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化學一輪復習 第十單元 化學實驗基礎 第4節(jié) 實驗方案的設計與評價課時練.doc
《2019版高考化學一輪復習 第十單元 化學實驗基礎 第4節(jié) 實驗方案的設計與評價課時練.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版高考化學一輪復習 第十單元 化學實驗基礎 第4節(jié) 實驗方案的設計與評價課時練.doc(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第4節(jié) 實驗方案的設計與評價 一、選擇題 1.(2018屆廣東揭陽一中期中)下列實驗操作不能達到預期目的的是( )。 選項 實驗目的 操作 A 證明CH2==CHCHO中含有碳碳雙鍵 滴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B 除去苯中混有的苯酚 向混合液中加入過量NaOH溶液,然后分液 C 證明久置的Na2O2沒有變質 滴加過量稀鹽酸,產生無色無味氣體 D 比較鹽酸與醋酸的酸性強弱 分別測定同溫同濃度NaCl溶液與CH3COONa溶液的pH 2.(2018屆四川成都樹德中學月考)根據下列實驗,所得實驗現象和實驗結論正確的是( )。 選項 實驗 現象 實驗結論 A 將SO2氣體通入紫色石蕊試液中 溶液先變紅后褪色 二氧化硫具有酸性和漂白性 B 將小蘇打和硫酸反應生成的氣體,通入一定濃度的Na2SiO3溶液中 出現白色膠狀沉淀 酸性: H2SO4>H2CO3>H2SiO3 C 將光亮的鎂條放入盛有NH4Cl溶液的試管中 有大量氣泡產生 反應中有NH3產生 D 試管a出現白色沉淀,試管b出現黃色沉淀 溶度積:Ksp(AgCl)>Ksp(AgI) 3.(2018屆湖南郴州質檢)下列實驗對應的現象及結論均正確且兩者具有因果關系的是( )。 選項 實驗 現象 結論 A 將SO2通入BaCl2溶液,然后滴入稀硝酸 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所得沉淀為BaSO3,后轉化BaSO4 B 濃硫酸滴入蔗糖中,并攪拌 得黑色蓬松的固體并有刺激性氣味氣體 該過程中濃硫酸僅體現吸水性和脫水性 C 向FeCl2溶液中加入足量Na2O2 出現紅褐色沉淀和無色氣體 FeCl2溶液部分變質 D 向足量含淀粉的FeI2溶液中滴加2滴氯水 溶液變藍 還原性:I->Fe2+ 4.(2018屆湖北孝感統(tǒng)考)用下圖所示實驗裝置進行相應實驗,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A.從含碘的CCl4溶液中提取碘和回收CCl4溶劑 B.萃取操作過程中的放氣 C.定量測定化學反應速率 D.比較KMnO4、Cl2、S的氧化性 5.(2018年云南保山統(tǒng)測)下列實驗方案能達到相應實驗目的的是( )。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 A 除去HCl氣體中混有的少量Cl2 將氣體通過飽和食鹽水洗氣 B 除去CuCl2溶液中的少量FeCl3 加入足量銅粉,充分反應后過濾 C 驗證氧化性:Fe3+>I2 向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 KI溶液,再滴加幾滴淀粉溶液,觀察 D 檢驗某礦物溶液中是否含有SO 取少量溶液,向其中滴加鹽酸酸化的BaCl2溶液,觀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產生 6.下列實驗操作能達到預期實驗目的的是( )。 選項 實驗操作 實驗目的 A 向2 mL品紅溶液和2 mL加入少許醋酸的品紅溶液中分別滴入3滴“84”消毒液,觀察紅色褪色的快慢 證明隨溶液pH的減小,“84”消毒液的氧化能力增強,從而判斷反應速率的大小 B 將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滴入Fe(NO3)2溶液中,溶液變黃色 可證明氧化性:H2O2比Fe3+強 C 相同條件下,向兩支盛有相同體積不同濃度H2O2溶液的試管中分別滴入適量相同濃度的CuSO4溶液和FeCl3溶液 探究Cu2+、Fe3+對H2O2分解速率的影響 D 比較不同反應的反應熱數據大小 從而判斷反應速率的大小 7.(2018屆廣東廣雅中學、江西南昌二中聯考)下列實驗中,對應的現象以及結論都正確且兩者具有因果關系的是( )。 