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課程方案解讀.ppt
《普通高中課程方案解讀.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普通高中課程方案解讀.ppt(14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普通高中課程方案》解讀,,2,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勢在必行指導思想與培養(yǎng)目標課程結構與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與評價,3,一、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勢在必行,(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二)課程改革是國際教育改革的趨勢(三)我國高中課程存在著必須改革的問題,4,(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1999年,國務院批轉了《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實施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整體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國民素質和民族創(chuàng)新能力——改革課程體系和評價制度,爭取經過10年左右的實驗,在全國推行21世紀基礎教育課程教材體系,5,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提出,調整和改革課程體系、結構、內容,建立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6,2001年,《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明確提出“加快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7,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成為提高國民素質、增強民族創(chuàng)新能力的政府行為。,20世紀90年代以來,北美、歐洲、東亞的很多國家和地區(qū)致力于課程改革。研究表明主要呈現(xiàn)以下幾個趨勢:,,(二)課程改革是國際教育改革的趨勢,9,,公民的責任個性發(fā)展與生存能力創(chuàng)造力與批判性思維交流、合作與團隊精神信息素養(yǎng)國際視野,(1)在培養(yǎng)目標方面,各國普遍關注:,(2)謀求課程的基礎性、多樣化和選擇性的統(tǒng)一。,法國學校應該讓學生獲得某種共同文化,獲得能力和知識的共同基石,幫助他們獲得自治,成為現(xiàn)代社會警醒的公民;讓學科的多樣性在作為人的學生身上找到統(tǒng)一。(國民教育研究和技術部:《為了21世紀的高中》,1998年),,韓國考慮學生的能力、個性、發(fā)展前途,使教育內容和方法多樣化,確立可以使學生根據自身的個性和素質選擇教學科目、能動地自律地學習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課程體系,“建立國民共同基本課程和以選修為主的課程體系”。(第七次基礎教育課程大綱,1997年12月),(3)將學術性課程與學生的經驗和職業(yè)發(fā)展有機結合。,美國培養(yǎng)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知識的能力,讓他們掌握先進而實用的技術,引導他們把今天的學習和明天的工作密切地聯(lián)系起來,為今后獨立的生活做準備。(伍德威爾遜全國聯(lián)誼基金會《高中學生年——國家的使命》2001年10月),德國把培養(yǎng)學生認識自己天賦和發(fā)展傾向、對自己未來發(fā)展作出正確選擇的能力,同發(fā)展學生參與社會民主建設的意識、對社會負責的態(tài)度結合起來。(巴伐利亞等州課程綱要草案,2000年),印度將教育與生活世界連接起來,將教育與工作世界相聯(lián)系。(2000年11月印度政府:《全國課程框架》),英國設計與技術信息和交流技術公民綜合學習,法國個體化幫助公民-法律和社會教育有指導的個人實踐活動,日本信息科綜合學習,(4)適應時代要求,增設新的課程。,(5)賦予學校更多的課程自主權。,瑞士目前所進行的被稱為“百年來最重要的改革”的核心是賦予學校充分的課程自主權。,日本當前高中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特點是:為各學校創(chuàng)造有特色的課程提供空間。,16,英國高中生確定個人學習計劃的步驟:學校提供信息、咨詢與指導;學生初步形成個人學習計劃;在學習過程中調整學習計劃;形成相對穩(wěn)定的個性化學習計劃。