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小升初數(shù)學 17 行程問題提高題(4).doc
《2019年小升初數(shù)學 17 行程問題提高題(4).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19年小升初數(shù)學 17 行程問題提高題(4).doc(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年小升初數(shù)學 17 行程問題提高題(4) ⑴小紅和小華進行100米跑比賽(二人速度不變),當小紅跑了90米時,小華距終點還有25米,那么,當小紅剛到終點時,小華離終點還有多少米? ⑵與鐵路平行的小路上,有一行人與一騎車人同時向南行進,行人速度為3.6千米/小時, 騎車人速度為10.8千米/小時,這時,有一列火車從他們背后開來,火車通過行人用22秒,通過騎車人用26秒.求火車車長.(參考答案:①22米②56米③781米④286米⑤308米) ⑶甲乙兩人分別從AB兩地同時同向而行,經(jīng)過4小時15分甲在C處追上乙,這時兩人共行了41千米.如果乙從A到B需走1小時45分,求兩地距離. ⑷甲乙兩車從AB兩地對開,已知甲車速度是乙車的,甲車從A地開出55千米后乙車才從B地出發(fā),兩車相遇時,甲車比乙車多行駛了30千米,求兩地距離. ⑸某廠長總是在上午七點鐘離家乘工廠的汽車上班,有一天,他在上午六點就步行上班,而汽車仍按以前的時間去接他.結(jié)果在途中接到,因此,他比平時提前12分鐘到達.求汽車速度是廠長速度的幾倍. ⑹張、李兩人騎車同時從甲地出發(fā)同向而行,張的速度比李每小時快4千米,張比李早20分鐘通過途中乙地,當李到達乙地時,張又前進了8千米,求兩地距離. ⑺甲乙兩車分別從AB兩地出發(fā)相向而行。出發(fā)時甲乙的速度比是5:4,相遇后甲速減少20%,乙速增加20%,這樣,當甲到達B地時,乙離A地還有10千米。求兩地距離。 ⑻從電車總站每隔一定時間就開出一輛電車。.甲和乙兩人在一條街上沿著同一方向步行,甲每分鐘步行82米,每隔10分鐘遇上一輛迎面而來的電車; 乙每分鐘步行60米,每隔10分15秒遇上一輛迎面而來的電車。求電車總站每隔多少分鐘就開出一輛電車。 ⑼甲乙兩列火車的速度比是5:4,,乙車先發(fā),從B站開往A站,當走到離B站72千米的地方時,甲車從A站發(fā)車開往B站,兩列火車相遇的地方離AB兩站距離的比是3:4,求兩站距離。 ⑽某條路分上坡、平路、下坡三段,各段路長之比依次是1:2:3,某人走各段路所用時間之比依次是4:5:6,已知上坡時速度為每小時3千米,路程全長50千米,問此人走完全程用了多少時間? ⑾有甲、乙、丙三個人,甲每分鐘走120米,乙每分鐘走100米,丙每分鐘走70米,如果三個人同時、同向,從同一地點出發(fā),沿周長是300米的圓形跑道行走,那么,多少分鐘后,三個人又可以相聚? ⑿甲乙兩人分別從AB兩地同時出發(fā),相向而行,古法時他們的速度比是3:2,他們相遇后,甲的速度提高了20%,乙的速度提高了30%,這樣,當甲到達B地時,乙離A地還有14千米,那么,求兩地距離。 ⒀甲乙兩車分別從AB兩地出發(fā),在AB之間往返行駛,已知甲的速度是每小時15千米,乙的速度是每顯示35千米,并且甲乙兩車第三次相遇(兩車同時到達同一地點叫相遇)的地點與第四次相遇的地點恰好相距100千米,求兩地距離。 ⒁甲地到乙地有一條路分成三段,在第一段路上,汽車速度是每小時40千米,在第二段路上,汽車速度是每小時90千米,在第三段路上,汽車速度是每小時50千米,已知第一段的路長恰好是第三段的2倍,現(xiàn)有兩輛汽車分別從甲乙兩地同時出發(fā)相向而行,1小時20分鐘后,在第二段的處(從甲到乙方向的處)相遇,求兩地距離。 小學教育資料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第 4 頁 共 4 頁- 1.請仔細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此認領(lǐng)!既往收益都歸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9.9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shè)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2019年小升初數(shù)學 17 行程問題提高題4 2019 年小升初 數(shù)學 行程 問題 提高
鏈接地址:http://www.820124.com/p-3649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