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考】2015年中考語文復習:文言文銘
《【聚焦中考】2015年中考語文復習:文言文銘》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聚焦中考】2015年中考語文復習:文言文銘(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中考文言文銘、說、表、書、序類考點訓練 (十二)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能夠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 (2)談笑有鴻儒 (大) (4)能夠調(diào)素琴 (不加裝飾的) 2.下列各組加點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C ) A.斯是陋室 是謂大同 B.無案牘之勞形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有龍則靈 學而不思則罔 D.能夠調(diào)素琴 能以徑寸之木 3.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這(雖)是間簡陋的房子,僅僅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 (2)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耳鼓,也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 4.文章對陋室實行描寫時,是從居室環(huán)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形容“陋室不陋”,其中“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寫出了環(huán)境之雅,“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寫出了交往之雅,“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寫出了情趣之雅。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十三)愛蓮說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
3、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請給下面的句子斷句。(劃兩處)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可愛者甚蕃 (多) (2)不蔓不枝 (生枝蔓) (3)亭亭凈植 (聳立的樣子) (4)予謂菊 (認為) (5)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玩弄) (6)宜乎眾矣 (理應(yīng)) 3.翻譯下面的句子。 (1)(2014安徽)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長枝節(jié)。 (2)(2014安徽)菊
4、之愛,陶后鮮有聞。 喜愛菊花(的人),陶淵明之后很少聽說了。 (3)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我單單愛蓮花,(因為)它從淤積的污泥里生出卻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滌過卻不顯得妖媚。 4.用原文填空。 (1)文中最能概括蓮花高貴品質(zhì)的句子是蓮,花之君子者也。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 (3)作者從蓮的生長環(huán)境、形態(tài)香氣、風度氣質(zhì)等方面描寫了蓮花的超凡脫俗。 5.(2014安徽)陶淵明“愛菊”和世人“愛牡丹”的原因各是什么?請用文中語句回答。 陶淵明“愛菊”的原因:花之隱逸者也;世人“愛牡丹”的原因:花之富貴者也。 6.(2014安徽)怎樣理解“
5、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這是一個反問句。表達了知音甚少的無限感慨。一方面照應(yīng)上文“予獨愛蓮”,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對人生世事的感嘆,慨嘆當時與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潔的人少。 7.下面對選文內(nèi)容和寫法的分析理解不準確的一項是( D ) A.結(jié)尾使用對比的寫作手法,把蓮與牡丹實行對比,突出蓮的高潔。 B.文章使用托物言志的寫法,以花喻人,表達自己不慕富貴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以及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惡濁世風的鄙棄。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來比喻君子通達事理,行為端正,美名遠揚。 D.“牡丹,花之富貴者也”,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對雍容華貴的牡丹的贊美之情。
6、 8.從作者對蓮的贊美來看,“君子”應(yīng)是怎樣的人?(用自己的話回答) 示例:具有不慕富貴名利、潔身自好的高尚品德的人。 9.荀子說“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與之俱黑”,而周敦頤則說蓮“出淤泥而不染”。圍繞“環(huán)境與人”的關(guān)系,提煉出這兩句話各自蘊含的觀點。 環(huán)境能夠改變?nèi)?;人能夠不受環(huán)境的影響。 (十四)答謝中書書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1.說說下列加點詞的表達效果。 (1)曉霧將歇,猿鳥亂鳴。 它寫出了“鳴”的狀態(tài),
7、描繪出了晨景的熱烈歡躍的氣氛。 (2)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它寫出“躍”的狀態(tài),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魚兒競相跳躍﹑嬉戲的情態(tài),靜中有動,突出了熱鬧的氣氛。 (3)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歇”“頹”擬人,賦予事物以人的感情和行為,激發(fā)人的想象,充滿生命氣息?!镑[”字用借代,增加了語言表現(xiàn)力,文學色彩濃厚。 2.翻譯語句。 (1)山川之美,古來共談。 山河的美麗,是自古以來文人雅士共同談?wù)撡澷p的。 (2)兩岸石壁,五色交輝。 兩岸的懸崖峭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 (3)曉霧將歇,猿鳥亂鳴。 早晨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可聽到猿猴長嘯,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 (4)