選項 實驗 現象 結論 A 將稀硝酸加入過量鐵粉中,充分反應后滴加KSCN溶液 有氣體生成,溶液呈血紅色 稀硝酸將Fe氧化為 Fe3+ B 將銅粉加入1.0 molL-1 Fe2(SO4)3溶液中 溶液變藍、有黑色固體出現 金屬鐵比銅活潑 C 用坩堝鉗夾住一小塊用砂紙仔細打磨過的鋁箔在酒精燈上加熱 熔化后的液態(tài)鋁滴落下來 金屬鋁的熔點較低 D 往含有等濃度MgSO4溶液與CuSO4溶液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NaOH溶液至不再有沉淀產生 先有淺藍色沉淀生成,后有白色沉淀 Cu(OH)2的溶度積比Mg(OH)2的小 二、非選擇題 8.(2017年河南商丘三模)某化學小組研究鹽酸被氧化的條件,進行如下實驗。 (1)研究鹽酸被MnO2氧化。 實驗 操作 現象 Ⅰ 常溫下將MnO2和12 molL-1濃鹽酸混合 溶液呈淺棕色,略有刺激性氣味 Ⅱ 將Ⅰ中混合物過濾,加熱濾液 生成大量黃綠色氣體 Ⅲ 加熱MnO2和4 molL-1稀鹽酸混合物 無明顯現象 ①Ⅰ中溶液呈淺棕色是由于MnO2與濃鹽酸發(fā)生了復分解反應,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Ⅱ中發(fā)生了分解反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Ⅲ中無明顯現象的原因,可能是c(H+)或c(Cl-)較低,設計實驗Ⅳ進行探究(如圖1): 圖1 將實驗Ⅲ、Ⅳ作對比,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將實驗現象Ⅳ中的ⅰ、ⅱ作對比,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用如圖裝置(a、b均為石墨電極)進行實驗Ⅴ: ⅰ.K閉合時,指針向左偏轉 ⅱ.向右管中滴加濃H2SO4至c(H+)>7 molL-1,指針偏轉幅度變化不大 ⅲ.再向左管中滴加濃H2SO4至c(H+)>7 molL-1,指針向左偏轉幅度增大 圖2 將實驗Ⅴ中的ⅰ和ⅱ、ⅲ作對比,得出的結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鹽酸能否被氧化性酸氧化。 ①燒瓶中放入濃H2SO4,通過分液漏斗向燒瓶中滴加濃鹽酸,燒瓶上方立即產生白霧,用濕潤的淀粉KI試紙檢驗,無明顯現象。由此得出濃硫酸______(填“能”或“不能”)氧化鹽酸。 ②向試管中加入3 mL濃鹽酸,在加入1 mL濃HNO3,試管內液體逐漸變?yōu)槌壬訜?,產生棕黃色氣體,經檢驗含有NO2。 通過實驗Ⅰ、Ⅱ、Ⅲ證明混合氣體中含有Cl2,Ⅲ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 操作 現象 Ⅰ 將濕潤的淀粉KI試紙伸入棕黃色氣體中 試紙先變藍,后褪色 Ⅱ 將濕潤的淀粉KI試紙伸入純凈Cl2中 試紙先變藍,后褪色 Ⅲ …… 試紙先變藍,不褪色 (3)由上述實驗得出:鹽酸能否被氧化與氧化劑的種類、__________有關。 9.(2017屆寧夏石嘴山三中三模)三氯化硼的熔點為-107.3 ℃,沸點為12.5 ℃,易水解生成硼酸(H3BO3),可用于制造高純硼、有機合成催化劑等。實驗室制取三氯化硼的原理為B2O3+3C+3Cl22BCl3+3CO。 (1)甲組同學擬用下列裝置制取純凈干燥的氯氣(不用收集)。 A B C ①裝置B中盛放的試劑是____________,裝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②裝置A中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組同學選用甲組實驗中的裝置A、B、C和下列裝置(裝置可重復使用)制取BCl3并驗證反應中有CO生成。 D E F G H I J ①乙組同學的實驗裝置中,依次連接的合理順序為 A→B→C→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D→I。 ②能證明反應中有CO生成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開始實驗時,先點燃________(填“G” 或“F”)處的酒精燈。 ④請寫出BCl3水解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硼酸是一元弱酸,其鈉鹽化學式為Na[B(OH)4],則硼酸在水中電離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017屆廣東廣州二模)“84消毒液”因1984年北京某醫(yī)院研制使用而得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廣泛,其有效成分是NaClO。