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 第4章 圖形的認識 4.2 線段、射線、直線 第2課時 線段的長短比較教案1 湘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 第4章 圖形的認識 4.2 線段、射線、直線 第2課時 線段的長短比較教案1 湘教版.doc(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第2課時 線段的長短比較
1.會畫一條線段等于已知線段,會比較線段的長短;
2.體驗兩點之間線段最短的性質,并能初步應用;(重點)
3.知道兩點之間的距離和線段中點的含義;(重點)
4.在圖形的基礎上發(fā)展數(shù)學語言.體會研究幾何的意義.
一、情境導入
比較兩名同學的身高,可以有幾種比較方法?向大家說說你的想法.
二、合作探究
探究點一:線段長度的比較和計算
【類型一】 比較線段的長短
為比較兩條線段AB與CD的大小,小明將點A與點C重合使兩條線段在一條直線上,點B在CD的延長線上,則( )
A.AB
CD
C.AB=CD D.以上都有可能
解析:由點A與點C重合使兩條線段在一條直線上,點B在CD的延長線上,得AB>CD,故選B.
方法總結:比較線段長短時,疊合法是一種較為常用的方法.
【類型二】 根據(jù)線段的中點求線段的長
如圖,點C是線段AB上一點,點M是AC的中點,點N是BC的中點,如MC比NC長2cm,AC比BC長( )
A.2cm B.4cm
C.1cm D.6cm
解析:因為點M是AC的中點,點N是BC的中點,所以AC=2MC,BC=2NC,所以AC-BC=(MC-NC)2=4cm,即AC比BC長4cm,故選B.
方法總結:根據(jù)線段的中點表示出線段的長,再根據(jù)線段的和、差求未知線段的長度.
【類型三】 已知線段的比求線段的長
如圖,B、C兩點把線段AD分成2∶3∶4的三部分,點E是線段AD的中點,EC=2cm,求:
(1)AD的長;
(2)AB∶BE.
解析:(1)根據(jù)線段的比,可設出未知數(shù),根據(jù)線段的和差,可得方程,根據(jù)解方程,可得x的值,根據(jù)x的值,可得AD的長度;
(2)根據(jù)線段的和差,可得線段BE的長,根據(jù)比的意義,可得答案.
解:(1)設AB=2x,則BC=3x,CD=4x.
由線段的和差,得AD=AB+BC+CD=9x.
由E為AD的中點,得ED=AD=x.
由線段的和差得
CE=DE-CD=x-4x==2.
解得x=4.所以AD=9x=36(cm).
(2)AB=2x=8(cm),BC=3x=12(cm).
由線段的和差,得BE=BC-CE=12-2=10(cm).
所以AB∶BE=8∶10=4∶5.
方法總結:在遇到線段之間比的問題時,往往設出未知數(shù),列方程解答.
【類型四】 當圖形不確定時求線段的長
如果線段AB=6,點C在直線AB上,BC=4,D是AC的中點,那么A、D兩點間的距離是( )
A.5 B.2.5
C.5或2.5 D.5或1
解析:本題有兩種情形:
(1)當點C在線段AB上時,如圖:
AC=AB-BC.因為AB=6,BC=4,所以AC=6-4=2.又因為D是AC的中點,所以AD=1;
(2)當點C在線段AB的延長線上時,如圖:
AC=AB+BC.因為AB=6,BC=4,所以AC=6+4=10.又因為D是AC的中點,所以AD=5.故選D.
方法總結:解答本題關鍵是正確畫圖,本題滲透了分類討論的思想,體現(xiàn)了思維的嚴密性,在今后解決類似的問題時,要防止漏解.
探究點二:有關線段的基本事實
如圖,把彎曲的河道改直,能夠縮短航程,這樣做的根據(jù)是( )
A.兩點之間,直線最短
B.兩點確定一條線段
C.兩點確定一條直線
D.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解析:把彎曲的河道改直縮短航程的根據(jù)是:兩點之間,線段最短.故選D.
方法總結:本題考查了線段的性質,熟記兩點之間線段最短是解題的關鍵.三、板書設計
1.線段的比較與性質
(1)比較線段:度量法和疊合法.
(2)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2.線段長度的計算
(1)中點:把線段AB分成兩條相等線段的點.
(2)兩點間的距離:兩點間線段的長度.
本節(jié)課通過比較兩個人的高矮這一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進行思考,從而引出課題,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通過動手操作,親身體驗用疊合法比較線段的長短.教師要嘗試讓學生自主學習,優(yōu)化課堂教學中的反饋與評價.通過評價,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堅定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鏈接地址:http://www.820124.com/p-3726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