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tǒng)TD-SCDMA無線資源管理技術的研究通信技術專業(yè)
《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tǒng)TD-SCDMA無線資源管理技術的研究通信技術專業(yè)》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tǒng)TD-SCDMA無線資源管理技術的研究通信技術專業(yè)(2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tǒng)TD-SCDMA無線資源管理技術的研究 摘要 無線傳感器網絡是由傳感器節(jié)點設備通過特定的方式構成的無線網絡,以此達到對位于覆蓋網絡區(qū)域的對象信息進行協(xié)作感知、采集、處理。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將物理世界和信息技術結合起來,隨著科技不斷發(fā)展,它的巨大應用價值越發(fā)突出顯現(xiàn)出來,其應用領域涵蓋軍事、工業(yè)過程、環(huán)境監(jiān)測等。信息采集網絡、數據分布網絡、任務管理中心三模塊構成無線傳感器網絡,它的主要組成部分是融合了傳感器、數據處理單元、通信模塊的網絡節(jié)點。作為通信模塊核心部分的無線傳感器網關節(jié)點在無線傳感器網絡的重要地位是顯而易見的,為滿足無線傳感器網絡對所傳感數據要求的周期性和
2、同步性特點,研究不同應用場景下的無線傳感器網絡網關節(jié)點是非常有必要的。為了保證數據實時高效傳輸,降低節(jié)點功耗,同時使得網關的生命周期最大化,新型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3G即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和前面幾代主要不同的是:極大的提高數據傳輸速率,同時通信質量上也有了更好的保證,系統(tǒng)容量進一步擴升,通過OTT業(yè)務對移動終端用戶提供更多更高級的服務將會變得更加可能。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tǒng)已經成為目前常用的無線數據傳輸方式,也是物聯(lián)網中數據傳輸方式發(fā)展的必然趨勢。TD-SCDMA,三大 G技術里面的一種,這項3G標準融合了很多國際領先技術是由中國獨自制定,它具有低輻射、良好的頻譜利用率、對
3、業(yè)務支持靈活的特點。隨著國家政策的支持,TD產業(yè)聯(lián)盟的建立,TD-SCDMA商業(yè)化不斷成熟。在這樣的形勢下研究實現(xiàn)基于TD-SCDMA的嵌入式傳感器網絡是非常必要的。 本論文在熟悉嵌入式linux操作系統(tǒng)和TCP協(xié)議的基礎上,首先介紹無線傳感器網絡的研究背景現(xiàn)狀和應用場景,其次簡述Linux開發(fā)、TCP傳輸控制協(xié)議;接著詳細闡述如何實現(xiàn)TD-SCDMA模式的3G傳輸模塊在ARM平臺上的移植;進一步完成TD-SCDMA數據通道的構造建立,通過測試分析其傳輸性能,并與理論值作對比,提出3G通信模塊的實用價值;最后將基于TD-SCDMA的3G數據通信模塊與傳感器網絡相融合。 關鍵詞:無線傳感器網
4、絡;3G;嵌入式;TD-SCDMA Research on TD-SCDMA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technology in the third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bstract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is a specific way through the wireless network consists of sensor nodes to achieve cooperative sensing equipment, the informa
5、tion object on the overlay network area acquisition, processing technology.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combines the physical world and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eat value of its applica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emerged, the a
6、pplications include military, industrial proces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so on. Network information collection, data distribution network, task management center three modules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the main part of it is the integration of sensor, data processing unit, network node commu
7、nication module.For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wireless sensor node gateway communication module in the core part of th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is obviously,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for periodic and synchroniz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ensor data requirements, wireless