某小組在實驗室制備NaClO溶液,并進行性質探究和成分測定。 (1)該小組按上圖裝置進行實驗,反應一段時間后,分別取B、C、D瓶的溶液進行實驗,實驗現象如下表。(已知飽和NaClO溶液pH為11)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B瓶 C瓶 D瓶 實驗1:取樣,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變紅,不褪色 變藍,不褪色 立即褪色 實驗2:取樣,測定溶液的pH 3 12 7 ①裝置A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瓶溶液中H+的主要來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C瓶溶液的溶質是________(填化學式)。 ④結合平衡移動原理解釋D瓶溶液中石蕊立即褪色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測定C瓶溶液中NaClO含量(單位:gL-1)的實驗步驟如下: Ⅰ.取C瓶溶液20 mL于錐形瓶,加足量鹽酸酸化,迅速加入過量KI溶液,蓋緊瓶塞并在暗處充分反應。 Ⅱ.用0.100 0 molL-1 Na2S2O3標準溶液滴定錐形瓶中的溶液,指示劑顯示終點時共用去20.00 mL Na2S2O3溶液。(I2+2S2O===2I-+S4O) ①步驟Ⅰ總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蓋緊瓶塞并在暗處反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瓶溶液中NaClO的含量為________gL-1。(保留1位小數) 11.(2017屆安徽江南十校二模)我國化工專家侯德榜的“侯氏制堿法”為世界制堿工業(yè)做出了突出貢獻。他利用NaHCO3、NaCl、NH4Cl等物質溶解度的差異,以食鹽、氨氣和二氧化碳為原料制得NaHCO3,進而生產出純堿。 Ⅰ.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模擬“侯氏制堿法”提出下列一種制備NaHCO3 的實驗方案,經過討論,大家一致認為方案2較合理,請說明方案3的不足之處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1:分別將二氧化碳和氨氣通入NaCl飽和溶液中。 方案2:將二氧化碳通入含氨的NaCl飽和溶液中。 方案3:將氨氣通入含二氧化碳的NaCl飽和溶液中。 Ⅱ.根據方案2,某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步驟和裝置圖: 步驟1:配制含氨的飽和食鹽水。在100 mL的錐形瓶中加入20 mL氨水(體積比1∶1),再加入8 g食鹽, 塞緊橡皮塞, 振蕩幾分鐘, 過濾除去不溶物, 得到含氨的飽和食鹽水。 步驟2:制備碳酸氫鈉。 按圖組裝好實驗裝置,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再向各儀器中加入相應的試劑,開始制備碳酸氫鈉。 實驗過程中,需要控制溫度在30 ℃~35 ℃(大于35 ℃時NH4HCO3會分解) 和二氧化碳的通入速率(以出現能數得清的連續(xù)氣泡為好)。反應結束后,把錐形瓶浸入冷水中,使較多的晶體析出,過濾、洗滌。 請回答下列問題: (1)D燒杯中稀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裝置B中試劑是________________, 它的作用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裝置C中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檢驗步驟2中所得晶體是碳酸氫鈉而不是氯化鈉的實驗方法和現象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為了檢驗某含有NaHCO3雜質的Na2CO3樣品的純度,現將m1 g 樣品加熱,其質量變?yōu)閙2 g,則樣品的純度是______________。 