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版七年級30課詩詞五首學案及答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語文版七年級30課詩詞五首學案及答案(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文檔供參考,可復制、編制,期待您的好評與關注!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案
自主預習:解題,作者及作品介紹
“白雪歌”即“白雪之歌”, “送武判官歸京”點明本詩是(雪中)送別詩。判官,官名,節(jié)度使一類官員的僚屬。這首詩是岑參第二次到西北任安西北庭節(jié)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時寫的。武某可能是其前任?!栋籽└杷臀渑泄贇w京》是一首七言古體詩。詩題中的“歌”表明這首詩的體裁是古詩中的“歌行”體(如杜甫《兵車行》、《麗人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岑參中年兩度出塞,因為這一特殊的生活經(jīng)歷,使他很擅長寫邊塞詩。他的詩以慷慨報國的英雄氣概和不畏艱苦的樂觀精神為基本特征。他的詩富有浪漫主義的特色
2、,氣勢宏偉、想象豐富、色彩瑰麗、熱情奔放,形式豐富多樣,尤其擅長于寫七言歌行。其詩與高適(《別董大》:“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無人不識君?!保R名,并稱“高岑”。
整體感知
(一)一讀
要求:讀準字音,掌握朗讀古詩的節(jié)奏,使學生領略詩歌的音樂美;結合注釋理解詞義,嘗試口頭翻譯。
1. 指名學生朗讀
2. 正字音(寫出下列字的注音):
裘( ) 衾( ) 薄( ) 著( ) 瀚( )
闌( ) 飲( ) 羌( ) 掣( )
3. 明節(jié)奏:節(jié)奏可分音調的節(jié)奏和意義的節(jié)奏兩種。
音調的節(jié)奏,常以兩個字音為一拍,注意聲音上的整齊
3、。
七言詩一般為四拍,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意義的節(jié)奏是按詩句的語義來劃分,它比音調的節(jié)奏顯得更為重要,我們在劃分節(jié)奏時,一般以意義的節(jié)奏為依據(jù)。如: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4. 教師范讀
5. 學生齊讀
(二).再讀:學生默讀,理思路
討論〖明確〗:全詩共18句,根據(jù)文題可分為詠雪和送別兩個層次。前10句為一層:從不同側面詠雪。后8句為第二層:寫送別。
3. 學生默讀,找線索。本詩以“雪”這一景物為抒情發(fā)展的線索。
“雪”共出現(xiàn)四次,組成四個畫面:
第一次——送別前的“飛雪”,在讀者面前呈現(xiàn)“八月飛雪苦寒圖”;
第二
4、次——中軍置酒餞別時的“紛紛暮雪”,在讀者面前呈現(xiàn)“軍營餞別奇寒圖”;
第三次——臨別時“雪滿天山路”,在讀者面前呈現(xiàn)“東門惜別惆悵圖”;
第四次——送別后,“雪上空留馬行處”,在讀者面前呈現(xiàn)“雪地佇立思鄉(xiāng)圖”。
深度研析:
①第一、二句中的“卷”、“折”、“即”、“飛”三個字有何表達作用?
〖明確〗
第一、二句寫塞外風狂雪早,一個“卷”字,寫出了北風奔馳怒吼的氣勢和威力;“折”是“卷”的結果,風能折草,可見風力之大;農歷八月的南方正值金秋,而西北邊塞已是風雪隆冬,“即”字透出了作者的驚奇之情;“飛”字照應“卷”字,勾畫出漫天風雪的景象。由風而雪,風中見寒,因寒飛雪,開篇就讓人感
5、到一股奇寒撲面而來。
②重點賞析名句“忽……開”:這個比喻的本體是什么?喻體是什么?為什么會感到這比喻新穎貼切?
〖明確〗
比喻的本體雪,喻體是梨花。以梨花喻雪非常貼切,不僅寫出了雪的皎潔,富有動態(tài)感和立體感,同時也使人仿佛聞到陣陣花香。作者將肅殺寒冷的冬雪當作春光來欣賞,想象奇特,給人一種欣喜和暖意。
③ 五、六句中“散”、“濕”有何表達作用?這兩句寫了怎樣的一種氣候?
〖明確〗
“散……”承上啟下,從帳外寫到帳內。寫雪景主要從視覺角度下筆,寫奇寒則著墨于感覺?!吧ⅰ弊謱懗銎┗ㄝp輕飄落到珠簾帳幕上的景致;“濕”字描摹出雪花在羅幕慢慢融化的情景。
④七、八兩句運用什么修辭
6、手法?
〖明確〗 互文(如《木蘭詩》:“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保?
⑤九、十兩句在結構上起什么作用?“愁云……凝”運用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一個“愁”一個“慘”透露了作者怎樣一種心境?
〖明確〗
起承上啟下的作用,既展示了冰天雪地、萬里愁云的景象,又自然引出下文送別的場面。
⑥十一、十二句為什么沒有寫音樂,而只寫了三種樂器名稱?(“胡琴……笛”有什么深層含義?)