8、sensor network gateway nodes of different application scenarios is necessary. In order to ensure real-time data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reduce at the same time the gateway node power consumption, the lifetime maximization model, the third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s a good choice.
9、 3G is the third generation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previous generations of the main difference is: to improve data transmission speed greatly, and communication quality ensure a better system capacity to further expand rise, through the OTT business to provide more advanced ser
10、vices to mobile users will become more likely. The third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he system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commonly used way of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TD-SCDMA is also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n the way of data transmission, a three
11、G technology, the 3G standard of the integration of many international leading technology is composed of Chinese alone formulation, it has low radiation, goodThe spectrum utilization of business support and flexible features. With the support of national policy, the establishment of TD industry alli
12、ance, TD-SCDMA business continues to mature. In such a situation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embedded sensor network based on TD-SCDMA is very necessary.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familiar embedded Linux operating system and TCP protocol,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application scenari
13、os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the second development of Linux, the 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hen describes how to realize the transplantation of 3G transmission module of TD-SCDMA model on the ARM platform; further constructed TD-SCDMA data channel establishment analysis of the transmiss
14、ion performance, through the test, and compared with the theoretical value, the practical value of 3G communication module; finally, based on TD-SCDMA 3G data communication module and sensor network.Fusion. Key words: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3G; embedded; TD-SCDMA 目錄 1 緒論 1
15、 1.1研究背景和研究意義 1 1.2第三代通信系統(tǒng)的介紹 1 1.3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及分析 3 1.3.1國外在該方向的發(fā)展現(xiàn)狀和分析 3 1.3.2國內在該方向的發(fā)展現(xiàn)狀和分析 4 2 TD-SCDMA簡述 4 2.1 TD-SCDMA基本特點 4 2.2 TD-SCDMA關鍵技術 6 2.2.1時分雙工 6 2.2.2多址方式 7 2.3 TD-SCDMA系統(tǒng)結構 8 2.3.1TD-SCDMA網絡結構 8 2.3.2 UTRAN通用協(xié)議模型 9 3 無線資源管理及DCA技術研究 10 3.1無線資源管理的基本概念 10 3.1.1無線資源管理的模塊組成及功
16、能 10 3.1.2 TD-SCDMA無線資源管理特點 12 3.2動態(tài)信道分配 13 3.3動態(tài)信道分配算法研究 14 3.3.1中心控制式DCA 14 3.3.2基于單業(yè)務的DCA 14 3.3.3基于交叉時隙干擾的DCA 15 3.4 TD-SCDMA數據通道構造 15 3.5TD-SCDMA傳輸模塊性能分析 17 4 結論 19 參考文獻 20 1 緒論 1.1研究背景和研究意義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移動通信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迅速發(fā)展。據總部設在日內瓦的國際電信聯(lián)盟的報告稱,截至2009年年底,全球手機注冊用戶已經達到41億,普及率為61.1
