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五年級音樂上冊 情系江淮(第三課時)教案 蘇教版.doc
《2019-2020年五年級音樂上冊 情系江淮(第三課時)教案 蘇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五年級音樂上冊 情系江淮(第三課時)教案 蘇教版.doc(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五年級音樂上冊 情系江淮(第三課時)教案 蘇教版 教學內(nèi)容: 唱:黃梅戲《對花》 聽:黃梅戲經(jīng)典唱段《天仙配》、《女附馬》。 教學目標: 1.學習用自然流暢的聲音演唱黃梅戲選段,能夠用簡單的、經(jīng)過提煉的動作進行戲曲唱段表演并能嘗試有個性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通過分角色表演,學生的集體合作意識得以增強。 2.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對黃梅戲這一地方劇種產(chǎn)生興趣,能專注地聽賞黃梅戲選段。對黃梅戲的發(fā)展歷史和流傳地域等知識產(chǎn)生探求的欲望,在聽賞、演唱等音樂活動中獲得積極、愉悅的情感體驗。 3.感悟到江淮地區(qū)蘊藏著豐富的民族音樂文化遺產(chǎn),民族自豪感進一步增強。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感受黃梅戲鮮明豐富的地方色彩。 難點:較逼真地模仿《對花》的唱腔特點,以及附點節(jié)奏和一字多音處的準確表現(xiàn)。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師:泱泱中華,5000年漫長的歷史,有著非常豐富的文化底蘊。僅就江淮地區(qū)的傳統(tǒng)戲劇來說,就有好多種。這其中、黃梅戲就是具有代表性的劇種之一。作為祖國接班人的你,對黃梅戲有多少了解呢? (學生回答,教師了解學情) 師: 近年來,湖北省藝術家代表團到英國進行文化交流,在聯(lián)歡會上,英國藝術家主動提出要唱一段他所喜愛的中國民歌,結果唱的是黃梅戲選段;藝術家代表團結束在 日本的訪問回國時,日本朋友在機場唱一段中國歌曲送行,開口一唱,也是中國的黃梅戲;美國的、加拿大的黃梅戲愛好者還經(jīng)常在網(wǎng)上向中國的朋友求贈黃梅戲的音樂和錄像帶;在英國國際航班飛機上還把黃梅戲作為最好的音樂播放。1994年,湖北省黃梅戲劇院 應邀赴烏克蘭參加第七屆世界短劇節(jié),首場劇目是黃梅戲的傳統(tǒng)劇目《打豬草》、《夫妻觀燈》。演出一結束。烏克蘭的輿論界一片嘩然,他們驚呼:“中國的歌劇太神奇了。”他們“寧可放下手中的工作,也要去看中國的歌劇?!痹u論、報道不斷在各種雜志報刊上出現(xiàn)。聽了這些事例,你想到什么? (學生回答,激發(fā)學習熱情) 二、欣賞黃梅戲選段《對花》。 師:我們一起來學習黃梅戲《打豬草》選段《對花》。先請大家欣賞一遍,說出這段唱段中,最吸引你的地方,為什么? (1)學生談對本唱段的旋律、表現(xiàn)形式和情感以及伴奏樂器的認識。 (2)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靈活地向學生介紹以下知識: 【鑼鼓經(jīng)】簡稱鑼經(jīng),戲曲打擊樂各種具有固定程式(鼓套子)的打擊樂“合奏譜”的泛稱。常用的鑼鼓經(jīng)有“急急風”、“陰鑼”、“沖頭”等,鑼鼓經(jīng)都采用文字記 譜,所用文字及其代表的含義并不統(tǒng)一,較為流行的記譜法中:“大”,代表單皮鼓;“衣”,代表板;“倉”,代表大鑼;“才”,代表鐃鈸;“臺”,代表小 鑼。 【劇情介紹】《打豬草》生動地反映和歌頌了勞動人民善良淳樸的美好心靈。作品設置了一個小小的沖突,陶金花碰斷了兩根筍子,怕人把她當成偷筍子的人,只得用草 將筍子蓋住。金小毛發(fā)現(xiàn)了斷筍,誤認為她是偷筍,踩壞了她的籃子,陶金花又委屈,又怕回去向媽媽不好交待,哭了起來。金小毛知道了她不是偷筍而是不慎碰斷筍子后,便轉而安慰她,先要將買鹽的錢賠她籃子,陶金花不要,他又將筍子送給她,幫她整理籃子,并送她回家。通過這一由誤會引起的沖突,兩個農(nóng)家少年的美好心靈得到了充分的展現(xiàn)。 三、學唱黃梅戲選段《對花》。 (1)用對答式問話的語氣來歌唱。用接近普通話的安慶官話演唱。 (2)采用聽唱法與視唱法相結合的方式教唱,教師教唱歌詞時注意示范準確,襯詞部分要求學生唱得詼諧幽默。 (3)教師彈琴,請學生聆聽,在心里默唱,糾正音高。學生跟琴唱譜。 (4)教師出示節(jié)奏,請學生念念,注意附點與切分節(jié)奏。 (5)教師隨機彈奏一樂句,請學生聽唱,提高學生聽音、識譜能力,鍛煉學生唱譜的膽量。 (6)觀看《對花》的錄像,感受戲曲藝術精湛表演的魅力,調(diào)動學生模仿學習的興趣。分男、女生按角色演唱,指導學生表演《對花》部分唱段。 (7)師:剛才大家學的是陶金花問金小毛的唱段,那金小毛是怎樣回答的呢? (學生猜測答案) 師: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金小毛是怎樣回答的。 (教師播放剩余唱段,師生共同欣賞,注意向學生展示唱詞) (8)學生根據(jù)前面的學習,跟著錄音學習金小毛的唱段。 四、創(chuàng)作與表演。 師生分角色演唱,感受一問一答幽默、智慧的氣氛。根據(jù)唱詞用簡單的經(jīng)過提煉的動作進行戲曲唱段表演,鼓勵學生嘗試創(chuàng)造有個性的表演動作。 五、欣賞《天仙配》、《女附馬》等經(jīng)典唱段。 簡介黃梅戲的發(fā)展史:簡介著名黃梅戲演員嚴鳳英的生平和貢獻;聽賞《天仙配》、《女附馬》等經(jīng)典唱段;學生談聽后感受;學生列舉自己知道的其他黃梅戲劇目名或唱段名。 六、課堂小結。 祖國的民族、民間音樂文化博大精深,今天大家接觸的只是冰山一角,只要留心生活,用善于發(fā)現(xiàn)的耳朵、眼睛多角度地感受生活中的一切,一定會有很大的收獲。希望下次上課時有人能告訴大家關于民族、民間音樂的新發(fā)現(xiàn)。 附送: 2019-2020年五年級音樂上冊 情系江淮(第二課時)教案 蘇教版 教學內(nèi)容: 聽:靖江民歌《打麥號子》 唱:《打麥號子》 動:歌表演《打麥號子》 教學目標: 1.欣賞靖江民歌《打麥號子》,感受一領眾和的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 2.能用一領眾和的形式,熱情的歌聲演唱歌曲《打麥號子》 3.能積極參與歌表演《打麥號子》的創(chuàng)編活動,并能大膽地當眾表演。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用熱情的歌聲演唱歌曲。 難點:采用一領眾和演唱形式時,領與合的相互銜接。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民歌《楊柳青》,今天,我們用揚州方言再來唱一唱。 師帶生跟音樂復習歌曲。 師:《楊柳青》是流傳于江蘇一帶的民間小調(diào),是民歌的一種,除了小調(diào),山歌和號子也屬于民歌,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并唱唱號子。 1.生談談自己對“號子”的理解 2.師小結:“號子”是一種和勞動節(jié)奏密切結合的民歌,它產(chǎn)生于人們的勞動生產(chǎn)中,是人們在從事繁重的勞動時,為了使大家在同一時刻協(xié)同用力而自然產(chǎn)生的吶喊。當這種吶喊具有節(jié)奏性旋律性時,便形成了“號子”,后來“號子”逐步演變成了一種歌曲體裁。 二、欣賞。 1.生聽賞靖江民歌<<打麥號子>> 思考: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給你怎樣的感受? 2.師小結:“號子”常見的演唱形式有合唱,一領眾和。這首《打麥號子》采用的是一領眾和,這樣的演唱形式很有氣氛,能夠很快引起聽眾共鳴。 三、學唱歌曲。 1.再聽號子,感受一領眾和的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 2.同學分析歌譜,找出相同的部分。 前八小節(jié)是1+1的結構,沒有旋律,都是規(guī)整的八分節(jié)奏。 中間八小節(jié)發(fā)展成2+2的結構。 最后八小節(jié)基本是中間八小節(jié)的反復。 3.學習前八小節(jié)。 前八小節(jié)是勞動的吶喊,可采用師領生合再交換的方式學習。 要求吶喊有一定力度,烘托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 4.學唱中間八小節(jié)。 分句跟琴唱,唱準相似樂句。 教師示范下滑音的唱法;注意唱準3/4拍這一小節(jié)。 5.學唱最后八小節(jié)。 唱一唱與前八小節(jié)不同的地方。 后十六分音符替代了小附點節(jié)奏,吐字要清晰。 6.學生跟范唱完整默唱歌曲。 7.學生跟琴完整唱歌曲。 8.教師問學生:號子中出現(xiàn)兩處三拍子的節(jié)奏,如改成二拍子,會給人怎樣的感受? 教師分別組織學生唱唱兩種不同的拍子。 9.師:同學們,我們也來用一領眾和的形式唱唱歌曲。 師生或同學之間進行,注意銜接。 三、歌表演。 1.教師組織學生觀看一個勞動場景,加工提煉勞動語言。 2.根據(jù)教師的指導,實行分組創(chuàng)編,主題自定,開展小組競賽。 3.各小組匯報表演,表演時邀請其他小組做群眾演員,配合喊號子,烘托氣氛。 4.開展自評和互評活動,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評選最佳創(chuàng)意獎、最佳表演獎、最佳進步獎、最佳領唱獎等。 四、拓展。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唱了靖江民歌《打麥號子》,老師還找了一首《船夫號子》,我們也來欣賞一下。 生聽《船夫號子》,在歌聲中下課。-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五年級音樂上冊 情系江淮第三課時教案 蘇教版 2019 2020 年級 音樂 上冊 江淮 第三 課時 教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820124.com/p-5565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