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編人教版四年級下語文《第五單元習作例文》優(yōu)質(zhì)課教案及教學反思》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新部編人教版四年級下語文《第五單元習作例文》優(yōu)質(zhì)課教案及教學反思(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新部編人教版四年級下語文《第五單元習作例文》優(yōu)質(zhì)課教案及教學反思
習作例文
【教材分析】
“習作例文”展示了《頤和園》《七月的天山》兩篇文章,旨在讓學生進一步掌握按游覽的順序?qū)懢拔锏姆椒ǎ瑢W習兩篇例文的亮點并運用到習作中去。課本上給出了兩篇習作例文(包括旁批和文后的思考題),旨在讓學生直觀感受如何寫游記類文章。教學過程中,可以先指導學生閱讀習作例文,總結按游覽的順序氣清景物特點的方法,然后再進行具體的習作教學。教材中已經(jīng)給出了本次習作的些要求和方法提示,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入指導。然后拓展學生的選材范圍,爭取讓他們的作文更出彩。
【教學目標
2、】
1.閱讀例文,分析例文中按照一定順序來寫景物的方法,體會作者是怎樣將游覽過程寫清楚的。
2.通過閱讀例文,結合批注,學習按照游覽順序?qū)懢拔锏姆椒ā?
【教學重難點】
1.學習例文中按游覽的順序?qū)懢拔锏姆椒ā?
2.體會作者是怎樣將游覽過程寫清楚的。
【教學策略】
把握學生的年齡段的特點,找準訓練目標。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板塊一
導入新課
1.回顧課文。
(1)
3、師導入:這單元我們學習了哪幾篇課文?
(2)預設:《海上日出》《記金華的雙龍洞》。(課件出示兩篇課文的插圖)
(3)回顧主要內(nèi)容。
①師:課文主要寫了什么?是怎么寫的?
②生回答。
2.回顧寫作方法。
(1)師引導生找出兩篇課文在寫作上的共同特點。
(2)根據(jù)生交流情況,師相機出示:按一定的順序。
3.導入新課。
(1)師述:今天我們來學習兩篇習作例文,繼續(xù)了解按一定順序?qū)懢拔锏膶懽魇址ā?
(2)課件出示習作例文。
(3)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由回顧
4、課文自然引出新知識,再加上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做到了新舊聯(lián)系,溫故而知新,簡潔而實用。
板塊二
學習例文
1.學習《頤和園》。
(1)閱讀例文,整體感知。
①師:首先讓我們翻開課本,走進文本,去欣賞頤和園的宜人風景吧!
②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這是怎樣的頤和園?
③出示課件。
課件出示:
這是美麗_______________的頤和園。
④生交流。(師相機出示:美麗)
⑤師引導:你從哪個句子中找到這個詞的?(生交流)
⑥課件出示句子。
⑦師
5、小結:這兩句是全文的中心句,運用了首尾呼應的寫法。
(2)探究討論,找過渡句。
①師引導:作者游覽了頤和園的哪些景點呢?你是從哪些句子中發(fā)現(xiàn)的?快速在文中圈畫出這些句子。
②生瀏覽課文,畫出句子。
③課件出示句子。
④生朗讀句子,結合批注體會句子的作用。
⑤師引導:你從這些句子中讀出了什么?
⑥預設:這些句子不僅介紹了作者的游覽順序,還點明了游覽的地點。
⑦生根據(jù)過渡句畫路線圖。
⑧根據(jù)生交流情況相機強調(diào)重點詞語和短語。(課件出示:長廊萬壽山腳下登上萬壽山昆明湖)
(3)分析
6、課文,突破重難點。
①師:作者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點?又是怎樣將景物寫清楚的呢?
②生默讀課文,結合批注討論,交流討論結果,師隨機點撥。
a.長廊。(課件出示段落)
預設1:第1句“來到有名的長廊”不僅點明游覽的地點,還總寫了長廊的“長”。
預設2:通過數(shù)據(jù)具體描寫了長廊“長、間數(shù)多”的特點。
預設3:用橫檻上的畫、兩旁的花木突出了長廊的“美”。
生齊讀。
b.萬壽山腳下。(課件出示段落)
預設1:聯(lián)系旁邊的批注“抬頭一看”,我知道了原來觀察不同位置的景物時,視角也有變化。
預
7、設2:作者寫佛香閣,突出了它位置很“高”,從“聳立”和下文中的“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可以感受到。
c.昆明湖。(課件出示段落)
師指名讀句子,相機引導:你認為作者抓住了昆明湖的什么特點來寫?(預設:靜)
師順勢引導:從哪些具體的詞句中讀出了昆明湖的“靜”?