,(6)倡導學生自定學習計劃。,17,德國學校把第12、13學級(相當我國高二、高三)劃分為4個相對獨立的學習階段;學生在每一學習階段開始,根據學校開設的課程,制定個人的課程表;不同的學生在相關學習領域形成自己的基礎課程和特長課程。,18,(7)實行學生選課指導制度。,課程說明選課指導手冊專職咨詢員輔導員制度同學合作計劃,各國實行的學生選課指導制度主要包括:,19,(8)實行學分制。,目前,不少國家在高中階段都實行學分制,如美國、加拿大、瑞典、芬蘭、印度、韓國、日本等。,20,、,(三)我國高中課程存在著必須改革的問題,1998年委托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和清華大學分別面向高考落榜生、大學生、大學教師和專家院士開展關于高中教育質量的調查;2000年委托北師大在十個省區(qū)面向不同層次學校的14036名高中學生、1650名教師、158名校長開展高中課程實施現(xiàn)狀的調查;2001年委托北師大在四個省面向學生家長、經濟、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負責人開展高中課程和教育質量的調查。,21,2000年的調查:調查范圍:北京、遼寧、江蘇、廣東、黑龍江、江西、廣西、河北、山西、寧夏等10個?。ㄊ?、區(qū));樣本數量:不同層次學校的學生樣本14036名、教師樣本1650名、校長樣本158名;,22,對學生終身發(fā)展基本素質的認識,,校長和教師認為社會責任感、身心健康和創(chuàng)新精神是學生終身發(fā)展最重要的基本素質,但學生認為在學校教育實際中對此三項關注程度很低,有69.8%學生認為學校教育實際關注的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23,校長、教師認為在學生身上體現(xiàn)得較好的目標,,24,學生對學科課程的具體感受,25,學校開選修課的情況,學生是否希望開選修課,92.6%的學生希望學校開設選修課,但69.8%的學生反映學校沒有開設選修課。,,26,開設選修課最大的困難,教師認為開設選修課的最大困難是自身知識儲備不足和工作壓力大(52.6%),學校資源有限和升學壓力大也是重要的因素。,27,對高中課程內容容量的看法,78.2%的校長和37.1%的教師認為課程內容的量偏多;66.2%的校長和36.7%的教師認為課程難度過大。,對高中課程內容難度的看法,,28,教師、校長對高中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經驗關系的認識,,93.6%的校長和90.7%的教師都認為高中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經驗脫離。,29,學生對綜合實踐活動的看法,,86.9%的學生認為綜合實踐活動對個人發(fā)展有幫助;但是72.2%的學生沒有參加或沒有機會參加綜合實踐活動。,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現(xiàn)狀,,30,,,62.7%的學生幾乎不參加或沒有機會參加社團活動。,學生參加社團活動的機會,31,學生最喜歡的課堂教學方式,86.7%的學生表示喜歡有較多的動手操作或親身實踐、討論交流或自學等課堂教學方式,12%的學生喜歡以老師講授為主的方式。,32,教師如何處理學生在課堂上的提問,46.0%的教師認為自己能夠用啟發(fā)的方法討論學生所提出的問題,但更多的教師采取的是不理睬、回避甚至批評的方式;只有16.0%的校長認為教師采用啟發(fā)、討論的方式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33,學生在課堂上發(fā)表意見的機會,52.3%的學生表示幾乎沒有或偶爾有機會在課堂上發(fā)表不同意見。,34,關于學生作業(yè)的調查,學生的作業(yè)以練習記憶為主,實踐性、探索性的作業(yè)占的比例極少。,35,評價學生的主要方式,,97.5%的校長和75.5%的教師反映評價學生的主要方式是紙筆測試。,36,學生對分數能否反映其全面發(fā)展狀況的看法,85.4%的學生認為分數不能反映其全面發(fā)展狀況。,37,學生對公布考試成績的感受,69.4%的學生對公布考試成績明確表示緊張、害怕和討厭,有40.1%的校長表示公布成績對學生有消極影響。,38,,除紙筆測試外,學生期望的評價方式,,除紙筆測試以外,學生認為還可以通過在學校活動中的表現(xiàn)、成長記錄和同學評議等方式來反映其發(fā)展狀況。,39,58.3%的學生每周可自由支配的時間不足4小時。,學生每周可自由支配的時間,40,校長和教師對學生學業(yè)負擔的看法,90.3%的校長和77%的教師認為學生的學業(yè)負擔較重或太重。,41,,圖書館能否滿足學生需要,只有9.9%的學生明確表示圖書館能滿足他們的需求。,42,圖書館使用的情況,49.7%的學生很少去圖書館,只有14.6%的學生幾乎每周去圖書館,另有15.7%的學生反映學校圖書館不對學生開放。,43,學校機房的使用情況,只有16.1%的學生幾乎每周都去機房,32.9%的學生很少去機房;41.4%的學生反映學校的機房不對他們開放。