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鹿柴 1.doc
《2019-2020年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鹿柴 1.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鹿柴 1.doc(1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鹿柴 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習《鹿柴》這首詩,理解詩句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標:根據詩句,展開想象,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標:正確背誦《鹿柴》這首詩。 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領會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言激趣。 古詩,是我國文化百花園中一朵絢麗的鮮花,它以和諧的韻律,敏銳的觀察,奇妙的聯想,精巧的構思,精練的語言,含蓄的表達,博得人們的喜愛。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描繪大自然美麗景色的古詩,齊讀課題。 二、復習學習古詩的方法。 以前,我們學過許多古詩,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是怎樣學習的? 在學生回答問題的基礎上,教師出示投影,明確學習古詩的方法。 1.知詩人,解詩題。 2.解詞連句知大意。 3.展開想象悟詩情。 談話導入:這節(jié)課,我們就運用上述學習古詩的方法,學習《鹿柴》這首古詩。 三、學習古詩《鹿柴》。 1.知詩人,解詩題。 (1)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畫家、音樂家王維所寫。 請學生補充介紹有關王維的資料。 ?。?)解詩題。 “柴”,通“寨”,指導有籬落的鄉(xiāng)村別墅。 2.讀詩解意。 (1)學生自讀全詩。要求:讀準字音,畫出不懂的詞語。 ?。?)指名讀全詩,糾正以下字的讀音。 “鹿柴”的“柴:讀作“zhi”,不要讀作“chi”。 “返景”的“景”讀作“jǐng”,不要讀作“yǐng”。 “青苔”的“苔”讀作“ti”,不要讀作“tāi”。 ?。?)自學詩中的生字。 “景”,不要多加“彡”。 “復”中間是“日”不是“目”。 3.解詞連句知大意。 ?。?)根據書的注釋自學古詩,把不明白的字詞畫下來。逐一解釋。 青苔:深綠色的苔蘚植物,生長在潮濕的地面上。 ?。?)自己試著把句子的意思說一說。 一、二句句意:在深邃幽靜的山林里,只聽見有人在說話,但看不見人。 三、四句句意:只有陽光透射過密密的叢林,照在青苔上。 4.展開想象,悟詩情。 ?。?)自由練讀、背古詩,體會詩的意境。 (2)請學生看書中插圖,結合詩句內容,思考:這首詩講的是詩人感受到的一種什么樣的景象。 (這首詩描寫了夕陽西下時空山深林中的幽靜景色。前兩句以人的話語聲來反襯空山的幽靜,著重從聽覺方面描寫環(huán)境的寂靜。后兩句以明亮的夕陽返光,反襯出山林深處的幽暗,是從視覺上來描寫環(huán)境的幽美。聽覺與視覺相結合,構成一幅空山人語、深林夕照的畫面。詩中寫返照的陽光、幽暗的樹林、深綠的青苔,色彩豐富、絢麗??丈街杏小叭苏Z”,深林中有陽光,使描寫的環(huán)境有了生字。這樣描寫有聲有色,給讀者以美的享受。) ?。?)給點時間讓學生討論: ?、僭谶@首描繪的景象中,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為什么會有這種感受? ②學生這首詩你還有哪些疑問? (為什么前兩句明明寫“人語響”,我們卻說它寫空山的寂靜?后兩句寫“返景”“復照”,我們卻說它寫深林的幽暗?) (4)教師小結: 《鹿柴》這首詩描繪了山林的幽靜,寫出了詩人在山林深處,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美妙感覺。 5.練習朗讀,試背誦。 ?。?)有感情地朗讀全詩,想象意境。讀時注意自然停頓,讀出韻味。 空山/不見人, 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 復照/青苔上。 ?。?)自己試背。 ?。?)同桌互背。 ?。?)集體背。 四、作業(yè): 背、默古詩;預習下一首古詩,查有關作者資料。 附送: 2019-2020年三年級語文下冊 21 古詩兩首1教案 冀教版 2019-2020年三年級語文下冊 21 古詩兩首1教案 冀教版 課 題 《登鸛雀樓》 教 學 目 標 1.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理解詩中重點詞句,體會詩人的感情。 3.在理解古詩詞句的基礎上,體會“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 教學 重點 1.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2.指導朗讀。 教學 難點 理解古詩蘊含的哲理。 課前 準備 1.生字卡片 2.課文圖片 3.學生課前朗讀古詩,預習生字 教學 時間 一課時 教 學 過 程 教 學 環(huán) 節(jié) 師 生 活 動 個 性 化 修 改 情 境 引 題 一、揭示課題。同學們,今天我要帶大家到山西省永濟縣游玩。瞧,我們的目的地在這。出示圖片(鸛雀樓)你們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嗎?(師板書課題)(簡介鸛雀樓,強調“鸛”字的音形。) 今天我們我們一起登上鸛雀樓去看看。 齊讀課題。(根據情況指導課題讀法) 初 讀 指 導 二.展示目標。 1.正確流利的朗讀古詩 2.理解詩中重點詞句,體會詩人的感情。 3.在理解古詩詞句的基礎上,體會“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 三、學生根據自學提示自學。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把古詩讀正確,流利。 2.在讀熟的基礎上,練習有感情讀詩、背詩。 師 生 交 流 四、交流研討。 1.指名讀詩。注意正音。 2.