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第二單元《圓柱和圓錐》教案.doc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第二單元《圓柱和圓錐》教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第二單元《圓柱和圓錐》教案.doc(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第二單元《圓柱和圓錐》教案 全單元編排五道例題、四個練習,把內(nèi)容分成四段教學。依次是圓柱與圓錐的特征、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體積、圓錐的體積。在單元結束時,還安排了整理與練習以及實踐活動《測量物體的體積》。 1.通過觀察、操作,認識圓柱和圓錐。 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jīng)直觀認識了圓柱,通過滾一滾、堆一堆、摸一摸等活動初步感受了圓柱的形狀與長方體、正方體有不同之處。例1先教學認識圓柱,再教學認識圓錐,要讓學生從整體上體會它們的特征,了解圍成圓柱或圓錐的各個面,認識圓柱和圓錐的高,并會測量高。 教學圓柱從識別圓柱形的物體開始,因為學生已有這樣的能力。例1的圖片里,有些物體是圓柱形的,有些物體的一部分是圓柱形的,也有些物體不是圓柱形的。而且,在圓柱形的物體中,有的高,有的矮,有的厚,有的薄,這就為認識圓柱提供了豐富的具體對象。 認識圓柱的教學要引導學生進行觀察、交流,同時教師要給予必要的講解。讓學生仔細觀察圓柱,發(fā)現(xiàn)圓柱的上、下兩個面是相同的圓形,圓柱的側面是曲面,而且圓柱上下是一樣粗的。前兩點學生容易注意到,第三點往往會疏忽,在交流的時候,要引起學生的注意。在練一練里,教材安排了上、下兩個底面大小不同的杯子和木桶,兩個底面雖然相同但兩底之間粗細不同的腰鼓,還有底面是正六邊形的盒子,讓學生指出這些物體都不是圓柱形,從而加強對圓柱特征的體驗。在學生交流圓柱特征的過程中,教師可相機指出圓柱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圍成圓柱的曲面叫做側面,及時出現(xiàn)圓柱的幾何圖形,在圖形上標出圓柱的底面和側面,這是建立圓柱概念的重要一步。同時指出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并在圓柱的幾何圖形上標出高,既直觀地表達高的意義,又能使學生想到測量圓柱高的方法。 例題引導學生把認識圓柱的學習方法遷移到認識圓錐上來,在觀察圓錐形物體的基礎上抽象出圓錐的幾何圖形,在交流圓錐特征的過程中認識圓錐的頂點、底面和側面。圓錐的高是教學的一個難點,因為圓錐的高是圓錐內(nèi)部的一條線段的長。教材指出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并在圓錐的幾何圖形上用虛線畫出頂點到底面圓心的線段,幫助學生理解圓錐高的含義。 練習五的設計重視空間觀念的培養(yǎng),都是動手操作的習題。第2題從正面、上面、側面觀察圓柱和圓錐,通過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曲面與平面的相應轉化,加強對圓柱、圓錐特征的體驗,發(fā)展空間觀念。第3題把長方形繞它的一條邊旋轉形成圓柱,把直角三角形繞它的一條直角邊旋轉形成圓錐,把半圓繞它的直徑旋轉形成球,讓學生在動態(tài)中感受這些幾何體,使已有的圓柱、圓錐概念得到深化。第5題利用教材附頁里的圖形做圓柱和圓錐,體會圓柱的側面是長方形卷成的,圓錐的側面是扇形卷成的,再次經(jīng)歷平面圖形變成立體的過程。同時,做成一個圓柱要兩個相同的圓,做成一個圓錐只要一個圓,再次體會圓柱與圓錐的特征。測量做成的圓柱、圓錐的底面直徑和高,能鞏固高的概念,培養(yǎng)測量能力。計算圓柱、圓錐的底面周長和底面積,復習了圓的知識,為繼續(xù)教學圓柱的表面積,圓柱和圓錐的體積做好準備。 2.在現(xiàn)實的情境中,探索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圓柱的表面積是它的側面積與兩個底面面積的和,其中側面積是新知識,底面積是舊知識。為此,教材先在例2里教學圓柱的側面積,再在例3里教學圓柱的表面積。 例2計算圓柱形罐頭盒側面的商標紙的面積,這個素材容易引發(fā)把商標紙剪開后看看、算算等教學活動。教材指導學生沿著接縫剪開,經(jīng)歷展開商標紙的活動,體會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一個長方形。探索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要研究展開后長方形的長、寬與圓柱的關系,讓學生在側面展開成長方形和長方形卷成側面的活動中,發(fā)現(xiàn)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的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等于圓柱的高。從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出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在探索圓柱側面積算法的過程中,學生把曲面轉化成平面,開展了一系列的推理活動,空間觀念和思維能力能夠得到鍛煉。 例3教學圓柱的表面積。教材先讓學生思考底面直徑2厘米、高2厘米的圓柱側面沿高展開,得到的長方形長和寬各是多少厘米,兩個底面是多大的圓,再在方格紙上畫出這個圓柱的展開圖。思考的過程能幫助正確地畫圖,畫圖則有助于體會表面積的含義。側面積與兩個底面積的和既是表面積的概念,也是計算表面積的方法。和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計算一樣,圓柱的表面積計算不列出公式,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算法,避免了記憶公式的負擔。由于圓柱的側面積已在例2教學,計算底面積是舊知識,因此例3組織學生討論算法并獨立計算。 練習六應用圓柱側面積、表面積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第1、2題的練習重點是把實際問題抽象成數(shù)學問題,求隊鼓的鋁皮面積就是計算圓柱的側面積,求隊鼓的羊皮面積是計算圓柱的兩個底面積之和,求做一個鐵桶用的鐵皮是計算圓柱的表面積。第3題有整理知識的作用,通過計算既能區(qū)分圓柱的側面積、底面積、表面積這三個不同的概念以及不同的算法,又能整理三者的關系,進一步理解表面積的意義和計算方法。