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數(shù)學下冊 第五章 相交線與平行線知識點整理及思想方法歸納》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人教版初一數(shù)學下冊 第五章 相交線與平行線知識點整理及思想方法歸納(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相交線與平行線知識點整理
摘要:注意點:⑴對頂角是成對出現(xiàn)的,對頂角是具有特殊位置關系的兩個角;⑵如果是對頂角,那么一定有;反之如果,那么不一定是對頂角,⑶如果互為鄰補角,則一定有;反之如果,則不一定是鄰補角。⑶兩直線相交形成的四個角中,每一個角的鄰補角有兩個,而對頂角只有一個。
5.1相交線
1、鄰補角與對頂角
兩直線相交所成的四個角中存在幾種不同關系的角,它們的概念及性質(zhì)如下表:
圖形
頂點
邊的關系
大小關系
對頂角
1
2
∠1與∠2
有公共頂點
∠1的兩邊與∠2的兩邊互為反向延長線
對頂角相等
即∠1=∠2
鄰補角
4
2、
3
∠3與∠4
有公共頂點
∠3與∠4有一條邊公共,另一邊互為反向延長線。
∠3+∠4=180
注意點:⑴對頂角是成對出現(xiàn)的,對頂角是具有特殊位置關系的兩個角;
⑵如果∠α與∠β是對頂角,那么一定有∠α=∠β;反之如果∠α=∠β,那么∠α與∠β不一定是對頂角
⑶如果∠α與∠β互為鄰補角,則一定有∠α+∠β=180;反之如果∠α+∠β=180,則∠α與∠β不一定是鄰補角。
⑶兩直線相交形成的四個角中,每一個角的鄰補角有兩個,而對頂角只有一個。
2、垂線
⑴定義,當兩條直線相交所成的四個角中,有一個角是直角時,就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條直線叫做另一條
3、直線的垂線,它們的交點叫做垂足。
A
B
C
D
O
符號語言記作:
如圖所示:AB⊥CD,垂足為O
⑵垂線性質(zhì)1: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 (與平行公理相比較記)
⑶垂線性質(zhì)2:連接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簡稱:垂線段最短。
3、垂線的畫法:
⑴過直線上一點畫已知直線的垂線;⑵過直線外一點畫已知直線的垂線。
注意:①畫一條線段或射線的垂線,就是畫它們所在直線的垂線;②過一點作線段的垂線,垂足可在線段上,也可以在線段的延長線上。
畫法:⑴一靠:用三角尺一條直角邊靠在已知直線上
4、,⑵二移:移動三角尺使一點落在它的另一邊直角邊上,⑶三畫:沿著這條直角邊畫線,不要畫成給人的印象是線段的線。
4、點到直線的距離
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的垂線段的長度,叫做點到直線的距離
記得時候應該結(jié)合圖形進行記憶。
P
A
B
O
如圖,PO⊥AB,同P到直線AB的距離是PO的長。PO是垂線段。PO是點P到直線AB所有線段中最短的一條。
現(xiàn)實生活中開溝引水,牽牛喝水都是“垂線段最短”性質(zhì)的應用。
5、如何理解“垂線”、“垂線段”、“兩點間距離”、“點到直線的距離”這些相近而又相異的概念
分析它們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⑴垂線與垂線段
5、 區(qū)別:垂線是一條直線,不可度量長度;垂線段是一條線段,可以度量長度。 聯(lián)系:具有垂直于已知直線的共同特征。(垂直的性質(zhì))
⑵兩點間距離與點到直線的距離 區(qū)別:兩點間的距離是點與點之間,點到直線的距離是點與直線之間。 聯(lián)系:都是線段的長度;點到直線的距離是特殊的兩點(即已知點與垂足)間距離。
⑶線段與距離 距離是線段的長度,是一個量;線段是一種圖形,它們之間不能等同。
5.2平行線
1、平行線的概念:
在同一平面內(nèi),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直線與直線互相平行,記作∥。
2、
6、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在同一平面內(nèi),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只有兩種:⑴相交;⑵平行。
因此當我們得知在同一平面內(nèi)兩直線不相交時,就可以肯定它們平行;反過來也一樣(這里,我們把重合的兩直線看成一條直線)
判斷同一平面內(nèi)兩直線的位置關系時,可以根據(jù)它們的公共點的個數(shù)來確定:
①有且只有一個公共點,兩直線相交;
②無公共點,則兩直線平行;
③兩個或兩個以上公共點,則兩直線重合(因為兩點確定一條直線)
3、平行公理――平行線的存在性與惟一性
經(jīng)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這條直線平行
4、平行公理的推論:
如果兩條直線都與第三條直線平行,那么這兩條直線也互相平行