17、%。而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高技術產業(yè)司發(fā)布的“2009年我國電話用戶發(fā)展情況’,報告顯示,截至2009年年底,我國移動電話總數已突破7億,普及率約為52.5% o據國外媒體報道,市場調研機構MIC公布最新調查數據顯示,預計到2020年全球手機用戶將達到78億,手機的普及率將上升至81.6%。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在全球普及。移動通信在經歷了第一代模擬移動通信系統(tǒng)和第二代數字移動通信系統(tǒng)之后,又進入了一個新的發(fā)展時期,即人們普遍關注的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tǒng)(3G)。 與第一、二代無線通信系統(tǒng)所提供的傳統(tǒng)語音及低速數據業(yè)務相比,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tǒng)能夠利用有限的頻譜資源提供圖像、語音、高速分組數據相結合的
18、多媒體業(yè)務,從而使其成為近幾年來移動通信領域研究和開發(fā)的熱點,也逐步成為移動通信的發(fā)展方向。在無線通信系統(tǒng)中,為了將給定的無線頻譜分割成一組彼此分開或互不干擾的無線信道,使用了諸如頻分、時分、碼分等技術。對于無線通信系統(tǒng)來說,無線信道數量有限,是極為珍貴的資源,要提高系統(tǒng)的容量,就要對信道資源進行合理的分配,由此產生了信道分配技術。在無線資源日益緊張的今天,信道分配技術對系統(tǒng)性能的影響越來越大。TD-SCDMA是中國百年通信史上第一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國際通信標準,是世界土第個采用時分雙工方式和智能天線的公眾陸地移動通信系統(tǒng)。動態(tài)信適分配技術是該系統(tǒng)的重要技術之一。所以對動態(tài)信道分配技術的
19、研究是非常有意義的。 1.2第三代通信系統(tǒng)的介紹 根據IMT 2000系統(tǒng)的基本標準,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tǒng)主要由4個功能子系統(tǒng)構成,分別是核心網(CN)、無線接入網(RAN)、移動臺(MT)和用戶識別模塊(UIM)且基本對應于GSM系統(tǒng)的交換子系統(tǒng)(SSS)、基站子系統(tǒng)(BSS)、移動臺(MS)和SIM卡4部分。其中核心網和無線接入網是第三代移動通信資源系統(tǒng)的重要內容,也是第三代移動通信標準制定中最難實現(xiàn)的技術內容。 按照當時的設想,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tǒng)應該具有以下特點。 (1)可在全球范圍覆蓋和使用,可與固定網絡業(yè)務及用戶互連,無線接口的類型盡可能少,具有高度服容性。 (2) 具
20、有與固定通信網絡相比擬的高話音質量和高安個性。 (3) 具有在本地采用2Mbit/s高速率接入和在廣域網采用384kbit/s接入速率的數據率分段使用功能。 (4) 具有在2GHz 左右的高效頻譜利用率,且能最大程度地利用有限帶寬。 (5)能夠處理包括因特網和視頻會議、高數據率通信和非對稱數據傳輸在內的分組和電路交換業(yè)務。 (6)支持分層小區(qū)結構,也支持包括用戶向不同地點通信時瀏覽因特網的多種同步連續(xù)。 (7)語音只占移動通信業(yè)務的一部分,大部分業(yè)務是非語音數據和視頻信息。 (8)一個共用的基礎設施,可支持同一地方的多個公共的和專用的運營公司。
21、 (9)手機體積小、重量輕,具有真正的全球漫游功能。 (10)具有根據數據量、服務質量和使用時間,而不是以距離為收費參數的新收費機制。 經過國際電信聯(lián)盟的評估和考察結果顯示,中國的TD-SCDMA方案完全滿足其對第三代移動通信的以上幾點要求。在所有提交的標準提案中,它是唯一采用智能天線技術、上行同步等先進技術的系統(tǒng),具有明顯的技術優(yōu)勢。更重要的是廠中國的標準一旦被采用,將會改變我國以往在移動通信技術方面受制于人的被動局面。在經濟方面,可減少昂貴的國外專利提成費,為國家?guī)砭薮蟮慕洕?在市場方面,會徹底改變過去只有運營市場沒有產品市場的畸形局面,從而使我國獲得與國際同步發(fā)展移動通信的
22、平等地位。我國在第一代和第二代移動通信系統(tǒng)標準中都是空白的,現(xiàn)在提出的TD-SCDMA系統(tǒng)能作為國際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tǒng)的主流標準,是我國移動通信歷史上的重大突破,標志著我國在國際移動通信技術領域已經占有一席之地。 TD-SCDMA, WCDMA和CDMA2000是被國際電信聯(lián)盟(ITU)接納的三個3GPP標準,其中WCDMA是以歐洲為主體提出的3G標準,CDMA2000是以美國為主體提出的3G標準。 WCDMA是由GSM網絡發(fā)展出來的3G技術規(guī)范,其支持者主要是以GSM系統(tǒng)為主的歐洲廠商,包括歐美的愛立信、諾基亞、朗訊、北電以及日本的NTT ,富士通、夏普等廠商。這套系統(tǒng)能夠架設在現(xiàn)有的G
23、SM網絡上,對于系統(tǒng)提供商而言可以較方便地過渡,GSM系統(tǒng)相當普及的亞洲對這套新技術的接受度會比較高。ICI此,WCDMA具有先天的市場優(yōu)勢。目前WCDMA網絡在世界上的運營已經比較成功。在技術上,WCDMA主要采用了帶寬為SMHz的帶寬CDMA技術,上、下行快速功率控制,下行發(fā)射分集,基站間可以異步操作。 WCDMA和CDMA2000都是采用頻分雙工(FDD)模式,而TD-SCDMA采用的是時分雙工(TDD)模式。TDD模式本身固有的特點突破了FDD技術的很多限制,如上、下行工作于同一頻段,不需要大段的連續(xù)對稱頻段,等等;在頻率資源日益緊張的今天,這一點尤顯重要。這樣,基站端的發(fā)射機可以根
24、據在上行鏈路獲得的信號來估計下行鏈路的多徑信道的特性,便于使用智能天線等先進技術;同時能夠簡單方便地適應于第三代移動通信傳輸上、下行非對稱數據業(yè)務的需要,提高系統(tǒng)頻譜利用率。這些優(yōu)勢都是FDD系統(tǒng)難以實現(xiàn)的。因此,隨著技術的發(fā)展,國際上對使用TDD的CDMA技術日益關注。 此外,TD-SCDMA綜合了TDD和CDMA的所有技術優(yōu)勢,具有靈活的空中接口,并采用了智能天線、聯(lián)合檢測等先進技術,具有相當高的技術性。 1.3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及分析 1.3.1國外在該方向的發(fā)展現(xiàn)狀和分析 從國外公開發(fā)表的學術文章來看,針對TD-SCDMA系統(tǒng)進行的DCA算法研究比較少,大多是研究TDD-CDMA系