第4~9題是靈活應用圓柱側面積、表面積的知識,要聯(lián)系實際判斷所求問題需不需要計算底面積,要算幾個底面積。 3.通過猜想驗證探索圓柱、圓錐的體積公式。 例4教學圓柱的體積計算,分兩步進行。第一步認識底面積相等、高也相等(以下簡稱等底等高)的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第二步推導圓柱的體積公式。安排第一步教學要達到三個目的,一是認識等底等高的含義,便于判斷圓柱可以轉化成與它等底等高的長方體。二是從長方體與正方體等底等高,體積也相等的事實,引發(fā)等底等高的圓柱與長方體的體積也相等的猜想,形成把圓柱轉化成長方體的活動心向。三是復習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公式,圓柱的體積最終也要這樣計算。這些目的要在思考和討論例題中第(1)、(2)兩個問題時實現(xiàn)。第二步的教學主要設計了三個活動。第一,在形成把圓柱轉化成長方體的探索思路后,展示轉化活動。學生可以看教材里的插圖,也可以通過操作學具,明確轉化的方法與過程。第二,讓學生明白,把圓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份,切開后拼成的是一個近似于長方體的物體。如果圓柱的底面平均分的份數(shù)越多,切開后拼成的物體越接近長方體,滲透極限思想,發(fā)展想像能力。第三,讓學生思考拼成的長方體與原來圓柱的關系,體會圓柱轉化成長方體,體積不變,底面積不變、高也沒有變。用底面積乘高算得的既是轉化成的長方體的體積,也是原來圓柱的體積。這是形成圓柱體積公式的推理活動。 例5教學圓錐的體積公式。教材首先出示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讓學生直觀估計圓錐的體積是圓柱的幾分之幾。進行這個估計是形成一個猜想,如果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的體積之間存在確定的倍數(shù)關系,就可以利用圓柱的體積計算圓錐的體積。然后驗證估計,探索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的體積關系。例題把驗證活動分三步進行。第一步指導學生選擇實驗器具:等底等高的圓柱形容器和圓錐形容器。左圖把圓錐形容器放到圓柱形容器的上面,容易比出底面積是否相等。右圖把圓柱形容器和圓錐形容器靠近著放在同一桌面上,容易比出高是否相等。第二步指導倒沙活動:在圓錐形容器里裝滿沙子,倒入圓柱形容器。從3次正好倒?jié)M證實圓柱形容器的容積是等底等高的圓錐形容器的3倍,也就是圓錐體積是等底等高的圓柱的1/3。第三步進行推理,把實驗的結論用數(shù)學式子表示,最終得出圓錐的體積公式。 猜想驗證是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創(chuàng)新知識的常用策略,教材從教學內(nèi)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能力出發(fā),把圓柱和圓錐體積公式的教學設計成鼓勵猜想引導驗證的過程,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科學態(tài)度。 練習七和練習八里應用圓柱、圓錐的體積計算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計算圓柱的表面積,計算圓柱和圓錐的體積都要進行乘法計算。從過去的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這一單元的計算學生經(jīng)常出現(xiàn)錯誤。對此,教學應采取三點措施:一是營造良好的計算氛圍,每次作業(yè)的題量不宜過多,給學生的時間要充分,在心理負擔較輕的狀態(tài)下能減少計算錯誤。保持安靜,在無干擾的環(huán)境中專心計算也能減少錯誤。二是較繁的計算使用計算器,通常情況下,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三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可以采用筆算,位數(shù)更多的數(shù)的乘法計算可以用計算器。如果讓學生進行過繁的四則計算,不僅容易出錯,而且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沒有必要。三是指導簡便計算,在半徑(或直徑)的長度數(shù)是5、15、25,高的長度數(shù)是2、4、8時,經(jīng)??梢詰贸朔ㄟ\算律使計算簡便。 4.測量形狀不規(guī)則的物體的體積。 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圓錐的體積都有計算公式,生活中還有大量不是這些形狀的物體,它們的體積怎樣測量呢?實踐活動《測量物體的體積》引導學生研究這個問題。 把土豆或鐵塊放入盛水的圓柱形容器里進行測量是一種方法,這種方法把不規(guī)則形體轉化成規(guī)則形體,利用計算圓柱體積的方法解決了問題。通過質(zhì)量除以比重(質(zhì)量和體積的比值)求體積也是一種方法,這種方法不依賴體積計算公式。教材沒有把兩種方法直接告訴學生,而是安排操作活動,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想到和理解這些方法。對于第一種方法,要依次測量圓柱容器的底面積、放入土豆前的水面高度和放入土豆后的水面高度,直觀體會容器中水面上升所形成的那段圓柱的體積就是土豆的體積,感悟等積變形的轉化思想。利用這種方法測量土豆的體積以后,還要再測量兩個鐵塊的體積,為第二種測量方法積累數(shù)據(jù)資料。對于第二種方法,兩個鐵塊的體積已經(jīng)測得,再用天平稱出它們的質(zhì)量就能填表。通過計算發(fā)現(xiàn)一個鐵塊的質(zhì)量與體積的比值和另一個鐵塊的質(zhì)量與體積的比值相等。如果測量和計算都正確,這個比值應該約是7.8。要讓學生理解這個比值的具體意思是1立方厘米鐵塊大約重7.8克,這樣,第三個鐵塊的體積就可以稱出質(zhì)量后用除法計算了。 6 / 6-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圓柱和圓錐 小學 六年級 數(shù)學 第二 單元 圓柱 圓錐 教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820124.com/p-4402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