(qū)空氣上升,兩極附近地區(qū)空氣下沉,在近地面氣壓狀況如何? (2)緯度30附近地區(qū)空氣下沉,近地面氣壓狀況如何? (3)緯度60附近地區(qū)空氣上升,近地面氣壓狀況如何? (4)赤道低壓帶與副極地低壓帶的形成有何不同? 學生完成熱力環(huán)流示意圖 學生進行思考 學生在老師引導下畫出理想狀態(tài)下赤道與極地間的熱力環(huán)流 學生明確單圈環(huán)流是不存在的。 學生分組討論得出結論 檢查學生對上節(jié)課知識的掌握狀況。 自然過渡到本節(jié)課的內容 溫故知新使學生回憶熱力環(huán)流原理得出全球大氣會有規(guī)律地運動起來。 培養(yǎng)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 教 學 過 程 (時間分配) 教學內容及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5)副熱帶高壓帶與極地高壓帶的形成有何不同? 5、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利用硬紙片、地球儀、硬紙條制作三圈環(huán)流模型(教材P38活動,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完成) 6、教師指導學生總結氣壓分布規(guī)律。 7、教師引導學生在圖上繪制高低緯度間的水平氣壓梯度力,并提問學生在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響下,風向應如何繪制? 8、教師指導學生觀察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特點,要求記住其名稱和位置。 9、教師講解:由于太陽直射點隨季節(jié)變化而南北移動,導致氣壓帶和風帶在一年內作周期性的季節(jié)移動。利用多媒體投影演示移動情況,并指導學生讀P38圖2.11。 【課堂小結】 本節(jié)課通過不斷設定條件,逐步得出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首先假定地表均勻、不考慮地球自轉的情況下,地表氣流運動為單圈環(huán)流;然后假定地表均勻、考慮地球自轉的情況下,形成三圈環(huán)流。但實際地球表面并不是均勻的,那么實際情況下大氣環(huán)流狀況是怎樣的呢?下節(jié)課我們再來學習。 (第二學時) 【引入新課】 要求學生在空白圖上填出氣壓帶和風帶的名稱。 90N 60N 30N 0 30S 60S 90S 學生分組討論得出結論 學生分組完成模型的制作 學生觀察總結氣壓分布規(guī)律 學生畫圖分析得出結論 學生觀察并記憶 學生通過觀察、讀圖得出結論。 回顧本節(jié)課的重點知識。課后思考提出的問題。 在空白圖上填出氣壓帶風帶的名稱,說出其移動規(guī)律 培養(yǎng)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 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 讓學生完成由形象直觀圖像的判讀和制作達到抽象思維的水平。 培養(yǎng)學生的繪圖分析能力 強化記憶 通過課件演示和指導讀圖使學生歸納出氣壓帶和風帶的移動規(guī)律。 總結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并為下一節(jié)課作鋪墊。 使學生回顧已經學過的知識, 便于引出本節(jié)課的內容。 教 學 過 程 (時間分配) 教學內容及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學習新課】 1、講解:三圈環(huán)流的形成是在我們假設地表均一的情況下形成的,但實際上,地球表面并不均勻,由于海陸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響,大氣環(huán)流比上述狀況復雜的多。 2、指導學生完成P39的活動題,讀圖分析并回答所提出的問題。 3、投影:圖2.13、圖2.14一月、七月海平面等壓線分布。 4、講解:冬季,陸地是冷源,空氣下沉,有利于高壓的形成和加強;夏季,陸地是熱源,空氣上升,有利于低壓的形成和加強。北半球海陸對比強烈,因此,高低氣壓都比較強大,季節(jié)移動也很顯著。 5、以中國為例思考:在不同氣壓中心控制下形成的天氣狀況有何不同。 6、指導學生讀P41頁圖2.15 東亞季風,思考活動中的第1、2兩個問題 復習前面學過的熱力環(huán)流形成原理 分析圖2.12中a圖中大陸氣溫,空氣柱內空氣的運動方向。 分析b圖情況。 學生在圖上繪制等壓線。 學生讀圖分析思考并回答 進行理解并記憶 學生思考并結合實際回答 學生看圖歸納東亞季風的特點 讓學生進一步掌握氣溫、氣流、氣壓三者的關系。 讓學生自己得出“會在副極地大陸上形成高壓”的結論。 得出“會在副熱帶大陸上形成低壓”的結論。 得出實際上氣壓帶不呈帶狀分布。 讓學生理解受海陸表面狀況影響形成的氣壓中心在不同季節(jié)的地區(qū)分布規(guī)律。 