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上冊第29課《湖心亭看雪》教學案新人教版.doc
《八年級語文上冊第29課《湖心亭看雪》教學案新人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八年級語文上冊第29課《湖心亭看雪》教學案新人教版.doc(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教學資料參考范本 八年級語文上冊 第29課《湖心亭看雪》教學案 (新版)新人教版 撰寫人:__________________ 時 間:__________________ 西湖很美——春季,白居易“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夏季,蘇軾“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秋季,楊萬里“只言山色秋蕭索,繡出西湖三四峰”。在這個冬季,張岱帶領我們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1.積累一些文言實詞、虛詞。 2.了解作者、寫作背景以及雪后西湖的奇景、作者游湖的雅趣等。 3.把握文章運用的白描手法,賞析課文熔敘事、寫景、抒情于一爐的寫作特色。 4.理解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態(tài)度以及消極避世的意緒,學會批判地對待,歷史地分析。 冬季中最溫暖的日子無疑是下雪的日子,那飄揚的雪花,凝聚了春霧夏雨秋露的情緒,播撒而來,從每一個點上摩挲著我們,感化著我們,讓我們享受熱烈、靜穆、自由。啊,下雪,真好!讓我們步人張岱的世界,去品品《湖心亭看雪》。 1.朗讀課文,圈點課文生字詞。 崇禎(chng zhēn) 是日更定(gēng) 拏一小舟(n) 毳衣爐火(cu) 霧凇沆碭(sōng)(hng)(dng) 鋪氈對坐(zhān) 焉得更有此人(gng) 喃喃(nn nn) 余強飲三大白(qiǎng) 2.聽老師朗讀課文,用“/”劃出課文朗讀的停頓。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3.理解課文重點詞語。 (1)一詞多義 是:①是日更定矣(代詞,這) ②是金陵人(表判斷) 一:①上下一白(副詞,全) ②長堤一痕(數(shù)量) 更:①更有癡似相公者(副詞,還) ②是日更定矣(古時夜間的計時單位) 白:①強飲三大白而別(酒杯) ②上下一白(白色) (2)古今異義 ①余拏一小舟(古義:撐,劃;今義:拿東西,捉拿。) ②是日更定矣(古義:完了,結(jié)束;今義:確定,決定) (3)詞類活用 ①大雪三日(名詞活用作動詞,下雪。) ②客此(名詞活用為動詞,客居。) 4.作者鏈接 張岱,明末清初文學家。號陶庵。出身仕宦世家,愛繁華,好山水,曉音樂。清兵南下滅亡了明朝,他入山隱居、著書。著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等?!逗耐た囱愤x自《陶庵夢憶》。 《陶庵夢憶》這部散文集,是明末清初風霜雨雪的產(chǎn)物,是中國夢文化的藝術(shù)結(jié)晶,是國破家亡后的一曲曲悲哀挽歌。沒有希望,沒有奢求,沒有期待,惟有哀怨,惟有夢憶。以夢憶為解脫,將家國之嘆、故園之思、人生之悲寄予夢憶之中,這就是《陶庵夢憶》的藝術(shù)真諦。 (一)疏通文意 1.自由朗讀課文。 2.掌握翻譯文言文的方法,根據(jù)課下注釋疏通文意,并將不懂之處圈畫出來。 3.四人小組討論交流,解決自己未能解決的問題。 4.全班討論交流,解決小組未能解決的問題。 (二)整體感知 1.“看雪”的時間是什么時候?地點是哪里? 【交流點撥】崇禎五年十二月,更定矣。西湖湖心亭。 2.寫雪的句子是什么? 【交流點撥】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3.湖心夜景如何?(用原文回答) 【交流點撥】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4.舟子對作者的評價用哪個字概括? 【交流點撥】癡。 (三)文本研讀 1.本文開頭說“獨往湖心亭看雪”,后來又寫到“舟中人兩三?!保瑳r且文章末尾還出現(xiàn)了舟子,顯然不止一人,這與“獨”是不是相矛盾? 【交流點撥】作者去賞雪,帶著閑情雅致去了,在作者心里,這里只有他自己,他忘乎所以,忘記一切俗念,只想著賞雪,這是一種脫俗的想法,所以“獨”字表現(xiàn)他的超凡脫俗。 他認為舟子不可能跟他志趣相投,也進不了他的內(nèi)心,舟子對“相公”的行為和心中所想是不理解的,也是不可能理解的,“獨”字表現(xiàn)他的孤傲清高。 【教師小結(jié)】“獨”字充分展示作者與眾不同的情趣,遺世獨立、不隨俗流的高潔情懷,也反映他內(nèi)心深處的孤獨與寂寞。 2.如何理解文中“莫說相公癡”中的“癡”,他的“癡”表現(xiàn)在何處? 【交流點撥】(1)“癡”于行:不尋常的天氣,不尋常的時間,不尋常的行蹤。是日更定矣,獨往湖心亭看雪——與眾不同、不隨流俗。 (2)“癡”于景: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煦缫黄谋┦澜?,人生天地間如“滄海一粟”,既癡迷,又倍感孤寂落寞。 (3)“癡”于情: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他鄉(xiāng)遇知己,天涯遇知音。 【教師小結(jié)】癡行——癡景——癡情:癡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癡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 (四)語言賞析 1.比較原句和改句的表達效果,說說原句的妙處。 原句: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改句:霧凇沆碭,天云山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條、湖心亭一座、與余舟一艘、舟中人兩三個而已。 【交流點撥】三個“與”字,營造了一種天人合一的癡迷境界,給人天地之間茫茫一片渾然一體的感受,如果去掉,“天云山水”就好像有了明顯的界限似的。 “一痕”寫出了作者視野的開闊;“一點”顯得亭子在湖中小巧玲瓏;“一芥”讓人耳目一新;“粒”字更讓人眼前一亮。這些夸張之語顯得貼切自然,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天地的空曠,人物的渺小。 作者的視角好像在高處在遠處。由“痕”到“點”到“芥”到“?!?,量詞一個小似一個,給人一種天地之大,人物之小,人生天地間茫茫如滄海一粟的深沉感慨。 2.這段文字簡練樸素,不加渲染,這是什么寫作手法? 【交流點撥】這是白描的寫作手法。 【教師小結(jié)】白描是一種描寫的方法。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是指一種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線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畫法作為一種描寫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質(zhì)樸的文字,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寫方法。 白描用于寫人,只需三言兩語即可勾畫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態(tài),使讀者如見其人,白描用于寫景,只需幾筆就可勾勒出一幅鮮明的圖畫,使人如臨其境。白描用于寫事,也只要幾筆就可使事態(tài)畢現(xiàn),生動形象。 如:“一個凸顴骨,薄嘴唇,五十歲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兩手搭在髀間,沒有系裙。張著兩腳,正像一個畫圖儀器里細腳伶仃的圓規(guī),” ——魯迅《故鄉(xiāng)》中的楊二嫂 “他留著濃黑的胡須,目光明亮,滿頭是倔強得一簇簇直豎起來的頭發(fā)……” ——唐《瑣憶》中的魯迅先生 1.試從描寫手法和表達情感兩方面來分析《江雪》與《湖心亭看雪》的區(qū)別。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注:柳宗元參加“永貞革新”失敗后,被貶永州。年僅33歲正當盛年的詩人集國憂家禍于一身,政治上的暴風雪使他“煢煢孤立”,激憤感傷,遂成《江雪》。) 【交流】 比較閱讀 描寫手法 表達感情 《湖心亭看雪》 白描 清高自賞、淡淡愁緒 《江雪》 烘托 懷才不遇的孤獨感 2.積累寫雪景的名句。 ①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李白《行路難》) ②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③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絕句》) ④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⑤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李白《北風行》) 5 / 5-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 鍵 詞:
- 湖心亭看雪 年級 語文 上冊 29 湖心亭 教學 新人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quán),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820124.com/p-3099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