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試題--學期中測試蘇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試題--學期中測試蘇教版(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第一學期期中考試
四年級數(shù)學試卷
題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總分
等第
得分
一、計算。(27分)
1. 直接寫出得數(shù)。(5分)
25×4= 770÷70= 15×7= 770÷70= 320÷8=
560÷80= 57÷3= 450÷50= 360÷60= 240÷40=
2. 用豎式計算。(帶☆的要驗算)(驗算多加2分,共16分)
97&
2、#247;20 865÷43 ☆962÷26
442÷31 235÷53 ☆416÷34
3. 用簡便方法計算。(6分)
420÷35 330÷5÷6 270÷(9×6)
二、填空。(30分)
1. 3□5÷37,若使商是兩位數(shù),□里最小填(
3、 );若使商是一位數(shù),□里最大填( )。
2. 小麗想買一部635元的學習機,她每天存25元,至少要存( )天才夠買。
3. 在算式☆÷18=15……△中,△最大是( ),這時☆是( )。
4. 727÷27的商是( )位數(shù),試商時可以把27看作( )來試商;271÷34的商的最高位在( )位上,試商時把34看作( )來試商,這時商會偏( ),要調(diào)( )。
5. 在括號里填上“L”或“mL”。
一瓶洗衣液大約有3( );
一瓶綠茶是500( );
小麗每天喝300( )
4、牛奶;
一支鋼筆能裝墨水10( );
一輛汽車的油箱能裝油60( )。
6. 在○里填上“>”、“<”或“=”。
10升○100毫升 3900毫升○4升
7. 用4個同樣大的正方體分別擺成下面的形狀:
從( )面和( )面看,這三個物體的形狀完全相同;從( )面看,這三個物體的形狀各不相同。
8. 被除數(shù)是48,除數(shù)是5,商是( ),余數(shù)是( );如果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同時乘10,商是( ),余數(shù)是( )。
9. 小明讀一本書,第一天讀了13頁,第二天讀了17頁,第三天讀了12頁。他平均每天讀( )
5、頁。
10. 某商場第一季度銷售電視機399臺,第二季度銷售電視機207臺,上半年平均每月銷售電視機( )臺。
11. 小麗按照1顆黃珠,2顆紅珠,3顆綠珠的順序串一串珠子,第26顆是( )珠,第48顆是( )珠。
12. 小馬虎在計算除法時,把除數(shù)25看成了52,結(jié)果商3余19,正確的商是( )。
三、判斷。(5分)
1. 700÷60與70÷6的商和余數(shù)相同。( )
2. 如果被除數(shù)的末尾有0,那么商的末尾也一定有0。( )
3. 420÷12×5與420÷60的結(jié)果相同。( )
4
6、. 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同時乘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shù),商不變。( )
5. 一組籃球運動員的平均身高是190厘米,其中一個隊員的身高不可能是170厘米。( )
四、選擇。(5分)
1. 下面( )的容量大約是2L。
A、 B、 C、
2. 在算式□27÷33=1△……☆中,□里的填法有( )種。
A、3 B、4 C、5
3. 下列算式中,如果a、b同時加5,( )的結(jié)果不變;如果a、b同時乘5,( )的結(jié)果不變。(a、b都不為0)
A、a+b B、a-b
7、 C、a÷b
4. 小芳和小敏的數(shù)學平均分是92分,小芳的成績高于92分,則小敏的成績( )。
A、可能是92分 B、可能高于92分 C、一定低于92分
五、畫一畫。(13分)
1. 5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擺成如右圖所示的形狀,請在方格紙中
畫出從前面、右面和上面看到的圖形。(6分)
前面 右面 上面
2. 小剛是個小書迷,他今年上半年閱讀情況如下表:
月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數(shù)量/本
6
9
4
8
語文課本
8、中的文章都是精選的比較優(yōu)秀的文章,還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選擇循序漸進地讓學生背誦一些優(yōu)秀篇目、精彩段落,對提高學生的水平會大有裨益?,F(xiàn)在,不少語文教師在分析課文時,把文章解體的支離破碎,總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結(jié)果教師費勁,學生頭疼。分析完之后,學生收效甚微,沒過幾天便忘的一干二凈。造成這種事倍功半的尷尬局面的關(guān)鍵就是對文章讀的不熟。常言道“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如果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反復閱讀課文,或細讀、默讀、跳讀,或聽讀、范讀、輪讀、分角色朗讀,學生便可以在讀中自然領(lǐng)悟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和寫作技巧,可以在讀中自然加強語感,增強語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這種思想內(nèi)容、寫作技巧和語感就會自
9、然滲透到學生的語言意識之中,就會在寫作中自覺不自覺地加以運用、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2
7
“教書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為熟悉的一種稱呼,從最初的門館、私塾到晚清的學堂,“教書先生”那一行當怎么說也算是讓國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種社會職業(yè)。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書,最初出現(xiàn)的“先生”一詞也并非有傳授知識那般的含義?!睹献印分械摹跋壬螢槌龃搜砸玻俊?;《論語》中的“有酒食,先生饌”;《國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為父兄或有學問、有德行的長輩。其實《國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長者,有德之稱”的說法??梢姟跋壬敝夥钦嬲摹敖處煛敝?,倒是與當今“先生”的稱呼更接近??磥恚?/p>
10、“先生”之本源含義在于禮貌和尊稱,并非具學問者的專稱。稱“老師”為“先生”的記載,首見于《禮記?曲禮》,有“從于先生,不越禮而與人言”,其中之“先生”意為“年長、資深之傳授知識者”,與教師、老師之意基本一致。(1)完成統(tǒng)計圖。(4分)
小剛上半年閱讀情況統(tǒng)計圖
年 月
課本、報刊雜志中的成語、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學生寫作文運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運用也很難做到恰如其分。為什么?還是沒有徹底“記死”的緣故。要解決這個問題,方法很簡單,每天花3-5分鐘左右的時間記一條成語、一則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寫在后黑板的“積累專欄”上每日一換,可
11、以在每天課前的3分鐘讓學生輪流講解,也可讓學生個人搜集,每天往筆記本上抄寫,教師定期檢查等等。這樣,一年就可記300多條成語、300多則名言警句,日積月累,終究會成為一筆不小的財富。這些成語典故“貯藏”在學生腦中,自然會出口成章,寫作時便會隨心所欲地“提取”出來,使文章增色添輝。
(2)小剛上半年平均每個月看幾本書?(3分)
六、解決實際問題。(20分)
1. 4只青蛙5天吃害蟲840只,平均每只青蛙每天吃害蟲多少只?
2. 王大伯家養(yǎng)了181只公雞和233只母雞,還養(yǎng)了23只鵝。雞的只數(shù)是鵝的多少倍?
3. 采購員李叔叔帶1000元錢采購了16箱蘋果,找回40元。每箱蘋果多少元?
4. 一種果汁每瓶的容量是450毫升,一箱這樣的果汁一共有多少毫升?合多少升?
5. 小明感冒咳嗽,買了一瓶100mL的止咳糖漿,下面是每次用量說明,小明今年10歲,這瓶藥最多夠他喝幾次?
用量說明
2~3歲 2~4mL
4~6歲 5~6mL
7~9歲 7~8mL
10~12歲 9~12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