,44,實驗室課外使用的情況,45%的學生反映實驗室在課外不對學生開放。,45,課程規(guī)定性、統(tǒng)一性強,缺乏多樣性和選擇性,不能滿足社會發(fā)展和學生發(fā)展的多樣化需求;內容陳舊,脫離實際,忽視學生生活經驗,不能反映科技和社會發(fā)展的新的成就;,高中課程存在的主要問題:,46,教學觀念落后,方法單一,學習方式被動,缺少自主創(chuàng)新和實踐的機會;教學過程應試傾向嚴重;評價的手段、內容、方式、目標單一;追求考試結果,忽視學生的發(fā)展過程;管理權高度集中、統(tǒng)一,學校自主權不足。,47,學生只能按照既定的文、理兩條路徑選擇課程,同一路徑的學生只能按同樣的要求、用同樣的時間、同樣的速度、學習同樣的內容,參加同一張試卷的考試。,48,實踐能力創(chuàng)造性好奇心興趣愛好自尊自信人生觀價值觀……,知識技能解題能力認真勤奮刻苦踏實謹慎……,49,優(yōu)勢與問題同樣突出我們的優(yōu)勢正是西方教育所力圖解決的問題我們的問題也正是西方教育的優(yōu)勢無論是優(yōu)勢還是問題,都與文化背景密切相關從發(fā)展的角度看,我們面臨更嚴峻的挑戰(zhàn)我們的優(yōu)勢需要在認真分析的基礎上繼承與發(fā)揚,如何看待我們的問題和優(yōu)勢:,50,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1)一定要做。高中課改勢在必行、非改不可。(2)必須做好。高中課改只許成功、不能失敗。,51,二、指導思想與培養(yǎng)目標,1.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的指導思想2.普通高中培養(yǎng)目標3.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52,,1.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的指導思想,53,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以教育要“三個面向”的指示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認真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立足我國實際,借鑒國際課程改革的有益經驗,大力推進教育創(chuàng)新,努力構建具有中國特色、充滿活力的普通高中課程體系,為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奠定基礎。,54,2.普通高中培養(yǎng)目標,,55,普通高中教育是九年義務教育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面向大眾的基礎教育,應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普通高中教育性質與任務:,56,這樣的功能定位,跳出了長期困擾高中教育的升學與就業(yè)雙重任務定位的困惑,實現(xiàn)了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把課程的功能聚焦在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上,凸顯了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課程指導思想和新理念。,57,義務教育——不定向教育——以提高公民素質為基礎高中教育——準定向教育——以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fā)展為基礎高等教育——定向教育——以專業(yè)教育為基礎,,,,,,,,58,普通高中培養(yǎng)目標,普通高中教育應全面落實《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所確定的基礎教育培養(yǎng)目標,并特別強調使學生:,59,《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國發(fā)[2001]21號,第17條指出: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等全面發(fā)展,應當體現(xiàn)時代要求。