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化學上冊 專題一 走進化學殿堂 1.1 化學使生活城美好同步測試題 (新版)湘教版.doc
《九年級化學上冊 專題一 走進化學殿堂 1.1 化學使生活城美好同步測試題 (新版)湘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九年級化學上冊 專題一 走進化學殿堂 1.1 化學使生活城美好同步測試題 (新版)湘教版.doc(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1化學使生活城美好 一、單選題 1.下圖所示變化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玻璃片上凝結水氣B.蠟燭燃燒 C.干冰升華D.燈泡發(fā)光 2.鋁箔在氧氣中燃燒發(fā)生了化學變化,做出這一判斷的主要依據(jù)是( ) A.變化中放出大量的熱B.看到耀眼的白光C.有白色固體生成D.鋁箔消失了 3.下列古代生產(chǎn)工藝中主要體現(xiàn)物理變化的是( ) A.糧食釀酒B.紡紗織布C.燒制瓷器D.冶鐵煉鋼 4.物質的性質決定用途。下列用途錯誤的是() A.氧氣:供呼吸B.干冰:人工降雨C.活性炭:殺菌消毒D.氮氣:保護氣 5.下列描述中,屬于物質的化學性質的是( ) A.鹽酸易揮發(fā)B.金屬具有導電性C.酒精易溶于水D.常溫下,氮氣很穩(wěn)定 6.物質的變化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汽油燃燒B.玻璃破碎C.冰川融化D.水果榨汁 7.生活中的下列變化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 A.糧食釀酒B.鐵釘生銹C.蠟燭燃燒D.水的蒸發(fā) 8.下列的電能是通過化學變化而獲取的是( ) A.風力發(fā)電B.沼氣發(fā)電C.水力發(fā)電D.太陽能發(fā)電 9.下列過程,一定包含化學變化的是( ) A.鑿鑿壁偷光B.鐵杵磨成針C.糧食釀酒D.輪胎爆炸 10.下列物質的用途,主要利用了物質的化學性質的是:( ) A.銅用于制造導線B.稀有氣體用作電光源C.生鐵鑄造鐵鍋D.氧氣用于急救病人 11.下來變化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蠟燭燃燒B.汽車爆胎C.蔬菜榨汁D.玻璃破碎 二、填空題 12.化學變化的基礎是________. 13.央視3.15晚會曝光黃金行業(yè)亂象,所謂的千足金,很多都沒達標,而是添加了另一種元素,叫做“銥”.銥在化學元素周期表當中與黃金緊挨著,它的密度與黃金非常地相似,但它的價格是黃金的五到十分之一.有的廠家就把這個銥摻雜到黃金當中,做成首飾來賣給消費者,銥是銀白色金屬,硬而脆.密度22.42克/立方厘米.熔點241040℃,沸點4130℃.銥化學性質很穩(wěn)定,是最耐腐蝕的金屬,對酸的化學穩(wěn)定性極高. 以上敘述中體現(xiàn)銥的物理性質的是________; 體現(xiàn)銥的化學性質的是________. 14.下列物質的用途,利用了其化學性質的是________ A.小蘇打用于面食加工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石墨用于做鉛筆芯 D.________. 15.化學變化是有________生成的變化.如煤的燃燒是________變化. 16.氨氣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農業(yè)生產(chǎn)中有廣泛的應用.某興趣小組的同學為了探究氨氣的某些性質,進行以下實驗.下圖中從左到右依次是實驗步驟及相應的現(xiàn)象. 請根據(jù)圖中所示的信息,歸納出有關氨氣的物理性質: ①________;②________. 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臭氧是淡藍色氣體,大氣中的臭氧層能有效阻擋紫外線,保護地球的生存環(huán)境,但目前南極出現(xiàn)了臭氧層空洞,并有繼續(xù)擴大的趨勢. 材料2:復印機在工作時,會因高壓放電產(chǎn)生一定濃度的臭氧.長期吸入大量臭氧會引起口干舌燥,咳嗽等不適癥狀,還可能誘發(fā)中毒性肺氣腫. 材料3:臭氧發(fā)生器是在高壓電極的作用下將空氣中的氧氣轉化為臭氧(化學式為O3)的裝置.利用臭氧的強氧化性,可將其應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殺菌和消毒.請總結臭氧的有關知識: 物理性質:________ ; 化學性質:________; 用途:________ ; 從上述材料中可見臭氧對人類有利有弊.請再舉出一種物質,并說出其利弊:________ . 三、解答題 18.什么叫化學變化? 19.什么是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它們最主要的區(qū)別是什么?各舉出日常生活中兩種變化的二個例子. 四、綜合題 20.物質的變化 我們的家鄉(xiāng)是座美麗的濱海小城,這里三面環(huán)海,海洋蘊含著豐富的資源,以下是人們從海洋中獲取某些物質的方法: ①膜法淡化海水獲得淡水; ②蒸餾法從海水中提取淡水;③采用蒸發(fā)結晶的方法曬得粗鹽;④開采出原油并進行分餾獲得汽油、煤油等產(chǎn)品;⑤向粗鹽的溶液中加入試劑制得精鹽;⑥向海水中添加石灰乳,再向得到的沉淀中加稀鹽酸,然后電解獲得的氯化鎂制得鎂;⑦用貝殼(主要成分碳酸鈣)制生石灰。 (1)請從物質變化的角度對上述方法進行分類:一類是________(填寫序號),另一類是________(填寫序號),你的分類依據(jù)是________。 (2)和①膜法淡化海水原理相同的一個實驗操作是________,原理都是依據(jù)________不同將混合物中的各成分分離。 (3)在②蒸餾法淡化海水時水的三態(tài)變化過程首先是由________態(tài)變?yōu)開_______態(tài)的蒸發(fā)過程,然后是由________態(tài)變?yōu)開_______態(tài)的冷凝過程,這與自然界中________循環(huán)的原理類似。請描述蒸餾法淡化海水的微觀過程________。 (4)在③海水曬鹽的過程中,鈉離子、氯離子、水分子三種微粒的運動狀態(tài)是:首先在海水中這三種微粒處于________的運動狀態(tài)(選填“自由”或“在固定位置振動”,下同),在曬鹽過程中,________(填微粒名稱)不斷運動到空氣中去,另兩種粒子結合后處于________的運動狀態(tài)以晶體的形式析出,跟該結晶微觀過程正好相反的一個物理變化是________。 (5)在⑤粗鹽精制的操作中為除去過量的碳酸鈉、氫氧化鈉,需要添加適量的稀鹽酸,請寫出稀鹽酸和氫氧化鈉的反應中,有效作用的粒子有________。 (6)寫出⑥中“電解氯化鎂獲得金屬鎂”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該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是________。 (7)貝殼制得的生石灰可用來做干燥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干燥劑除了生石灰干燥劑外,還有一種硅膠干燥劑,硅膠吸附性能高、化學性質穩(wěn)定,其內部為毛孔網(wǎng)狀結構,能夠吸收水分,并將水分保留住。根據(jù)提供的信息分析他們的干燥原理是否相同?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單選題 1.【答案】B 2.【答案】C 3.【答案】B 4.【答案】C 5.【答案】D 6.【答案】A 7.【答案】D 8.【答案】B 9.【答案】C 10.【答案】D 11.【答案】A 二、填空題 12.【答案】有新物質生成 13.【答案】銥是銀白色金屬,硬而脆,密度22.42克/立方厘米,熔點241040℃,沸點4130℃;銥化學性質很穩(wěn)定,是最耐腐蝕的金屬,對酸的化學穩(wěn)定性極高 14.【答案】A;生石灰做干燥劑、碳酸氫鈉用于治療胃酸過多等(只要答案合理即可) 15.【答案】新物質;化學 16.【答案】氨氣密度比空氣??;氨氣易溶于水 17.【答案】淡藍色氣體;強氧化性;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殺菌和消毒;二氧化碳;空氣中含有二氧化碳,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但過多會引起溫室效應 三、解答題 18.【答案】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叫化學變化 19.【答案】解:物理變化:沒有新的物質生成的變化;化學變化:有新的物質生成的變化;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qū)別是:是否有新的物質生成;干冰升華是固態(tài)二氧化碳直接變?yōu)闅鈶B(tài),只是狀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沒有新的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菠蘿榨汁只是將汁液分離出來,沒有新的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銅器生銹生成了主要成分是堿式碳酸銅的新物質,有新的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木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有新的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故答案為:沒有新的物質生成的變化;有新的物質生成的變化;是否有新的物質生成;干冰升華、菠蘿榨汁;銅器生銹、木炭燃燒. 四、綜合題 20.【答案】(1)①②③④;⑤⑥⑦;是否有新物質生成 (2)過濾;各成分顆粒大小 (3)液;氣;氣;液;水;水分子獲取能量后,間隔變大,運動加快,克服了分子之間的作用力,變成水蒸氣,在冷凝管中的水蒸氣遇冷后,能量變小,間隔變小,運動速率減慢,變成液態(tài)水 (4)自由;水分子;在固定的位置振動;溶解 (5)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或H+和OH-) (6)2MgCl2 2Mg+Cl2↑;分解反應 (7)否;生石灰做干燥劑發(fā)生的是化學變化,硅膠干燥發(fā)生的是物理變化-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九年級化學上冊 專題一 走進化學殿堂 1.1 化學使生活城美好同步測試題 新版湘教版 九年級 化學 上冊 專題 走進 殿堂 生活 美好 步測 試題 新版 湘教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820124.com/p-3348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