理論聯(lián)系身邊的生活實際 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總結歸納的能力 教 學 過 程 (時間分配) 教學內容及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過渡)從全球來講,大氣環(huán)流把熱量和水分從一個地區(qū)輸送到另一個地區(qū),使高低緯度之間、海陸之間的熱量和水分得到交換,是各地天氣變化和氣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不同的氣壓帶和風帶控制下的地區(qū)會形成不同的氣候。 7、典型案例分析:用熱帶雨林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和地中海氣候三個例子說明了氣壓帶和風帶對氣候的影響。 (1)以熱帶雨林氣候為例,讓學生通過讀氣溫、 降水量圖表,分析赤道低壓帶對氣候形成的影響,并簡要介紹熱帶雨林氣候的特點及分布; (2)以溫帶海洋氣候為例,讓學生通過讀氣溫、 降水量圖表,分析西風帶對氣候形成的影響,并簡要介紹溫帶海洋氣候的特點及分布; (3)以地中海氣候為例,讓學生通過讀氣溫、 降水量圖表,說明副熱帶高壓和西風帶的交替控制對氣候形成的影響,并簡要介紹地中海氣候的特點及分布; 【課堂小結】 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理解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通過活動探究,重點理解海陸分布等因素造成的氣壓中心變化及對氣壓帶和風帶的影響;理解東亞季風的成因、風向、性質和對天氣現(xiàn)象的影響;以典型氣候為例,分析氣壓帶和風帶對隊氣候形成的影響。 【布置作業(yè)】 教材47頁活動。分2個組課后思考討論,第一組:為什么歐洲西部的溫帶海洋氣候分布區(qū)范圍大且延伸到內陸?第二組:為什么北美的溫帶海洋氣候分布區(qū)面積小且呈帶狀分布在沿岸?(提示:從五大影響因素太陽輻射、大氣環(huán)流、海陸分布、地形、洋流進行分析) 進行理解 學生閱讀分析點新型氣候的氣溫、 降水量圖表,以及歸納氣候特征和判斷氣候類型 回顧本節(jié)課的重點知識,進行強化記憶。 分小組上網查詢資料,討論分析影響溫帶海洋氣候分布的因素。 重點培養(yǎng)學生閱讀分析氣溫、 降水量圖表的能力 培養(yǎng)學生學會總結歸納 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問題和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 板書設計: 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 太陽直射點移動 單圈環(huán)流 地表均一、地球不自轉 地表均一、地球自轉 氣壓帶、風帶 三圈環(huán)流 地表有海陸分布差異 季風環(huán)流 高低壓中心 特征、分布 氣候 課后檢測題: 一、選擇題: 1.大氣環(huán)流是指( ) A.高低緯度間的大氣運動 B.全球性有規(guī)律的大氣運動 C.海陸間的大氣運動 D.大規(guī)模的熱力環(huán)流 2.地球上氣壓帶分布的規(guī)律是( ) A.冷的地方為高壓,熱的地方為低壓 B、高緯為高壓,低緯為低壓 C、冷的地方為低壓,熱的地方為高壓 D、高壓和低壓相間分布 3.我國南極中山站的五星紅旗,常年都是( ) A、向東飄揚 B、向南飄揚 C、向西飄揚 D向北飄揚 二、讀氣壓帶、風帶示意圖,完成下列要求: (1)寫出氣壓帶名稱:C E (2)A、B、C三地中,降水多的有 。 按照降水量的緯度分布,C是 帶。 (3)當圖中氣壓帶、風帶移至最北位置的季節(jié)里,影響我國華北地區(qū)農業(yè)生產有利的氣候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北半球夏季時,南半球的東南信風越過赤道,轉變成_________季風(風向),給南亞地區(qū)帶來豐沛的降水。 (5)暑期,當北京出現(xiàn)持續(xù)較長時間的悶熱天氣時,控制北京的氣壓中心可能是 ,此時氣壓帶A位置大致在 半球。 (6)赤道地區(qū)全年雨量充沛,其主要原因是 ,而南北回歸線至南北緯30之間的大部分地區(qū),常年干旱少雨,其主要原因是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氣壓帶和風帶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氣壓帶和風帶教案6 新人教版必修1 2019 2020 年高 地理 氣壓 風帶 教案 新人 必修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820124.com/p-2627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