,60,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和革命傳統(tǒng);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具有初步的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yǎng)以及環(huán)境意識;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壯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養(yǎng)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61,(1)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2)熱愛祖國,自覺維護國家尊嚴和利益,繼承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弘揚民族精神,有為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作貢獻的志向與愿望;,特別強調使學生:,62,(3)具有民主與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維護社會正義,自覺行使公民的權利,履行公民的義務,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并具有社會責任感;(4)具有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適應時代發(fā)展需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會收集、判斷和處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學與人文素養(yǎng)、環(huán)境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63,(5)具有強健的體魄、頑強的意志,形成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審美情趣,初步具有獨立生活的能力、職業(yè)意識、創(chuàng)業(yè)精神和人生規(guī)劃能力;(6)正確認識自己,尊重他人,學會交流與合作,具有團隊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樣性,初步面向世界的視野和與其他國家、民族交往的能力。,64,核心素養(yǎng):,民族精神社會責任感科學與人文素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職業(yè)意識與創(chuàng)業(yè)精神人生規(guī)劃能力團隊精神國際視野,65,社會責任感: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自覺行使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正確處理與他人的關系,具有團隊精神;自覺維護國家尊嚴,愿意為國家的發(fā)展和社會進步作出貢獻;具有初步的全球意識和國際視野;,66,價值判斷能力:對是非、善惡、美丑獨立地做出正確判斷與選擇;理解生活的意義,選擇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了解人類文化的遺產,理解與尊重多元文化;理解人與自然、社會的關系,具有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意識;,67,批判性思考:收集與判斷、分析與處理信息;養(yǎng)成自我反思和獨立思考的習慣;能夠在傾聽和尊重不同見解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認識;具有堅持真理、勇于創(chuàng)新、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68,人生規(guī)劃能力:奠定終身發(fā)展所必需的文化科學知識基礎;正確認識自我潛能和發(fā)展傾向,思考并規(guī)劃人生走向;了解職業(yè)的發(fā)展,具有創(chuàng)業(yè)意識與敬業(yè)精神。,69,3.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70,,(1)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內容,增強與社會進步、科技發(fā)展、學生經驗的聯(lián)系,拓展視野,引導創(chuàng)新與實踐;,71,(2)適應社會需求的多樣化和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fā)展,構建重基礎、多樣化、有層次、綜合性的課程結構;(3)創(chuàng)設有利于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課程實施環(huán)境,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72,(4)建立發(fā)展性評價體系,改進校內評價,推行學生學業(yè)成績與成長記錄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式,探索建立教育質量監(jiān)測機制;,73,,(5)賦予學校合理而充分的課程自主權,為學校創(chuàng)造性地實施國家課程、因地制宜地開發(fā)學校課程和學生有效選擇課程提供保障。