生交流。(相機出示課件)
課件出示:
l
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
l
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
③師:默讀旁邊的批注,有什么收獲?
(生交流)
④師小結:作者用“鏡
8、子”和“碧玉”來比喻昆明湖,既寫出了湖水的靜和綠,也是他游昆明湖的感受。“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這是他的見聞,作者就是通過寫自己的感受和見聞,將昆明湖“靜”的特點寫清楚的。
(4)總結學法。
師:學習《頤和園》時,我們先找出中心句,再找出文中的過渡句,依據(jù)課文內(nèi)容畫出游覽路線圖,弄清楚作者寫了哪些景點,最后聯(lián)系旁邊的批注和重點詞句體會作者是怎樣將景物的特點寫清楚的。
(板書:畫路線圖抓住景物特點運用過渡句)
2.按照《頤和園》的學法自學《七月的天山》。
(1)師引導:接下來我們運用學習《頤和園》的方法自學《七月的天山》。
9、 (2)生自學《七月的天山》,邊讀邊思考。
(3)生小組交流后全班匯報。
(4)師根據(jù)生交流情況相機總結。
①中心句:雖然天山這時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個春天的花園能比得過這時天山的無邊繁花呢?
②過渡句。
a.進入天山,戈壁灘上的炎暑被遠遠地拋在后邊,迎面送來的雪山寒氣,會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涼爽。
b.再往里走,天山顯得越來越美。
c.走進天山深處,山色逐漸變得柔嫩,山形也逐漸變得柔美。
③路線圖:進入天山→再往里走→走進天山深處。
④主要景點及特點。
a.進入天山:
10、主要寫了高聳的雪峰、峭壁斷崖上飛瀉下來的雪水、山腳下的溪流,描寫這些景物時按照從高到低的順序,非常有條理。
b.再往里走:主要寫了天山的原始森林。用“蜿蜒無盡”寫森林之廣大,以馬蹄濺水的聲音來襯托它的幽靜,以林間只“漏下斑斑點點細碎的日影”來襯托它的稠密。
c.走進天山深處:主要寫了野花。描寫野花時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像錦緞、像霞光、像彩虹,多美呀!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從描寫順序和描寫方法方面把握文章內(nèi)容,明確描寫景物的文章要按一定的順序來寫,還要把景物的特點寫清楚,有助于后面的作文指導。
板塊三
總結運用
11、 1.歸納寫法。
(1)師引導:學習了兩篇例文,你有什么收獲?
(2)生討論后回答。
預設1:描寫景物時可以按移步換景的順序?qū)?,由外到里,由高到低?
預設2:可以運用襯托和比喻等手法把景物的特點寫清楚。
2.師歸納。(出示課件)
課件出示:
描寫景物時:
l
可以先畫出游覽路線圖,幫助自己理清思路。
l
印象深刻的景物要作為重點來寫,注意把它的特點寫出來。
l
可以用過渡句,使景物的轉(zhuǎn)換更自然。
3.學以致用。
(
12、1)師:讓我們用上今天學到的方法寫一段特定環(huán)境下的景色,如早晨的校園、公園的景物、節(jié)日的夜晚等,要求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安排明確的線索,采用合理的順序即景抒情。
(2)生練寫,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從語言學習到語言實踐,打開學生的習作思路,增強學生的習作信心。
【教學反思】
教學習作例文,有的老師認為,例文是啟迪學生思維的“源點”,有的老師則認為例文可能是限制學生思維的“鐐銬”。我認為只要把握好例文使用的“度”,不需用時不要用,需要用時充分用,就能達到小學新課標中提到的“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的要求。
教學時,我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一篇例文的教學上,先讓學生整體感知例文,知道描寫景物的主要特點,再讓學生根據(jù)過渡句,畫出路線圖,分析例文中作者是怎樣將游覽的順序?qū)懬宄模詈笠髮W生運用《頤和園》的學法學習《七月的天山》。
這節(jié)課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注重文本的解讀,讓學生立足文本去分析與理解,避免架空分析。給予了學生充足的自主學習與交流討論的時間,整節(jié)課從文意概括到重點品析、難點解讀,基本是學生自己完成的,教師以點撥指導為主,較好地貫徹了高效課堂的理念。