7、
如左圖所示,∵∥,∥
∴∥
注意符號語言書寫,前提條件是兩直線都平行于第三條直線,才會結(jié)論,這兩條直線都平行。
5、三線八角
1
2
3
4
5
6
7
8
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形成八個角,它們構(gòu)成了同位角、內(nèi)錯角與同旁內(nèi)角。
如圖,直線被直線所截
?、佟?與∠5在截線的同側(cè),同在被截直線的上方,
叫做同位角(位置相同)
②∠5與∠3在截線的兩旁(交錯),在被截直線之間(內(nèi)),叫做內(nèi)錯角(位置在內(nèi)且交錯)
?、邸?與∠
8、4在截線的同側(cè),在被截直線之間(內(nèi)),叫做同旁內(nèi)角。
④三線八角也可以成模型中看出。同位角是“A”型;內(nèi)錯角是“Z”型;同旁內(nèi)角是“U”型。
6、如何判別三線八角
判別同位角、內(nèi)錯角或同旁內(nèi)角的關鍵是找到構(gòu)成這兩個角的“三線”,有時需要將有關的部分“抽出”或把無關的線略去不看,有時又需要把圖形補全。
6
B
A
D
2
3
4
5
7
8
9
F
E
C
例如:
1
如圖,判斷下列各對角的位置關系:⑴∠1與∠2;⑵∠1與∠7;⑶∠1與∠BAD;⑷∠2與∠6;⑸∠5與∠8。
我們將各對角從圖形中抽出來(或者說略去與有
9、關角無關的線),得到下列各圖。
如圖所示,不難看出∠1與∠2是同旁內(nèi)角;∠1與∠7是同位角;∠1與∠BAD是同旁內(nèi)角;∠2與∠6是內(nèi)錯角;∠5與∠8對頂角。
A
B
C
1
7
A
B
F
2
1
A
B
C
D
2
6
A
D
B
F
1
B
A
F
E
5
8
C
注意:圖中∠2與∠9,它們是同位角嗎?
不是,因為∠2與∠9的各邊分別在四條不同直線上,不是兩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而成。
7、兩直線平行的判定方法
方法一 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這
10、兩條直線平行
簡稱: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方法二 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如果內(nèi)錯角相等,那么這兩條直線平行
簡稱:內(nèi)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方法三 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如果同旁內(nèi)角互補,那么這兩條直線平行
A
B
C
D
E
F
1
2
3
4
簡稱:同旁內(nèi)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幾何符號語言:
∵ ∠3=∠2
∴ AB∥CD(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 ∠1=∠2
∴ AB∥
11、CD(內(nèi)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 ∠4+∠2=180
∴ AB∥CD(同旁內(nèi)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請同學們注意書寫的順序以及前因后果,平行線的判定是由角相等,然后得出平行。平行線的判定是寫角相等,然后寫平行。
注意:⑴幾何中,圖形之間的“位置關系”一般都與某種“數(shù)量關系”有著內(nèi)在的聯(lián)系,常由“位置關系”決定其“數(shù)量關系”,反之也可從“數(shù)量關系”去確定“位置關系”。上述平行線的判定方法就是根據(jù)同位角或內(nèi)錯角“相等”或同旁內(nèi)角“互補”這種“數(shù)量關系”,判定兩直線“平行”這種“位置關系”。
⑵根據(jù)平行線的定義和平行公理的推論,平
12、行線的判定方法還有兩種:①如果兩條直線沒有交點(不相交),那么兩直線平行。②如果兩條直線都平行于第三條直線,那么這兩條直線平行。
典型例題: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如果不正確,請給予改正:
⑴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必定平行線。
?、圃谕黄矫鎯?nèi)不相重合的兩條直線,如果它們不平行,那么這兩條直線一定相交。
?、沁^一點可以且只可以畫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平行
解答:⑴錯誤,平行線是“在同一平面內(nèi)不相交的兩條直線”?!霸谕黄矫鎯?nèi)”是一項重要條件,不能遺漏。
?、普_
?、遣徽_,正確的說法是“過直線外一點”而不是“過一點”。因為如果這一點不在已知直線上,是作不出這條直線的平行線的。
13、典型例題:如圖,根據(jù)下列條件,可以判定哪兩條直線平行,并說明判定的根據(jù)是什么?