,74,三、課程結構與課程內容,75,普通高中課程由學習領域、科目、模塊三個層次構成。,學習領域,科目,模塊,,,1.課程結構,76,普通高中課程結構,學習領域科目模塊,77,新課程設置八個學習領域:語言與文學數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體育與健康技術綜合實踐活動藝術每一個領域由課程價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組成;,(1)關于學習領域,78,設置學習領域,更好地反映了現(xiàn)代科學綜合化的趨勢,有利于在學習領域的視野下研制各科課程標準,指導教師教學,防止陷入學科本位;有利于整體規(guī)劃課程內容,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體現(xiàn)對高中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要求;要求學生每一學年在所有學習領域都獲得一定學分,既防止學生過早偏科,又避免并學科目過多,奠定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基礎。,79,各學習領域由若干科目組成,包括語文、數學、外語(英語、日語、俄語等)、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技術、體育與健康、藝術(或音樂、美術)等12-13個科目;技術、藝術是新增設的科目;藝術與音樂、美術并行設置,供學校選用;鼓勵有條件的學校開設多種外語。,(2)關于科目,80,技術課程的主要特點,①設立技術學習領域是普通高中課程結構的歷史性突破。信息技術是當代發(fā)展最迅速,應用最廣泛,對學生終身學習具有重要作用的技術;通用技術是指信息技術之外的、較為寬泛的并與專業(yè)技術相區(qū)別的技術,也是日常生活中廣泛應用、對學生發(fā)展具有廣泛遷移價值的技術。,81,②以技術素養(yǎng)的提高為主要目標,實現(xiàn)勞動技術教育的轉型。,高中設立技術課程旨在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yǎng):注重對技術本質的領悟與方法的運用;注重對技術所包含的人文因素的理解;注重學生在技術學習過程中的探究實驗與創(chuàng)造。從而走出技術即技能的誤區(qū)。,82,③實現(xiàn)從計算機教育到信息技術教育的變遷。,信息技術課程注重學生在信息的獲取、加工、管理、呈現(xiàn)和交流的過程中,掌握信息技術技能,感受信息文化,增強信息意識,內化信息倫理,培養(yǎng)適應信息時代的合格公民。,83,④注重技術設計和技術實驗,突出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將技術設計作為組織學生技術學習內容的主要線索,挖掘技術設計在引發(fā)學生深入調查研究、批判性思考、創(chuàng)造性想象,增強學生實踐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功能。,84,⑤注重條件替代,強調資源整合。,根據我國技術課程資源的不平衡性和多樣性,在技術課程的實施條件上盡可能關注條件比較薄弱的地區(qū);采用目標引導、任務驅動的方法,鼓勵各地、學校創(chuàng)造性地選擇適時、適地的載體;注重課程資源的有效整合,技術課程的學分既可在本校獲得,也可在其他普通高中、職業(yè)學校、技工學校以及技術教育基地獲得。,85,⑥建立合理的評價機制,探索技術證書制度。,技術課程標準提出,農村普通高中在完成必修模塊的基礎上,可結合“綠色證書”教育及其他技術培訓獲得“雙證”;城市學校,學生通過選學職業(yè)技術課程或其他技術培訓獲得相應證書;探索普通教育與職業(yè)教育相互溝通的渠道。,86,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塊組成;模塊之間既相互獨立,又反映了學科內在的邏輯聯(lián)系;每一個模塊都有明確的教育目標,并圍繞某一特定內容,整合學生經驗和相關內容,構成相對完整的學習單元;每一個模塊都有對教師教學行為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要求與建議;每個模塊通常為36學時。,(3)關于模塊,87,有利于解決學??颇吭O置相對穩(wěn)定與現(xiàn)代科學迅猛發(fā)展的矛盾;有利于學校充分利用教師、場地、設備等資源,提供豐富多樣的課程,為學校有特色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有利于學校靈活安排課程,學生自主選擇、及時調整課程,形成有個性的課程修習計劃。,模塊的設置,88,(4)課程設置及說明,89,90,①每學年52周,其中教學時間40周,社會實踐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節(jié)假日和農忙假)11周。