25、統(tǒng)的DCA算法。TDD-CDMA系統(tǒng)中的DCA通常由兩個步驟來實現(xiàn),首先是給小區(qū)進行資源分配,然后在對小區(qū)內的承載業(yè)務進行快速信道分配。根據單業(yè)務和多業(yè)務、對稱業(yè)務和非對稱業(yè)務不同,DCA機制研究的重點不一樣。W.S.Jeon和D.G Jeong等人對上下行時隙分配策略進行了很多研究,他們的研究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相同時隙分配策略;另一個是不同時隙分配策略。H.Haas和S.Mclaughlin提出了一種時隙反轉技術(Time Slot Opposing Technique)來進行上下行時隙的分配,該技術主要是當前向鏈路的干擾小于反項鏈路的干擾時,就將該時隙反轉。由于在TD-SCDMA系統(tǒng)
26、中上行和下行時隙不能隨意改變,所以該算法并不適用。研究比較多的算法還有L.Chen等人提出的可以有效適應對稱和非對稱業(yè)務的TDD切換點移動方法以及可移動邊界(MB)策略的信道分配方法。由文獻可知,TDD切換點移動方法在不影響話音業(yè)務性能的前提下,使數據業(yè)務時延大大降低。由于國外的研究并不是針對TD-SCDMA系統(tǒng)進行的,所以包括時隙反轉技術在內的很多算法都不適用于TD-SCDMA系統(tǒng)。 1.3.2國內在該方向的發(fā)展現(xiàn)狀和分析 動態(tài)信道分配作為TD-SCDMA系統(tǒng)的關鍵技術之一,國內在這方面的研究比較多。TD-SCDMA系統(tǒng)中的DCA的研究分為以下3個層次:首先是單業(yè)務情況下的DCA,在不同
27、的蜂窩之間由于業(yè)務量大小的不同井且齊個蜂窩的業(yè)務量隨著時間變化,從而需要不同數量的信道。目前主要的DCA算法將集中在這個部分,這部分的算法的主要思想是在FDMA和TDMA系統(tǒng)中動態(tài)地分配頻率或時隙到各個蜂窩中去。此時DCA主要應用于業(yè)務自適應系統(tǒng)和!一擾自適應系統(tǒng)算法,利用DCA,負載高的蜂窩可以借用負載低的相鄰蜂窩的信道。其次,混合業(yè)務環(huán)境中,不同業(yè)務之間的資源分配需要進行動態(tài)信道分配。這種DCA算法主要集中在話音和數據的資源分配和高速數據的資源分配。在TDD模式下,不同的蜂窩間上下行業(yè)務對稱性的不同需要DCA。話音的上下行是對稱的,而大部分數據在上下行是不對稱的。相鄰蜂窩如果用不對稱的時隙
28、,很有可能產生很大的干擾。這種DCA算法主要解決在不同蜂窩間如何分配上下行的時隙。 最后隨著自適應天線技術在移動通信系統(tǒng)中的應用,通過自適應天線的波束賦形技術有效提高用戶的信號質量,降低來自同信道和鄰信道的干擾。 從DCA技術的研究現(xiàn)狀來看,目前這方面的研究很多,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已有的DCA算法大都基于快速或者慢速DCA單獨進行,沒有給出整體的解決方案;另外算法沒有對采用固定波束切換型和自適應智能天線時的DCA算法進行深入的專門研究。 2 TD-SCDMA簡述 2.1 TD-SCDMA基本特點 TD-SCDMA ( Time Division Duplex一Synchro
29、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x Access)是由中國無線通信標準化組織(CWTS制定,并被ITU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Union,國際電信聯(lián)盟)接納的三大3G無線通信主流標準之一。TD-SCDMA是FDMA,TDMA和CDMA這三種基本傳輸模式的靈活結合,具有系統(tǒng)容量大、頻譜利用率高、抗干擾能力強等特點。 圖2-1 TD-SCDMA多址方式 TD-SCDMA的多址接入方案是采用直接序列擴頻碼分多址(DS-CDMA ),擴頻帶寬約為1.6MHz,采用不需配對頻率的TDD(時分雙工)工作方式。 TD-SCD
30、MA支持三種信道編碼方式:1)在物理信道上可以采用前向糾錯編碼,即卷積編碼,編碼速率為1/2~1/3,用來傳輸誤碼率要求不高于10的業(yè)務和分組數據業(yè)務;2)Turbo編碼,用于傳輸速率高于32Kbps并且要求誤碼率優(yōu)于10的業(yè)務;3)無信道編碼。信道編碼的具體方式由高層選擇,為了使傳輸錯誤隨機化,需要進一步進行比特交織。 TD-SCDMA系統(tǒng)的物理信道采用四層結構:系統(tǒng)幀號、無線幀、子幀、時隙/碼。系統(tǒng)使用時隙和擴頻碼來在時域和碼域上區(qū)分不同的用戶信號。在TD-SCDMA系統(tǒng)中,一個1Oms的無線幀可以分成2個5ms的子幀,每個子幀中有7個常規(guī)時隙和3個特殊時隙。因此,一個基本物理信
31、道的特性由頻率、時隙和碼決定。TD-SCDMA使用的幀號(0-4095)與UTRA建議相同。信道的信息速率與符號速率有關,符號速率可以根據1.28Mcps的碼速率和擴頻因子得到。上下行的擴頻因子都在1到16之間,因此各自調制符號速率的變化范圍為80.0K符號/秒~1.28M符號/秒。 圖2-2物理信道幀結構 TD-SCDMA采用QPSK方式進行調制(室內環(huán)境下的2M業(yè)務采用8PSK調制),成形濾波器采用滾降系數為0.22的根升余弦濾波器。 在TD-SCDMA系統(tǒng)中,功率控制分為開環(huán)(open-loop )、外環(huán)(outer-loop和內環(huán)( inner-loop)控制。這三部分在
32、實際系統(tǒng)中的功能和作用有所不同,但是又互相結合,形成了整體的功率控制系統(tǒng)。在TD-SCDMA系統(tǒng)中的上、下行專用信道上使用內環(huán)功率控制,每一子幀(5ms進行一次)。功率控制速率為200Hz,功率控制步長為1 dB, ZdB, 3dB。 在CDMA移動通信系統(tǒng)中,下行鏈路總是同步的。所以一般所說同步CDMA都是指上行同步,即要求來自不同距離的不同用戶終端的上行信號能同步到達基站。上行同步過程包括上行同步的建立和保持。在TD-SCDMA系統(tǒng)中,同步調整的步長約為碼片寬度的1/8,即大約100ns。在實際系統(tǒng)中所要求和可能達到的精度則將由基帶信號的處理能力和檢測能力來確定,一般可能在1/8至