A
B
E
D
F
C
1
2
3
解答:⑴由∠2=∠B可判定AB∥DE,根據(jù)是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⑵由∠1=∠D可判定AC∥DF,根據(jù)是內(nèi)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怯伞?+∠F=180可判定AC∥DF,根據(jù)同旁內(nèi)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5.3平行線的性質(zhì)
1、平行線的性質(zhì):
性質(zhì)1: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質(zhì)2:兩直線平行,內(nèi)錯角相等;
A
B
C
D
E
F
14、1
2
3
4
性質(zhì)3:兩直線平行,同旁內(nèi)角互補。
幾何符號語言:
∵AB∥CD
∴∠1=∠2(兩直線平行,內(nèi)錯角相等)
∵AB∥CD
∴∠3=∠2(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AB∥CD
∴∠4+∠2=180(兩直線平行,同旁內(nèi)角互補)
2、兩條平行線的距離
如圖,直線AB∥CD,EF⊥AB于E,EF⊥CD于F,則稱線段EF的
15、長度為兩平行線AB與CD間的距離。
A
E
G
B
C
F
H
D
注意:直線AB∥CD,在直線AB上任取一點G,過點G作CD的垂線段GH,則垂線段GH的長度也就是直線AB與CD間的距離。
3、命題:
⑴命題的概念:
判斷一件事情的語句,叫做命題。
⑵命題的組成
每個命題都是題設、結(jié)論兩部分組成。題設是已知事項;結(jié)論是由已知事項推出的事項。命題常寫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具有這種形式的命題中,用“如果”開始的部分是題設,用“那么”開始的部分是結(jié)論。
有些命題,沒有寫成“如果……,那么……”的形式,題設和結(jié)論不明顯。對于這
16、樣的命題,要經(jīng)過分析才能找出題設和結(jié)論,也可以將它們改寫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注意:命題的題設(條件)部分,有時也可用“已知……”或者“若……”等形式表述;命題的結(jié)論部分,有時也可用“求證……”或“則……”等形式表述。
4、平行線的性質(zhì)與判定
①平行線的性質(zhì)與判定是互逆的關系
兩直線平行 同位角相等;
兩直線平行 內(nèi)錯角相等;
兩直線平行 同旁內(nèi)角互補。
其中,由角的相等或互補(數(shù)量關系)的條件,得到兩條直線平行(位置關系)這是平行線的判定;由平行線(位置關系)得到有關角相等或互補(數(shù)量關系)的結(jié)論是平行線的性質(zhì)。
A
D
17、E
B
C
1
2
典型例題:已知∠1=∠B,求證:∠2=∠C
證明:∵∠1=∠B(已知)
∴DE∥BC(同位角相等,
兩直線平行)
∴∠2=∠C(兩直線平行
同位角相等)
注意,在了DE∥BC,不需要再寫一次了,得到了DE∥BC,這可以把它當作條件來用了。
典型例題:如圖,AB∥DF,DE∥BC,∠1=65
A
D
F
B
E
C
1
2
3
求∠2、∠3的度數(shù)
解答:∵DE∥BC(已知)
∴∠2=∠1=65(兩直線平行,內(nèi)錯角相等)
18、
∵AB∥DF(已知)
∴AB∥DF(已知)
∴∠3+∠2=180(兩直線平行,同旁內(nèi)角互補)
∴∠3=180-∠2=180-65=115
5.4平移
1、平移變換
?、侔岩粋€圖形整體沿某一方向移動,會得到一個新的圖形,新圖形與原圖形的形狀和大小完全相同。
?、谛聢D形的每一點,都是由原圖形中的某一點移動后得到的,這兩個點是對應點
?、圻B接各組對應點的線段平行且相等
2、平移的特征:
?、俳?jīng)過平移之后的圖形與原來的圖形的對應線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線上)且相等,對應角相等,圖形的形狀與大小都沒有發(fā)生變化。
19、
?、诮?jīng)過平移后,對應點所連的線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線上)且相等。
A
D
B
E
C
F
典型例題:如圖,△ABC經(jīng)過平移之后成為△DEF,那么:
⑴點A的對應點是點_________;⑵點B的對應點是點______。
⑶點_____的對應點是點F;⑷線段AB的對應線段是線段_______;
⑸線段BC的對應線段是線段_______;⑹∠A的對應角是______。
?、耍撸撸撸叩膶鞘恰螰。
解答:
?、臘;⑵E;⑶C;⑷DE;⑸EF;⑹∠D;⑺∠ACB。
思維方式:利用平移特征:平移前后對應線段相等,對應點的連線段平行或在同
20、一直線上解答。
相交線與平行線思想方法歸納
摘要:本章思想方法分為數(shù)形結(jié)合思想、比較的思想方法、建模思想
一、數(shù)形結(jié)合思想
“數(shù)學結(jié)合”的思想方法在本章有重要應用,如何理解同位角、內(nèi)錯角、同旁內(nèi)角的概念及平行的性質(zhì),判定平移的特征都要放到圖形里,結(jié)合圖形理解
【例1】 如圖,,則有什么關系?請說明理由
解:與平行且相等,
因為在三角形和三角形中,,又四點共線,且,所以將三角形沿方向平移的長度便可得到三角形,因為是對應線段
所以
二、比較的思想方法
利用這一思想方法,可分清易混淆的概念和性質(zhì),加深對概念和性質(zhì)的理解和認識,例如,平行線的判定定理和平行線的性質(zhì)定理最易混淆,學習時,可通過比較其異同,弄清楚它們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例2】 如圖,已知,垂足為,點是上任意一點,,垂足為,且,,求的度數(shù)
解:
三、建模思想
數(shù)學中,經(jīng)常利用建立模型的方法將抽象的數(shù)學問題轉(zhuǎn)化為易于接受的實際問題或易于觀察的圖形,從而解決數(shù)學問題
【例3】 如圖,將三角板的直角頂點放置在直線上的點處,使斜邊,則的余角為多少?
解析:
第9頁共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