第4節(jié) 實驗方案的設計與評價 1.C 解析:A項,碳碳雙鍵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發(fā)生加成反應,—CHO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不反應,A正確;B項,苯酚與NaOH溶液反應,苯不反應,分層,分液,B正確;C項,Na2O2與鹽酸反應放出氣體,變質為碳酸鈉后,與鹽酸反應也放出氣體,無法判斷是否變質,C錯誤;D項,NaCl為強酸強堿鹽,不水解溶液顯中性,CH3COONa屬于強堿弱酸鹽,水解溶液顯堿性,D正確。 2.B 解析:將SO2氣體通入紫色石蕊試液中,溶液變紅,不褪色,故A錯誤;根據強酸制備弱酸,可證明酸性:H2SO4>H2CO3>H2SiO3,故B正確;NH4Cl溶液水解顯酸性,放入光亮的鎂條能夠反應放出氫氣,故C錯誤;硝酸銀過量,不發(fā)生沉淀轉化,應向白色沉淀中加入碘化鈉溶液,故D錯誤。 3.D 解析:A項,滴入稀硝酸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硫酸鋇,但SO2與BaCl2不反應,則開始不能生成亞硫酸鋇沉淀,現象不合理,故A錯誤;B項,濃硫酸先使蔗糖炭化,后C與濃硫酸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則現象說明濃硫酸具有脫水性、強氧化性,故B錯誤;C項,過氧化鈉具有強氧化性,可氧化亞鐵離子,則不能說明FeCl2溶液部分變質,故C錯誤;D項,氯水先氧化碘離子,碘單質遇淀粉變藍,則由現象可知還原性:I->Fe2+,故D正確。 4.C 解析:A項,碘和四氯化碳互溶,四氯化碳容易揮發(fā),從含碘的CCl4溶液中提取碘和回收CCl4溶劑可選用蒸餾,故A正確;B項,萃取操作過程中,要不時地打開下端活塞放氣,故B正確;C項,用圖示裝置不能收集到氧氣,因此不能定量測定化學反應速率,故C錯誤;D項,KMnO4與濃鹽酸反應放出氯氣,氯氣與硫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硫單質沉淀,可以比較KMnO4、Cl2、S的氧化性,故D正確。 5.C 解析:HCl易溶于飽和食鹽水,故A錯誤;FeCl3和Cu反應生成CuCl2和FeCl2,混入了新的雜質,故B錯誤;向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KI溶液,再滴加幾滴淀粉溶液,若溶液變藍色,則說明氧化性:Fe3+>I2,故C正確;若溶液中有Ag+或SiO等則會對SO的檢驗造成干擾,應先加鹽酸酸化,再滴加BaCl2溶液,故D錯誤。 6.A 解析:在酸性溶液中NO也可以氧化Fe2+,B錯誤;要探究Cu2+、Fe3+對H2O2分解速率的影響,H2O2溶液的體積和濃度必須相同,且與Cu2+、Fe3+結合的陰離子最好也相同,才可以進行對比,C錯誤;反應熱大小與反應速率的大小無關,D錯誤。 7.D 解析:稀硝酸加入過量鐵粉,生成硝酸亞鐵,滴加KSCN溶液不顯血紅色,故A錯誤;鐵比銅活潑,銅不能置換出鐵,故B錯誤;鋁與氧氣極易反應生成氧化鋁,氧化鋁的熔點高,鋁熔化后被氧化鋁薄膜包裹不滴落下來,故C錯誤;氫氧化銅比氫氧化鎂更難溶,先生成氫氧化銅沉淀,故D正確。 8.(1)①MnO2+4HCl ===MnCl4+2H2O ②MnCl4Cl2↑+MnCl2 ③Ⅲ中沒有明顯現象的原因是c(H+)、c(Cl-)較低,需要增大到一定濃度才能被MnO2氧化 MnO2氧化鹽酸的反應中,c(H+)變化的影響大于c(Cl-) ④HCl的還原性與c(H+)無關,MnO2的氧化性與c(H+)有關,c(H+)越大,MnO2的氧化性越強 (2)①不能 ②將濕潤的淀粉KI試紙伸入純凈的NO2中 (3)c(Cl-)、c(H+)(或濃度) 解析:(1)①MnO2與濃鹽酸發(fā)生了復分解反應,其反應式為MnO2+4HCl ===MnCl4+2H2O。②將Ⅰ中混合物過濾得到濾液成分為MnCl4、HCl,加熱濾液,發(fā)生了分解反應,生成大量黃綠色氣體,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MnCl4Cl2↑+MnCl2。③由實驗Ⅳ可知, c(H+)或c(Cl-)需要增大到一定濃度的鹽酸才能被MnO2氧化,故Ⅲ中沒有明顯現象的原因是c(H+)、c(Cl-)較低,需要增大到一定濃度才能被MnO2氧化。④ⅱ與ⅰ對比,向右管中滴加濃H2SO4至c(H+)>7 molL-1,指針偏轉幅度變化不大,說明HCl的還原性與c(H+)無關;ⅲ與ⅰ對比,向左管中滴加濃H2SO4至c(H+)>7 molL-1,指針向左偏轉幅度增大,說明MnO2的氧化性與c(H+)有關,c(H+)越大,MnO2的氧化性越強。(2)①根據實驗現象“用濕潤的淀粉KI試紙檢驗,無明顯現象”,說明Cl-并未被濃硫酸氧化,由此得出濃硫酸不能氧化鹽酸。②證明混合氣體中含有Cl2,需要用Cl2、NO2作對比實驗,故操作Ⅲ為濕潤的淀粉KI試紙伸入純凈的NO2中,觀察現象。 