33、1個碼片的寬度,因為同步檢測和控制是每個子幀5ms/次。一般來說,在此時間內UE的移動范圍不會超過十幾厘米,因而,這個同步精度己經足夠,并不會限制和影響UE的高速移動。 2.2 TD-SCDMA關鍵技術 TD-SCDMA的關鍵技術主要集中在基帶部分,如智能天線技術、聯(lián)合檢測技術、時分雙工、上行同步技術、動態(tài)信道分配技術、接力切換技術、功率控制技術、軟件無線電技術、信道估計與補償技術等一系列高新技術,從而大大增加了系統(tǒng)容量,提高了系統(tǒng)抗干擾性能,大大降低了發(fā)射功率,節(jié)約了制造成本。 2.2.1時分雙工 TDD(時分雙工)定義:一種雙工方法,它的前向鏈路和反向鏈路的信息是在同一載頻的不同時
34、間間隔上進行傳送的。在TDD模式下,物理信道中的時隙被分成發(fā)射和接收兩個部分,前向和反向的信息交替?zhèn)魉汀? TDD是一種通信系統(tǒng)的雙工方式,在移動通信系統(tǒng)中用于分離接收與傳送信道(或上下行鏈路)。TDD模式的移動通信系統(tǒng)中接收和傳送是在同一頻率信道,即載波的不同時隙,用保護時間來分離接收與傳送信道;而FDD模式的移動通信系統(tǒng)的接收和傳送是在分離的兩個對稱的頻率信道上,用保護頻段來分離接收與傳送信道。 圖2-3TDD系統(tǒng)和FDD系統(tǒng)的區(qū)別 由于TD-SCDMA的上下行使用同一頻率,因此其上下行具有相似的空中無線傳播特性。這樣,根據上行信道空中傳播特性就很容易估算出下行信道特性。從
35、而簡化智能天線選址的復雜程度,降低基站覆蓋規(guī)劃的難度。上下行時隙可以支持非對稱的2:4和1:5配置,能有效地支持未來TD-SCDMA的非對稱業(yè)務(例如視頻點播、數據下載、PTT業(yè)務)。對于不同的業(yè)務類型區(qū)域(如城區(qū)與農村、會議集中地等),可以采用不同的上下行時隙比配置(如城區(qū)數據業(yè)務多的可以使用2: 4,而以通話為主的農村可使用3: 3 )。時隙轉換點配置的靈活性,可根據業(yè)務類型的分布提高系統(tǒng)無線資源的利用率,但是要注意非對稱時隙比的配置,也有可能對其鄰近小區(qū)造成一定的干擾。 TDD系統(tǒng)相對于FDD系統(tǒng)的優(yōu)勢: 1. 易于使用非對稱頻段,無需具有特定雙工間隔的成對頻段; 2.適合
36、傳輸上下行不對稱的數據業(yè)務; 3.上行和下行使用相同載頻,無線傳播是對稱的,這有利于智能天線技術的實現(xiàn)。 2.2.2多址方式 TD-SCDMA系統(tǒng)中由于采用了TDD的雙工方式,使其可以利用時隙的不同來區(qū)分不同的用戶。同時,由于每個時隙內同時最多可以有I6個碼字進行復用,因此同時隙的用戶也可以通過碼字來進行區(qū)分。另外,每個TD-SCDMA載頻的帶寬為1.6MHz,使得多個頻率可以同時使用??梢姡琓D-SCDMA系統(tǒng)集合CDMA, FDMA, TDMA三種多址方式于一體,使得無線資源可以在時間、頻率、碼字這三個維度進行靈活分配,也使得用戶能夠被靈活分配在時間、頻率、碼字這三個維度從而降低系統(tǒng)
37、的干擾水平。 圖2-4 TD-SCDMA多址方式 2.3 TD-SCDMA系統(tǒng)結構 2.3.1TD-SCDMA網絡結構 TD-SCDMA系統(tǒng)的網絡結構,它與標準化組織3GPP制訂的通用移動通信系統(tǒng)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網絡結構是一樣的。UMTS系統(tǒng)由核心網CN、無線接入網UTRAN和手機終端UE三部分組成。UTRAN由基站控制器RNC和基站Node B組成。 圖2-5 UTRAN總體結構圖 CN通過Iu接口與UTRAN的RNC相連。其中Iu接口又被分為連接到電路交換域的Iu-CS,分組交換域的Iu-PS
38、。Node B與RNC之間的接口叫做Iub接口。在UTRAN內部,RNC通過Iur接口進行信息交互。Iur接口可以是RNC之間物理上的直接連接,也可以靠通過任何合適傳輸網絡的虛擬連接來實現(xiàn)。Node B與UE之間的接口叫Uu接口。 圖2-6 TD-SCDMA網絡結構(R4) 2.3.2 UTRAN通用協(xié)議模型 UTRAN層次從水平方向上可以分為傳輸網絡層和無線網絡層;從垂直方向上則包括四個平面:控制平面:包含應用層協(xié)議,如:RANAP, RASAP, NBAP和傳輸層應用協(xié)議的信令承載。 用戶平面:包括數據流和相應的承載,每個數據流的特征都由一個和多個接口的幀協(xié)議來描述。傳
39、輸網絡層控制平面:為傳輸層內的所有控制信令服務,不包含任何無線網絡層信息。它包括為用戶平面建立傳輸承載(數據承載)的ALCAP協(xié)議,以及ALCAP需要的信令承載。傳輸網絡層用戶平面:用戶平面的數據承載和控制平面的信令承載都屬于傳輸網絡層的用戶平面。 圖2-13 UTRAN通用協(xié)議模型 3 無線資源管理及DCA技術研究 3.1無線資源管理的基本概念 無線頻譜資源有限,分配給移動通信系統(tǒng)的帶寬資源更加稀少,因此現(xiàn)在2G和3G移動通信系統(tǒng)都使用蜂窩系統(tǒng)來解決無線資源不足和用戶容量問題。蜂窩系統(tǒng)在有限的頻譜上通過空間復用提供更大的系統(tǒng)容量與覆蓋范圍,而不需要做物理層技術上的重大修改。由于基
40、站和移動終端傳輸范圍以及所占用的系統(tǒng)無線資源有限,無線資源在基站端體現(xiàn)為復用關系,而在移動終端之間表現(xiàn)為競爭關系,特別是在QoS要求相對較低的分組數據業(yè)務中競爭更為激烈。為防止無線資源的無序競爭,需要有合理的無線資源管理(RRM)機制對無線資源進行系統(tǒng)地復用、分配和釋放,以確保系統(tǒng)的整體性能。無線資源管理負責空中接口無線資源的使用,監(jiān)測業(yè)務和無線環(huán)境的變化,分配并調整無線資源的使用,以期達到最佳系統(tǒng)性能。 在移動通信中,無線資源主要是指空中接口中的資源。在CDMA系統(tǒng)中,主要指碼字資源,不同的業(yè)務需求需要不同的碼字組合。傳統(tǒng)的CDMA系統(tǒng),由于存在遠近效應,如果不進行功率控制,系統(tǒng)將不能正常
41、工作,因此空中接口資源也包括功率資源。而TD-SCDMA系統(tǒng)由于采用了TDD技術,相比于FDD模式的WCDMA和CDMA2000系統(tǒng),增加了一維時隙資源。TD-SCDMA還采用智能天線技術,智能天線具有空分多址特性,因此又增加一維空間資源。在實際運營中,1.6M的單載波TD-SCDMA可能無法滿足實際容量需求,TD-SCDMA還可能采用多載波運行,因此也增加了一維頻率資源。這樣TD-SCDMA系統(tǒng)中可控的無線資源包括碼字、功率、時隙、空間和頻率五維資源。由此可見,TD-SCDMA的無線資源管理將十分復雜,它關系到如何充分進行資源管理和調配,使TD-SCDMA的系統(tǒng)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出來。RRM是無線