分男女生讀古詩,小組比賽讀,看誰讀的有感情。(老師適時指導朗讀,有會背的進行表揚鼓勵) 3.全班讀。 再讀 指導 五、自學提示。 請同學們邊讀古詩邊結合古詩中的圖畫以及生活經驗,利用工具書或小組合作解決理解不理解的詞語和詩意。 師 生 交 流 六、交流研討。 1.學生匯報詩意。 2.邊讀邊想像,在你的眼前出現了什么景象? 西墜的白日,滾滾的黃河,連綿的高山,鸛雀樓,人 3.詩人站在鸛雀樓之上,想到了什么?能用古詩來表達嗎?在生活中,你有過類似的感覺嗎? 結合生活體驗談談“站得高,才能看得遠”。 師小結:要想看得遠必須站得高,這是詩人寫下這一千古名句所要告訴我們的道理。我們要多學習一些知識、本領,眼界才能開闊。 比較這首詩與原來學過的寫景古詩的不同?(寫景寓理) 質 疑 答 疑 先找學生提問題,老師準備問題:在什么情況下可以引用詩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專 項 訓 練 1.填空。 《登鸛雀樓》的作者是( )代詩人( ) 。 寫作者看到的景色的詩句( )。 寫作者想到的詩句是( )。 2.解釋詩中下列詞語的意思。 依: 盡: 欲: 窮: 更: 課 堂 小 結 學習了《登鸛雀樓》這首詩,你有什么收獲? 綜合 訓 練 推薦朗讀背誦王之渙的古詩《涼州詞》。 板書 設計 登鸛雀樓 看到:白日 山 黃河 想到: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課 題 《題西林壁》 教學目標 1.掌握文中要求會寫的7個生字。 2.能感情朗讀并背誦、默寫古詩。 3.了解詩句的意思。 4.體會詩中所包含深刻哲理。學會全面地看待問題。 教學重點 1.通過理解詩意,體會詩中所包含的深刻哲理。 2.背誦并默寫古詩。 教學難點 理解古詩蘊含的哲理。 課前準備 與古詩有關的圖片或課件 寫有練習題的課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環(huán) 節(jié) 師 生 活 動 個 性 化 修 改 情 境 引 題 一、激情引入。(由介紹詩人入手) 師: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光輝燦爛、歷史悠久,燦爛的古文化就像是一個巨大的寶庫,值得后世人們的不斷探索,反復學習。而古詩文則像是這個巨大寶庫中的一顆璀燦的明珠,熠熠生輝,永放光芒,創(chuàng)造出這光輝文化的先人們更是名垂千古,令人佩服,今天老師就帶你們一起認識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出示:宋 蘇軾) a) 簡介蘇軾(重點介紹他的成就及詩風) b)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他其中的一首詩。(出題解題) c) 簡介詩的生成背景。(幫助學生理解詩意,體會意境) 在蘇軾四十九歲時,當時已經被貶到黃州做官的他再次被貶到汝州,在去汝州上任時,途經江西廬山,廬山的奇美秀麗景色讓他詩興大發(fā),作了五首記游詩,這首是最后一首。 以上可以根據學生搜集的資料來匯報,老師適時補充。 初 讀 指 導 二、展示目標。 1.掌握文中要求會寫的7個生字。 2.能有感情朗讀并背誦、默寫古詩。 3.了解詩句的意思。 4.體會詩中所包含深刻道理。 三、根據自學提示,自學。 自學提示一: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把生字讀準,把古詩讀正確,流利。 2.在讀熟的基礎上,練習有感情讀詩、背詩。 師 生 交 流 四、交流研討。 1.出示生字,指名讀,并組詞。指導“緣”的寫法(本課生字有壁、橫、嶺、側、峰、廬、緣) 2.指名檢查學生讀詩情況。 3.分男女生讀古詩,小組比賽讀??凑l讀的有感情。(老師適時指導朗讀,有會背的進行表揚鼓勵) 4.全班讀。 再 讀 指 導 五、出示自學提示。 1、請同學們結合書中的圖畫,利用工具書或小組合作解決理解不理解的詞語和詩意。 六、根據自學提示,學生自學,小組交流。 師 生 交 流 七、交流研討。 1.學生用自己的理解匯報詩意。 橫著看,廬山是一條山嶺,連綿不斷;側著看卻仿佛變成了一座山峰。 向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看到的廬山景色都不相同。 抓住“嶺”、“峰”的不同概念體會廬山景象的多變。讓學生運用簡筆畫描述。 嶺 峰 2.品讀古詩,結合實際體會詩中所含的道理。 (1)師:同樣的一件事物,可是在不同的角度卻有著不一樣的樣子,你們有過和作者一樣的感受和經歷嗎? (生結合實際舉例說說,如果學生說不出來,可引導學生回憶《畫楊桃.》和《盲人摸象》) 質 疑 答 疑 八、老師準備問題:作者身在廬山之中,為什么還看不清廬山的真面目呢?(因為是廬山重重疊疊的山脈遮擋住了作者的視線,所以無法看清楚廬山的真面目。應該從不同角度,應該多方位的看,就會看清楚了。) 專 項 訓 練 九、專項訓練。 1.形近字比較組詞。 壁( ) 嶺( ) 側( ) 峰( ) 璧( ) 領( ) 測( ) 蜂( ) 2.默寫《題西林壁》。 3.作者看不清廬山的真正面目,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我們要___________________就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悟出的道理) 課 堂 小 結 《題西林壁》這首古詩,不僅是對廬山雄奇壯觀、千姿百態(tài)景象的贊美,更包含了“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人生哲理。所以,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們對待同一事物,要多角度,多層次的去觀察,思考。才能得出恰當的結論。 綜合訓 練 回憶生活中類似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事情,用自己的筆寫一寫。 板書設 計 題西林壁 觀:成嶺 成峰 各不同 當 局 感:不識 只緣 者 迷-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鹿柴 2019 2020 三年級 語文 上冊 教案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820124.com/p-5516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