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讓習作教學水到渠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實踐讓習作教學水到渠成(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實踐讓習作教學水到渠成-
談到“習作教學”這四個字,大多數(shù)語文教師都會談詞色變,因為它是語文教學工作中的“軟肋”。我們到底拿什么來教作文,作文又是怎么教出來的?在幾年的探索學習和教學實踐中,我心中的答案越來越清晰,那就是——實踐。在多渠道的實踐中,我們的教學手段層出不窮,我們的習作素材不斷;在一個個習作實踐中學生習得寫的方法,寫的樂趣,提高了寫的能力。那么從哪幾方面的實踐活動入手呢?
一、閱讀積累實踐,習作之“米”
閱讀與寫作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萬卷山積,一篇吟成”。這些耳熟能詳?shù)闹晾砻远紡娬{(diào)了寫作對讀書的依賴關系
2、。閱讀可以開闊思路,引發(fā)文思;閱讀可以豐富詞匯,吸取寫作材料;閱讀可以悟出寫的規(guī)律,得到指導自己寫作的“好范本”。一句話,書讀多了,耳濡目染,便會懂得文章的寫法。閱讀的作用如此巨大,這就要求我們務必重視閱讀,同時注意在閱讀中有意識地積累。長期堅持這樣的實踐活動,我們將儲備越來越多的詞匯和知識,我們也就有了下鍋的“米”。
好記性比不上爛筆頭,優(yōu)秀的作品給人的啟示太多了,光靠腦記是不行的,需要學生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勤作摘抄筆記。一般從三年級起,我們就讓學生準備一本積累本,堅持天天摘記。學生開始往往比較抵觸,并且不能堅持,那么這需要讓學生明白摘抄的意義和樂趣。比如我剛開始要求做這件事時,經(jīng)
3、常借鑒《鵝軟石的故事》,讓學生明白生活學習中很多看似鵝軟石的東西被我們隨意丟棄,一旦我們需要它時,它就變成鉆石,我們不得不為丟棄它而懊悔,那么我們就堅持做一件事——摘抄,讓鵝軟石都變成鉆石。于是當他們的作文中,發(fā)言中不斷有精彩的語段閃現(xiàn)時,我不斷的贊揚——你又多了一顆鉆石。學生自然能品嘗到摘抄的樂趣了,摘抄的積極性也就高了??傆幸惶?,他們會厚積薄發(fā),信手拈來就找到習作之“米”。
此外,我還經(jīng)常開展一些相關的“閱讀實踐活動”來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興趣。如班隊活動開展“好書交流會”“好書介紹會”;每天務必要求學生自主閱讀圖書;還利用課前三分鐘與學生品析精彩語段等。
二、生活實踐,習作之“”
習作
4、課堂中很多教師熱衷于“教”,教審題,教選材,教構思等等,教了很多很多方法,學生具體怎么寫卻都很不清楚。原因在于學生提筆時沒什么可寫,肚子里沒有東西,對于該怎么寫都只是“紙上談兵”。
而作文時也常見一些學生皺眉頭,咬筆頭,搜腸刮肚地“擠牙膏”,實在沒話可說,只好以假話、套話、空話來湊數(shù)。要解決這樣的問題,就要學生面向生活,體驗生活,在生活實踐中熟悉生活,熱愛生活,做起,內(nèi)容才會充實,豐富,語言才會生動。
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寫作的泉,任何一篇文質(zhì)兼美的文章,均于豐富多彩、變幻無窮的生活。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生活猶如泉,文章猶如溪水,泉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睙o論是自然
5、界的萬事萬物,還是紛繁的社會生活,只要學生身臨其境,或親身經(jīng)歷,或體驗實踐,在實踐過程中學生也就會比較科學,細致地了解客觀事物,對生活素材的積累就爛熟于心,也便能下筆成章了。
比如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五”的習作要求是按一定順序?qū)懸惶幘拔?。如果按照以往的教學方式,先交代習作基本要求,而后讓學生自己找景或觀察或回憶,然后練寫,恐怕不少學生去抱“作文選”的佛腳。為了避免這種現(xiàn)象發(fā)生,我便將學生帶出校園,走進自然生活,一起暢游科山公園。我們一路前行,觀景賞花,戲水追云,觀賞時,引導學生有的放矢地觀察,從遠到近,從形到色,從觸覺到味覺,讓學生去親自體驗實踐,再配予老師充滿詩意的解說,學生展開了
6、大膽地聯(lián)想和想象,于是《科山之秋》《秋景》《迷人的科山公園》等美文誕生了,追其成功之處無不在于讓學生親自在體驗實踐中悟出了寫作的真諦??傊?,習作就應該讓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讓他們到社會的大環(huán)境和大自然中去實踐,才能獲得豐富的感性知識,為習作積累素材。
三、課堂實踐,習作之范
作為教學活動,課堂實踐是我們的生命線,是我們實現(xiàn)教學目標,面向教學主題和實施教學策略的主陣地,而作文課的指導習作實踐,更是學生領悟?qū)懛ǎ岣邔懽髂芰Φ闹饕緩?,是學生習作生涯的范本,因此我們要精心設計作文指導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習作實踐中提高寫作能力。
1.情景活動再現(xiàn)打開習作思路