42、網絡控制器的重要組成部分。 3.1.1無線資源管理的模塊組成及功能 RRM主要由算法模塊、決策模塊、資源分配模塊、無線資源數據庫和對外接口模塊組成。在TD-SCDMA中,無線資源是根據用戶要求進行分配的,因此無線資源管理算法模塊的組成部分與用戶事件有緊密聯(lián)系。RRM模塊在各通信實體中的位置如圖3.1所示。其中起決定作用的是算法模塊,包括: 圖3.1RRM模塊在各通信實體中的位置 (1)功率控制模塊(PC,Power Control):主要功能是在維持鏈路通信質量的前提下盡可能小的消耗功率資源,從而降低網絡中的相互干擾和延長終端電池的使用時間。由于CDMA是自干擾系統(tǒng),且存在遠近效應
43、,因此在功率發(fā)送一上只需保證最低的QoS要求,過多的發(fā)射功率會造成額外的干擾。同時移動信道是在不停變化當中,發(fā)送功率需要始終隨著信道的變化而變化。功率控制使空中接口的干擾電平維持最小,保證大部分移動用戶的QoS要求。 (2)切換控制模塊(HC,Handover Control)主要功能是為保證移動用戶通信的連續(xù)性,或者基于網絡負載和操作維護等原因,將用戶從當前的通信鏈路轉移到其它小區(qū)。蜂窩系統(tǒng)中,基站是空間位置復用的,覆蓋范圍有限。用戶是移動的,會出現(xiàn)從個基站覆蓋范圍移動到鄰基站的覆蓋范圍的情況,因此需要通信系統(tǒng)對此種行為做合理的控制和資源調配,使得用戶的服務不中斷,盡量使用戶感覺小
44、到服務華站的改變。 (3)接納控制模塊(AC,Admission Control):當新的用戶和越區(qū)切換的用戶發(fā)起呼叫時,網絡執(zhí)行接納控制過程,其目的是維持網絡的穩(wěn)定性和己接納用戶的QoS。無線通信系統(tǒng)采用的蜂窩體制是空間復用,此種復用方法是以干擾在可控制的范圍內為前提。在CDMA蜂窩系統(tǒng)中,一般采用頻率復用因子為1的體系,這樣不可避免地帶來小區(qū)間干擾。這種小區(qū)間干擾不是不可接受,只要干擾經過空間衰減,在接收處干擾控制在一定得范圍內即可。同時在CDMA小區(qū)內,多徑等移動環(huán)境造成了小區(qū)內有很強的多址干擾(MAI,Multiple Access Interference)。每接入一個新的用戶都會
45、帶來這兩種干擾,因此在移動通信系統(tǒng)接入一個用戶前,需要評估該用戶的接入是否會對當前其他用戶造成很大的干擾。如果造成的干擾在系統(tǒng)的承受范圍之外,拒絕該用戶的接入。 (4)分組調度模塊(PS Packet Scheduler):主要功能是用于服務分組數據業(yè)務,其具體的調度速率由網絡負荷情況決定。在用戶傳輸分組數據過程中,不同的業(yè)務對于時延的QoS要求不同。移動環(huán)境中,多徑效應以及用戶的高速移動帶來的多普勒效應導致用戶的信道狀態(tài)始終變化,因此在時延要求不是很高的條件下,系統(tǒng)可以讓信道狀況更好的用戶來傳送數據,既維持用戶的QoS要求,又使整個系統(tǒng)的吞吐量得到提升。此過程需要一個很好的調度器來
46、調度這些分組數據。 3.1.2 TD-SCDMA無線資源管理特點 由于TD-SCDMA和WCDMA都是3GPP組織的標準,共用一個核心網,所以很多協(xié)議標準都是相似的。WCDMA的標準制定更早,因此TD-SCDMA的無線資源管理算法就可借鑒WCDMA現(xiàn)有的比較成熟的算法。但是TD-SCDMA畢竟不同于WCDMA,有很多獨特的地方,如TD-SCDMA的擴頻因子最大為16,最小為1,最多可用的擴頻碼字數為16,相比于WCDMA來說,信道數少,干擾相對較小。TD-SCDMA在上行中還采用了同步的CDMA,使得上行的碼字間基本同步,保證碼道的基本正交,這一點與WCDMA的異步模式并產生很大的干擾截然
47、不同。 TD-SCDMA系統(tǒng)還采用智能天線和聯(lián)合檢測技術,大大減少了碼道上的多址干擾和多徑干擾,使得干擾的總體水平遠遠小于WCDMA系統(tǒng)。上述因素使得TD-SCDMA不再像WCDMA一樣是一個單純的干擾受限的系統(tǒng),在某些場景下表現(xiàn)為資源受限,因此導致負載控制和接納控制的作用相對減小。但TD-SCDMA系統(tǒng)終究是一個CDMA系統(tǒng),接納控制和負載控制可以使整個系統(tǒng)工作在更穩(wěn)定的環(huán)境下,可以進一步提高吞吐量,提高頻率效率。同時,TD-SCDMA智能天線的空分作用和多載波運營會使得TD-SCDMA的無線資源管理算法更復雜。業(yè)務模型、信道模型和系統(tǒng)模型將對R.RM算法的設計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48、 由于業(yè)務參數模型和信道模型對所有3G系統(tǒng)是相同的,決定各系統(tǒng)RRM不同的因素主要是物理層技術。和其它3G系統(tǒng)相比,TD-SCDMA系統(tǒng)再物理層技術上采用了智能天線(SA)、聯(lián)合檢測(JD)、上行同步以及特殊的幀結構等,因此,該系統(tǒng)的RRM設計一比較靈活。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該系統(tǒng)的RRM算法中采用了接力切換和動態(tài)信道分配(DCA)技術,并且SA對一于各個算法的影響較大。 3.2動態(tài)信道分配 在無線通信系統(tǒng)中,為了將給定的無線頻譜分割成一組彼此分開或者互不干擾的無線信道,需要使用諸如頻分、時分、碼分等技術。對于無線通信系統(tǒng)來說,無線信道數量有限,是極為珍貴的資源。要提高系統(tǒng)的容量,
49、就要對信道資源進行合理分配,由此產生了信道分配技術。如何有效地利用有限的信道資源,為盡可能多的用戶提供滿意的服務,是信道分配技術的目的。 按照信道分割的不同方式,信道分配技術可分為固定信道分配(FCA, Fixed ChannelAllocation)、動態(tài)信道分配(DCA, Dynamic Channel Allocation)和混合信道分配(HCA,Hybrid Channel Allocation)。FCA指根據預先估計的覆蓋區(qū)域內的業(yè)務符合將信道資源分給若干個小區(qū),相同的信道集合在間隔一定距離的小區(qū)內可以再次得到利用。FCA的主要優(yōu)點是實現(xiàn)簡單,缺點是頻帶利用率低,不能很好地
50、根據網絡中存在的變化及時改變網絡中的信道規(guī)劃。為了克服FCA的缺點,人們提出了DCA技術,在采用DCA的系統(tǒng)中,信道資源不固定屬于某一個小區(qū),所有的信道被集中分配,只要能提供足夠的鏈路質量,任何小區(qū)都可以將該信道分給呼叫。DCA根據小區(qū)的業(yè)務負荷,通過信道的通信質量、使用率及信道的再用距離等因素選擇最佳的信道,動態(tài)地分配給接入的業(yè)務。HCA則是二者的結合,在HCA中全部信道被分配為固定的和動態(tài)的兩個集合。 信道分配技術通過尋找最優(yōu)的信道資源配置來提高資源利用率,從而提高系統(tǒng)容量。信道分配實質是在一定約束條件下的系統(tǒng)優(yōu)化問題,為了分析和研究信道分配技術,首先需要了解信道分配究竟需要受到