9.(1)①飽和食鹽水 干燥氯氣 ②2MnO+16H++10Cl-===2Mn2++5Cl2↑+8H2O (2)①E H J H ②裝置F中黑色粉末變?yōu)榧t色,裝置D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③G?、蹷Cl3+3H2O===H3BO3+3HCl ⑤H3BO3+H2O[B(OH)4]-+H+ 解析:(1)根據實驗裝置圖可知,用高錳酸鉀與濃鹽酸反應制得氯氣,同時生成氯化鉀和氯化錳,制得的氯氣中含有雜質氯化氫和水,要用飽和食鹽水除去氯化氫,用濃硫酸除去水蒸氣,從而得到干燥純凈的氯氣。(2)乙組同學選用甲組實驗中的裝置A、B、C制得干燥的氯氣,用氯氣與B2O3、C反應生成三氯化硼和CO,三氯化硼的熔點為-107.3 ℃,沸點為12.5 ℃,所以收集三氯化硼要用冰水冷卻,未反應的氯氣尾氣用氫氧化鈉吸收,三氯化硼易水解,為防止氫氧化鈉溶液中的水進入裝置E,在E和J之間接上H裝置,用于吸水,生成的CO經干燥后再通過F裝置還原氧化銅,再將生成的氣體通過澄清石灰水檢驗,可以證明原反應中有一氧化碳生成,多余的CO不能排放到空氣中,要用排水法收集。①根據上面的分析可知,乙組同學的實驗裝置中,依次連接的合理順序為A→B→C→G→E→H→J→H→F→D→I。②根據實驗原理可知,生成的CO能將黑色的氧化銅還原為紅色的銅,同時產生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所以能證明反應中有CO生成的現象是裝置F中黑色粉末變?yōu)榧t色,裝置D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③加熱CuO前需要利用CO除去裝置內的空氣,則開始實驗時,先點燃G處的酒精燈。 10.(1)①KClO3+6HCl(濃) ===KCl+3Cl2↑+3H2O ②氯氣中混有的HCl?、跱aClO、NaCl、NaOH ④溶液中存在平衡Cl2+H2OHCl+HClO,HCO消耗H+,使平衡右移,HClO的濃度增大 (2)①HClO+2I-+H+===I2+Cl-+H2O 防止HClO分解 ②3.7 解析:A是制取Cl2裝置,B是吸收HCl裝置,C是制取NaClO裝置,D和E是吸收Cl2裝置。(1)②B是吸收HCl裝置,而Cl2在飽和氯化鈉溶液中不溶解,所以B瓶溶液中H+的主要來源是氯氣中混有的HCl。③Cl2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NaClO、NaCl,NaClO水解使溶液顯堿性,所以C瓶溶液的溶質是NaCl、NaClO、NaOH。④D瓶溶液中存在平衡Cl2+H2OHCl+HClO,HCO消耗H+,使平衡右移,HClO的濃度增大,HClO具有漂白性,使紫色石蕊立即褪色。(2)①HClO見光或受熱容易分解生成HCl和O2,所以蓋緊瓶塞并在暗處充分反應。②根據Ⅰ和Ⅱ的反應可得關系:NaClO~HClO~I2~2S2O2,所以n(NaClO)=n(S2O2)=0.1000 molL-10.02 L=0.001 mol,m(NaClO)=0.001 mol74.5 gmol-1=0.0745 g,因此C瓶溶液中NaClO的含量為:=3.725 gL-1≈3.7 gL-1。 11.Ⅰ.二氧化碳在水(或NaCl溶液)中溶解度小,不利于NaHCO3的生成 Ⅱ.(1)吸收未反應的NH3 (2)飽和碳酸氫鈉溶液 除去CO2中的HCl氣體 (3)NaCl+CO2+NH3+H2O===NaHCO3+NH4Cl (4)取少量晶體于試管中,向其中加入適量稀硝酸,劇烈反應冒出大量氣泡,固體全部溶解后再滴加適量AgNO3溶液,無沉淀產生,說明得到的晶體為NaHCO3 (7) 解析:Ⅱ.(4)利用碳酸氫鈉與強酸反應產生氣體,氯離子與銀離子反應生成不溶于酸的氯化銀檢驗步驟2中所得晶體是碳酸氫鈉而不是氯化鈉。 (5)解:設樣品中含有NaHCO3雜質的質量為x,則 2NaHCO3Na2CO3+CO2↑+H2O 固體Δm(減少) 284 106 62 x (m1-m2) g =,解得x= g 則樣品的純度==。-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版高考化學一輪復習 第十單元 化學實驗基礎 第4節(jié) 實驗方案的設計與評價課時練 2019 高考 化學 一輪 復習 第十 單元 實驗 基礎 方案 設計 評價 課時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820124.com/p-3891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