②每個模塊通常為36學時,學生學習并通過考核,可獲得2學分(其中體育與健康、藝術、音樂、美術原則上每個模塊為18學時,相當于1學分),學分由學校認定;,91,③研究性學習活動是每個學生的必修課程。三年共計15學分,每學年宜相對集中地安排課時。設置研究性學習活動旨在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經濟、科技和生活中的問題,通過自主探究、親身實踐的過程綜合地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解決問題,學會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學素養(yǎng)。,92,④學生每學年應參加1周社會實踐,可獲得2學分;三年內參加不少于10個工作日的社區(qū)服務并持有相關證明,可獲得2學分;,93,學生每學年在每個學習領域都必須修得一定學分;三年中獲得116個必修學分(包括研究性學習活動15學分,社區(qū)服務2學分,社會實踐6學分),并在選修Ⅱ中至少獲得6學分;總學分達到144方可畢業(yè)。,⑤學生畢業(yè)的學分要求,94,,2.課程內容選擇高中課程內容遵循的基本原則:時代性、基礎性、選擇性。,95,體現(xiàn)當代社會進步和科技發(fā)展;反映各學科的發(fā)展趨勢;關注學生的經驗,增強課程內容與社會生活的聯(lián)系;根據時代發(fā)展需要,及時調整、更新。,(1)時代性,96,強調掌握必需的經典知識及靈活運用的能力;注重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旺盛的求知欲、積極的探索精神、堅持真理的態(tài)度;注重培養(yǎng)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高中課程內容既要進一步提升所有學生的共同基礎,同時更應為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奠定不同基礎。,(2)基礎性,97,為適應社會對多樣化人才的需求,滿足不同學生的發(fā)展需要,方案在保證每個學生達到共同基礎的前提下,各學科分層次、分類別設計了多樣的、可供不同發(fā)展?jié)撃軐W生選擇的課程內容,以滿足學生對課程的不同需求。,(3)選擇性,98,3.各科目內容結構示意圖,99,科目下的模塊有三種組合形式:,①必修模塊+選修系列。系列本身由幾個模塊組成。如數學、語文、物理、外語。②必修模塊+選修模塊。如歷史、地理、化學、生物、信息技術、通用技術。③直接由若干選修系列或選修模塊構成。如音樂、美術、藝術、體育與健康。,100,一種是遞進關系。學生的學習有嚴格的順序規(guī)定,比如要學模塊2,就必須先學模塊1。如外語必修模塊。,一種是并列關系。學生可以跨越式選擇學習,不受模塊之間的順序影響,比如學生既可先學模塊2,再學模塊1,也可先學模塊1,再學模塊2,也可同時選修模塊1和模塊2。如歷史的選修模塊。,同一科目模塊間有兩種關系:,101,語文1,語文5,語文4,語文3,語文2,,,語文,必修,選修系列,,,,,102,,系列3,系列4,系列2,系列1,,,數學4,數學5,數學2,數學3,數學1,數學,必修,選修系列,,103,英語1,英語2,,系列1,英語3,英語4,英語5,,英語(日語、俄語框架一致,內容有所區(qū)別),必修,選修系列,系列2,,,,,,104,物理1,物理2,,物理,必修模塊,選修系列,,系列1,系列2,系列3,,,105,,,106,歷史,選修模塊,歷史1,歷史2,,歷史3,必修模塊,著重反映人類社會經濟和社會生活領域發(fā)展進程中的重要內容,著重反映人類社會政治領域發(fā)展進程中的重要內容,著重反映人類社會思想文化領域的發(fā)展進程中的重要內容,近代社會民主思想與實踐,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0世紀的戰(zhàn)爭與和平,中外歷史人物評說,探索歷史的奧秘,世界文化遺產薈萃,107,地理,地理1,地理2,,地理3,必修模塊,選修模塊,宇宙中的地球自然環(huán)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自然環(huán)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自然環(huán)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人口與城市生產活動與地域聯(lián)系人類與地理環(huán)境的協(xié)調發(fā)展,區(qū)域地理環(huán)境與人類活動區(qū)域可持續(xù)發(fā)展地理信息技術的應用,,,,城鄉(xiāng)規(guī)劃,宇宙與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災害與防治,地理信息技術應用,旅游地理,環(huán)境保護,108,化學1,化學2,,有機化學基礎,物質結構與性質,實驗化學,化學反應原理,化學與技術,化學,必修模塊,選修模塊,,認識化學科學化學實驗基礎常見無機物及其應用,物質結