51、哪些約束條件的限制,如何為信道分配建立優(yōu)化模型,如何設計信道分配方案。 采用DCA是TDD系統(tǒng)的優(yōu)勢所在,能夠靈活的分配時隙資源,動態(tài)地調整上下行時隙的個數,從而可以靈活地支持對稱及非對稱的業(yè)務。因此,DCA具有頻帶利用率高、無需信道預規(guī)劃、可以自動適應網絡中負載和干擾的變化等優(yōu)點。其缺點在于,DCA算法相對于FCA來說較為復雜,系統(tǒng)開銷也比較大。 在DCA技術中,信道并不是固定地分給某個小區(qū),而是被集中在一起進行分配;只要能提供足夠的鏈路質量任何小區(qū)都可以將該信道分給呼叫。在實際運行中,RNC集中管理一些小區(qū)的可用資源,根據各個小區(qū)的網絡性能參數、系統(tǒng)負荷情況和業(yè)務的QoS參
52、數,動態(tài)地將信道分配給用戶。在小區(qū)內分配信道的時候,相鄰小區(qū)的信道使用情況對于RNC來說是己知的,不需要再通過小區(qū)間的信令交互獲得。 3.3動態(tài)信道分配算法研究 3.3.1中心控制式DCA 經典的DCA算法是由控制中心來執(zhí)行的,即信道分配算法的操作是在移動通信交換中心MSC (Mobile Switching Center)進行的。每次用戶發(fā)起呼叫或某小區(qū)內在越區(qū)切換請求時,該用戶所在的小區(qū)都將此信息告知MSC,由MSC為其搜索并分配空閑的信道。這種方法過去一直用在蜂窩小區(qū)制系統(tǒng)中,近年來,隨著微小區(qū)的應用,一個區(qū)域內的小區(qū)數量明顯增多,導致用戶的需求和越區(qū)切換的次數也大大增加。這樣控制
53、幾個小區(qū)的MSC常常出現(xiàn)分配任務過載的情況,于是出現(xiàn)了其它的方案。 3.3.2基于單業(yè)務的DCA 基于單業(yè)務的DCA主要有業(yè)務自適應以及干擾自適應兩種分配算法,比較實用的是干擾自適應算法。對于業(yè)務自適應算法,需要根據服務小區(qū)的業(yè)務基站以及相鄰小區(qū)基站的信道占用信息,進行信道的合理分配,因而信道分配需要在基站間交互信道狀態(tài)信息,而干擾自適應算法僅僅使用本地的信息,而沒有必要與其他的基站交互信息,因而,系統(tǒng)是自組織的,可以根據需要,在任何地方設置和增加信道,提高系統(tǒng)容量和無線覆蓋,而且允許快速的實時處理。當然,這種方法也有自身的缺陷,比如死鎖、不穩(wěn)定、系統(tǒng)性能惡化。 一般來說,使用的
54、系統(tǒng)信息越多,能達到的優(yōu)化效果就越好,同時相應的系統(tǒng)開銷就越大。業(yè)務自適應算法需要本小區(qū)和相鄰小區(qū)的信道信息,因而它是一種較干擾自適應算法更為全局的優(yōu)化措施;而干擾自適應算法只關注本小區(qū)的信道分配。所以業(yè)務自適應能達到最優(yōu)信道分配性能,而干擾自適應算法只能達到次最優(yōu)信道分配性能。 在通常情況下,業(yè)務自適應DCA能在小業(yè)務量的情況下達到最小的全局呼叫阻塞率,而固定信道分配( FCA)則能在大話務量的情況下達到更大的系統(tǒng)容量。當采用干擾自適應DCA時,系統(tǒng)容量在一定的條件下可能超過FCA。由于業(yè)務自適應DCA算法需要傳遞大量關于各小區(qū)信道使用狀況的信令,因而實用性較差;干擾自適應DCA算
55、法則僅需要測量本小區(qū)的干擾電平,因而相對較靈活,易于實現(xiàn)。 3.3.3基于交叉時隙干擾的DCA 交叉時隙干擾非常嚴重,尤其是基站一基站的干擾嚴重影響通信質量,使得交叉時隙在承擔上行業(yè)務的小區(qū)容量大大受損。在承擔下行任務的小區(qū),交叉時隙一般可以正常工作,但是在小區(qū)邊緣地帶可能受到強干擾,使其不能穩(wěn)定工作。如果不采取適當的措施,交叉時隙內的強干擾會導致較大的容量損失。由此產生了許多基于交叉時隙干擾的DCA算法。 (1)基于最小發(fā)射功率的DCA 基于最小發(fā)射功率的DCA可以節(jié)省下行系統(tǒng)的發(fā)射功率資源,盡量分配小的功率給接入的用戶以便最大化系統(tǒng)容量。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同時考慮上下
56、行鏈路,只要有任何一條鏈路不允許系統(tǒng)接入,則已經分配的資源必須無條件釋放。 (2)基于最小干擾的DCA 基于最小干擾的DCA主要思想使根據用戶在不同時隙接收到的干擾功率不同,把具有最小干擾功率的時隙分配給該用戶,通過這種資源分配調度算法,可以有效地控制整個系統(tǒng)的干擾功率,從而提高系統(tǒng)上下行容量?;谧钚「蓴_的DCA主要運用在上行鏈路,通過該算法能夠保證新用戶接入具有最小干擾的時隙,同時保證每個時隙的負載盡量均衡,是一種非常理想的資源調度算法。 (3)基于路徑損耗的DCA 盡可能將交叉時隙分配給離基站近的用戶,而將非交叉時隙分配給小區(qū)的邊緣用戶。 3.4 TD-
57、SCDMA數據通道構造 圖3.2客戶端/服務器模式基本流程 上圖描述的是客戶端和服務器建立連接的基本流程:服務器調用socket函數分配一個文件描述符,接著綁定本地要監(jiān)聽的端口,然后調用accept函數會阻塞等待客戶端發(fā)起連接??蛻舳送瑯臃峙湮募枋龇蟀l(fā)起連接請求,此時客戶端處于阻塞等待服務器應答狀態(tài),當服務器返回確定信息后,connect函數返回,連接建立。通過上面的一系列措施后,服務器和客戶端可以建立連接??蛻舳?服務器模式流程如下:當服務器從accept返回后,下一步服務器可以調用read函數,如果管道中沒有要接收的數據就保持阻塞等待,讀socket就像讀管道一樣,這時候客戶
58、端通過調用write發(fā)送請求給服務器,當服務器收到數據后便可以后從read函數返回,對客戶端的請求進行處理。與此同時客戶端調用read函數一直處于阻塞等待狀態(tài)等待來自服務器端數據,服務器將數據寫入套接字,再次調用read函數保持阻塞等待下一條請求的狀態(tài),客戶端接收到數據后read函數返回,下一步才能發(fā)送接下來的數據,從而如此循環(huán)下去。 如果客戶端不會再有數據發(fā)送給服務器,調用close函數即可;服務器此時read會接收到確定的返回值0,通過這種方式服務器可以確定客戶端不再發(fā)送數據,如果服務器不再有數據發(fā)送給客戶端,調用close便會斷掉他們之間的連接。 然而需要我們注意的是,服務器和客戶端