8、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太陽快要落山了,潛游在水中的魚爭相跳出水面。 (5)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自從謝靈運之后,就再也沒有能夠欣賞這種美麗景色的人了。 3.全文抓住哪一個字去寫?共描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哪些特點? ①“美”字__②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鳥,魚兒__③有靜有動,有聲有色。 4.將聽覺、視覺結(jié)合,由靜入動,表現(xiàn)一日之美,傳達了生命氣息的對偶句是: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5.“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這句話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言外之意是自從南朝謝靈運以來,只有自己才會欣賞這種
9、奇境。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 (十五)與朱元思書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D ) A.天下獨絕 群響畢絕 B.蟬則千轉(zhuǎn)不窮 轉(zhuǎn)視積薪后 C.好鳥相鳴 好為《梁父吟
10、》 D.橫柯上蔽 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點撥:D項:均為“遮蔽”;A項:前者為“少有的,獨一無二的”,后者為“消失、停止”;B項:前者通“囀”,鳥叫聲,后者為“轉(zhuǎn)身”;C項:前者為“美麗的”,后者為“喜歡”。 2.(2013百色)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A ) A.猿則百叫無絕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B.從流飄蕩 隸而從者 C.鳶飛戾天者 念無與為樂者 D.與朱元思書 借旁近與之 點撥:A項:前者為連詞,可譯為“就”“便”,也可不譯,后者為表示轉(zhuǎn)折的連詞“卻”;B項:均為動詞“跟隨”;C項:均為代詞“……的人”;D項:均為動詞“給”。 3.翻譯下列
11、句子。 (1)負勢競上,互相軒邈。 (那些山)憑依(高峻的)地勢競相向上,(好像在)相互(爭著)往高處和遠處延伸。 (2)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 (那些)治理社會事務(wù)的人,看到(這些優(yōu)美的)山谷(也會)流連忘返。 4.請分別用兩個字概括富春江山“奇”水“異”的特點。 山“奇”高、險(峻);水“異”清、急 5.在文中找出從視覺和聽覺方面描寫景物的對偶句各一句,并說說它們的表達效果。 視覺: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聽覺: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 表達效果:句式整齊,音韻和諧;對比立意,相映成趣。 6.作者用“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寫山,參照你乘
12、船或坐車時的體驗,說說這樣寫好在哪里。 以動寫靜,使靜止的景物富有動感,更能生動形象地描繪出兩岸山勢的陡峭與壯美,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7.下面對文章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D ) A.本文生動描寫了富陽、桐廬一帶富春江上優(yōu)美的景色,抒發(fā)了作者愛慕美好自然和避世退隱的情懷。 B.第①段的“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既是作者在富春江上所見所感的概括,也是本文所寫山光水色的總體特點。 C.第②段主要運用比喻、夸張的修辭手法,突出了富春江清澈、湍急的特點。 D.第③段先描寫群山的靜態(tài)美,再鋪寫山中的各種聲音,這是以靜寫動,顯示山中熱鬧的景象。 點撥:“以靜寫動,顯示山
13、中熱鬧的景象”有誤,應(yīng)為“以動寫靜,反襯出山林之寂靜”。 (十六)馬 說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1.下列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C ) A.執(zhí)策而臨之 策之不以其道 B.其真無馬邪 安求其能千里也 C.食馬者 食之不能盡其材
14、 D.祇辱于奴隸人之手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2.翻譯下列句子。 (1)故雖有名馬,祇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所以即使有出名的馬,也只是辱沒在仆役和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馬一起死在馬廄的里面,不因為日行千里而出名。 (2)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所以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飽,力氣不足,才能和優(yōu)點不能從外面表現(xiàn)。 (3)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馬一樣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夠日行千里呢?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鞭打馬不能按照驅(qū)使千里馬的方法,喂養(yǎng)馬不
15、能夠充分發(fā)揮它的才能,千里馬嘶鳴,卻不能懂得它的意思。 (5)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唉,難道是真的沒有千里馬嗎?恐怕是他們真的不認識千里馬??! 3.文中“伯樂”、“千里馬”、“食馬者”各比喻什么?這是什么寫法? 伯樂比喻善于識別人才、重用人才的封建統(tǒng)治者;“千里馬”比喻人才;“食馬者”比喻愚妄、淺薄的統(tǒng)治者(摧殘、埋沒人才的統(tǒng)治者)。這是托物寓意的寫法。 4.找出文中刻畫食馬者愚妄淺薄的語句,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在表達上有怎樣的作用? 語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__修辭:排比。作用:表達了作者對食馬者的諷刺、批判
16、、不滿。 5.全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這一句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主旨句: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這句話表現(xiàn)了作者對統(tǒng)治者不能識別人才,摧殘埋沒人才的不滿和憤慨。 6.當今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怎樣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盡其才?這些話題是常談常新的,請你聯(lián)系現(xiàn)實談?wù)勛约旱目捶ā? ①當今是經(jīng)濟社會、信息社會,社會競爭強烈,需要具有綜合素質(zhì)和能及時更新自己知識的人才。②國家應(yīng)該創(chuàng)造寬松的人才環(huán)境,大力推進素質(zhì)教育、終身教育,積極主動地發(fā)現(xiàn)人才、培養(yǎng)人才、重用人才,使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7.你認為二十一世紀的青少年應(yīng)具備什么素質(zhì),才可能成為“千里馬”?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馬”,而尚未
