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7日【國家寶藏】第三期《上古文明開源之地》》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17年12月17日【國家寶藏】第三期《上古文明開源之地》(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2017年12月17日【國家寶藏】第三期《上古文明開源之地》
中華大地上的4873座博物館里,裝著最好的答案。今天九大博物館再次集結(jié),就是為了用國家寶藏告訴你,自人類誕生至今,創(chuàng)造了各種文明,唯有華夏文明傳繼千年,從未斷流。本期走進河南省博物院。
盤古開天,三皇五帝,九鼎歸一,從神話到歷史,華夏之中,中華文明就從這里源起。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在此一覽無遺,時光流轉(zhuǎn)從陶器到青銅器,從契刻符號到成熟文字,祖規(guī)進化成禮制,聚落壯大成王朝,二里頭文化見證第一個朝代夏朝的誕生,點亮了華夏民族,走向早期國家的曙光。文物幫助我們找回關(guān)于祖先的記憶,他們的夢想是什么,他們在思索什么,留下的又是什么。時
2、光遠去,最早之中國,滄桑砥礪,前行未斷,才有了今日的模樣。河南省博物院,珍藏七十萬余件文物,見證了華夏文明開源與繁盛。
第一件國寶:婦好鸮尊(守護人劉濤、鄭振香、唐際根)守護華夏英姿
商代晚期(公元前11世紀),1976年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通高45.9厘米 口長16.4厘米 。是盛酒器,形體呈貓頭鷹狀,昂首、圓目、寬喙、小耳、高冠,雙翅并攏,雙足與垂尾共為三點支撐,后頸有口,上有蓋,背有獸首弓形鋬。
鸮:代表貓頭鷹的意思,商朝人視貓頭鷹為戰(zhàn)神。尊是盛酒器,而它的主人叫婦好。
相關(guān)鏈接:婦好銅鉞、殷墟婦好墓、青銅器銘文
婦好銅鉞:1976年河南安陽陰虛婦好墓出土了四件青銅鉞,鉞上
3、飾雙人頭紋,還有“婦好”銘文,就認為是婦好統(tǒng)帥的象征物。
殷墟婦好墓:惟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 。1976年被考古工作者發(fā)掘,該墓五米多長,約四米寬,七米多深,墓上建有被甲骨卜辭稱為“母辛宗”的
推薦精選
享堂。據(jù)說享堂原是商王武丁為祭祀妻子婦好而修建的宗廟建筑,尊其廟號為“辛”。婦好墓雖然墓室不大,但保存完好,隨葬品極為豐富,共出土青銅器、玉器、寶石器、象牙器等不同質(zhì)地的文物1928件??逃秀懳牡那嚆~器有近200件。有“婦好”銘文的就有上百件,其中的兩件大銅鉞最為引人注目,一件以龍紋為飾,一件以虎紋為飾,每件重達八九千克,學(xué)者據(jù)甲骨文判定它們曾是婦好生前使用過的武器
青銅器銘文
4、:中國古代青銅器上的文字,也稱金文、鐘鼎文。有鑄銘和刻銘兩種形式。銘文有著重要的史料和書法藝術(shù)價值。
第二件國寶:賈湖骨笛(守護人:蔡國慶、蔡正軒、蕭興華、杜佳慧)守護華夏初音
賈湖骨笛(千年古樂,傳承不滅)是中國考古發(fā)現(xiàn)的最古老的樂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樂器。新石器時代·裴李崗文化前期(距今9000年前,約為公元前7000年)該骨笛是用鶴類尺骨管制成。磨制精細,7孔。它出土于河南的舞陽賈湖遺址。值得注意的是,該墓出土有兩件形制相似的骨笛。據(jù)測音研究,它們是一雌一雄,印證了中國自古雌雄笛的傳統(tǒng)。也印證了最早中國已經(jīng)有世界標準音了。
相關(guān)鏈接:河姆渡、新石器時代
河姆渡:河姆渡遺
5、址(Hemudu Site )是中國晚期新石器時代遺址,位于距寧波市區(qū)約20公里的余姚市河姆渡鎮(zhèn),面積約4萬平方米,1973年開始發(fā)掘,是中國已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新石器時期文化遺址之一。是中國采用榫卯技術(shù)構(gòu)筑木結(jié)構(gòu)房屋的實例。
推薦精選
新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neolithic),指在考古學(xué)上是石器時代的最后一個階段,以使用磨制石器為標志的人類物質(zhì)文化發(fā)展階段。這一名稱是英國考古學(xué)家盧伯克于1865年首先提出的,這個時代在地質(zhì)年代上已進入全新世,繼舊石器時代之后,或經(jīng)過中石器時代的過渡而發(fā)展起來,屬于石器時代的后期。
新石器時代大約從1萬年前開始,結(jié)束時間從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
6、不等。
第三件國寶:云紋銅禁(守護人:雷佳音、吳慶輝、中國航發(fā)人)守護強國制造
云紋銅禁(國之重器耀山河)春秋中期(公元前620年-前467年)。1978年河南淅川下寺二號春秋中期楚墓出土。這件寶物可以說很小,也可以說很大。三件銅梗交錯成一組,似云朵。十二只龍形異獸攀緣于禁的四周,另十二只蹲于禁下為足。盤曲成這一座精美的青銅方案。通高28.8厘米 器身長103厘米,寬46厘米。它來自春秋中期風(fēng)云變幻的楚國,有人問:出國為什么敢問鼎中原,請看云紋銅禁;楚國為什么會一敗再敗,也請看云紋銅禁。
兩千五百年前“失蠟法”制成華美的云紋銅禁,就是為了讓后人謹記,凡事有度有節(jié),成就一代楚國霸業(yè)。兩千五
7、百年后,古老的“失蠟法”制成發(fā)動機中的發(fā)動機,在創(chuàng)新中傳承,而強國之夢從未改變。
相關(guān)鏈接:失蠟法、ALPHAG、楚莊王
楚莊王:羋姓,熊氏,名旅,春秋時期楚國國君,春秋五霸之一?!耙圾Q驚人”的成語即來自楚莊王。
失蠟法:失蠟法也稱“熔模法”,(西關(guān)銅藝)是一種青銅等金屬器物的精密鑄造方法。做法是,用蜂蠟做成鑄件的模型,再用別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加熱烘烤后,蠟?zāi)H咳刍魇?,使整個鑄件模型變成空殼。再往內(nèi)澆灌熔液,便鑄成器物。以失蠟法鑄造的器物可以玲瓏剔透,有鏤空的效果。
推薦精選
中國失蠟鑄造技術(shù)原理起源于焚失法,焚失法最早見于商代中晚期,這種技術(shù)在無范線失蠟法出現(xiàn)之后逐漸消亡。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銅尊、盤,是中國所知最早的失蠟鑄件,時代是在公元前五世紀。
河南省博物館為什么要選這三件國寶?
賈湖骨笛是華夏民族開拓音樂精神世界的真實見證;婦好鸮尊讓婦好從甲骨文的文字世界走向今人的視野,散發(fā)出雄健有力的華夏英姿;云紋銅禁 “失蠟法”制造工藝繁復(fù)精湛,是古代中國人酒文化中自我約束,久以成禮的一件證物,引發(fā)深思警醒。這三件國寶氣質(zhì)神秘高古,共同展示了華夏民族自遠古以來在造物、開智領(lǐng)域的勇敢嘗試,它們鼓舞人們不斷探索求知。
(注:可編輯下載,若有不當之處,請指正,謝謝!)
推薦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