所有的作文指導課都要努力制造一
7、個情景,通過這樣那樣的活動,讓學生觀察和體驗,誘發(fā)學生習作的欲望和提供習作的依據(jù)。這一點我想老師們都有共識,一個具體生動的情景活動設置可以引起學生的親切感與新鮮感,從而調(diào)動大腦皮層的興奮中心,提供想象和思維的前提,使學生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情緒下進行學習和創(chuàng)造,對此可讓小游戲、小實驗和情境劇表演,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我們的課堂。有幸欣賞到“福建省小學新課程習作教學觀摩研討活動”的賽課,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執(zhí)教者精心設計的游戲活動和情景體驗活動,使課堂精彩迭出。如“吹氣球中彩游戲”“穿針引線”“穿鞋帶”“盲童回家”“老師現(xiàn)場舞蹈表演”等。這些游戲中孩子們玩得盡興的同時又受到情感的熏陶,也幫助學生打開思路,在游戲時
8、老師們很有意識地引導觀察的順序和方法,把觀察的時間拉長,觀察的面切細,因此學生現(xiàn)場寫出來的片段和文章的內(nèi)容都很充實,語言也生動。而那些小實驗比如“用紙杯燒開水”“倒不出的水”“分不開的書”等等,經(jīng)常在課堂實驗,孩子們看到刺激的同時又得到智慧的啟迪,盡興之后再輔以一定的方法指導,連很不愛寫作的孩子都能輕易地寫出佳作了。
2.課堂評價機制,修改完善習作
學生的思路被打開了,有了寫作的欲望和憑借就要讓學生去自由表達,此時若給他們太多的約束,就會使他們頭上的“枷鎖”增加,創(chuàng)造力也就消失殆盡。待學生自由表達完后,我們并不是聽之任之,因為此時學生的作文會有很多漏洞和毛病,需要我們幫他修改完善,這時就要
9、在課堂上,引領評價機制,指導學生進行課堂修改實踐。此時的修改實踐不能老師越俎代庖,最好讓學生全員參與。
首先,利用自我評價,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發(fā)展。我們應注意每次寫作之后,引導學生邊讀邊想,并批注得意之處和有待改進之處,這樣在評改過程中得到分析^p 表達的鍛煉,有了自我反思和消化的過程,學生便能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寫法的訓練,也形成良好的習慣。其次,利用生生互評,讓學生在互動中得到啟發(fā)。通過引導學生生生互動的修改,學生在肯定別人優(yōu)點的同時,又懇切地指出不足之處。批改中,學生展露了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創(chuàng)造能力,在這樣的互相溝通,互相啟發(fā)中,學生會合作和評改,也培養(yǎng)了鑒賞能力。再者教師的評價,讓學
10、生在學習中得到提高。教師的評價對學生來說是最具權威的,精當、準確的評價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在課堂上,老師用欣賞的口吻提出自己的見解和感受,再由學生進行補充或發(fā)表不同意見。在評改時從不同特色的文章尋找學生的優(yōu)點和特點,給予表揚,讓其感受成功的喜悅。如此機制,學生在評改中掌握寫作的技巧,品嘗到成功的喜悅。
四、練筆實踐,習作之“本”
要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除了要多讀多看之外,還必須多練。中國有句俗話“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就是說想提高寫作水平,不經(jīng)常練筆是很困難的。練習多了,學生就能熟能生巧,得心應手。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寫作是一種技能,宜于在實踐中反復練習”。天才出于勤奮,多讀多寫,
11、勤學苦練的確是學習寫作的根本。
寫作要多練習,記日記是最好的辦法。日記訓練最易為小學生接受喜歡,而且還具有不可忽視的“載道”作用。每周不限定篇數(shù),不限定字數(shù),讓學生想寫多少就寫多少,及時肯定日記中的積極思想,學生就樂意表達了。其次,運用多種形式拓寬練筆實踐平臺。單一的每單元一次的課堂習作訓練對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顯然是遠遠不夠的,教師應創(chuàng)設多種形式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動起筆練習。比如1.增加每日小練筆,每天讓學生有針對性地根據(jù)命題寫片斷,或圍繞一個詞展開想象描寫,或抓住一個實踐片段寫景,或抓住一個場面寫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等細節(jié)。2.深入挖掘節(jié)日資,創(chuàng)設練筆平臺。泱泱中華是傳統(tǒng)文化資相當豐富的大國,挖掘這些節(jié)日的內(nèi)涵,創(chuàng)設活動環(huán)節(jié),把學生帶入到快樂的情境中,把對中國文化的認可反映到習作中,既拓展練筆實踐,又進行文化熏陶,一舉兩得。
第 4 頁 共 4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