〖明確〗
連舉三種樂器,既表明樂器之多,樂曲之異,寫出了場面的熱烈,表現(xiàn)了主客間的深厚友情,同時這些富有邊塞色彩的樂器,也極易觸動人的鄉(xiāng)愁鄉(xiāng)情,細細品味,送別人與被送人內心的愁苦之情不言自明。
⑦“風掣……翻
7、”運用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確〗
運用了擬人、夸張的修辭手法,這一細節(jié)描寫,極為新穎傳神地描摹出塞外嚴寒的奇異風光。從色彩上看,茫茫白雪之中,鮮艷奪目的紅旗顯得格外突出,并給冷色的基調抹上了一星暖色,反襯嚴寒;從動態(tài)上看,狂風飛雪,紅旗在僵硬地低垂著不能飄動,給人一種沉重、肅穆的感覺,符合此時送別的氣氛。
⑧十三、十四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如果你是作者,你會有哪些想法?)
〖明確〗依依不舍,為歸客的艱難旅程擔憂。
⑨十五、十六句中“雪地空留”四字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一種復雜情感?
〖明確〗淋漓盡致地寫出了詩人無限惆悵的惜別思鄉(xiāng)之情。(也許還有些失落、孤寂)
【和李白的
8、“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有異曲同工之妙】
六.歸納中心思想和寫作特色
1. 主題:這首詩描繪了唐代邊地特有的奇異風光,抒發(fā)了詩人因朋友返京而產(chǎn)生的無限惆悵之情。
2. 寫作特色:扣“奇”寫“雪”,以“雪”襯“別”。
一奇是雪隨風至;二奇是“八月即飛雪”;三奇是以花喻雪;四奇是側面烘托大雪的寒威——從生活細處落墨,通過人的感受,通過邊塞將士的苦寒生活寫天氣的奇寒;紅旗僵硬地低垂著不能飄動這一細節(jié)描寫,也從側面烘托了大雪的寒威。
“一切景語皆情語”??邸捌妗睂憽把?,其目的是以“雪”襯“別”。
送別前詠雪營造送別的氛圍(典型環(huán)境),餞別時詠雪進一步渲染送別的氣氛,送別
9、時寫雪表現(xiàn)對友人的擔憂之情,送別后寫雪表現(xiàn)對友人的依戀之情。
思路結構
(第1-8句)送別前(八月飛雪苦寒圖)
(第9-14句)餞別時(軍營餞別奇寒圖)氣勢雄偉 想象奇特
(第15-16句) 臨別時(東門惜別惆悵圖)寓情于景 浪漫色彩
(第17-18句)送別后(雪地佇立思鄉(xiāng)圖)
《西江月》
自主預測
作者介紹: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南宋愛國詞人。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即歸南宋。他力主抗金,屢受打擊,隱居上饒達20年。曾短期被起用,但不受重視,抱很而終。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
10、志難酬的悲憤,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與蘇軾并稱為“蘇辛”。
整體感知:詩句賞析
1、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半夜里,明亮的月光照到枝頭,一陣微風吹來,驚飛了枝頭的喜鵲,惹得蟬兒嘶鳴
2、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在醉人的稻花香中,只聽見一陣陣蛙鳴,好像在交談今年的豐收。
3、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天邊有幾顆星星,山前下了幾滴小雨
4、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從前土地廟周圍的樹林邊有一家茅草蓋的旅店,啊,過了溪上的小橋,轉個彎,它就忽然現(xiàn)出來了
合作研究:1、“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這句詞你是如何理解的?
明
11、確:作者先從驚鵲寫明月,明月出來了,樹枝上的鵲兒一見到光驚飛不定,次寫鳴蟬,半夜還有蟬鳴,可見天熱,為下片寫雨埋下伏筆。本來摸黑走路,明月一出來,眼前一片光明,天氣很悶熱,起了陣陣清風,此時多么愜意!驚鵲反襯詞人的坦然;鳴蟬,使人越發(fā)感到鄉(xiāng)村的幽靜。
2、“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這句又該如何理解呢?
明確:夜風送來陣陣稻花的清香,遠近一片蛙聲,仿佛在預告豐收在望。它將作者的歡快之情和自然之景交織,融為一體。
3、如何欣賞“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明確:大雨將至,急忙避雨,本來很熟悉茅店的位置,一時竟找不到了,可見詞人剛才是怎樣地沉浸在“稻花香里說豐年”的意境之中怡然自得,路轉了一轉,嘿,茅店不就在眼前嗎?焦急和迷惑之后的欣喜,真是妙趣橫生。
4、這首詞上片借“月”“風”“鵲”“蟬”“稻花“”蛙聲“,和下片“星”“雨”“茅店”“路”“溪橋”等意象抒寫了夜行時怎樣的的感受?
明確:閑適、喜悅
5、這首詞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呢?
明確:詞人描畫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圖,一片詩情畫意,優(yōu)美動人,夜色那么清幽,氣氛那么恬靜,充滿了樸野成趣的的鄉(xiāng)土氣息,抒發(fā)了豐收在望的喜悅之情。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