構基礎化學反應與能量化學與可持續(xù)發(fā)展,,化學與生活,,109,穩(wěn)態(tài)與環(huán)境,生物技術實踐,,生物科學與社會,現(xiàn)代生物科技專題,分子與細胞,遺傳與進化,,生物,必修模塊,選修模塊,,,110,多媒體技術應用,算法與程序設計,數據管理技術,網絡技術應用,人工智能初步,信息技術基礎,,,信息技術,必修模塊,選修模塊,,信息獲取信息加工與表達信息資源管理信息技術與社會,111,,技術與設計1,技術與設計2,,現(xiàn)代農業(yè)技術,家政與生活技術,汽車駕駛與保養(yǎng),簡易機器人制作,建筑及其設計,服裝及其設計,電子控制技術,,通用技術,必修模塊,選修模塊,技術及其性質設計過程設計的交流設計的評價,結構與設計流程與設計系統(tǒng)與設計控制與設計,,112,美術,繪畫?雕塑,美術鑒賞,書法?篆刻,設計?工藝,現(xiàn)代媒體藝術,從上述系列中任選3個模塊,獲得3個必修學分。,選修系列,113,音樂鑒賞,演奏,音樂與舞蹈,歌唱,創(chuàng)作,音樂與戲劇表演,音樂,從上述6個模塊中任選2-3個模塊,獲得3個必修學分。,選修模塊,114,藝術與文化系列,藝術,藝術與科學系列,藝術與情感系列,藝術與生活系列,上述四個系列共16個模塊,從中任選6個模塊,獲得6個必修學分。,生活中的音樂身邊的設計身體表達的藝術戲劇創(chuàng)編入門,音樂的情感表現(xiàn)視覺語言表達舞蹈即興表演戲劇表演基礎,民族民間音樂圖形的奧秘舞蹈與服飾中外戲劇欣賞,音樂與科學材料與造型藝術樂舞與身心健康影視特技,115,田徑運動,體操類運動,球類運動,新興運動,冰雪或水上運動,民族民間體育,體育與健康,從上述系列中選修若干模塊,確保每周兩節(jié)教學時間,獲得11個必修學分,其中田徑運動、健康教育專題各應保證1學分。,健康教育專題,選修系列,116,這里有兩種意義的必修與選修一種是內容上的必修與選修,即必修內容與選修內容,必修內容是每一個學生都必須學習的,選修內容則是學生可以自由選擇的。,一種是學分上的必修與選修,即必學分與選修學分。,117,,必修模塊,選修模塊(或系列),必修學分,選修學分,,,,118,,,必修模塊(70學分),語、數、英、政、史、地、生物、通用技術(60學分),物理、化學信息技術(16學分),體、音、美(17學分),選修模塊(或系列),,,,,綜合實踐活動(23學分),選修Ⅰ22學分,選修Ⅱ(6學分),119,開齊開足必修課程。,盡量多開選修課程。,120,,四、課程實施與評價,121,為便于合理而靈活地安排課程,減少學生并學科目,保證學生集中有效地學習,學校將每學期分兩段安排課程,每段10周,其中9周授課,1周復習考試。通常每個模塊按周4學時安排,在一個學段內完成。為加強集體主義教育,發(fā)展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高中三年以行政班為單位進行學生管理,開展教育活動。,(1)合理而有序地安排課程,122,高中一年級主要設置必修課程,逐步增設選修課程,學生可跨班級選修;高三下學期,學校應保證每個學生有必要的體育、藝術等活動時間,同時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和需要繼續(xù)修習某些課程,獲得一定學分,也可以安排總復習。,123,學校在保證開設好所有必修模塊的同時,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制定開設選修課程的規(guī)劃,逐步開設豐富多彩的、高質量的選修課程。,124,學校要積極進行制度創(chuàng)新,建立行之有效的校內選課指導制度,避免學生選課的盲目性。學校應在學生選課前及時提供課程設置說明和選課指導手冊。,(2)建立選課指導制度,125,選課指導手冊一般包括以下幾個要素:?高中課程結構介紹;?關于學分的分配與獲得等;?選課程序;?課程說明:主要包括課程名稱、代碼、各門課程的內容簡介、適合的學習對象、有無先修課的要求、任課教師介紹等。,126,班主任及其他教師有指導學生選課的責任,并與學生建立相對固定而長久的聯(lián)系,為學生形成符合個人特點的、合理的課程修習計劃提供指導和幫助。學校要引導家長正確對待和幫助學生選課。學校要鼓勵學生在感興趣、有潛能的方面,選修更多模塊,使學生實現(xiàn)有個性的發(fā)展。,127,學生在選課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的問題:(1)學生不能把握課程與其發(fā)展傾向間的關系;(2)學生對自己未來發(fā)展傾向游離不定;(3)學生的選擇屈從于家長的意愿或有從眾心理;,128,(4)學習時間安排不合適,沒有注意到模塊學習的先后邏輯順序,或者沒有注意學習時間的合理分配等。(5)學分分配問題:面面俱到,追求“高”學分;不考慮自己的發(fā)展方向,只選擇那些容易獲得學分的模塊。,……,129,正確對待學生在選課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不能因為學生選課出現(xiàn)了一點問題,就推斷學生缺乏選課的能力進而包辦代替;?