17、被“伯樂”發(fā)現(xiàn),你該怎么做? ①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要有樂觀向上的態(tài)度,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也要擁有堅強的意志并愿意在這里工作。②我要毛遂自薦,主動展示自己的才能。 (十七)送東陽馬生序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
18、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1.(2014雅安)下列加點文言實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C ) A.至舍 太丘舍去 B.余幼時即嗜學 鄒忌修八尺有余 C.同舍生皆被綺繡 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 D.大雪深數(shù)尺 廣故數(shù)言欲亡 點撥:C.兩個都是通“披”,穿的意思;A.學舍,書
19、館/離開 B.我/多 D.幾/屢次,多次。 2.(2014雅安)下列加點文言虛詞意義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D ) A.當余之從師也 四時之景不同 B.無從致書以觀 以頭搶地爾 C.缊袍敝衣處其間 其真無馬邪 D.故余雖愚 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點撥:D.兩個都是“因此”的意思;A.用在主謂之間,無實義/的;B.來/用;C.他們/難道。 3.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因為心中有足以快樂的事,就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別人了。 (2)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 前輩德高望重,門人學生擠滿了他的房間,他的言
20、辭和態(tài)度從未稍有委婉。 (3)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 同學舍的求學者都穿著錦繡衣服,戴著紅纓裝飾成的綴著珠寶的帽子,腰間掛著白玉環(huán)。 4.作者是如何解決“無書”“無師”這兩個困難的?閱讀第一段,用原文中的語句回答。 (1)解決“無書”的辦法: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 (2)解決“無師”的辦法: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 5.作者“雖愚,卒獲有所聞”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他有強烈的求知欲,為獲得知識、學問,他不辭辛苦,不怕困難,非常虛心虔誠地求教。 6.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D ) A.常常手抄借來之書,隆冬時節(jié),十指凍僵仍毫不懈
21、怠,足見“我”求學之“勤”。 B.遇師斥責,表情更恭順,禮節(jié)更周到,沒有爭辯一句,足見“我”求學之“誠”。 C.寒冬大雪,身背書箱,拖著鞋子,在深山巨谷中行走,足見“我”求學之“艱”。 D.處服飾華麗的同學之間,雖然羨慕,卻堅守心中之樂,足見“我”求學之“精”。 點撥:處服飾華麗的同學之間,雖然羨慕,卻堅守心中之樂,足見“我”求學之“樂”,而不是求學之“精”。 7.你覺得“先達”對弟子“未嘗稍降辭色”的態(tài)度可取嗎?為什么? 我的看法:不可取。師生關(guān)系應(yīng)該是民主平等關(guān)系,老師應(yīng)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與學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長。這樣才能有利于我們的學習和成長?;颍嚎扇 N艺J為“先
22、達”的“未嘗稍降辭色”并非不尊重學生,而是一種更負責的尊重。因為只有“嚴師”,才能出“高徒”,出高素質(zhì)的學子。同時,尊重師長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言之成理即可) 8.文中宋濂的求學經(jīng)歷給了我們哪些啟示? ①學習要勤奮刻苦。②學習要以讀書為樂。 (十八)出師表(節(jié)選)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
23、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1.寫出加點字在文中的意思。 (1)臣本布衣(平民,百姓) (2)由是感激(感動,激動,感慨) (3)深入不毛(草木) (4)夙夜憂嘆(早晚)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虛詞的含義。 (1)躬耕于南陽 (在) (2)還于舊
24、都 (到) (3)以告先帝之靈 (來) (4)咨臣以當世之事 (拿) 3.翻譯句子。 (1)遂許先帝以驅(qū)馳。 就答應(yīng)為先帝奔走效勞。 (2)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現(xiàn)在我就要遠離陛下,面對這篇文章,我涕淚交流,不知說了些什么。 (3)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在戰(zhàn)事失敗的時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機患難期間我受到委任。 (4)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這是我用來報答先帝,并忠心于陛下的職責本分。 (5)(2014梅州)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如果有作奸邪事情、觸犯科條法令,或盡忠做善事的人,都應(yīng)該交給主管的官員評定他們的
25、獎懲。 4.(2014梅州)填空。 出自上文的一些成語至今還經(jīng)常為人所用,如“妄自菲薄”,該成語的意思是過分看輕自己;另外,還有一個從《出師表》歸納出來,表示“誠心誠意,一再邀請”意思的成語,此成語是三顧茅廬。 5.“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一句中的“此”指哪兩件事? ①五月渡瀘,平定南方;②北定中原,興復漢室。 6.古之賢者善于以史為鑒,察治國家興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顧先帝“嘆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圖? 圍繞“借先帝之意,告誡后主(劉禪)要親賢遠佞”回答即可。(圍繞“親賢臣,有利于興復漢室,還于舊都”回答也可以?;驀@“親賢臣,遠小人,有利于國家強盛發(fā)展”回答也可。或圍繞“親賢遠佞,才能治理好國家”回答亦可) 7.作者回顧了與劉備同生死共患難的幾件事?抒發(fā)了什么感情?作用是什么? 作者回顧了人生有重大影響的三件往事:①三顧茅廬。②臨危受命。③臨崩寄臣以大事。作者回顧這些往事的目的是:表達了作者對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和忠于劉備父子的真摯感情,并以先帝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激勵后主。 8.讀了此文,你認為諸葛亮最可貴的精神是什么?請聯(lián)系實際,談?wù)勥@種精神對你的啟示。 圍繞“忠心;誠信;責任感、使命感;知恩圖報”等來回答即可。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