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品德與生活課程特點及課堂教學策略
《淺談品德與生活課程特點及課堂教學策略》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淺談品德與生活課程特點及課堂教學策略(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淺談品德與生活課程特點及課堂教學策略《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本門課程是活動型綜合課程,是德育課程形態(tài)的一次深刻變化,新的課程形態(tài)帶來了品德與生活課程新的特點,課堂教學要根據這些新的特點采取與之相適應的教學策略,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感到只有樹立了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觀與科學的品德發(fā)展觀,才能準確把握本課程的性質,進而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地實施本課程,在綜合實踐活動中促進學生的品德發(fā)展。課程的生活性及課堂教學目標樸素化策略生活性是本課程的顯著特點之一。品德與生活的課堂教學中需要我們建立新的教學目的觀。那就是培養(yǎng)一個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訴他遵守多少道德規(guī)范、規(guī)則,最根本的是要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觀念、態(tài)度和思考問題的方向。品德與生活的課堂教學關注學生品德的形成、品行的規(guī)范和人格的培養(yǎng),正直的力量、誠信的價值、合作的回報、人格的魅力……為此,在品德與生活的課堂教學中我們實施了教學目標樸素化策略,使得教師從道德規(guī)范的淺層面跳出來,進而關注在課堂教學中滲透與培養(yǎng)學生一些現(xiàn)代人待人做事的基本觀念:換位觀—— 思考方法:假如我是你,假如你是我;雙贏觀——思考方法: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生態(tài)觀—— 思考方法:我離不開你,你也離不開我;分享觀——思考方法: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多元觀——思考方法:尊重不同的選擇與判斷;對話觀——思考方法:對話、溝通、理解、認同。阿莫納什維利《孩子們,你們好》一書中曾寫到:“ 在兒童現(xiàn)在生活的河流里,引入一股他們未來生活的水流,要把我們藏匿在遙遠地方的教育目的的種子移植到生機勃勃的兒童生活的心田。 ”我們在品德與生活的課堂教學中實施教學目標樸素化策略就是要克服過去德育教育“急風驟雨”而淹沒了孩子們的生活的做法,變成“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式的引導,把握好“水流”與“河流”的度、處理好“遙遠的目的”與“現(xiàn)實的生活”的關系。那樣,我們的課堂教學就不會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哪怕我們播下的種子小到我們不能明晰的看見,但我們要相信“種子的力量” 。課堂教學內容生活化策略品德與生活課程性質的第二個基本特征是開放性。課堂教學回歸生活就能體現(xiàn)開放性特征。我們嘗試了課堂教學內容生活化策略,進而尋求到體現(xiàn)課堂開放性的有效的切入點。這里的課堂教學內容不僅僅是貼近學生的生活,而是回歸學生的生活。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與學生探討生活中的一個范例、一個點,學生思考的是他們自己現(xiàn)實生活中的真實體驗、一個面。在課堂上,學生要調動他們全部的生活經驗,投入他們的情感、表明他們的態(tài)度……這樣的課堂是向學生生活開放的課堂。這樣的開放是有價值的開放而不是漫無邊際的開放。這樣的開放是能促進學生整體發(fā)展的開放而不是低效甚至無效的開放。實施課堂教學內容生活化策略,我們要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過真生活,學生只有在他們能感受到的、觀察到的、正在過的生活基礎上,才能過更有意義的生活。只有真生活才會有真教育。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讓學生體驗“準生活” ,甚至嘗試“真生活” ,但我們不需要“假生活” 。課堂教學畢竟是以語言為主導的教育環(huán)境,在課堂上實施內容生活化策略,要深入地關照學生正在過的現(xiàn)實生活和有意義的未來生活,而不要停留在“口頭上的生活”層面,我們不尋求課堂教學表面上的熱熱鬧鬧,而是在生活體驗中激起學生真正的思考,哪怕是“滿腹的話兒說不出” 。課程的活動性及課堂教學形式活動化策略,活動性是品德與生活課程的另一個重要特點,本課程的呈現(xiàn)形態(tài)主要是兒童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游戲和其他實踐活動,課程目標主要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各種教學活動來實現(xiàn),兒童更多的通過實際參與活動,動手動腦,而非僅僅依靠聽講來學習。兒童只有在與同伴的交往中,才會把自己的觀點與別人的觀點相互比較,從而認識到自己的觀點與他人有別,對他人的觀點提出質疑與修改意見,只有在與同伴的交往中,兒童才能擺脫權威的束縛,相互尊重,相互協(xié)作,發(fā)展自己的主觀評判能力。 (魯潔 王逢賢《德育新論》 )我們實施教學形式活動化策略,就是要實現(xiàn)一種“生命的交往” ,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通過活動與他人的交流產生思考,進行積極的反思……而不是為了活動而活動。品德與生活課堂教學中的活動也只有真正促進了學生的這種交往、并在活動環(huán)節(jié)中充分實現(xiàn)了這種交往,才能算活動到了位,否則就讓人感到是蜻蜓點水?,F(xiàn)在課堂教學提倡“多打井,少挖坑” 。打井是要出水出效益的,挖坑是徒勞而無益的。具體到品德與生活課而言就是多開展能有效引起交流、反思,教育目的到位的活動,少一些形式花哨但目標不明的活動。在實施教學形式活動化策略的過程中,我們還要關注作為課堂教學主體的學生的學習方式,通過活動讓學生有發(fā)現(xiàn)——探究的學習與體驗— —感悟的學習,當然,傳授— —給予的學習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還是需要,甚至必要的。也就是說,在品德與生活的課堂教學中,我們實施的活動策略是為了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多元化,既要克服“僅僅依靠聽講來學習”的傾向,又要克服“該講而不敢講”的傾向。在這里要做好“多元化”的文章,再好的活動在一節(jié)課上用多了、重復了,其活動的效果也未必真好,這就是因為其促進的學習方式單一了。我們只有立足課堂教學,采取切實有效的策略,在綜合實踐活動中促進學生的品德發(fā)展,更好地體現(xiàn)本課程的性質特點,實現(xiàn)育人目標。-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淺談 品德 生活 課程 特點 課堂 教學策略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820124.com/p-525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