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就是學校建立一整套學生選課指導制度,加強對學生的選課指導;?學生選課中出現(xiàn)的“問題”是不可避免的,學校教育的目的正是幫助學生在選擇中學會選擇。,130,教師應與家長進行積極的溝通,通過對話、協(xié)商,達成共識。學校要根據學生的選課情況適時調整學校的課程設置方案,為學生的發(fā)展提供服務。,131,學校應建立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鼓勵教師針對教學實踐中提出的問題開展教學研究,重視不同學科教師的交流與研討,建設有利于引導教師創(chuàng)造性實施課程的環(huán)境,使課程的實施過程成為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過程。學校應與教研部門、高等院校等建立聯(lián)系,形成有力推動課程發(fā)展的專業(yè)咨詢和指導網絡。,,(3)建立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132,為保障高中課程的實施,學校應加強課程資源建設,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內現(xiàn)有課程資源。同時,大力加強校際之間以及學校與社區(qū)的合作,充分利用職業(yè)技術教育的資源,努力實現(xiàn)課程資源的共享。,(4)充分挖掘校內外課程資源,建立課程資源共享機制,133,學校課程的開發(fā)要因地制宜,努力為當地經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服務,注重普通高中教育與職業(yè)技術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融合與滲透。農村地區(qū)的高中學校要結合農村建設和發(fā)展的實際開發(fā)課程資源。,134,學校課程既可以由學校獨立開發(fā)或聯(lián)校開發(fā),也可以聯(lián)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同開發(fā);要積極利用和開發(fā)基于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課程資源,建立廣泛而有效的課程資源網絡。,135,實行學生學業(yè)成績與成長記錄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式;學校應根據目標多元、方式多樣、注重過程的評價原則,綜合運用觀察、交流、測驗、實際操作、作品展示、自評與互評等多種方式,為學生建立綜合、動態(tài)的成長記錄手冊,全面反映學生的成長歷程;教育行政部門要對高中教育質量進行監(jiān)測。,(5)改革評價制度,136,新課程新理念,核心理念: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fā)展,,為了每位高中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fā)展讓每位高中生都走向成功,137,教師角色的轉變:不僅是知識傳播者、教材實施者。更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育教學的研究者、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fā)者。,國家課程校本化。,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138,課程≠教材,課程是教材、教師、學生、環(huán)境的總和,課堂知識≠課本知識,課堂知識包括課本知識、教師個人知識、學生帶到教學情景中的已有經驗、師生互動所產生的新知識,139,課堂教學≠教師教、學生學,課堂教學的實質是交往、互動,課堂教學是生成的課堂教學需要預設預設使生成更精彩,140,新課程新亮點,選課制,行政班和教學班管理,選課指導制度,學分制管理,合理而有序地安排課程,走班制,學分制,,,,,,,141,新課程新特點,(1)首次將“學習領域”、“模塊”引入課程結構。(2)在高中課程結構中引入“學分管理”。(3)在課程方案中特別突出加強了各學科的“選修課”和“選修系列課”的比重。,142,(4)在課程方案中全面引入“學生選課制度”和實現(xiàn)“學生選擇教師的機制”。(5)教學實施的重大變化。學生評價的大改革。(6)突顯校本教研。大力開發(fā)課程資源,建立課程資源共享機制。,143,我們的共同追求:,讓每一位高中生成功!讓每一位高中教師成功!讓每一所高中學校成功!,144,謝謝!,-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普通 高中課程 方案 解讀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820124.com/p-3892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