59、任何一方調用close完成的時候,服務器和客戶端之間會關閉掉兩個傳輸方向,所以上面完成之后是不能再發(fā)送數據信息的。當服務器、客戶端兩者之中其一使用shutdown函數,都會使得當前連接位于半關閉的形式狀態(tài),但是還是可以接收客戶端或者服務器的數據。 應用程序和TCP協(xié)議層之間的交互過程對于學習socket編程的API時是比較看重的難點之一:應用程序調用某個socket函數時對應的TCP協(xié)議層完成了什么動作任務,舉個例子,當你connect時會向對方發(fā)出SYN段 ,TCP 協(xié)議層的狀態(tài)變化是如何被應用程序感知的,另外一個例子:從某個阻塞的套接字函數返回的時候,是可以表示TCP協(xié)議這一端收到了數
60、據,比如當套接字函數 read 返回0就表明收到的數據是FIN段。 學習上面的客戶端/服務器流程是非常有必要的,它是我們數據通道構建過程中的基礎,對于我們有著很好的模范作用,當然通過多線程機制、多路IO復用方式可以使得我們的數據通道更加穩(wěn)健和智能。知道其基本流程是遠遠不夠的,接下來的一節(jié)中我們會詳細介紹下各個套接字涉及到的函數重點講解,這可以更加詳細化我們的實現(xiàn)方案。 3.5TD-SCDMA傳輸模塊性能分析 通過前幾次的測試,考慮到在TD公網環(huán)境下,上行速率有限制為速率無法提升的主要因素,于是將整套系統(tǒng)移植到大唐移動專網環(huán)境下測試,以驗證模塊和 DTD系統(tǒng)軟件在專網環(huán)境下的上行傳輸速率
61、。 大唐移動專網和公網的區(qū)別是:移動公網的帶寬受限,因而上行速率是受限的;移動專網可以相對的去調節(jié)帶寬,從而影響上行速率,我們的測試地點位于大唐移動基站實驗室(可提供大唐移動TD專網),我們具有的測試設備是筆記本電腦一臺、DTD設備一套、LC6341模塊2塊。測試方案我們一共提出來了三套,這是為后面分析測試結果而準備。 方案一:將6341模塊(也就是支持TD-SCDMA 的模塊)直接與PC機通過USB接口相連,作為無線撥號上網設備使用,PC機用通訊軟件通過TD專網上傳文件,不經過TD-3G主板系統(tǒng)軟件: 圖3.3移動通信項目部測試方案一 方案二:將6341放入DTD設備中,經過
62、TD-3G主板系統(tǒng)軟件撥號接入TD專網,控制主板通過USB連接線控制DTD設備,并發(fā)送數據:在控制主板一側通過測試程序與DTD的3G-TD設備連接,并控制發(fā)送數據到指定IP的端口,測試器速率: 圖3.4移動通信項目部測試方案二 方案三:將6341放入DTD設備中,經過3G-TD主板系統(tǒng)軟件撥號接入TD專網,在DTD3G-TD主板設備一側直接發(fā)送數據到指定IP的端口,測試其傳輸速率: 圖3.5移動通信項目部測試方案三 通過測試我們知道第一種方案下速率為80Kbps-104Kbps;第二種方案為74.4Kbps;第三種方案為100Kbps;通過以上結果可以看出,在大唐移動TD
63、專網下獲得的上行速率,明顯好于公網下得到的速率.同時方案1與方案3對比得出 6341模塊在 TD 專網下的傳輸性能與通過DTD3G-TD設備系統(tǒng)軟件傳輸得到的上行速率差異不是很大,也就是說3G-TD主板的系統(tǒng)軟件對于速率是沒有太大影響的;方案2與方案3對比得出,控制主板側發(fā)送數據通過USB通道傳輸到 DTD3G-TD設備的過程中有較大的延時,控制主板到3G-TD主板的數據傳輸對于整體的性能影響較大;方案1與方案2對比再次驗證了控制主板通過 USB 通道到 DTD3G-TD設備的過程中有較大的延時。 在專網下得到的系統(tǒng)軟件的上行速率,明顯好于公網的上行傳輸速率,進一步證明公網下,上行速率限制對整
64、套系統(tǒng)的傳輸速率影響很大;實測速率接近74.4Kbps,與理論最高上行速率384Kbps顯然還有差距,這跟3G傳輸專網帶寬的調整幅度顯然有很大關系,但是這樣的傳輸速率已經滿足了對傳輸性能的基本要求。 除此之外,與 WCDMA 實測上行速率為200Kbps~900Kbps相比,TD-SCDM的速率在專網下上行速率為80Kbps-104Kbps(公網下只有33.33Kbps~36.36Kbps),可見WCDMA相對于TD-SCDMA性能在實測中還是比較優(yōu)異的,它們同時也都符合了項目標準,不過TD-SCDMA的速率穩(wěn)定性良好,而WCDMA的速率波動性是比較大的。 4 結論 動態(tài)信道分配是TD-S
65、CDMA系統(tǒng)的一項關鍵技術。它的分配方法不是將信道固定地分配給某個無線小區(qū),而是多個無線小區(qū)都可以共同使用同一個信道。每個無線小區(qū)使用的信道數不是固定的,當某時刻業(yè)務量大時,使用信道數就多,否則就少,以增大系統(tǒng)容量和改善通信質量。這樣的信道分配方案可以動態(tài)地利用其他小區(qū)的空閑信道。它的優(yōu)點是頻帶利用率高,能很好地適應網絡中負載的變化,特別適合在多媒體通信中非對稱業(yè)務和多種不同業(yè)務共存情況下的無線通信。本課題的研究目的主要是設計高效實用的動態(tài)信道分配算法。在深入分析TD-SCDMA系統(tǒng)特性的基礎上,圍繞交叉時隙干擾這個動態(tài)信道分配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TD-SCDMA系統(tǒng)是采用時分雙工模
66、式,上下行業(yè)務在同一載波不同時隙中被承載,慢速動態(tài)信道分配技術通過對當前系統(tǒng)中各小區(qū)的上下行業(yè)務比例和業(yè)務強度進行估計和判斷,靈活調整上卜行時隙分配的比例,使上下行時隙的傳輸能力和上下行業(yè)務負載的比例關系相匹配,以獲得最佳的頻譜效率。但是針對相鄰小區(qū)的上下行時隙劃分不一致時所產生的交叉時隙干擾,本文通過研究系統(tǒng)平均資源利用率,提出了熱點小區(qū)慢速DCA,動態(tài)地安排資源,并通過仿真與沒有慢速DCA的算法進行了比較,并分析了熱點小區(qū)慢速DCA性能上的優(yōu)點和不足,以雙小區(qū)模型為例進行了理論分析,得出了熱點小區(qū)慢速DCA能改善系統(tǒng)性能的邊界條件,使上下行時隙的傳輸能力和上下行業(yè)務負載的比例關系相匹配。 參考文獻 [1] 曹慶新.基于OMAP5910的GPRS多媒體無線終端的研究與實現(xiàn)[J].天津大學.2009 [2] 肖治. 3G 時代:生活在全信息的黑盒里[J].新經濟.2009 [3] 柯家海.淺談3G技術[J].科技信息.2010 [4] 王樹紅.嵌入式系統(tǒng)的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J].太原大學學報.2007 [5] 彭海文.基于嵌入式linux的3G技術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